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汉画像石纹样动态化表现研究

2023-10-04张欣黄孟芳

新楚文化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动态化

张欣 黄孟芳

【摘要】新媒介和新技术改变人们的生活模式和意识形态,自上而下冲击着艺术的观念和形式。大众的视听需求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静态视觉表达,动态设计以其独特的视觉表现力成为当前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数字媒体技术与多种学科的融合发展,为现代设计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表达方式、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产生了新的审美体验。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动态化视觉设计中,可以创作出具有本土文化内涵的设计内容,并帮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汉画像石纹样;数字媒体艺术;动态化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0-0044-04

数字媒体艺术综合了多种媒介,融合了科学技术、美学、文学、逻辑学、行为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使得设计领域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与呈现方法,通过探索中国传统纹样的动态化表现,融合数媒技术新手段来重构并丰富艺术的表达,寻求汉画像石纹样艺术的多种可能性。加入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利用技术软件使画面中静止图案增添动态效果,使单一的表达形式多样化,并用数字的展示方法为大众带来崭新的审美体验。目前数字媒体艺术产业也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研究对象,在深入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理念,为丰富文化遗产的延续方式带来了新的发展生机,同时有效提升了我国信息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发展水平。

一、数字媒体艺术概述

(一)数字媒体艺术内涵

数字媒体艺术是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交融发展的多领域、跨媒体专业方向的新型艺术形式,是将感性的艺术灵感和理性的逻辑思维融为一体的新型艺术手段,以科学技能和现代传媒技术的结合为基础,以数字信息手段为支撑,发挥现代艺术、多媒体技术、交互技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进行作品的设计、研究、修整、创新。其展现了艺术思维与高科技的完美结合,通过设计、研究、改造和创新结合数字信息和现代媒体技术的艺术作品,探索和研究现代艺术设计、科学和技术的实验与创新功能,它特指一种数字艺术的创作过程,也就是指数字显示模式下的艺术作品,其本质是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数字媒体艺术主要特征

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视觉艺术数字化、表现形式多样化、人机体验创新化、制作编辑高效化等。

1.数字化

数字媒体艺术借助当代最新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图像编辑技术,用数字化的设计将传统艺术、造型艺术等很好地呈现给受众,它本身具有的易创作、易传播、易调整等特点,打破了传统艺术设计的表现方法,可以将设计师所想快速有效地呈现在制作屏幕上,用全新的感官体验去展现。现代互联网数字化制造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现代美学概念。它具有开放、包容、数据共享特点的数字作品使得现代纹样设计拥有更加高效便捷的创作方式和更多样的展示形式。2015杭州丝博会上,风姿花传信息与交互设计团队展示的动态纹样交互设计《春江花月夜》,如一缕清风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愉悦感。如图1为动态纹样交互体验数字空间。

2.高效化

艺术设计工作流程中,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不仅是提供一种工具的作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让创作作品的触点更加广泛。数字设计工具使设计者能够接触到传统设计模式所不能触及的领域。数字设计工具可以使艺术作品具有更加复杂的颜色渐变、曲线、夸张的形状,同时利用仿真模型、复杂信息重复调整以及平面形式与三维形式自由转换的技巧,可以帮助设计师们更加精确、便捷地表达出设计意图。艺术融入科学,科学促成艺术,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巨大的计算机数据库为设计师提供了广泛的素材,获取信息的方式逐渐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互动化,使设计师可以对信息进行层层分析,然后进行创造性的绘制。

传统的纸上设计已经朝着多文本和跨媒体的方向去改变,传统的精细繁琐的手工制作也逐渐被现代数字化技术取代,这使得设计师在提取纹样进行创新等环节时,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创造性思维、分层、概念分析和作品评估中去,创造的作品质量更为可观。

3.虚拟化

在数字技术创造的虚拟空间中,可以更好地利用设计元素和艺术灵感,进一步拓展设计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运用传统艺术设计中無法实现的艺术手段,创作高保真的设计作品。在数字技术的指导和支持下,艺术作品的设计者可以实现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多方位表现,以及多感官的整合。如2014年丝博会的纹样交互就是声音、图像、动作的综合体验。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艺术和技术之间的界限正在被消解,形成新的艺术科学形式。

4.互动化

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艺术与技术在各学科间的传播与融合,使得互动性成为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表现特征之一,也从侧面反映了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与受众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与传统的纹样设计作品相比,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有一个明显的转变。即,从静态的艺术展示转变为与观众互动和交流的动态作品[1]。通俗地说,数字媒体艺术改善了观众和作品之间的互动关系,使用户的视觉、艺术审美和沉浸式体验成为设计体验的重点,而不是作品的单一输出。这意味着观众观看作品不再被视为主要的参与形式,而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其中以获得不同的感官体验。如图2为《纽约客》杂志与艺术家Christoph Niemann合作将AR技术运用在封面和封底。

二、数字媒体艺术与纹样设计的融合

(一)更加大众化,贴近现实生活

在数字化信息社会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纹样设计都会借助数字媒体艺术来完成作品创新,艺术设计中的环境、设计对象、受众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也以更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大量蕴含着高精尖科技元素的表现形式层出不穷,传统的纹样设计也在快且多地吸纳现代化社会信息元素,进行更新迭代。

对于数字媒体艺术,通过使用数字媒体技术达到存储便捷、容易修改等效果,使得设计与用户使用之间的缝隙得到有效填补,使产品功效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使作品更易被接受,更具有人性化、人情味。大众可以借助媒体技术直接在线上平台对作品进行创作、修改,从“大众”来,到“大众”去,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同时又反馈给受众,具有多样性、真实性、适合性的特征,符合大众审美,能够满足社会大众对艺术作品的多样化需求,为现代数字艺术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就如平面化纹样,也正在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升级换代,从而达到大众更易理解记忆的三维立体、过程演变、多角度观赏的目的。如图3为伊拉希玛-纹样动态插画视频截图。

(二)更具逻辑性,超越内外现实

数字媒体艺术与画像石纹样设计的融合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的“只交不融”,而是更多注重逻辑之间的融会贯通。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设计软件的更新越来越频繁,各种设计系统也越来越混乱。在这种情况下,设计资源和应用变得更加标准化和科学化。纹样创新设计在创作的过程中,创作人员将自身的感性思维融入其中,多数时候运用的是非逻辑理性思维,用传统的审美逻辑无法完全理解其内容和意义。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现代科技系统和数字软件工具的应用,作品中融入了许多新的表现方式,这种方式组合使得受众可以无需具备较高的审美逻辑便能明晰,明确作品本身蕴含的情感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内外”空间,从而超越了现实。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汉画像石纹样作品有时难以脱离平面空间,作品的内容大多是由真实的事物联想与想象构成,在进行二次创新时也仅仅是简单的提取变形。但借助数字技术,打造3D效果,呈现出虚拟图像,会使作品所呈现的画面脱离平面枷锁,为大众呈现出多样的虚拟画面,由此而体现出数字媒体艺术对动态化纹样审美逻辑的突破。图4为纹样系列动态数字藏品。

(三)更具主动性,创新审美体验

现代纹样设计作品的创作,由于技术水平、环境等原因,在作品和观众之间形成了一种“分离”的状态,作品的内容和过程几乎完全由艺术家决定。作品具有很强的完整性,但观众无法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艺术领域的进步和发展。依照目前流行的美学理论观点而言,如若高效地缩短审美距离,通过对数字媒体艺术合理的利用,能够快速激发起观赏者心理和感官的需求,从而有效拉近艺术创作和观赏者之间的距离,只有当真正消除这种审美距离,才有可能让观赏者真正“走入”艺术作品,在整个审美的过程才能使观赏者由被动欣赏转化为主动欣赏,数字媒体艺术才能够以非常快的速度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区域[2]。

数字媒体艺术更具主动性的特点,是人类智慧与艺术设计有效融合的重要体现。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者可以通过利用数字技术和大数据的“智慧”,为人们创造新的、超越现实的作品,就如美图平台所展示的AR妆容特效一般,将传统美学意蕴以虚拟形态展现出来,从PS照片到“PS”真实人物,将平面特效升级为立体附着,为观众提供新的视听体验,使现代设计作品更加开放,更能满足社会的审美需求[3]。通过加强与观众的沟通,将“社会智慧”融入设计中,发现作品中的缺点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修正和完善,可以有效提高艺术审美体验的开放性,满足社会的审美需求,促进作品本身的健康发展。如图5为数字艺术家马鸣为美图平台创作的AR艺术滤镜。

三、数字媒体艺术与纹样设计动态化的创新

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艺术形式,通过计算机技术带动数字设计与信息化科技相结合,使得纹样设计在数字时代的发展中更多样性地吸收科学手段与艺术元素,成为当今众多艺术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拥有不同影响效果的媒介进入旧的艺术领域,结果并不是艺术与新媒介的简单混合,而是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语言表现形式。

(一)独特的表现形式——动态性

现代汉画像石纹样设计的视觉表达主要关注静态图像的审美展现,而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特征则体现在不同视觉元素的流动性和可变性上。与现代纹样设计相比,数字媒体艺术主要关注的是变化和动态效果的转化。虚拟元素和场景、不断变化的图像、不寻常的视角和数字图像采集设备的移动变化等都是一种动态显示的形式。这些方法促进了汉画像石纹样设计表现力的增强,超越了日常生活中的平面效果。数字媒体艺术将纹样设计的常规要求,如图像的颜色、方位、感官、时间和空间等结合在一起,艺术家通过使用硬件和三维软件技术来扭曲、扭转、分层和组合他们想要表现的图像,这种技术使得纹样设计形式转变为“动起来”“活起来”,在审美体驗上,便有了交流的可能性,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并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二)手段的创新运用——技术性

在新的时期,随着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和全球化网络化的迅速发展,数字艺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软硬件不断更新升级,新的技术层出不穷。数字媒体艺术与平面纹样设计艺术最大的差别在于其技术的三大特性:大规模制作、精确性、可复制性。数字艺术能够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运算,将制作所需的规模扩大到难以估量的界限,设计主体不再是实体性质的物品,媒介中运用到的设计元素不再以可触摸可感受的形态出现,而是依靠数字软件中的技术,随着所需的规模放大缩小。如电影中的特效形象等。另外,数字媒体艺术是经由计算机信息技术层级化运算、制作形成的产物,不仅增强了图像方面的修复和处理手段,扩大了数字媒体艺术可运用的范围,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算方式,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及很少的劳动力上,运算出准确的数字,从而使设计作品更加精细,而且可以对作品进行无限复制,没有明确的真伪之分。如NFT虚拟人物形象和数字藏品,将原始数据复制粘贴后,只用进行外在的改动,就可以达到“三生万物”的功效,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汉画像石纹样设计的动态化手段得以创新,简单处理就可连贯为一个系列的作品。

(三)视听的全新体验——互动与真实性

数字媒体技术使现代平面设计艺术能够将其设计空间扩展到三维和四维的多维空间,而不拘泥于传统形式的空间限制,使之更加真实。纹样艺术设计的空间表现是二维、三维空间和现实空间的组合,数字媒体技术则是将虚拟现实、虚拟展示、增强现实进行交汇,借助数字声音、数字音乐与摄影和其他多媒体形式的结合,创造出数字化的虚拟时空,这种虚拟性所创造出的种种“真实”,超越了受众传统的真实经验,使得受众对真实的理解不局限于日常经验中[4],突破了受众对“空间”的局限性认识,通过情境营造,让受众在虚拟世界中体验“现实”。

在人机体验关系上,设计与使用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既不可混为一谈,也不能顾此失彼,协同共生是发展之道。数字媒体艺术的交互性特征强调让受众参与到设计中去,互动性赋予现代设计新的生命表达。受众体验设计作品的方式由传统的单向认知转向双向交流,创作者和受众能够及时地通过声音、图像、文字等手段进行交流,使信息通过互动媒介快速共享,实现双向互动。打破从“1”到“1”的界限,使“1”与“1”之间有了可联系的通道。从最初的感官体验延伸至受众的情感体验,眼中“美”转为心中“美”,打造身心共鸣的沉浸式感受,促进大众有效融入艺术作品的参观中去,使之更加深入了解作品特性,进而理解创作者想表达的内涵,将受众带到“人在画中游”的艺术境界,从整体上提升设计作品的“回应”效果。如图6为VR创作者Alice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绘制的VR长卷画。

四、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与纹样艺术的创新性融合,让它实现了创新型发展,通过“技术”+“艺术”打造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丰富静态+动态的展现方式,让现代汉画像石纹样艺术的传播变得更加高效,引领着数字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生活的潮流,追求生活艺术化,艺术真实化,通过与不同学科、不同艺术相融合,数字媒体艺术衍生出崭新的数字艺术表达形式。这既是对历史非遗文化的创新传承,也是对现代数字艺术发展的创新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小甜,祁和亮.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审美价值探究[J].美术教育究,2021(24):60-61.

[2]徐钦,周柏华.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特点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6(06):205.

[3]沈晖.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征及应用探索[J].文化产业,2021(31):73-75.

[4]章力.数字媒体艺术的科学化与艺术化[J].美术教育研究,2015(17):52-54+56.

[5]黄美林.数字媒体艺术影响下的视觉艺术的创新表现[J].中国民族博览,2023(03):179-181.

猜你喜欢

数字媒体艺术动态化
汉字动态化设计研究
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诊断工具IPDT的动态化编制及其在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中的应用
浅析标志的动态化发展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论述
我国产业结构动态化变迁与服务化的实证研究
数字媒体艺术与少儿美术教学概述
数字媒体艺术在金华古建筑保护中的运用
新媒体时代CDIO理念下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试论数字媒体艺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中的潜在问题和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