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宜春非遗文化元素在群文舞蹈创作中的融合与运用

2023-10-03徐静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创作

徐静

[ 摘要] 宜春市作为江西省中部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些非遗文化代表了宜春的歷史传承、文化地位和社会风貌等。在群众文化领域,将非遗文化进行融合与运用,将极大地丰富群众文艺的内涵和形式,提高群众文艺的创作质量和表现力。文章主要从文化自信的视角,探讨宜春非遗文化元素在群文舞蹈创作中的融合与运用。首先介绍宜春非遗文化的概况,明确其作为非遗文化资源在群众舞蹈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从“舞蹈”“音乐”“故事”“技艺”“道具”等方面选取宜春非遗中的元素,探讨其在群文舞蹈创作中的融合运用方式。通过这样的探讨,旨在为宜春非遗文化在群众文艺中的传承和发展提出有力的思路和方法。

[ 关键词] 文化自信;宜春非遗文化;群文舞蹈;创作

[ 项目名称] 宜春市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2023 年)规划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宜春非遗文化元素融入群文舞蹈创作的实践研究”(23SK073)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再是简单满足对物质的追求,而是对精神文化给予更多的关注。

群文舞蹈作为群众自娱性业余舞蹈形式,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表现。优质的群文舞蹈创作是实现群文舞蹈功能,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以群众为中心进行舞蹈创作,增强群众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自强,是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创作的本质要求。宜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宜春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产生活过程中积累的智慧结晶,是宜春百姓生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通过探索宜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文舞蹈创作之间的联合点,挖掘提取宜春非遗文化元素,探究其在群文舞蹈创作中的融合与运用,一方面有助于宜春非遗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群文舞蹈的创新与发展,一举双赢。

一、宜春非遗文化概述

江西省宜春市地处赣中西部,素有“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的美誉,其文化璀璨、古韵悠长。美不胜收的山歌、地方戏曲、民俗传统舞蹈、传统技艺、历史故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星罗棋布,犹如一个个文化精灵,镶嵌于赣中西部大地,耀眼夺目。目前为止,宜春市拥有高安采茶戏、万载开口傩、万载夏布织造技艺、樟树药俗、丰城岳家狮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 项,宜春三星鼓、袁州评话、铜鼓客家山歌、靖安马灯舞、高安上湖灯彩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9 项,靖安仁首木雕、宋应星故事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9 项。宜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宜春市百姓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底蕴,不仅仅贴合宜春市地域文化和人民的生活方式,更体现了宜春人民的个性和审美习惯,是宜春人民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

二、宜春非遗文化融入群文舞蹈创作的意义

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精神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类文艺作品走进百姓生活,已经成为满足人们精神追求的一种主要生活方式。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艺创作,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文艺作品,提升群众文化自信自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征程的文艺创作的本质要求。作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群文舞蹈,它反映的是浓浓的生活气息,将地方非遗文化元素融合运用在群文舞蹈创作中,在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尤显重要、尤为必要。

(一)丰富地方群文舞蹈创作内容

宜春非遗文化为地方群文舞蹈创作提供了重要素材与滋养,丰富了群文舞蹈创作内容。宜春非遗文化集中体现了宜春人民精神内涵及生生不息的活力,是宜春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见证,是讲好宜春故事的重要文化资源。地方群众文艺包含了大量和地域文化有关的元素,而宜春非遗文化恰恰是这些元素的集合和体现。在宜春市的群众舞蹈创作中,将宜春非遗文化的元素进行融合和运用,不仅能为创作提供宜春地区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也能让不同地域的观众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宜春文化的魅力,激发群众对地方非遗文化的共情和欣赏。

(二)推动地方非遗文化创新发展

群文舞蹈创作为宜春非遗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传承与传播途径,推动了非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宜春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有实际的表现和应用,而群文舞蹈作为一种具有大众性和革新性的文艺形式,不仅可以为宜春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更加直观的表现载体,同时还可以通过群众的参与和传递来推动宜春非遗文化的传播。群文舞蹈的创作为宜春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别样角度换发地方文化新活力。

(三)促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

群文舞蹈是以大众为主要对象,创作的灵感和素材大多来源于实际生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艺术内容,不仅使大众易于接受群文舞蹈,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璀璨悠久的宜春非遗文化,是宜春一代又一代民众的宝贵的精神食粮。将宜春非遗文化融入群文舞蹈创作中,符合地方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与审美诉求,对繁荣发展地方文化事业,促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与深远影响。

三、宜春非遗文化元素融入群文舞蹈创作的运用

宜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璀璨的传统文化组成部分,汇聚了宜春人民的生活审美与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展现着宜春与宜春人民的风采、精神、经验等。融合宜春非遗文化元素在群文舞蹈创作中的运用,守正创新,既是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与溯源,也是对宜春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融合运用非遗中“舞蹈”元素

宜春非遗文化中民间传统民俗舞蹈形式多样,如万载傩舞、丰城岳家狮舞、靖安花和尚舞、上湖灯彩等,这些传统舞蹈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从视觉、听觉和神秘感方面为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在群文舞蹈创作中,可以将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民俗舞蹈融入其中,通过提炼其中典型性的舞蹈动态与动作,运用现代创编技术进行改编,既要从传统中来,还要回传统中去,让群众感受到变化,但却还是传统的那个“舞蹈”,魅力依旧。例如丰城岳家狮舞,其典型特色在于“险”“威”“雄”,表演过程中狮头和狮尾的步调要保持高度一致,动作要一气呵成,在伴奏乐器的承托下呈现出雄狮的威严勇猛。在融入群文舞蹈创作中结合群文舞蹈特点,提炼其“威”“雄”典型特色,抓住狮子的动态动作与舞动特点,运用灵活的空间与方位变化调度设计,呈现狮舞的“勇”“敏”,展现出中华民族雄风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将丰城岳家狮舞文化价值和理念呈现给观众,使得丰城岳家狮舞既得以保留,又有所创新。

(二)融合运用非遗中的“音乐”元素

宜春非遗文化中的民间传统音乐极具地方特色,例如丰城花镲锣鼓,起源于南宋时期,在宜春丰城广为流传。在花镲锣鼓的演奏中,镲对于协调节奏、烘托气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清末,著名乐师熊海元通过自编自创唢呐曲谱的方式,进一步推动了花镲锣鼓的规范化发展。花镲锣鼓具有曲调优美、节奏明快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以前多用于庙会、红白喜事和大型庆典活动。在群文舞蹈创作中,可以巧妙融合运用花镲锣鼓的音乐特点,根据其音乐风格,赋予创作灵感,创造性地设计出节奏欢快、喜庆祥和的群文舞蹈作品。

(三)融合运用非遗中“道具”元素

宜春非遗文化中的农具、工具、物品等,都可以成为群文舞蹈作品中的道具。通过选用极具地方特色的非遗民俗物具,直接取用或进行舞蹈表演适用设计成舞蹈表演道具,并根据道具的功能与造型性特点,结合非遗文化内容,设计具有典型性地域特色舞蹈动作与动态,既可以为群文舞蹈的表现提供装饰,也可以通过“借物抒情”烘托情感与气氛,呈现鲜明特色地域文化之美。例如,宜春群文舞蹈《茶灯妹子》(见图1),舞蹈中道具取材非遗文化上湖灯彩中的竹编道具花篮状茶灯,并结合茶灯表演元素和寓意,展现一群俊俏的细妹子,通过“做茶灯”“闹茶灯”“点茶灯”,展现妹俏灯美的意境及对美好生活的愿景。道具的运用在节目表演中既增强观众的视觉享受,同时也可以使观众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更多的了解和关注。

(四)融合运用非遗中“故事”元素

宜春非遗文化中不乏各种富有故事性和传奇色彩的传说和民间故事。在群文舞蹈创作中,可以采用宜春非遗文化中的经典故事情节,运用舞蹈語言来展现和表达故事的内涵,创作出更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的舞蹈作品。例如,朱轼的故事源远流长,他的故事在他家乡宜春高安村前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中有朱轼关心百姓疾苦的故事《水利安民》、朱轼惩治贪官、除暴安良的故事《巧处贪官》、朱轼与家乡村前的风土人情《碧落桥故事》等,这些故事反映了劳动人民对正义、友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善良智慧的赞美,对邪恶的憎恨。可以通过对朱轼故事的挖掘与提炼,并对故事情节进行梳理并加以艺术的升华,以舞蹈语言讲述朱轼故事,赋予其新的意义,激发群众对地方传统文化与舞蹈的双重认识。

(五)融合运用非遗中“技艺”元素

宜春非遗文化有着众多的传统技艺形式,如万载夏布织造、上高剪纸、樟树木雕等,各种传统技艺和工艺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历史价值。这些技艺之中,不仅演示了人类的创造力和精神智慧,同时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寄托。非遗文化注重技艺传承,将这些技艺融入群文舞蹈创作中,能够起到装饰舞蹈、补充舞蹈情节、增添舞蹈情感等作用。同时通过挖掘非遗民间艺人为传承文化而坚守的优秀品质,以舞蹈形式唤醒群众对民间工匠精神而产生的文化自信,激起群众关注和守护地方特色技艺的内驱力,让非遗文化不会因现代发展而消逝。例如,将夏布织造技艺应用舞蹈创作中,通过利用古老的“录线、穿针、拉梭、穿梭”技艺动作进行舞蹈艺术的提炼与升华,形象地再现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景,以及对这门古老技艺的惊叹。

四、结语

在群众舞蹈的创作和表演中,非遗文化元素的融合和创新,对于宜春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以及群众文艺创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阐述宜春非遗文化及其在群文舞蹈创作中的意义,探讨了宜春非遗文化元素在群文舞蹈创作中的选择和运用方式,旨在为宜春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和群众文艺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宗文.“非遗”舞蹈元素对群文舞蹈创作的体现[J].尚舞,2021(23):122-123.

[2] 陆影.非遗元素对群文舞蹈创作的体现分析[J].艺术评鉴,2020(23):67-69,77.

[3] 郑增琴.非遗舞蹈对群文舞蹈创作的影响[J].参花(下),2019(11):156.

[4] 陈华.“非遗”舞蹈元素对群文舞蹈创作的体现[C]// 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2014 年08 月民俗非遗研讨会论文集,2014:33-35.

[5] 熊洪.非遗保护视域下宜春民间美术传承与发展研究[J].明日风尚,2021(21):104-106.

[6] 孙卫华.创新保护 传承发展:对宜春市“非遗”保护工作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3(19):112-113.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