当代中国女性婚姻压力初探
2023-10-05曲思樾
女性婚姻观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妇女地位的不断提高,女性婚恋观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在当今我国人口出生率呈现下降趋势的背景下,探讨女性婚姻压力具有广泛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享誉全球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夏洛特的婚姻,从某种角度来看,可以反映当代女性婚姻压力的某些问题。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中夏洛特的婚姻为参照,探析中国当代女性婚姻压力的来源。
1 概述
简·奥斯汀,英国著名女作家,《傲慢与偏见》是她1813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是简·奥斯汀一生中最经典、流传度最广的作品。作品中的夏洛特是一位具有理性思维的睿智女性。她观点独特、思维缜密,是一个冷静而又清醒的女性形象。她的婚恋观从以前到现在一直是很多女性读者乐于讨论的话题,引发了她们不同层面上的思考。她作为一名以当时的眼光来看的“大龄”女性,没有财富、地位、美貌的优势,面对世俗舆论、父母施压、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困窘等重重压力,最终选择嫁给有稳定职业与地位,本人性格却古板平庸、擅长阿谀奉承的柯林斯先生,以这段婚姻作为自己的归宿。夏洛特虽然是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女性,但她所承受的婚恋压力与中国当代女性有某些相似之处。
婚姻是指男女之间自愿结合,符合法律要求的条件,履行法律要求的程序,形成法律上允许的契约关系[1] 。婚姻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姻压力自古以来从未消亡,直至今日。
2 女性承受的婚姻压力
2.1 社会舆论压力
社会舆论压力是女性婚姻面临的重要禁锢之一。不论古今中外,社会似乎都传递着这样的价值观:婚姻中爱情固然重要,但不是必要条件,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生存、繁衍是第一要素;物质相对丰富的年代,尊严感、认同感则在婚姻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古代婚姻流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适龄男女到了婚配年龄,大多数是由父母指婚,二人甚至没有见过面,这种婚姻以延续子嗣为出发点,更多的是迎合家族利益,考虑社会影响。这种婚姻中的爱情也因“物以稀为贵”,而更受才子佳人的追捧,相关文学作品广受欢迎并流传至今。
如今,女性自身的觉醒、社会地位的提高,虽然使得女性在婚恋市场掌握了更为主动的择偶权,但仍然面临着不小的婚恋压力。
“我已经27岁了,我已经成为我父母的累赘了。”(《傲慢与偏见》电影,导演:乔·怀特,2005年9月16日,英国)27岁的夏洛特以当时的眼光来看,就是一名大龄未婚女青年,面对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她甚至用“累赘”称呼自己。
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舆论范围较为狭小,仅限于身边人。而在21世纪的中国,互联网全覆盖的背景下,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信息透明度的不断增加,未婚女性所面临的社会舆论压力更不可同日而语,甚至出现了不少的网络暴力事件。早些年,中国有一个网络流行词:剩女。剩,意为剩余。为何有“剩女”而无“剩男”?“剩女”这个词,显然是当代社会群众对于大齡未婚女性歧视的例证。
在如今的就业市场,很多公司会考察女性面试人员的婚恋状况,多数公司认为大龄未婚女性将来的工作状态会受到结婚生子等影响,而容易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从而拒绝将大龄未婚女性作为自己的员工。由此可见,尽管是在21世纪的中国,“开放包容”“婚姻自由”“男女平权”的口号,已经被默认为一种“普世价值观”,但社会上对大龄未婚女性的偏见依然存在,女性承受着很大的舆论压力和就业压力。
2.2 家庭亲情的压力
中国传统佳节本是阖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日子,但是对于大龄未婚女性来说,节就是“劫”。亲戚朋友们来串门,难免问到“有男朋友了吗”“嫁人了吗”“准备什么时候结婚啊”,催婚令人防不胜防。文艺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2021年央视春晚小品《每逢佳节被催婚》(小品,导演:张伟,崔笑鸥,赵文钰,2021年春节,中国中央电视台)就反映了这种现实。在父母的传统婚姻观中,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有一个稳定的婚姻,比起很多现代年轻人注重精神共鸣,父母更多关注的是物质基础和社会地位。
《傲慢与偏见》中班纳特太太只希望女儿们嫁给有地位有金钱的公子哥。夏洛特的婚姻同样如是,“我不是一个有浪漫情趣的人,这你知道,我从来都不是。我只要求有一个舒适的家;考虑到柯林斯先生的性格、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我相信,嫁给这样一个人,我获得幸福的机会,同许多人结婚的时候所夸耀的机会,是同样美好的。[2]”夏洛特出身并不富裕,婚姻是她获得物质上的安全感的最明确的捷径,而柯林斯唯一的优点即较高的社会地位与丰厚的收入。
中国的孝道文化历史悠久,根植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而结婚生子、传宗接代,向来被看作是孝道文化的重要内容。如果不结婚生子,就会让父母担忧,就是不孝的。这给许多大龄未婚女性形成心理上的负担。
2.3 未来养老压力
古人言:养儿防老。在传统的观念中,延续后代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养老,子女越多,一个家庭抗风险能力就越强。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大部分80后到00后都是独生子女,如果选择单身,女性就要承担赡养父母乃至祖父母那一辈的重任,结婚之后,夫妻双方共同赡养老人,某种程度上,能降低养老压力。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9亿人。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养老问题。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人口基数大,养老的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当今养老院价格高,基础设施不健全,服务人员短缺、缺乏专业性的问题一直存在。有数据显示,55岁以上未退休的老年人认为,只有获得退休前80%的收入,退休生活才能比较舒适。但实际上,大多数退休后的老年人获得薪酬的比例还比较低。
在这种社会状况下,大龄女青年的婚姻压力会更大。除了父母的养老问题,她们还需要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如果不婚不孕,意味着她们在年龄变大、失去劳动能力之后,很难保障自己的生活水平。这也给未婚女性增加了婚恋上的压力。
2.4 恐婚精神压力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大龄女性的心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恐婚心理实际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
21世纪,网络覆盖全球,新媒体极度发达,女性对于全球婚姻现状了如指掌,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婚姻的负面信息。据统计,2021年中国平均离婚率达到43%,其中最高的省份超过70%,最低的省份不低于30%。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数据,2018年结婚率仅为7.2‰。
在中国古代,大多数人为父母指婚,青年女性能否嫁得“如意郎君”全靠运气。在19世纪的英国,夏洛特与柯林斯仅有几面之缘,并没有完全了解这个人,就与他缔结了婚姻关系。然而,当代女性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对婚姻愈发清醒,看到婚姻的现实层面,以往这种盲婚盲配的婚姻形式逐渐被淘汰,选择婚育的女性就更加谨慎了。
2.5 伴侣落差压力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女性经济能力和自我素质也有了普遍的提升。女性的择偶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过了30岁,就成为人们眼中的“剩女”,女性择偶的黄金年龄段较短。越高水平的女性选择伴侣的范围也越窄,造成了大量优秀的都市女性无法找到心仪伴侣的现象。
在《大女当嫁》(电视剧,导演:孙皓,2010,中国大陆)这部电视剧中,宋佳扮演的女主角是一位34岁未婚的大龄女性,被家里人张罗着去相亲,遇到的人不是离异就是丧偶,或是性格缺陷,或是家境不好。由此可见,当前的婚恋市场对于女性没有多么友好。
现代社会女性的婚姻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她们面临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如若社会、父母等持续施加压力,女性被迫选择进入婚姻,这样也只会导致离婚率大幅提升,也不能有效解决生育率下降的问题,缓解未来中国社会劳动力短缺的状况。
因此,应当从多方面着手解决这种尴尬态势。首先对于社会舆论压力,政府应当加强对于人们婚恋观的教育,可以通过制作广告、组织讲座等方式,宣传正确的婚恋观,减少对女性的年龄歧视。
对于大龄未婚女性在经济方面遭受的歧视,政府应当出台政策,保护未婚女性有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对歧视大龄未婚女性的公司和企业进行相应处罚,增加大龄未婚女性的工作机会。
家有未婚女青年的家长们应当调整自身的心态,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不以孩子结婚与否来判定孩子是否幸福,减少“道德绑架”,给孩子充分的尊重。让孩子自己规划和选择自己的人生,明白孩子和自己是两个主体,不要过度干预孩子。还要通过立法整顿当今养老机构的不良现象,降低养老成本,减轻未来养老压力对于女性追求爱情的束缚。
女性自身也要不断奋斗。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西蒙娜·德·波伏娃曾经指出:“女人之所以重新获得史前以来就失去的经济重要性,是因为她摆脱了家庭,在工厂中参加生产。是机器造成这种变化,因为男女劳动者之间体力的差异在大量情况下已经消除了。由于工业突飞猛进,对劳动力的需求超过了男性劳动者所能提供的,女人的合作就成为必然的了。这才是在19世纪改变了女人的命运,为女人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的大革命。”
女性是通过参与社会化大生产摆脱生育奴役的,21世纪的女性也是如此。现代女性想要获得婚恋自由,就需要参与生产,获得经济独立自主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人生的主人。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女性仍然面临着不小的婚恋压力,如社会舆论压力、来自父母的压力、未来养老压力、恐婚精神压力等,要想得到一段完美的婚姻或是实现不婚不育的追求,都是比较困难的。即使女权运动已经开展了很多年,女性也争取到更多的尊严与权益,但是,毋庸讳言,女性与男性所受的待遇仍不平等,大环境加之于女性的压力、歧视也依然存在,甚至连女性自己都默默地、无意识地接受了这些不公平的对待与压力,把婚恋作为人生必须要完成的目标与追求。但是,女性的价值不应该以婚恋与否来判定。正如女性主义文学家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如果我们对这部历史投以鸟瞰式的一瞥,我们会从中得出几个结论。首先是这个结论:整部婦女史是由男人写就的。同在美国一样,没有黑人问题,这是一个白人问题;同样,反犹不是一个犹太人问题。女性的价值与婚恋绑定,其实是巨大的父权谎言。无论婚恋与否,女性都有自身的价值,都要肯定她们人生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
引用
[1] 杨旭.完善夫妻忠实义务的法理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7 (27):219-221.
[2]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M].张玲,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120-121.
作者简介:曲思樾(2003—),女,山东烟台人,本科,就读于广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