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背景下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以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为例

2023-10-02滕延秀

山西青年 2023年11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财税会计专业

滕延秀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11

“1+X”认证管理体系是对新世纪中国职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机制设计的重要改革创新,是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特点的管理体系安排,是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保证,是调动全社会力量开展职业高等教育内生力量建设的制度革新。“1+X”认证管理体系,有效建立学历证书和职业知识等级证书的互相连接和等值互认国家资历架构,是实现终身服务学习型社会的体制基石。2019 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学生应积极获取更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求提高就业实力,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实现毕业就业无缝衔接,切实解决职业院校毕业就业难的现实问题。

一、山东经贸职业学院“1+X”证书试点背景

(一)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办学历史悠久,专业特色鲜明。会计系是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建校以来首先开办的三个专科专业之一,迄今已有四十余年的教育办学发展史。2007 年,会计学专业群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高级职业学院第一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群,2011 年会计专业被确定为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系列示范性普通高等职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2012 年被确定为山东首批技能型特色名校项目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18 年会计专业群(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被山东省教育厅确立为山东省职业院校特色学科群建设。目前,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已高达2700 多人,办学规模在全国普通高职学校中遥遥领先。

(二)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会计系拥有强大的师资队伍。会计专业群教学团队共151 人,其中高校的专任教师79 人,来自业内公司的兼职老师72人,兼任老师比率超过48%,老师均是具有高中级职称之上的业内专家。专任教师中博士、副教授15 人,研究生、博士占老师总数量的80%以上,“双师型”素质教师比率超过85%,在专业教育队伍组成中,省、部级教学名师2 人,院级教学名师4 人,2015 年,会计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三)实训设施齐全。会计学科群已建有了一个集教育研究、专业技能大赛、社会服务于一身,软硬件建设比较齐全的校内外互动实践型教育平台。教育平台现包括会计学基本技能实训室、电算化实习室、会计分岗实习室、跨专业综合实训室等共24 个实训室,已安装了各种仿真的实训软件15 套,实习室配备计算机1100 余台,设备总值达到1600 余万元。教育平台设有包括生产公司、物流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类型的校内外实习工厂60 多个,并与其中12 个建立紧密协作关系,为该学科的毕业实习、就业、教育实践训练等提供了保证。

山东经贸职业学校截至2021 年仅会计相关专业领域已经取得的“1+X”证书就有八个,分别为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大数据财务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金税财务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智能审计职业技能登记证书、数字化管理会计职业技能登记证书、业财税融合大数据投融资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企业财务与会计机器人应用职业技能登记证书。截至2021 级,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审计等财会专业已取得“1+X”证书的学生数达到1267 人。

二、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研究现状

(一)“1+X”证书制度使职业教育会计人才实现毕业就业无缝衔接

我国职业教育同普通高校教育不同,职业教育肩负着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提高。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为满足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围绕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人才市场需求、学员职业能力提高需求,借助学校雄厚的师资队伍和齐全的实训设备,经贸学院与中联集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深入协作,开启了智能财税“1+X”证书认证制度试点工作,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1000 人,考试通过率不低于90%。学校在改制推行过程中,把“1+X”证书体系试点与学科建设、项目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培养工作等紧密联系起来,通过逐步优化会计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促进“1”和“X”的有机结合,深化师资、课程、学法“三教”的变革,进一步推动校企深化合作,建设好、用好企业实习平台,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培养效率和毕业生就业水平[2]。

(二)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智能财税“1+X”证书试点工作进度安排

为加强与中联集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协作,科学整合师资队伍与实训基地的资源,形成能全面适应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育需要的管理团队。团队组建完成后,及时安排团队成员参加各项师资培训,确保团队具备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和考试的要求,完成考试通过率不低于90%的目标。

三、中联智慧财经商贸产业生态与智能财税职业登记证书情况

依中联教育集团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根据岗位标准,和专业定位进行培养目标融合定位;对课程进行融合,理论课程与“1+X”证书技能点融合,课程进程与技能点以及工作场景融合;实施考核融合,课程考核与“1+X”证书,国家统一考试融合,使用期末考试替代部分,国家统一考试;学分融合,课程考核结果通过书证融通平台高职国家开放大学上报,课程所得校内学分与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进行融合。

智能财税职业等级证书包括了初、中、高级证书,按层次分明依次递进,中高职专业的职业院校学生重点要考取初、中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初级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化的初级代理服务。本部分内容重点讲述了财税初级代理服务,满足中小企业从开票到进行账务处理到最后的记账、财务报表的编制并进行纳税全过程的技能知识。初级代理服务共涵盖五个专业方向,全面讲述了中小微企业包括一般纳税人及小规模纳税人的发票开立、处理、审批的整个流程,以及中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税收申请的标准流程。五大工作领域中进一步划分了十九个典型项目任务,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提供项目任务情况和运行过程。

第二部分社会化的初级外包服务,主要涉及票据外包工作、财务与会计外包工作、税务申报外包服务、薪酬与社会保险服务外包服务等共四大工作领域,对这四大领域进行细化,满足企业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初级外包服务将四大领域进一步细化了十三个典型的任务,每项操作任务都相应独立,更适合企业与智慧财税社区共建初级服务外包业务的环境,并建立了“做什么样、做的标准或者规范是哪些、怎么做、做的结果如何”这样一个技能培训体系闭环;社会化的初级公司管家,范围涵盖了公司建立、变更和信息披露、融资处理、税务监管、人力资源和五险一金服务、资质证照业务管理、公司经济综合业务管理等六类业务范畴,而各个业务范畴又按照其内容细分成了若干个经典的工作任务,而各个责任按照其职业技能特点,甄选出经典实际案例并设计仿真案件,成为教学任务情境供使用者技能操作与练习的应用。

四、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参与中联教育智能财税职业等级证书后效果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2019 级会计相关专业学生在校生数为934 人,获取智能财税职业等级证书人数为162 人;2020 级大数据与会计等会计相关专业在校生人数为1155 人,获取智能财税职业等级证书人数为72 人;2021 级大数据与会计相关专业在校生数为1162 人,2022 年上半年考取人数为109 人,通过率超过97%,另外下半年还有191 人的计划。通过参与中联集团的智能财税职业等级证书的试点工作,学校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创新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对“1+X”证书中智能财税职业等级证书制度进行贯彻落实过程中,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会计系专业负责人重新调整并完善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方案更具科学性和实践性。首先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师团队对智能财税职业等级证书进行系统学习和研究,通过修订补充的方式,将智能财税相关内容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其次,提升了专业教师在教学、教改中的工作能力,对“1+X”证书制度的内容与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与渠道,对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会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练习,缩短了从毕业到就业的距离。

(二)通过参加中联教育集团智能财税证书,丰富了“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通过参与智能财税职业等级证书,顺利推进了教育部门提出的“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建设,在兼顾证书与岗位的前提下,将教学标准、内容以及教学考核体系等进行多方面的有机融合,保证“课证融通”的顺利实施。为保证“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顺利进行,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结合与中联教育集团的智能财税职业等级证书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实训设施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并鼓励教师开发课证融通教材,丰富了“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五、“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一)重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需要更加明确院校自身教育任务,认清传统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信息时代出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3]。学校按照“1+X”教学证书体系中对学生职业素质的需求,优化了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有效推进了专业知识教学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成功上岗做好了无缝连接,更有力地推动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知识的增长。

首先,进行职业院校会计课程的重构,按照企业实际需求调整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从会计职业技能标准的视角,把会计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有机融合,推进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模式的变革。其次,将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与现行的会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定制度有效衔接,按照“1+X”证书的相关标准组织教学活动。最后,职业院校应鼓励教师根据“1+X”证书制度开发校本教材及课程,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育实践中,要全面推行“1+X”认证机制,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使教师不仅顺利完成教授专业课程的任务,而且在职业技能教授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首先,职业院校应主动引导老师进行会计专业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体系培养,以有效提升老师的会计实际能力,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此外,还可以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定期派教师到企业实习或出国深造,以提高技能教学水平,使教师更能胜任“1+X”证书制度的教学。职业院校也可以通过招聘企业高级会计人员,来补充学校专业教师其实际操作能力欠缺的不足,从而实现“1+X”证书体系下的教育目标。

(三)深化校企之间的合作

会计专业实施“1+X”双证书制,是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在符合国家规定条件下实施的教学改革,高职专业院校应当积极加强与企业间的协作,逐步扩大实践性教育的深度与广度[4]。一方面,由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成立专业教育实习培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场所,由专业教师与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开展理实一体的综合教学活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并熟练运用会计技能,以达到会计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标准;另一方面,学校积极邀请相关专家开展座谈会,直接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此外,职业院校应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的机会,优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共同建立会计人才培养机制,解决学生就业难题。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财税会计专业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财税史的启示:历史上的财政危机与财税变革”网络研讨会综述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
2016:打好财税改革攻坚战
践行“三严三实”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广东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