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学习,让方程自然生长
2023-10-03崔恒刘
崔恒刘
我们首先一起来回顾方程的学习历程。我们先从实际问题出发,抽象出数学问题,得到一系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在分类比较中逐步生成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研究其解法,最后再回归实际问题。接着,我们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两者的研究过程如出一辙。以此类推,聪明的你一定能预想到一元二次方程要学什么,怎么学。这里,我们换个视角,从生长的观点来感知将要学习的一元二次方程。
一、概念的生长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我们不难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是用“元”和“次”来表达的,其中“一元”代表未知数的个数,“次”代表未知数的最高次数。“元”的生长形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等,而“次”的生长则形成现在学习的一元二次方程,继续生长,还会生成一元高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的表述,说明方程中所含的代数式是整式。因此,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都属于整式方程。
同样,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是:ax2+bx+c=0(a、b、c为常数,a≠0)。
二、解法的生长
我们再回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过程,通过消元化归的数学思想,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那么,我们遵循化归的数学思想,可以把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4种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也是逐渐生长的。其中,公式法是通法,适用于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得到公式法的过程是配方法,配方后用到的方法又是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的本质是利用“ab=0,则a=0或b=0”的性质,先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再对左边因式分解,最后写出方程的根。解一元二次方程,我们首选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若行不通再使用公式法。当方程满足一些特殊条件时,用配方法也可以轻松获解。虽然有4种解法,但最后都是为了达到“降次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目的。
三、应用的生长
学以致用是体现数学价值的一种方式。每学完一类方程知识,我们都要回到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例 公安交警部门提醒市民,骑车出行必须严格遵守“一盔一带”的规定。某种品牌头盔的进价为30元/个,当售价为40元/个时,月销售量为600个。经市场调查发现,如果售价每上涨1元/个,则月销售量将减少10个。为使月销售利润达到10000元,而且尽可能让顾客得到实惠,则该品牌头盔的实际售价应定为多少元/个?
解:设该品牌头盔的实际售价为y元/个。
根據题意,得(y-30)[600-10(y-40)]=10000。
解这个方程,得y1=80,y2=50。
为尽可能让顾客得到实惠,应舍去y1,所以y=50。
答:该品牌头盔的实际售价应定为50元/个。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按照“设未知数→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方程和实际问题→答”的步骤进行的。对于不同方程,唯一不同的是问题中含有相等关系的个数以及列出方程的次数。
从一元到二元,从一次到二次,知识在生长,难度在加大,我们在学习时要抓住本质类比和化归的数学思想,努力做到化繁为简、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