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卧儿帝国的派萨铜币

2023-10-02石贺然

银行家 2023年9期
关键词:达姆铜币比价

石贺然

Copper Coin Paisa of the Mughal Empire

莫卧儿帝国强盛时期,流通中的铜币是达姆(dam),莫卧儿帝国衰败时期,流通中的铜币是派萨(paisa)。莫卧儿帝国灭亡之后,印度半岛被英国殖民统治,流通中的铜币被称作派司(pice)。印度共和国成立之后,废黜了派司铜币,恢复了派萨铜币。但是,此时的派萨铜币较莫卧儿帝国时期的派萨铜币,其所代表的卢比银币价值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达姆铜币

莫卧儿帝国第三任皇帝阿克巴(公元1556—1605年)创建的货币体系,由卢比银币、摩赫金币和达姆铜币三种货币构成。

莫卧儿帝国创建初始,曾被阿富汗的王公舍尔沙推翻。舍尔沙在印度北部建立了苏尔王朝,建立了卢比银币制度,1枚卢比银币的理论重量是11.53克。

十几年后,莫卧儿帝国的第二任皇帝胡马雍率领军队从波斯杀回印度北部,消灭了苏尔王朝,恢复了莫卧儿帝国。

莫卧儿帝国的第三任皇帝阿克巴在创建货币体系时,采用苏尔王朝的卢比银币作为莫卧儿帝国的核心货币,并且发行达姆铜币作为卢比银币的辅币,代表1/40卢比银币的价值发挥货币职能。

根据印度货币史学家帕尔梅什瓦里·拉尔·笈多的考证,阿克巴时代达姆铜币的理论重量是20.93克。这一点,有出土实物为证。

卢比银币的理论重量为11.53克,40枚达姆铜币兑换1枚卢比银币,所以钱币银铜比价为:20.93克×40÷11.53克=72.61,即1单位白银的价值等于72.61单位的铜。这个钱币银铜比价大体符合商品银铜比价的水平。

钱币银铜比价不同于商品银铜比价。钱币银铜比价是将白银金属和铜金属分别制造成银币和铜币,再根据银币与铜币之间的兑换率计算出来的白银金属与铜金属的比价。

摩赫金币的理论重量是11克,1枚摩赫金币兑换9枚卢比银币或360枚达姆铜币。钱币金银比价为:11.53克×9÷11克=9.43,即1单位黄金的价值等于9.43单位的白银。这个钱币金银比价明显低于商品金银比价1:13.3的一般水平。

因此,使用黄金制造金币是亏损的,不能换取等价的白银。制造银币则是盈利的,可以换取更多价值的金币。所以,莫卧儿帝国很少制造金币,制造的更多的是银币。结果,卢比银币被大量制造发行,成为莫卧儿帝国的核心货币。

卢比银币作为核心货币,在整个莫卧儿帝国时期保持了稳定的价值。

达姆铜币作为卢比银币的辅币,代表一定分量的卢比银币价值发挥货币职能,帝国因此可以投入较少的铜金属,制造更多的减重铜币。于是,大约100年后,到了莫卧儿帝国第六任皇帝奥

朗则布统治时期(公元1658—1707年),减重铜币流通便暴露出严重的问题。

派萨铜币

奥朗则布统治时期,莫卧儿帝国达到鼎盛,统治版图覆盖到几乎整个印度半岛。

奥朗则布东征西杀,版图不断扩大,达姆铜币流通的区域也随之扩大。奥朗则布的战争花钱无数,所以大量制造减重的达姆铜币,达姆铜币的含铜量便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达姆铜币含铜量大幅度下降,造币利益大幅度上升,引发了百姓的盗铸行为。官府和百姓都制造减重铜币,造成铜币滥恶,终于产生了问题:一方面人们不再愿意接受这种滥恶的铜币;另一方面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公元1707年,奥朗则布去世,莫卧儿帝国开始走向衰败,朝廷信用逐步下降,钱币更多地依靠币材金属价值发挥货币职能。达姆铜币币材金属减少,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便不再为市场所接受。于是,一种能够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新铜币应运而生,这个新铜币被称作“派萨”。

派萨这个词源于梵文,意思是1/4,即指1/4枚安那银币的价值。1枚卢比银币等于16枚安那银币。1枚安那银币等于4枚派萨铜币。所以,1枚卢比银币等于64枚派萨铜币。

1枚卢比银币兑换40枚达姆铜币,或者64枚派萨铜币。那么,派萨铜币的理论重量就是13.08克(20.93克×40÷64)。

奥朗则布去世后,公元18世纪下半叶,印度半岛南部迈索尔王国国王海达尔·阿里(公元1761—1782年)发行的派萨铜币1枚重量为12.18克,正是理论重量13.08克扣除制造成本和鑄币税所得的净重量。

为了解决达姆铜币含铜量不足的问题,新造的派萨铜币以足值铜币的面目问世,被人们广泛接受,所以迅速取代了达姆铜币的流通。派萨铜币在印度半岛各地的制造和流通,一直延续到莫卧儿帝国灭亡,并且影响到印度共和国成立之后的货币制度。

派司铜币

莫卧儿帝国走向衰败之后,各地封建世袭王公纷纷独立,不再臣服于帝国朝廷。欧洲各国殖民者则竞争加剧,各自迅速扩大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区域。所以,印度半岛的造币者不仅是莫卧儿帝国,而且有各地的独立王国和欧洲各国殖民统治当局。在印度半岛,当地居民称呼铜币为派萨,英国殖民者称呼铜币为派司(pice),法国殖民者称呼铜币为比希(biche)。

在印度半岛竞争的欧洲殖民者中,英国取得最终胜利,除了在马德拉斯、孟买和孟加拉建立英属管辖区,英国殖民者还使当地许多独立王国臣服。葡萄牙、荷兰、丹麦、法国殖民者逐步退出在印度的殖民竞争,英国的殖民统治势力覆盖到几乎整个印度半岛。

公元1857年,印度爆发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起义军控制了德里市区,拥立早已名存实亡的莫卧儿帝国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为印度皇帝,试图团结起来驱逐英国殖民者。几个月后,英国殖民者的军队攻陷德里,俘虏了巴哈杜尔˙沙二世,莫卧儿帝国灭亡。次年,英国王室取代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直接统治,印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英国直辖殖民地。公元1876年,印度成为英国的“印度帝国”,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加冕为“印度女皇”。

自公元1858年至公元1947年,英国在南亚次大陆建立的殖民统治区域包括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和缅甸,这些地区当时被称作“英属印度”。

在英属印度的货币体系中,卢比银币依旧是核心货币,派司铜币是卢比银币的辅币。英属印度发行金属货币,不再以莫卧儿帝国皇帝的名义发行,而是在货币表面刻印兼任印度皇帝的英国国王肖像。

英属印度时期,派萨铜币被称作“派司”。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印度共和国成立。

公元1950年,印度共和国开始发行货币,1卢比银币的价值等于64派司。公元1957年,印度共和国改革币制,1卢比银币的价值等于100派萨。从此,印度共和国将英国殖民统治者关于铜币的称谓“派司”改回到印度本土的称谓“派萨”。新的货币“派萨”被称为“纳亚派萨”,即新派司。

在新的币制下,卢比保留原有价值,不再分为64派司,而是分为100个称为“派萨”的货币单位,“派萨”成为印度货币的主要单位。过渡期间,当新旧货币同时流通时,新的货币“派萨”被称为“纳亚派萨”,以便与旧派司区分开来。虽然废黜了英属印度的派司铜币制度,恢复了本土的派萨铜币制度,但是,新派萨的价值只有1/100卢比银币,相比旧派萨的价值1/64卢比银币,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总行股权投资与综合经营管理部)

责任编辑:杨生恒

ysh1917@163.com

① 帕尔梅什瓦里·拉尔·笈多:《印度货币史》,石俊志译,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第226页

猜你喜欢

达姆铜币比价
沉默的牛仔
巴塞罗那达姆旧工厂办公室
小品中的数学问题
公式调整法和基准比价法结合的PPP项目调价研究
国际能源比价分析
比价的江湖
川陕苏维埃铜币伪品现状分析
阿凡提分饭钱
生猪和玉米价格对猪粮比价影响程度的分析
破碎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