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2023-10-04马晓辉

新教育·科研 2023年9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有效性

马晓辉

【摘要】在现代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学有效性成为中小学教师关注的重点课题,在体育教学期间,教师应当采取措施提升体育教学效果,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体育运动,实现身心协同发展。针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偏低的原因进行探讨,进而提出相应的策略,希望可以帮助体育教师顺利开展体育教学,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

在初中教育体系中,体育教学备受重视。然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部分教学行为相对低效,甚至无效,未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推进新型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确保体育教师教学行为有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一、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概述

1.教学行为有效性内涵

教学行为有效性主要从两方面体现:一是教学行为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教学行为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益。在体育课堂中,教学效果主要指学生是否掌握体育知识、运动技巧,主要涉及体育知识、体育技能;而教学效益主要指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体育精神,使学生产生运动乐趣,能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涉及学生体育精神,关系学生道德品质和情感价值发展。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共同构成了教学有效性,两者属于相互促进的关系,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2.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意义

一是强化学生的体育学习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并逐步养成快乐运动、高效运动的习惯。同时,提升体育教学行为有效性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运动技能,避免出现拉伤、酸胀等情况,确保学生安全运动。二是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体育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优化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才能提升体育教学行为有效性,这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是体育教师实现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契机。三是推进“五育”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掌握体育知识,实现体育、智育发展,同时可以让学生形成敢于拼搏、团结互助的精神品质,实现体育发展。有效的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体育精神之美,促进学生美育发展,良好的身体条件是学生参与校园劳动、家庭劳动的必要前提。四是为其他科目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尤其是为美术、音乐等科目教学活动提供借鉴,从而助力校内全体教师都能提升教学有效性,推动各科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由此可见,提升体育教学行为有效性可以实现“五育”融合,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序落实。

二、初中体育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影响因素

1.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影响初中体育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如果教師教育理念落后,则容易导致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度主导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无法满足学生体育发展需求。具体而言,教学理念对初中体育教学行为有效性的作用路径有以下两条。

一是教学目标。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期间给出的体育教学目标相对偏颇,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方面,并未关注学生是否产生运动兴趣、是否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也并未关注学生体育品质、体育精神的发展情况。可以发现,教学目标重效果而轻效益,这并不符合体育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要求。

二是教学干预过多。部分体育教师并未意识到学生是体育课堂的主体,反而过度干预学生的体育活动,导致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只能被动参与运动,降低学生运动积极性,导致学生未能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体育教学效益不足,未能达到体育教学有效性的要求。

2.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会对体育教学行为有效性产生直接影响,结合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期间采取讲授式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教师组织学生集体听讲,教师在操场上讲解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和动作要领,学生听完以后在教师的组织下参与练习,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使全体学生保持统一的学习进度,但却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参与体育运动,感受不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导致学生的体育积极性降低。同时,单一的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活动相对枯燥,学生无法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特点参与体育活动,无法使学生产生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发展相对不利,并不符合体育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要求。

3.教学内容

灵活有趣、层次合理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但结合目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情况,部分教师习惯于采取统一难度的教学内容[1]。例如,教师在讲解足球传接球,教师为学生布置练习任务,鉴于学生身体素质各有差异,教师理应为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练习任务,然而,教师却给学生布置统一难度的任务,身体协调、体质较好的学生可以快速完成任务,而部分学生体质相对较弱,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练习任务,这给学生的体育学习带来一定障碍,打消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条件

一是自然条件。学生的运动状态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尤其是足球、篮球、羽毛球等室外运动,例如,在足球教学期间,阳光充足、微风和煦的自然条件更有助于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反之,如果阴雨天或者太阳暴晒,就会对学生的体育运动造成干扰。再如在羽毛球运动期间,如果风力过大,会导致羽毛球教学受到影响。此外,阴雨天会导致室外场地湿滑,给学生的运动带来一定安全隐患,也会降低体育教学行为有效性。

二是教学设施条件。足球、篮球等运动项目需要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如场地、球门等,但是部分学校内部的体育运动设施老化,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导致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此外,在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准备充足的球拍和羽毛球、乒乓球,但由于器材不足,导致学生能够练习的时间有限,必然降低体育教学行为有效性。

5.体育教师教学能力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是由体育教师发出的,因此,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行为有效性,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升。例如,学生在参与体育练习之前需要进行热身,避免运动期间出现拉伤的情况,而运动以后则需要拉伸,避免乳酸堆积出现酸胀等状况,但体育教师忽视这些运动前后的准备和恢复活动,导致学生运动结束以后身体酸胀,降低学生的运动兴趣[2]。此外,体育知识与生理知识具有密切联系,然而,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的生理基础,未能根据学生的生理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也是导致体育教学行为有效性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因素。

三、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提升策略

1.优化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发展

一是调整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既要设置知识目标,也要设置运动兴趣、情感价值等层面的目标,从而确保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足球传接球技能时,教师给出以下两个目标:①掌握基本的足球传接球技巧;②以小组为单位,实现小组内部顺利传接球。目标①涉及体育技能,而目标②则是让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并在运动的过程中与同伴倾力合作,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发展。通过上述目标,教师实现知识与情感价值的融合,实现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益的融合,有效提升体育教学行为有效性。

二是把控体育课堂干预力度,教师应当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将课堂主体地位归还于学生,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兴趣、身体基础自主开展体育运动。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适当指导,既要保障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方向下参与运动、锻炼身体,又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

2.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体育课堂兴趣

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确保每个小组内部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相对均衡,而后引导学生开展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以小组为单位参与体育练习或者小型比赛,而后对小组进行评分,既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精神。再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轮流参与体育游戏,将体育活动与游戏相结合,借助游戏提升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参与锻炼,不断提升自身的身体素养[3]。在选择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时,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身心状况和教学内容。例如,某班級学生整体性格相对活泼,教师可以采取自主练习、相互切磋的方式开展教学,如果该班级学生性格相对内向,则要采取小组教学,充分发挥外向学生的带动作用,使整个班级的学生都能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参与体育学习。

3.创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活动针对性

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教师应当提升任务标准,对学生形成一定挑战,使其可以通过努力完成任务,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对于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教师应当放低任务难度,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避免打击学生的运动信心。同时教师可以组织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帮助其他同学完成任务,实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当设置一些团队性、合作性的体育任务,让学生在合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浓厚的同学友谊,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同时,合作性任务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产生良好的教学效益,继而提升教师体育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此外,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一些体育明星、优秀运动员的故事,使学生感受他们身上的拼搏精神、竞争意识和团结品质,促进学生道德发展,这也是体育教学行为有效性的重要体现。

4.优化教学条件,确保教学顺利开展

教学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教学设施条件,教师应当从下述方面采取措施开展教学。从自然条件层面来看,由于自然条件不可控,教师应当在体育课前1~2天获取天气预报,而后根据天气预报信息规划接下来的教学活动[4]。如果出现阴雨、太阳暴晒等天气,教师应当转为室内教学或体育馆教学,在室内教学期间为学生讲解理论性知识,而在体育馆教学期间则可以加入一些运动任务。同时如果室外场地湿滑,应当严格禁止学生参与跑跳类运动,避免学生摔倒受伤。

从教学设施角度来看,学校方面需要做好体育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体育设施能够正常用于体育教学活动,尤其是针对篮球架、球门等设施,更要确保这些设施没有老化、脱落的情况。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当检查本节课所用体育设施、体育器材,排除安全隐患,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提供安全的环境。同时,学校需要优化校内资金配置,购买足够的体育器材,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体育运动,教师也可以根据体育教学需求自制器材,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便利。例如,在练习足球传接球技巧时,校内缺乏相应的教学器材,但如果盲目训练会导致效果低下,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乒乓球拍形状的硬纸板,而后利用胶带固定在腿上,利用硬纸板的圆形区域传球、接球,帮助学生掌握传接球技巧,提升体育课堂学习效果。

5.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行为有效性,对此,应当从学校和教师自身两个角度出发,提升教学有效性。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需要针对体育教师开展培训,将培训成果与年终考核、职位晋升挂钩,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做好体育教师引进工作,为体育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需要主动学习先进理论,学习生理知识,能够提升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设计能力,主动推动新型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例如,在体育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做好热身训练,而体育教学结束以后,则应带领学生做好恢复训练,避免学生出现肌肉拉伤、乳酸堆积的情况,这是教师掌握生理知识、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此外,教师需要做好教学反思,针对体育课堂教学期间存在的不足采取措施,持续提升体育教学行为有效性。

四、结论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期间,教学有效性具体分为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分别对应知识与技能、运动兴趣和情感价值,针对现阶段体育教学期间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准确分析影响体育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因素,进而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师能力五方面采取措施,调整教学目标,把控体育教学干预力度,主动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条件,做好天气预测,检查维修体育设施,积极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多措并举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大伟.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C]//.2021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学术论坛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1:60-64.

[2]唐知.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21.

[3]李亮.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4]夏青.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反馈行为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