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的动物世界

2023-10-05李木生

读者 2023年19期
关键词:白象许广平猫头鹰

☉李木生

鲁迅有一个动物世界,热闹天真又深刻别致,至今流动着鲜活的鲁迅动物伦理。他的动物世界就是一面镜子,不仅照见一个更为真实也更为可爱的自己,同时折射出那时的中国。

蛇的真相

蛇,在鲁迅的动物世界里,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乍看是爱恨交加,其实是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呈现,内质却是统一的。

在《我的失恋》这首拟古的新打油诗中,作者用四种信物回赠自己追求的爱人:猫头鹰、冰糖壶卢、发汗药与赤练蛇——

“……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

虽是“打油”的、讽刺的,“是看见当时‘阿呀阿唷,我要死了’之类的失恋诗盛行,故意作一首用‘由她去罢’收场的东西,开开玩笑的”(《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但这四种事物是鲁迅所喜欢或者日常必备的。赤练蛇当然也是他的所爱,不然他不会赠送给自己的爱人。

这条赤练蛇,有美的意味。早在他的百草园里就出现过:“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更早的时候,赤练蛇便出现在小说《补天》中,以此比喻女娲挥舞的紫藤。

《我的失恋》,鲁迅写于1924 年10 月3 日,两年多后的1927 年1 月11 日,鲁迅在给许广平的信中,又提到蛇,当然是直抒对于蛇的爱:“我就爱枭蛇鬼怪,我要给他践踏我的特权。我对于名誉,地位,什么都不要,我只要枭蛇鬼怪够了。”

鲁迅属蛇,曾有笔名“它音”。对此,许广平有过明确的解释:“它,《玉篇》,古文佗,蛇也。先生肖蛇,故名。”鲁迅从八道湾搬去砖塔胡同暂居,与俞氏小姐妹相处了10个月,并在此留下了一个充满童趣的外号——“野蛇”。其实,“野蛇”的获得,得益于他的调皮,是他先以属相分别称她们俩为“野猪”“野牛”,遭到“反击”,才有了“野蛇”的回赠。

仇猫

在作品《兔和猫》 与《狗·猫·鼠》里,猫是主角,而且鲁迅并不讳言他对猫的厌恶与他的“仇猫”情绪。那时的“正人君子”、学者名流之类与鲁迅论战正酣,其“仇猫”便成为罪状之一。

比如陈西滢说:“看哪!狗不是仇猫的吗?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直接将鲁迅用狡辩的逻辑推理成“狗”。鲁迅才不依他们的照葫芦画瓢,径直说出自己仇猫的缘由来,而且觉得“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三、“配合时候的嗥叫,手续竟有这么繁重,闹得别人心烦,尤其是夜间要看书,睡觉的时候”;四、“只因为它吃老鼠——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到了北京,还因为它伤害了兔的儿女们”。

在这里,鲁迅将猫与人共论,他亲见了青年们抛洒的鲜血与被虐杀的生命。虽然写的是动物,却又是在写压迫者与压迫者的帮凶。

一只中国的猫头鹰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过一套丛书——“猫头鹰学术文丛”,其封底有这样的介绍:“在希腊神话中,猫头鹰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原型;在黑格尔的词典里,它是哲学的别名;而在鲁迅的生命世界中,它更是人格意志的象征。鲁迅一生都在寻找中国的猫头鹰。他虽不擅丹青,却描画过猫头鹰的图案。我们选取其中的一幅,作为丛书的标志。”

猫头鹰曾是鲁迅的自画像,也是他精神与意志的象征。早在1909 年,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时,鲁迅就曾在一本书上手绘一只铁线描的猫头鹰,两个站立的男女组成全图,以男女二人的脸作为猫头鹰的两只眼睛,似乎既在观察又在解释这个世界。到了1927 年,鲁迅为自己的杂文集《坟》设计的封面上,有一只自己绘制的猫头鹰,刀刻般醒目。它站在封面图案的右上方,一只眼睛睁得大大的,瞪着这个充满罪恶与苦难的人间;另一只眼睛则微微地虚闭着,对各式的敌人透露出强悍的不屑与轻蔑。

鲁迅有一篇名为《夜颂》的文字,是他之所以热爱猫头鹰最好的注解。猫头鹰,正好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作为“中国的猫头鹰”的鲁迅,当然也要在这“光天化日”的黑暗里,看见与揭露、批判与书写,“惯于长夜过春时”“怒向刀丛觅小诗”。于是,中国便有了一只全天候都在大睁着警惕眼睛的猫头鹰,一只中国的猫头鹰。猫头鹰及它的延伸,曾被鲁迅用作各种笔名:隼、翁隼、旅隼、令飞、迅行等。鲁迅说,“迅即卂,卂实即隼之简笔”;许广平也曾说,“隼性急疾,则为先生自喻之意”。

白象

在鲁迅的动物世界中,亦有温馨与柔情。

那只“小白象”到来的时候,已经是1929 年的5 月14日,即鲁迅49 岁时。鲁迅去北京探母,许广平在表达思念的信的抬头便用了“象”的缩写字母“EL”(Elephant)。这个“象”字来源于林语堂的《鲁迅》一文。

文中说鲁迅在厦门大学“实在是一只(令人担忧的)白象,与其说是一种敬礼,毋宁说是一种累物”。此文说鲁迅是“现代中国最深刻的批评家”“少年中国之最风行的作者”,而“白象”,当然是说鲁迅的珍贵与稀有,也即许广平的“难能可贵”。白象,是深得鲁迅认可的,稀有倒在其次,主要是其可爱,不然他不会在回信的时候,在落款处再手绘两只长鼻之象,且一只长鼻高昂,一只头颈谦垂。不仅如此,他还在5 月15 日的回信中,直接以“害马”(HM)称呼爱人许广平。

在《柔石日记》中,有关于鲁迅和象的记述:“鲁迅先生说,人应该学一只象。第一,皮要厚,流点血,刺激一下了,也不要紧。第二,我们强韧地慢慢地走去。”等到他们的孩子海婴出生,那个一身通红的婴儿便成了鲁迅的“小红象”。正是这个“怜子如何不丈夫”的“中国白象”,创作了哄睡儿子的摇篮曲:

小红,小象,小红象,

小象,红红,小象红;

小象,小红,小红象,

小红,小象,小红红。

猜你喜欢

白象许广平猫头鹰
鲁迅批阅许广平的“模范文”
猫头鹰
猫头鹰
白象
猫头鹰
小白象休假
许广平:红玫瑰与饭黏子之间隔着流年
猫头鹰
小白象(下)
鲁迅自编教材,教夫人学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