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023-10-04徐颖

新教育·科研 2023年9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音乐教学小学音乐

徐颖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体态律动对优化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把握住体态律动在音乐课堂的融入原则,并能够依据学生音乐学习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体态律动形式,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音乐学习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态律动;音乐教学

体态律动指的是把肢体的动作与节奏韵律有机结合在一起来表现音乐的一种形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体态律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在学到跟节奏或者韵律相关的音乐知识时,教师主要采取的是拍手或者跺脚等形式引领学生感受,这样的训练形式单一、刻板,很难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体态律动则是一种多元化的律动形式,它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音乐知识,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一、小学音乐课堂融入体态律动的意义

传统的音乐教学对歌唱教学和音乐乐理知识教学比较重视,音乐学习形式單一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体态律动则是符合学生接受认知特点的一种学习形式,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体态律动具有随意性强、自由活泼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教师高效教学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也不例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音乐学习内容,采取恰当的律动形式带领学生学习音乐,可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既有趣又轻松,这对于学生学好音乐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2.活跃音乐课堂,实现寓教于乐

音乐教学中的音乐知识,不能单纯地依靠教师传授,而要能够寓知识与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获得知识。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一些乐理知识对学生来说显得比较晦涩难懂,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如果教师仍是采用传统的方法引领学生学习这些乐理知识,则很难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在学习乐理知识的时候能够融入体态律动,则可以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

3.化抽象为形象,促进音乐认知

有些音乐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学习起来存在很大困难,此时,依据学生所学内容特点融入体态律动就是一个不错的路径与方法。小学生受自身与外部不同因素的影响,好奇心与求知欲虽然比较强,但从认知视觉来看,他们对于抽象性理论或者一些知识准确性的理解较差,且很难保持持久的集中注意力等,基于学生认知特点,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律动则可以促进学生音乐学习之间的交互认知,促进学生对音乐形象性与生动性的理解,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4.促进情感体悟,强化音乐表现

音乐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掌握音乐知识,还需要体会音乐中蕴含的情感,这样才能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增强音乐的表现力。音乐情感的领悟不是单靠教师告知就能获得的,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对音乐蕴含情感的领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音乐学习内容特点,适当引入体态律动,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情感的领悟,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让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加浓厚。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体验律动的基本原则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体态律动对优化学生音乐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也不是随意运用的,要体现出以下几个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明确的目标是高效教学的基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音乐教学目标的达成,让音乐教学更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教师要明确运用体态律动辅助学生音乐学习的教学目标定位,坚持目标导向,将体态律动作为引领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抓手,依据音乐学习内容特点设计出最为恰当的体态律动形式,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体态律动在音乐课堂中的教学实效。

2.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融入体态律动的时候要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原则。结合学生所学音乐内容特点,教师一边通过体态律动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一边让学生借助体态律动理解音乐课堂学习内容,感知音乐蕴含的情感。在具体音乐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留足充足的时间,带领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帮助学生找到体态律动与所学音乐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借助体态律动优化音乐教学的目标落到实处。

3.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体态律动的设计要充满趣味性,要能够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到体态律动的活动中去,这就需要教师站在学生视角去分析,哪些体态律动形式是学生感兴趣的,哪些体态律动形式是学生所不喜欢的,然后再从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能力、音乐水平等方面进行律动形式设计,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动起来”,发挥出体态律动的实效。

4.生本性原则

以生为本,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更高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引入应体现出生本性的原则。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时候,要能够以教材文本,挖掘出教材中可以供学生审美鉴赏或者情感受到熏陶的学习内容,采用恰当的律动形式,把学生的音乐学习与学生特点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升。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要把运用体态律动的技巧方法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升。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体态律动的实施策略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明确体态律动对学生音乐素养形成的重要作用,把握住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融入的基本原则,然后再依据学生的音乐学习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对体态律动融入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精心设计,这样才能凸显出在音乐课堂融入体态律动的意义与价值,真正把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1.巧用体态律动,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小,学习音乐主要是以兴趣为主。传统的音乐教学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即音乐课就是唱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片面、狭隘且单一,不能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其实,音乐课不只是让学生学会唱歌,它是集节奏、律动、乐理、情感等为一体的学习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体态律动来感受音乐,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如教学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水草舞》一课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欣赏《水草舞》,让学生从中感受音乐优美、活泼、热烈的情绪变化,让学生能够真正走进自然,感受生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水草在水下舞动的姿态,让学生欣赏水草舞动的美,然后再让学生随着水草摇摆的动作做律动动作,想象自己就是一棵水草,一阵风吹来,自己会怎样舞动,这样借助律动引领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可以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奇特美妙的水下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音乐教学目标的达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之后,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会更加高涨,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2.巧借体态律动,感受音乐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教學中需要学生重点感知与把握的学习内容。但是由于不同的音乐乐曲节奏快慢不同,表现主题不同,有些音乐的节奏学生很难感受出来。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学需要引入一些节奏感强的体态律动,让学生通过体态律动感受音乐乐曲的节奏特点,这样可以提升学生音乐节奏与体态律动之间的默契程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如教学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上册《脚铃舞曲》一课时,这节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欣赏《脚铃舞曲》,让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旋律等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初步感受乐曲重复的表现手法,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的喜爱之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听、唱、动等音乐实践中,感受乐曲不同乐段情绪及以节拍的变化,并能够听辨出不同节奏旋律中乐器的音色。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脚铃舞曲》,再让学生随着音乐律动,感受乐曲中脚铃声在一三拍上的特点。就这样,通过体态律动,学生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相同的节奏旋律,作者由于多重复了几遍,听起来却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如果缺乏了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深刻感知,学生也很难感受到文本蕴含的美,而借助律动来实现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悟,可以使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越强。可见,教师借助体态律动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可以起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3.巧借体态律动,表现音乐情感

借助音乐作品传递情感是音乐创作者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为了使学生对音乐中表现出来的情感认知更加深刻,教师可以借助体态律动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以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体态律动中真切感受到创作者想要借此传递的情感,与作曲者产生共鸣,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如教学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下册《铃儿响叮当》一课时,这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歌词大意是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随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上,表现出了孩子热情奔放的性格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学这首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乐曲特点做律动动作,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律动动作把孩子热情奔放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把孩子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表现出来,让学生边律动边想象,仔细感受乐曲传递出的情感,为了深化学生对音乐蕴含情感的认知,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孩子乘着雪橇在风雪中行走的画面,那一阵阵的欢声笑语,那清脆的马铃声,那飞奔的雪橇……教师让学生边看视频边做律动动作,可以真正领略到音乐传递出的情感与内涵。音乐情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师借助体态律动来促进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把握,可以起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4.巧借体态律动,提升鉴赏能力

每一个音乐作品所拥有的旋律是不同的,有的音乐旋律让人感到悲伤,有的音乐旋律让人感到快乐。小学生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有着自己独特想法的灵活的个体存在。即使同样的音乐乐曲,带给学生的感受体验也不尽相同。在音乐教学中,结合学生所学音乐内容特点,教师可以把音乐律动引入课堂,让学生以律动的形式表现自己对音乐的认知,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如教学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爷爷为我打月饼》一课时,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欢快的语气演唱歌曲,能够结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给歌曲配上简单的动作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形象,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音乐乐曲中传递出来的活泼欢快的情绪,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歌词内容中的“打月饼”,启发学生想象打月饼需要哪些动作,你能用律动的形式把乐曲中的内容表现出来吗?于是,学生随着教师的启发引导边唱歌曲,边做着“揉面”等的律动动作。不同的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不同,在学生的律动中,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着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5.巧借体态律动,提升创造能力

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小学阶段各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也不例外。作为音乐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音乐技能的获得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抓住音乐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发展点,通过恰当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结合学生喜“动”不喜“静”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体态律动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如教学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祝你快乐》一课时,这节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歌曲欣赏感受到音乐作品中传递出来的轻松、热情、明朗、幸福的氛围,并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模拟出音乐的演奏方式。教学这一课时,在学生欣赏歌曲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乐器的形状和音色,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从这些乐器中感受到了什么。最后,教师对学生说:“如果让你用自己的形式表现‘祝你快乐’?你会怎样做?请试着编一段律动的动作。”学生边欣赏歌曲,边从自身情况出发,想象着如何才能把“祝你快乐”用律动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学习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与挑战欲,他们迫不及待地进入了尝试编舞环节,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传递出的情绪,而且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在律动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特点与音乐学习内容特点出发,设计出恰当的体态律动形式,把体态律动与学生的音乐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使本来平常普通的音乐课变得更加活泼有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融入课堂学习气氛中,从而起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敏敏.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天津教育,2022(35).

[2]成慕蓉.巧用体态律动教学法,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J].山西教育(教学),2023(01).

[3]苟晓霞.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艺术,2023(01).

[4]颜清玲.浅析体态律动在小学低学段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名师在线,2022(35).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音乐教学小学音乐
少儿器乐教学法创新研究
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