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方法研究
2023-10-02管亚威
管亚威 李 培
黄河交通学院,河南 焦作 454950
“超竞争格局”的出现,让创新在“中国梦”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尤其是21 世纪,互联网技术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对此,高等院校需要遵循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创新理念,成为一名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一、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高等院校必须要尽快更新、完善且准确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掌握创新和创业两者间的关系。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是,在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下,一种是具备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其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1]。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是创新创业理念,将其融入到新的学科中,形成交叉思想,在此基础上用创新思想推动创业行为,再借助创业行为实现创新动力,完成共同进步和发展的目的。另外一种是高等院校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场所,担负着创新发展战略的重任,自身既要有过硬的实力,也要有现代化的理念,才能有所成。
二、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一,导向性。目前创业创新教育中价值理念的导向性并不是特别突出,具有一定的功利性特征。有些高等院校教学活动只是为了竞赛而竞赛,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以高等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中,需要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自由发展为主体。将敢于承担责任、甘于奉献的精神作为教学理念,将其融入到整个教学中,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二,交融性。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切不可与自身的专业知识脱轨,需要将其二者相结合。站在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相结合的角度来看,专业课程是基础,实施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也需要在此基础上实施,这样才能深入了解,进而合理应用。对此,高等院校要有意识地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起来,深入发展,从而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过程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对象是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时间基本上都在毕业前一年,以至于具有短期性和周期性的特征。但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水平、意识、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才能逐渐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高等院校需要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融入到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贯穿到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中,同时还要统筹考虑、认真实施,切不可盲目进行,急于求成。
第四,层次性。开展分层教学模式作为高等院校教学中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基本原则,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想要得到一定的成就,离不开坚持这条原则[2]。因此,高等院校在实施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的职业规划、认知特征、个人发展来开展教学活动,巧妙设计教学活动、丰富实践内容,以此来满足每位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需求。
三、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缺乏界定性
大多数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并未明确界定性,主要是采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主要活动方式,其主要原因是:第一,部分高等院校并未真正理解创新创业的概念,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简单的技术创新创业,以项目培养模式为主体,忽视了思想、社会、观念上的创新;第二,还有一些高等院校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受众群体是一小部分学生,觉得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金钱、人力在这个上面。因此,未曾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中。
(二)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方式
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方式为传统式教学模式,不利于促进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例如,部分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教师一般都是教务管理工作、学生指导工作的教师,缺乏创业经验,唯一能够为学生提供的便是所谓的理论教学和背景知识,毫无实践基础,自然无法真正帮助学生。
(三)缺乏丰富的师资力量
缺乏丰富的师资力量,必定会影响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发展。当前,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创新创业的教师都是非专业教师,既不能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方案,自身的实力也有所欠缺;当然也有一些较为专业的教师,但是经常一人多用,不仅要完成本职教学工作,还要完成额外工作,导致教师工作强度大,无法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
(四)缺乏现代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并不是所有师生都能理解创新创业实践的教学理念,部分高等院校、教师、学生的理念均停留在掌握基本技能或者某项技术层次上,以至于学生缺乏相对完善的创新创业理念和意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四、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方法探究
(一)优化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
高等院校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时,需要站在创新型国际战略高度与教育制度体系来进行分析和优化,以现代化理念深入了解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着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人才[3]。创新创业教育的宗旨是让大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自我就业意识和综合素养,使其能够符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就业观念,这样他们才能具有眼光、胆识、社会责任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与组织能力,也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为创新创业付出努力,付诸行动,提高专业水准,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社会、祖国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二)打造专业教师团队,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课程与其他课堂并不相同,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以及跨学科等特征,需要实际的案例与理念。而这些也来自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或者引导,所以这也就对讲授创新创业的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仅要拥有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也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能力。对此,高等院校要积极引进、培训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提升教师的结构体系、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经验,如利用专项训练锻炼教师的创新创业水平;借助实践平台拓展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聘请企业高层管理者到校担任兼职教师,或者将教师送到企业中与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管理人员学习相关知识,深入到社会实践项目中,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准;与政府、行业学会、企业相结合,组织创新创业合作教育[4]。以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创新创业教育领军人物,也能在无形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为教师提供可实践的平台,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内外的消息和动态,实现丰富眼界、开阔视野、优化教学理念的目的,进而成为一名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型教师。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实施和开展需要借助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来完成。课程体系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让学生能够不由自主地向其靠近,所以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传授学生创新创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体系,但也不要将其局限其中,也需要向外延伸和拓展。例如,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中包含市场营销学、财务、政策法规、金融、税收、心理学以及策划等等,这些课程都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息息相关[5]。对此,在课程设置上,高等院校可以将课程划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还可以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在专业课程中探究、摸索、增加、挖掘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内容。以这样的方式把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融入到各个学科中,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里,最好能够覆盖学生的整个大学时期。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四)创新教学方式,改进创新创业实践模式
从教学方式上来看,创新创业教育的宗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但是,学生的创业精神、主体意识、能力等都需要建立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基础上,需要理性与感性的双重认知。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由教师主导变成学生主动;授课方式由教师单方面传播转成教师与学生互相分享;目标追求上可以从以往的知识本位转变到素质本位[6]。这样也能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里,实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以及管理育人的目的。首先,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潜能以及学习能力,鼓励学生敢于争辩、探究,进而形成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创新思维能力。其次,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要改变以往单一、乏味的实习方式,建立多层次、多方面、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例如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以专题报告、职业规划、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基地、创业指导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实训指导和教学;以边学边练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企业中参观、学习、实习、见习;邀请企业成功人士、创业成功者到校进行创业讲座、创立工作室、创业论坛等方式,借助多样化的途径让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够深入了解和认知,利用“做中学”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和能力。
(五)制定创新创业激励制度,鼓励学生敢于参与
通过物质和精神两种方式,制定多样化的鼓励政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例如互选课程、学分认定、专项奖金等等,这样学生便会有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将创业、科技成功转变成提供服务。其次,教师激励。高等院校需要明确每位教师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在年底时,将其用在绩效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里面,成为教师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重要考核标准[7]。例如,指导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竞赛等,这些均可成为教师岗位晋升的标准,对于优秀教师可以给予工资补贴等。借助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也可以促进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六)了解学生的创新动机,提高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质量
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重点,教师和领导的重视只是基础,学生重视才是关键,因此了解学生的创新动机,调动学生的创新动力是提高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和重视,大学生正是年少轻狂期,对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感到好奇,具有一定的好奇心,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求知欲便是认知的基础,也只有具备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才会主动创新与探索,所以接触新事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果说学生的兴趣十分广泛,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则需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敏锐性,找到学生的创新动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能够主动尝试新事物,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8]。例如,高等院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多彩多样的活动、竞赛等,让学生通过竞赛探究事物本身,学习相关知识,养成主动思考、分析等能力,以此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切不可养成急功近利的不良习惯,让学生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这样在创新创业中即便遇到了问题,也不会轻易消磨、打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总而言之,针对上述问题,高等院校、教师需要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式提出优化方案,例如建立高质量、专业的教师团队、创新教学理念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中,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创新创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