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盐春秋远,今时再扬帆
2023-10-04朱嘉旭
朱嘉旭
一个晴日朗照的上午,我随采风小组来到十二圩。
十二圩,地理条件优越,在清末被清政府设为盐务重地。两淮盐运在十二圩落地生根,十二圩也因盐而兴。家乡这段传奇深深吸引着我,我渴望揭开盐都十二圩的神秘面纱。
缓缓踱步在十二圩龙江巷,轻轻踩踏历史底蕴厚重的石板路,石板回音里依稀有盐工们抬盐的劳动号子声。石板反射阳光,点点光芒如同颗颗盐粒的晶莹之光。
自两淮盐务总栈在十二圩设立伊始,粒粒淮盐如点点星火,汇聚,积累,终成燎原之势。十二圩繁荣无比:30多个码头,2000多条盐船,蔚为壮观。“小邑千家船万里,吴中自有白盐山”,文史名家闵尔昌的诗句,真实记录了当时的盛况。
一盐兴百业,商铺会馆、茶肆酒楼、钱庄当铺……各行各业欣欣向荣。人们“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过着有滋有味的生活。十二圩一跃成为江北“小上海”。
然而,再美的烟火也只是瞬间的绚烂,再璀璨的光环也会陨落,时代浪潮不会停滞不前,亮丽底色也终究会褪去。十二圩的衰落有诸多因素的影響,盐运的新变和新盐法的出台是重要原因,日寇的侵略更加剧了十二圩的衰败。
十二圩凋零了,喧闹归于无声。
江上盐都盐运文化展示馆里,时间留下的物证和文字无声地诉说着十二圩的光辉岁月。似乎有点遥远,不可触及;又似乎就在昨天,就在身边。
接待并为我们解说的,是馆长金小平,一个土生土长的十二圩人。他听着十二圩的辉煌故事长大,长大后把一个近乎疯狂的想法变成了现实:建一个博物馆,留住十二圩驰名中外的“东南盐都”文化。
他建馆的初衷不是让人们沉湎于昔日辉煌,而是给振兴寻根脉,找动力。他朴实的话语发自一颗挚爱十二圩的心:“现在,十二圩的历史文化复兴正迎来最好的时机和最佳的环境。我的目标是让十二圩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我们可以走红色教育路线,让更多的学生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可以走旅游路线,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十二圩的盐文化;还可以走饮食文化路线,让十二圩的饮食文化留在人们心中……”
一粒盐、一条江,成就了“江上盐都”十二圩。盐粒虽小,我却从中看见了十二圩的未来。时代的号角召唤着我们,家乡未来的诗篇需要我们去续写。少年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为家乡做贡献,为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出一份力。
小作者记述了自己前往十二圩采风的经历,将“盐”与“十二圩”紧密联系在一起,述说十二圩的前世今生,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全文语言简练,文笔流畅,情感真挚,引用的诗文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指导教师:李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