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教学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2023-10-04陈兆飞
陈兆飞
【摘要】游戏互动法能帮助学生感受节奏律动,小组互动能促使他们探究曲式结构,媒体互动有助于他们鉴别音乐风格,创编互动能帮助他们体验作品的情绪情感。这些方法都能帮助学生进入赏析情境,碰撞观点,优化教学进程。
【关键词】小学音乐;互动教学法;欣赏教学
互动教学法指的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让教学双方进入平等交流中,碰撞不同的观点,继而激发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这种教学方法主题鲜明,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小学音乐赏析活动中,教师可以運用互动教学法,围绕各种音乐知识设计赏析主题,组织学生参与互动赏析活动。这样有助于激发他们的赏析欲望。同时教师也能提出恰当的问题,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综合素养。
一、游戏互动,感受节奏律动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介绍各种音乐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到自主赏析和音乐创造活动中。但是节奏律动等方面的音乐学专业知识较为抽象,如果教师直接灌输,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学习效果也不好。在这种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游戏互动的方法,选择一些和节奏律动有关的游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并探讨其中蕴藏的音乐知识,提升学习效果。在指导学生赏析《口哨与小狗》《小白象》等歌曲之前,教师可以先组织他们参与音乐游戏“打花巴掌”,并将节奏律动方面的知识融入进去。该教学分三个环节展开,分别是“融入游戏初识节奏、自唱自拍了解节奏、倾听作品辨析节奏”。在“融入游戏初识节奏”环节中,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初步了解什么是节奏。教师先让学生一边唱《拍手歌》,然后一边拍手,并提醒他们注意每一次拍手都落在哪一个字上,中间间隔了几个字。此后再给他们介绍游戏歌曲《打花巴掌》,让他们伴随音乐声律动起来,说说在唱到什么字的时候拍手,中间间隔多长时间。在学生熟练拍手游戏后,教师可以顺势引入“节奏”的概念,让学生明确节奏表现的是音乐中的长短和强弱,它有一定的固定性和准确性,在唱歌的时候,一整首歌的节奏都是固定的。通过“自唱自拍了解节奏”环节,学生可以巩固掌握的节奏知识。教师让学生跟唱《两只小象》《打掌掌》等歌曲,伴随音乐律动起来。他们不仅可以通过拍手的方式表示节奏,还可以通过拍击身体其他部位,点头、跺脚、挥手等方式表示节奏。“倾听作品辨析节奏”环节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节奏知识。教师给学生介绍音乐中各种常见的节奏,让他们对比《打掌掌》等歌曲,说说这些歌曲对应的节奏分别是什么。此后让学生倾听《口哨与小狗》《小白象》等作品,集中讨论两个问题。问题一:不同的节奏给人什么听感,在拍手的时候,有什么不同?问题二:不同的节奏是否暗藏着不同的情感?试着说说其中的差异。通过游戏互动,学生沉浸在游戏中,并参与讨论相关的音乐知识,从而提升了赏析水平。
二、小组互动,探究曲式结构
小组互动也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围绕音乐知识设置一些探究主题,让学生组织研究共同体,在交流分享中体验收获。这种方式能让音乐素养较高的学生起到带头作用,让全体同学都融入集体学习中。他们可以在小组互动中探讨曲式结构等比较深奥的问题,提升赏析水平。
《梅花三弄》等古典名曲一般都有着较为复杂的曲式结构,给学生的赏析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教师可以组织小组互动,设计“听音观影寻三弄、抒怀交流挖内涵、拓展赏析探结构”这样三个环节,让学生从了解曲式结构开始,逐步思考创作者为何用这样的结构,分析中国古典音乐的曲式特点,提升赏析水平。在“听音观影寻三弄”这个环节,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提出问题:“这首作品名为《梅花三弄》,那么,到底是哪三弄呢?同学们可以争当音乐小侦探,找出这三弄。”这样一下子激发学生的赏析兴趣。在互动讨论中,有学生提到在作品中有重复的旋律,它们可能就是“三弄”。教师又提出疑问:“那么,作曲家为何要安排重复的部分呢?”有一名学生提出:“就好像是一篇文章一样,‘三弄’就是中心思想,作曲家反复提到,点明主题。”他的话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将话题引到第二个环节。在“抒怀交流挖内涵”环节,学生可以互动讨论,说说重复的主旋律表现的是什么主题思想,其他的音乐部分又能激发人怎样的联想。他们还可以总结一下《梅花三弄》的曲式结构,学生将想象融入讨论中。通过“拓展赏析探结构”环节的讨论,学生可以从《梅花三弄》拓展开,欣赏其他的古琴曲,并分析中国古典音乐的曲式结构特点。他们讨论后总结认为,古琴曲常常使用重复加变化的形式,用主旋律分割开各个部分。音乐中含有不少深奥的专业知识,给学生带来了重重困难。教师可以组建小组,并参与到学生的互动讨论中,引导他们运用发散思维,共同探讨,解决难题。这样能优化互动效果,让他们挑战难点,提升解读音乐作品的能力。
三、媒体互动,区分艺术风格
音乐风格是音乐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常见的音乐风格有民歌、摇滚乐、金属乐、古典音乐等各种不同的类型。教师可以设计“自主观看体会风格、网络讨论总结问题、课上交流解决问题”这三个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构筑翻转课堂,提升学生的赏析水平。
在“自主观看体会风格”环节,教师以歌剧《图兰朵》选段、民歌《茉莉花》作为赏析对象,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现了歌曲、民歌,让学生自主倾听,并提出一些问题,唤醒他们的欣赏体验。问题一:倾听作品后,你认为歌剧和民歌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问题二:你还知道哪些音乐风格,试着和同伴交流,说说它们的特点。学生在自主赏析后,可以搜索网络信息,拓展赏析,补充知识,然后进入“网络讨论总结问题”环节。在此环节中,他们要探讨一下对上述两个问题的理解,总结观点,并提出新的问题。如有学生提出:“歌剧一般在结构曲式上更为复杂一些,但是民歌则比较简单,有很多重复的歌词或者衬词之类的,给人灵活性强的感觉。”同时,他们也提出了新的问题:“那么,不同地区的民歌,在艺术风格上,有什么不同呢?中外民歌的特点是否也有不同?”在“课上交流解决问题”环节,学生可以探讨此前提出的问题。教师给学生展示“民歌”主题的多媒体课件,让他们倾听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并说说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此外在课件中还展示了不同地区的风俗、地理特点等,让学生综合分析,说说为何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民歌风格。在课后,学生还要拓展学习,自主探索其他国家的民歌,对比中国民歌,找到异同点。
四、创编互动,表现情绪情感
在音乐赏析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创编互动,让学生参与到填写歌词、改编旋律、同主题创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这样他们能进一步和作品形成共鸣,学会如何用旋律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在倾听了《唱脸谱》后,学生对戏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契机,组织“戏歌改编”活动。该活动分“倾听戏剧思情感、对比戏歌找不同、自主创作显创意”这三个环节。“倾听戏剧思情感”能促使学生和戏剧中的人物形成共鸣。学生倾听京剧片段《儿行千里母担忧》,配合《游子吟》等展现亲情的古诗词,试着想象一下主人公的状态,说说自己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在“对比戏歌找不同”环节,学生可以上网搜索一下,看看有没有和《儿行千里母担忧》同主题的音乐作品,看看这些音乐作品体现出了怎样的情感。此后教师提出讨论主题:“戏剧和歌曲在表现情感上,分别运用了哪些音乐技巧呢?戏歌介于戏剧和歌曲中间,你认为它的特点是什么呢?”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思考如何将戏剧改编成戏歌,并进一步体会作品的情感。此后他们进入“自主创作显创意”环节,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欣赏戏剧作品,在讨论中说说它们体现了什么情感,然后试着将它们改编成戏歌。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演唱改编的戏歌,倾听同伴的评价。他们也可以将作品发布在微信群中,同伴用留言的方式评价。由于学生的音乐素养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可以设计难度不同的创编活动,供他们自由选择。此外还可以给他们搭建线上线下多元交流的平台,增添互动渠道,这样也能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到小学生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对于交流活动充满兴趣,对于抽象的知识理解能力不强。若能基于学生的学情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互动活动,搭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则能起到激趣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周烨林.让“童化”成为音乐欣赏课堂中的亮点[J].新课程导学,2020(25).
[2]范璐璐.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宁夏教育,20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