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物流2022年回顾与2023年展望
2023-10-04吴志华任星宇
吴志华 任星宇
摘要:2022年,国内疫情仍然呈现多点频发的趋势,与此同时俄乌冲突导致国际粮价飙升,引发各方对粮食供应链与粮食物流的高度关注。文章从运输、仓储、服务和信息化、数字化等方面对2022年中国粮食物流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展望2023年,“一带一路”粮食安全及其物流供应链、粮食仓储的绿色化与智能化发展、粮食物流服务的细化,以及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将成为中国粮食物流行业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粮食物流;供应链;智慧物流;绿色物流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3031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资助课题(22FGLB036)。
2022 review and 2023 prospect of Chinas grain logistics
Wu Zhihua, Ren Xingyu
( Schoo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s and Economics/ Jiangsu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Research Institute/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Modern Grain Circulation and Safet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
Abstract: In 2022, the domestic epidemic situation still has showed a trend of frequent occurrence at multiple poi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Russia-Ukraine conflict has led to the soaring international food prices, caused all parties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grain supply chain and grain logistics.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as grain logistics in 2022 from four aspects: transportation, warehousing, service and information and digitization. Looking forward to 2023 "the Belt and Road" grain security and its logistics supply chain, the green and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of grain storage, the refinement of grain logistics service and the promo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ll become the focus of Chinas grain logistics industry.
Key words: grain logistics, supply chain, wisdom logistics, green logistics
1 2022年中國粮食物流发展回顾
2022年,国内疫情频发,粮食流通存在阻力;国际上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国际粮价飙升。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内外部冲击,中国2022年粮食总产量仍然达到了6.87亿t,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自2004年以来的十九连丰,真正做到了“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见图1)。
同时,2022年中国粮食物流在运输、仓储、服务和信息化4个方面也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很好地支撑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求。
1.1 粮食运输模式得到创新发展
粮食总产量和粮食进口量的不断提高,使得粮食物流无论是运输,还是搬运和装卸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缓解粮食运输压力,提高粮食运输效率,保障粮食颗粒归仓,中国各地积极创新粮食运输模式。其中,“一箱到底”的运输模式成为了今年粮食物流业的创新热点。“一箱到底”模式是通过敞顶箱来运输粮食,整个运输过程中涉及的转运作业全部采用机械化操作,集装箱从装车点到厂家全程不落地,减少了粮食在运输过程中的装卸次数,进而降低了粮食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了经济效益。山东济南采用该模式减少了粮食运输损耗450余t,降低运输成本600多万元;山东菏泽采用该模式首批运输小麦3 000 t,节省装卸费用、包装费用多达10余万元。中国铁路沈阳局也对“一箱到底”进行了尝试,同时强化车辆调配工作,优化调车方案,实时监控装卸车进度,提高卸车作业效率,保证北粮南运通道畅通。除了“一箱到底”运输模式以外,“散改集”运输方式同样在全国多地得到了应用与推广。粮食运输由传统的棚车散运转变为集装箱运输,不仅有利于减少货损货差,而且具有物流成本低、周转快的优势。例如重庆为保证云贵川粮食供应链,发出首列“散改集”粮食专列;大连货运中心采用“铁路+汽运”的多式联运模式,使用6 m 35 t敞顶集装箱装运,从金港站发运至内蒙古通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再利用汽车运送至指定地点,该方案既有效解决到端专用线无法接卸粮食车的问题,又降低了物流成本。粤港澳大湾区对“散改集”运输模式的探索走在前列,该地区下元站、黄埔站、南沙港站都已实现“散改集”粮食班列的常态化运行,为提升粮食物流效率、降低粮食物流成本、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国家在对运输方式进行创新和探索的基础上,还格外注重粮食运输环节的减损节约管理。水路运输是中国粮食运输的主要方式,其运量占跨省粮食调运的40%。因此,提高散粮港口作业规范化水平,强化散粮港口作业环节的减损节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2022年交通运输部印发《散粮港口作业减损节约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出港口企业应优化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效率,加快散粮在港流通速度,减少散粮在港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港口作业中的粮食损失[1]。此外,该《指南》还倡导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利用高新技术来强化散粮港口作业的减损节约管理。例如鼓励使用连续装卸设备和全密闭输送设备来应对散粮装卸作业过程中容易撒漏的问题;建议采用智能粮情监测系统加强对粮库粮堆的温度、相对湿度的监测来应对天气对粮食产生的影响。
1.2 粮食仓储绿色化智能化步伐加快
“粮食储备设施”是“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的重大工程之一,建设高标准粮仓是“粮食储备设施”工程的重要任务。为推动绿色科学储粮,促进粮食保质保鲜、常储常新,更高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组织编制了《高标准粮仓建设技术要点(试行)》(以下简称《要点》),对高标准粮仓的设计与建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高标准粮仓建设项目的咨询、设计提供了依据,进一步提高中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技术应用水平。在该《要点》的指导下,各地对于粮食仓储设施都做出了新的努力:安徽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已建成高标准粮仓近20万t;江苏力推“安全糧库、智慧粮库、绿色粮库、美丽粮库”建设,下发《江苏省“十四五”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江苏粮食仓储设施建设要以现代化物流为方向,在2025年基本构建绿色储粮生态化、设施设备先进化、仓储管理精准化、储备监管智能化的现代粮食仓储体系,粮食仓储设施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该《方案》具体提出了192项粮食仓储设施的建设计划,239项“小散旧”粮食仓储设施的拆除计划,以及171项“小散旧”粮食仓储设施退出计划。广西也在大力开展粮库建设与改造工作,2022年统筹资金支持了7个自治区直属粮库以及20个市县级粮库的新建工作,同时开展低温仓改造,粮食储备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
以科技赋能为基础,粮食仓储在绿色粮仓、智慧粮仓方面同样取得较大发展。在绿色粮仓方面,青海绿色储粮设施提升行动全面启动,对扎实有序推进绿色储粮设施提升项目进行了安排部署。四川自贡也开展了“绿色仓储示范行动”,积极探索绿色储粮等关键技术新路径。此外,《四川省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还提出大力实施“仓顶阳光”工程,提高粮仓绿色化程度。在智慧粮仓方面,大量新建或改造的智慧粮仓投入使用。江苏南京市新建两个“智慧”粮仓并已投入使用,仓容达到1 700 t。中央储备粮徐州直属库也在2022年完成了技术升级改造,氮气气调储粮装备正式投入使用。智慧粮仓的数字技术也有了较大提升,浙江省粮食局运用智能技术来强化对粮食的科学管理,使得储粮平均损耗率大幅降低,并控制在1.2‰以下,每年轮换时可以减少粮食损失100 t以上。苏州张家港沙洲中心粮库也启用了一套新的数字化设备来用于粮堆表层和内部害虫的实时监测。广西建成智能化管理系统,并投入80多个粮库的日常工作中。
此外,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以新疆为例,今年首次开展“星级粮库”的创建工作,并且在此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改善设施条件、强化质量管理、开展业务培训,使得全区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1.3 粮食物流服务更加全面细致
随着粮食产业运作越来越规范化,粮食物流服务也变得越来越全面细致。在粮食生产方面,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产后服务中心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底,山东已建成280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湖南已建成430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各地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积极开展以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为主要内容的“五代”服务[2],认真落实节粮减损各项举措,助农减损增收。2022年,安徽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共帮助农民进行清理、干燥粮食343万t,带动农民增收近2亿元,减少粮食损失7.6万t;四川清理、烘干粮食110万t,节粮减损约3.7万t,实现农民增收1.1亿元。今年,部分产后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得到了创新。山东嘉祥粮食产后服务联盟在原来“五代”服务基础上,又为种粮农户、企业提供代种植、代管理、代收割、代运输、代检验等新“十代”服务。山东鲁供瑞风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也提供了“五代”之外的代耕、代种等服务,最大限度地为粮农提供便利。一些大型粮食企业则提供“一站式”服务,如象屿集团提供的粮食产业链一体化服务,将种肥服务、作物生产、粮食收储、物流运输、原粮供应、粮食加工和农业金融整合在一起。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定位于“实现订单种植、土地‘耕种管收全环节托管服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户提供粮食生产托管服务[3]。
关于粮食的运输服务,则有向“客制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中国铁路沈阳局安排专人了解企业发货需求,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定制化菜单式服务,通过“点对点”装车最大程度上为企业提供便利,同时还建立了运输企业“白名单”,为粮食运输车辆办理“绿色通行证”,并且开辟粮食运输的“绿色通道”。
此外,粮食物流服务今年在金融方面也有创新。财政部扩大专项债的使用范围,将粮食仓储物流设施作为专项债券支持重点,尤其重视粮食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切实擦亮“粮食银行”品牌,全力支持粮食产业发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各地支行大力发展粮食信贷业务,有力维护了地方粮食安全和粮农利益,有效增强了地方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农发行云南大理分行向大理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发放粮食储备贷款4 800余万元,农发行浙江绍兴分行累放粮棉油贷款13.02亿元,粮油供应市场份额达到40.83%,支持越城中心粮库建设工程,可新增粮食仓容8.05万t。
1.4 粮食物流信息化与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为大力推进“数字粮储”建设,加快粮食产业数字化转型,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编制了《“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信息化发展规划》,确定了未来粮食产业信息化与数字化发展的方向。2022年是中国数字乡村发展的关键之年,中央网信办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明确指出“构筑粮食安全数字化屏障”是任务关键。因此,今年粮食物流的信息化与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目前,数字技术已经在粮食儲藏、粮食流通监管、粮食大数据、粮食安全监管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4]。黑龙江上线了“数字龙粮”监管服务平台,对全省511户国家政策性粮食承储企业以及8 727个现有储粮货位实现了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加强信息化穿透式监管。而浙江金华的“定向销售粮食运输监管”系统则有效解决了超标粮食定向销售后、运输过程和后续加工处置监管职责和监管方式的“制度盲区”问题,实现了对超标粮从收购、存储到销售、运输、加工处置等全流程闭环监管,防止超标粮流入口粮市场和食品加工企业,保障粮食安全。此外,监管手段也在向信息化发生转变,多地对“互联网+”粮食监管新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河南商丘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以“互联网+监管”为契机,探索出了一条“日常监督为主,集中统一检查为辅”的粮食监督检查工作新途径;湖北实施“互联网+食品安全”新模式,食品安全全程智慧管理;甘肃瓜州推行“互联网+监管”模式,提高粮食流通监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从单一“人防”到“人防”+“技防”相结合。安徽积极开展以“在线监管、远程监控、实时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智慧皖粮”建设[5],构建粮食流通监管“云+网+端”体系,实现政策性粮食在线监管“全覆盖”,形成覆盖全省的涉粮大数据“资源池”。
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不仅仅运用在平台建设上,粮食收储技术和设备也同样有着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山东高唐县瑞杰合作社在每台(套)农机具上安装定位监测系统,推行平台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确保农业“全程托管”全链条稳定生产。
2 2023年中国粮食物流发展展望
展望2023年,中国粮食物流在运输、仓储、服务和数字化与信息化4个方面将会继续推进发展。与“一带一路”参与国进行的粮食安全合作、粮食仓储的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着重于全产业链的粮食物流服务和现代化农业技术将成为未来的发展重点。
2.1 “一带一路”粮食安全及其物流供应链将得到更加重视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周年,10年中,“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一方面推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大力推进合作共赢,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雅万高铁试验运行,柬埔寨第一条高速公路通车,克罗地亚的佩列沙茨大桥投入运营。另一方面不断壮大“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的队伍,截至目前累计已有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粮食安全合作,为提升参与国的粮食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6]。然而由于俄乌冲突导致全球小麦出口量大幅缩减、多个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国际粮食价格飙升等原因,使得大量依赖粮食进口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重新寻找粮食供应来源,“一带一路”合作的粮食安全得到重视。
2023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下一个发展阶段的重要时间节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7]。展望2023年,着重于“一带一路”合作的粮食安全将继续得到重视。一方面,粮食安全合作的广度将得到拓宽。将更多的国家纳入到粮食安全合作体系当中,促进体系内国家粮食流通,避免合作国家过于集中某个区域,推动粮食安全合作的均衡发展,降低国际突发事件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威胁。另一方面,粮食安全合作的深度将会加深。粮食安全的合作不仅仅局限在粮食贸易,合作将深化到粮食生产、农机生产、农业数字化技术应用等多个领域,为合作国家提出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2.2 着重于绿色化和智能化的粮食仓储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绿色可持续发展仍然是当前发展的主旋律,稳住可持续发展基本盘、保障粮食供应,持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当下发展的重点[8]。因此,2023年国内粮食仓储仍然会向“绿色粮仓”方向发展,围绕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有序推进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和技术集成,更好助力节粮减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各地对于绿色提升行动都有所重视,根据《上海市粮食绿色仓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也可看出2023年粮食仓储发展将重点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提升绿色储粮技术应用覆盖率。2023年1月山东青岛印发实施《青岛市粮食节约行动计划》,同样指出要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研发推广先进储粮技术,推进智慧服务,减少收储环节粮食损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现有粮食仓房大多是20年前建成,部分仓房存在着老旧、条件差、不能安全储粮的问题,因此除了新建高质量粮仓外,旧仓房的现代化改造也将是未来的工作重点,粮食仓储将在“十四五”期间迎来高质量发展机遇。随着“建新仓,改旧仓”工程的推进,未来粮食仓储智能化范围会越来越广。
2.3 着重于全产业链的粮食物流服务将得到进一步丰富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三农尤其是粮食安全及其物流供应链工作的高度重视及要求的细化落实,基于国内外竞争日益纷繁复杂态势下粮食产业化、现代化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粮食产业的战略、策略运作将越来越规范,养眼于增值与保底的粮食安全物流服务也会得到进一步重视与发展,着重于全产业链的粮食物流服务势必将得到进一步丰富与优化。
一方面,由于产业化和集约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粮食企业将提供“一站式”服务和更加符合客户需求的“客制化”服务,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服务模式也将得到创新和推广。例如,目前市场中粮食供应链金融服务存量稀少且规范性不高,存在着诸如金融机构专业程度低、缺乏动力,金融服务要求高等问题,未来的粮食供应链金融服务将有效管控供应链风险、逐步提升金融机构专业化程度、完善粮食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从而促进粮食产业的发展与改革[9]。同时,随着绿色化、智能化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惠及企业和农户的粮食产业碳交易服务也将成为重点发展和推广的对象[10]。
2.4 着重于现代粮食物流的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将得到进一步重视与应用
随着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粮食物流将形成一个崭新的局面:粮食生产区和粮食销售区有机衔接,产业链深度融合,节点合理布局,物流相对集中,经济运行高效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均衡发展粮食物流的系统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以智能化为主要发展方向,提高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水平。随着大数据、5G通信、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现代化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程度的加深,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中国粮食物流的必然选择。未来中国粮食物流各环节的数字化改造将更加彻底,从而实现现代化技术与粮食物流的深度融合,为中国粮食物流发展注入数字动力,提高中国粮食物流的应急响应能力。另外,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的加深,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将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加入粮食供应链,从而消除供应链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大大提高粮食的流通效率。
3 结 语
回顾2022年,中国粮食物流现代化程度不断加深,一方面,粮食运输方式和粮食物流服务都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推广,可以看出中国粮食物流仍在积极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粮食仓储的绿色化和智能化进程得到推进,粮食物流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粮食物流现代化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展望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将新增500亿kg粮食定为新目标,同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未来粮食产业与粮食物流将获得快速发展:中国粮食物流的數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不断加深,粮食仓储的绿色化和智能化水平会不断提高,粮食物流服务向着全产业、全方位、多角度的方向发展,同时与“一带一路”参与国进行的粮食安全合作将获得重视。
参 考 文 献
[1] 杜鑫.港口作业环节的粮食损耗将最大程度降低[N].工人日报,2022-09-15(4).
[2] 吴志华,周嘉豪.中国粮食物流2020年回顾与2021年展望[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1,46(2):64-68.
[3] 庞博.“小农户+大服务”加出粮食发展新高度[N].农民日报,2023-01-14(7).
[4] 马俊凯,李光泗,韩冬.数字经济赋能粮食供应链韧性:作用路径和政策取向[J].新疆社会科学,2023(1):46-54.
[5] 汤小波,汪阳.安徽:以信息化赋能粮食流通监管手段现代化[N].粮油市场报,2022-03-08(B02).
[6] 苏珊珊,文倩.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粮食安全合作成绩、网络问题及发展路径[J].对外经贸实务,2022(10):89-94.
[7] 柯用春.构建“一带一路”安全走廊夯实粮食安全根基[J].农村工作通讯,2022(24):53-54.
[8] 吴志华,苑浩妍.中国粮食物流2021年回顾与2022年展望[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2,47(2):11-16.
[9] 黄俐舒,乔玉洋.粮食供应链金融问题研究[J].物流科技,2021,44(8):165-167.
[10] 吴志华,王国祥.政产学研并举促进农村物流发展[N].现代物流报,2023-0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