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之学习、思维篇:从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入手让两种习惯相互补益

2023-10-02胡运玲

妇女生活 2023年9期
关键词:思维习惯水杯雪糕

胡运玲

主持人语:

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主要在生活上对孩子产生影响;文明礼貌习惯和道德习惯,主要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产生影响。本期我们要讨论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则关乎孩子的学习力和思维方式,以及处世方法,同样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与发展。

学龄前未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孩子对学习的过程缺乏正确认识和完整体验,不知道学习中必须克服种种困难,就会浅尝辄止,畏难退缩,不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愿随性而为

很多家长认为,学龄前儿童天天玩,不用学习,用不着培养学习习惯。殊不知,学习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孩子从一出生就开始了学习。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是指知识性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比如孩子在课堂上听讲、在家长辅导下背诗,都属于知识性学习。另外还有广义的学习,包括模仿、探索、思考、阅读、实践等。

依我的经验,孩子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会缺乏探索精神,对新事物不感兴趣,不愿或不敢深入探索;还会形成惰性思维,不爱动脑筋;缺乏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一让学习就有畏难情绪。

记得我儿子三四岁时,在超市看到跳棋,觉得新奇让我给他买。我以为他想学跳棋,买了以后教他玩,谁知他只是看中了那些亮晶晶的玻璃珠,想当弹珠玩。我跟他讲跳棋的规则,还没讲完他就嚷嚷起来:“太难了,我不学!”我尝试了几次要教他,他都很抵触,偶尔玩一下也是胡乱跳,根本不讲规则。

这件事让我突然意识到,儿子似乎每学习一项新本领都会出现畏难情绪,浅尝辄止。比如学骑自行车、学游泳,都是半途而废不肯再学。

思來想去,我觉得问题的根源是我从小疏忽了对他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后来看了家教方面的书籍我才明白,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对学习的过程没有正确认识与完整体验,不知道在学习中必须克服种种困难,不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只会畏难退缩,浅尝辄止,随性而为。

当下,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吸引力空前巨大,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更容易沉迷于打游戏、看动画片这类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模式,而拒绝阅读、探索等主动吸收式学习模式,对其未来成长与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不利影响。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探索精神、重视学习过程、创造学习氛围,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必由之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学习的动力。因此,想要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

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从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开始。幼儿总爱问“为什么”,但不少家长对孩子的问题不重视,要么以一句“我忙着呢”打发孩子,要么敷衍孩子不认真回答,让孩子错失学习的机会,也错失了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及良好学习习惯的机会。

建议家长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回答的时候最好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尽量通过实验或场景展示来揭示问题,让孩子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样做,就是在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 通过动嘴咨询、动手操作,最终获得知识。

孩子掌握了这个方法,学习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乐此不疲地以这种方式获取新知识,渐渐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除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应多让孩子接触新事物,激发孩子的探索精神。

所见即所知。孩子见得多了,眼界就开阔,懂得就越多,也就越自信、越爱探索。所以家长要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多接触新事物,激发孩子的探索精神。而探索精神也等于学习精神。

家长可以借助多样性的学习道具或场景,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让孩子在不同场景中探索、体验、学习,比如可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科技馆,观看新上映的电影,去爬名山看风景,或去郊游、采摘,也可以在家饲养宠物、种植花草或农作物,激发孩子探索、学习的精神。

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应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实践)成果,而应更注重学习的过程。

孩子在学习中难免遇到困难,有的会出现畏难情绪,甚至裹足不前,半途而废,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太注重结果,给孩子造成了压力,让孩子总是担心失败,加上家长的批评也会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打击孩子的信心,孩子干脆就不学了。

正确的做法是,多鼓励、多肯定孩子的勇气,多提醒孩子享受学习的过程,尽量忽视结果。这样孩子就没有心理负担,能够轻装上阵,享受学习的过程。而过程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是收获。

另外,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应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凡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往往都有着很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因为孩子都善于模仿,爸爸妈妈经常看书学习,孩子也会跟着学。日久天长,就会养成稳固持久的学习习惯。反之,如果一个家庭缺乏学习氛围,家长从不看书学习,而是成天刷手机、打麻将,孩子很难不受影响,就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维习惯与学习习惯密切相关,两者既相互补益,又相互牵制,不可偏废

跟学习习惯密切相关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习惯,就是思维习惯。人的行为来源于思维,不同的思维会产生不同的行为;而一个行为经过长期的重复,就会成为习惯。可以说,习惯和思想都是思维的产物。因此,我们在注重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不可忽视孩子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

那么,什么是思维习惯呢?这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加以说明,我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一个小男孩参加陶艺活动,老师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块陶泥,接着详细讲解制作过程,然后让孩子们动手自己捏一个水杯。但这个小男孩拿到彩泥后便开始把玩,没有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后来捏水杯的时候便不得要领,捏出来的水杯歪歪扭扭。在给杯子安装把手时,他不但没有把把手安上去,还把水杯捏瘪了。他恼羞成怒,把瘪了的水杯往操作台上一摔大哭起来,边哭边喊:“什么破陶泥,我不玩了!”家长哄劝,老师提出再给他一块陶泥,他都拒绝再玩。结果,那天他是唯一一个提前结束陶艺课的孩子,而其他孩子后来都得到了一个自己制作并烧制成功的水杯。

这个男孩,就是缺乏良好思维方式的典型—— 做陶艺不顺利,他不是从自身找原因—— 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解,而是怪罪于陶泥不好。一个人一旦思维习惯不好,自己犯了错或遇到困难,就不会正确归因,只会怪罪于他人或外部环境。

仔细想想,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问题:明明是自己不看路被絆倒了,却怪石头挡了路;明明是自己磨蹭导致上学迟到,却责怪妈妈走得慢耽误了时间……这都是缺乏良好思维习惯的表现。

那么,家长如何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呢?

一是教孩子辨识正确的因果关系。因与果之间有着内在的、客观的联系,但由于孩子认识能力不足,有时候搞不清楚某一结果的真正原因,或出于主观目的有意回避真正的原因。比如有一次我给女儿买了一支雪糕,她边吃边玩,一不小心雪糕掉地上了。她气得直哭,责怪雪糕和木片粘得不牢固。我就告诉她:“妈妈可以再给你买支雪糕,但前提是你得搞清楚雪糕为什么掉到了地上。你看,你一边吃一边蹦蹦跳跳地玩,雪糕经不住抖动就跟木片脱离了。如果你不抖动雪糕,它会掉到地上吗?”女儿想了想,摇了摇头。

随后我问她:“那你说说怎么做雪糕才不会掉?”女儿很聪明:“我乖乖地坐着吃,雪糕就不会掉了。”“对!我再给你买一支你试试。”女儿乖乖地坐着吃完了第二支雪糕,果然没有掉到地上。

孩子遇事不能正确归因,大都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较为常见的,孩子被他随手扔在地上的玩具绊倒了,有的妈妈为了哄孩子就去“打”玩具;爸爸把孩子吵哭了,奶奶就捶儿子两拳,哄孙子:“都是你爸的错,看我收拾他。”诸如此类,不知不觉就让孩子形成了错误的思维模式和习惯。

因此,想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家长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直面孩子遇到的问题,并对真实情况进行剖析,让孩子看明白真正的前因后果。

二是教孩子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题。遇事不会正确归因、归责的孩子,往往第一眼看到的是别人的错,从不把视角转向自身,或者换个角度来看问题。因此,我们要教孩子学会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题。比如孩子每天都要出去玩,结果这天下雨了,他因为不能出去玩就在家里闹情绪。这时,家长就可以教孩子学习换个视角看问题,告诉孩子:“下雨了咱们只是暂时不能出去玩,但下雨也有好处啊,外婆家的果树得到雨水的滋润,会结更多的果子,到了秋天你去外婆家就有好多水果吃;下雨了蜗牛也会出来活动,等雨停了我们可以下楼看蜗牛……”相信这么一说,孩子就不会只盯着下雨的坏处而不开心了,而是会看到下雨带来的好处。

教孩子从不同视角看问题,就是培养孩子多维的思维习惯,不是只盯着不利的一面,也要找出有利的一面。这种思维模式有助于孩子形成乐观、阳光的性格,遇到困难能积极应对。

法国哲学家、科学家笛卡尔有句名言:“意志、悟性、想象力以及感觉上的一切作用,全由思维而来。”可见,家长从小培养孩子良好思维习惯有多么重要。

总之,无论是我们前两期讲到的4种习惯,还是这期所讲的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都是孩子全面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因素,都需要家长重视并加以培养。尤其需要强调一点,幼儿期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期。如果孩子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反而养成了不良习惯,后期纠正起来就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巴金先生曾说“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可谓字字珠玑。换而言之,家长所能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思维习惯水杯雪糕
雪糕
SIAU诗杭便携式气泡水杯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移水杯
移水杯
脆皮雪糕好好吃
疯狂雪糕“战”
雪糕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