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质量为导向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2023-10-02周有娣
周有娣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0
就业质量与教学质量相辅相成,高就业质量将吸引好的学生生源,促进教学质量提高,高教学质量又能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教育教学质量高不高,归根到底要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适应市场需求。以就业质量为导向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以满足社会需要。
一、以就业质量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意义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高职教学质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职教育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势必要实现注重规模扩张向强调内涵发展转变,而质量评价体系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性环节[1]。因此,以就业质量为导向对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建构有着重大意义。
(一)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就业是高职院校的生存之本。社会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认可度、满意度都能直接反映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的认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往往多样化,教学质量好坏又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然而,当前各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未能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导致很多毕业生存在人职不匹配的情况。因此,通过构建就业质量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把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设计出符合人才培养标准的办法和制度,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促进高职院校自身建设的需要
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矛盾开始由“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变成“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高职院校的考核也开始由“就业率”转向了“就业质量”。可见,“就业率”已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质量才是客观、公正衡量高职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建立以就业质量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通过高职就业质量反映出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可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实现高职院校“双高计划”的建设。
(三)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许多地方出现了“就业难”“技工荒”的双重尴尬。高职院校的服务对象以企业为主体,主要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然而,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专业能力不足,在工作岗位时常出现能力与岗不匹配的情况,导致企业对毕业生负面评价较多。毕业生就业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职教育能否更好地服务企业,以就业质量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能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进而能更好地彰显学校办学水平,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高职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评价主体单一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以就业质量促进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以教学督导和学生为主,很少有将家长、用人单位及社会评价机构等对象纳入教学评价主体,致使教学评价主体单一化。教学督导大多采用进课堂听课的方式对任课教师进行主观的定性评价。学生大多是在整门课程教学结束后在教务系统中对任课教师进行终结性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教学督导他们本身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政策的执行者。因而,通过现有高职教学评价主体进行教学质量评价,不能全面、客观、真实地反馈教学质量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不适应。
(二)教学评价体系设计不完善
目前,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一是不同课程采用统一的教学评价标准来衡量,并未将课程的特殊性考虑在内。例如公共课和专业课程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众所周知,专业课一般是小班教学,公共课一般是大班教学,采用相同的评教方法,会因评教人数相差过大,评教结果也相差很大。二是不同专业采用统一的教学评价标准来衡量,未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评价。例如,工科与文科专业采用统一的评教标准,这往往很难做出准确、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
(三)评教结果反馈不及时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发现教学问题并及时反馈,促使教师根据反馈结果找出教学问题,并持续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然而,事实上很多高职院校往往忽视了反馈评教结果的重要性,评教结果往往反馈不及时。很多时候评教结果也仅是应用于教学评优评先方面,经常只是公示评教结果和评教分数,而未告知教师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就造成了评教和结果之间脱节,无法有效地将评价结果应用到教学整改上。因此,评教结果在难以得到及时反馈和有效运用的情况下,很难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三、构建以就业质量为导向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彰显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原则
职业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因此,高职院校教学评价指标的设计应该注重职业教育特殊性。各高职院校也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本校教学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的教学评价指标,以便更加客观、全面、真实地反馈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情况及广泛的推广和使用评教结果。
(二)围绕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原则
随着高职院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攀升,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已成为社会和家长们的最大期待,而“就业能力”是影响高质量就业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迫在眉睫。高职院校应该结合企业岗位特点,将围绕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作为重心,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并积极应用,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实现高质量就业。
(三)建立多层次评价标准的原则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评定不仅要依据就业率,更要基于就业质量。学生对工作的满意度,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度,社会对学生的认可度,都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情况,评教主体除了教学督导和学生外,还需引导家长、企业、社会机构等教学评价主体进行评教。同时,通过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标准,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提供依据,帮助高职院校得出更加客观、真实的综合性评价结果。
四、构建以就业质量为导向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具体路径
(一)建立围绕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教学评价理念
从高就业率到高质量就业的实践证明是解决就业矛盾的现实要求。以就业质量为导向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要基于社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高职院校应认识到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并不能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学情况,并不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突出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作为重点,建立以就业质量为导向教学评价理念,将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作为整个教学评价构建的归宿,充分彰显出学生的主体性,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以“不断改进”为教学评价目的
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以就业质量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掌握高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以就业质量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求高职院校从各专业的就业岗位入手,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围绕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目的进行教学设计。同时,不断改进反映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价指标和办法,在教学质量评价设计和应用中坚持“不断改进”,促进高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将“产教融合”纳入教学评价体系
办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必由之路。将“产教融合”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但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还可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要想真正将“产教融合”落实到高职院校教学活动中,就要充分联合企业力量,将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同时,高职院校应联合企业积极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在学生掌握课堂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后,及时到企业进行跟岗实习、顶岗实习,通过到企业的实践锻炼,熟悉掌握专业技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提前适应就业岗位。
(四)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要以就业质量为导向,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一方面,高职院校评价主体要注重多元性,新增教学评价主体,打破原有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教学评价模式,将家长、用人单位、社会机构等多元化评价主体纳入教学评价体系[2]。例如,高职院校可以鼓励企业参与到教学质量评价当中来,让学生提前认识到企业的人才考核机制,进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升技能水平。另一方面,教学评价应强调“过程性评价”和“多维度评价”[3]。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除了采用过程性评价,应该多采用“多维度评价”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要对学生专业技能进行评价,还要注重学生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等方面的考察。
五、基于就业质量为导向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保障
目前基于就业质量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尚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保障以就业质量为导向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顺利开展。
(一)政府方面
作为高职院校的主管部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支持高职院校以就业质量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确保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活动的全面、有效实施。政府部门作为高职院校和企业产教融合的重要纽带,应积极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能力,给予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还应为高职院校提供稳定的财政支持,才能确保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二)高职院校方面
斯塔费尔比姆曾说,“评价的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4]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也是为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符合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目前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教学评价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评教结果反馈不及时等问题进行改进。一是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吸引家长、用人单位、社会机构参与到教学质量评价当中来。二是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评价标准,与企业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标准,使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融合。三是高度重视教学评价结果的反馈作用,引导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以就业质量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作用,认真实施教学评价和应用教学评价结果,实现“以评促教”的良好局面。
(三)企业方面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到要“吸收用人单位参与质量评价”[5]。各类企业应发挥自己优势和高职院校共同办学,抽调专业人员参与到高职院校的教学与管理。一方面,可以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教学质量评价,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控,确保高职院校教学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协调。另一方面,还可以委派企业导师进入高职课堂进行授课,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的实际工作,帮助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未来从事的岗位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的发展。
(四)社会方面
以就业质量为导向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执行教学评价过程中要多方面进行协调和沟通。因此,毕业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机构等主体应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中来,帮助高职院校建立多主体评价组织,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来探索以就业质量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路径,帮助高职院校培育出更具社会适应性的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六、结语
教学质量是检验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和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因素。建立以就业质量为导向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可强化就业对教学环节的反馈和导向作用,能够进一步明确高职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凸显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和提高办学水平。高职院校应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与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努力,推进以就业质量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推动高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