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镇初中课余体育活动现状及发展策略

2023-10-02安继武

今天 2023年17期
关键词:课余小鸡乡镇

王 照 安继武

(会宁县老君坡镇初级中学 甘肃 会宁 730700)

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活动,有利于缓解学习压力,放松身心。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还能动手动脑,提高智力发育水平。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培养自身遵守规则、团结友爱、不畏困难的美好品格。虽然乡村中学与城市中学相比,没有较为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与运动健身的场地。但是,教师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形式,提高自身的教学专业化水平。而且,教师还可以合理规划农村广阔的场地,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

1.乡镇初中课余体育活动现状

1.1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不高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是制约乡镇初中体育课余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一方面,学生难以正确认识体育活动对于促进自身身体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导致自身难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余活动中来。另一方面,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时难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运动健身计划,使学生的运动量过大或过小。[1]学生在此过程中既体会不到健身的快乐又难以看到健身的效果,不能有效激发自身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最为重要的一点,部分教师往往为学生选择较为传统的体育项目作为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传统的体育活动虽然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但是学生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达不到良好的运动健身效果。学生在进行几次课余体育活动时就会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思想,设计出既有专业性又具有趣味性的运动健身项目,并定期对运动健身项目进行调整,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运动的快乐,逐渐爱上运动,养成定期运动健身的习惯。

1.2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不足

当前,乡镇初中课余体育活动开展时间不足是制约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2]学生在平时参与体育活动时间不足往往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在平时应向学生讲述运动健身的好处,使学生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内生动力。其次,部分乡镇初中重视学生的文化课程,不断压缩学生的课余运动时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生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是难以进行正常的学习与生活的。而且,当前教育部愈发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身体,是否拥有较强的运动健身能力是衡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准。“五育并举”教育思想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校园活动促进自身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乡镇初中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教师应对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时间进行合理规划,调整文化课程与体育活动在学生校园活动中的时间比例,使学生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得到充分保障。

1.3 课余体育活动缺乏专业培训指导

乡村地区受经济条件影响,往往会出现其他科目教师担任体育教师的现象。[3]学生在开展课余体育活动时缺少老师的指导很容易出现热身不充分,导致受伤的现象,或运动量过大或运动量过小,达不到最优的健身效果。而且,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体育活动时缺少老师的指导还容易出现运动健身动作不标准导致肌肉拉伤的现象。因此,乡镇初中在课余时间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负责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习运动健身知识,使学生能够通过课余体育活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简单的运动项目,或者在平时教授学生一些易于在平时的生活中开展的健身活动。

2.乡镇初中课余体育活动发展策略

2.1 丰富形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余体育活动中来,才能在课余体育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因此,教师应丰富课余体育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4]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在课余体育活动中带领学生进行有趣的体育游戏。例如,学生可在体育课余活动中开展“老鹰捉小鸡”游戏。全班学生一人当老鹰,其余做小鸡。小鸡在母鸡后牵着衣襟排成一队,老鹰站在母鸡对面,做捉小鸡姿势。游戏开始时,老鹰叫着做赶鸡运作。母鸡身后的小鸡做惊恐状,母鸡极力保护身后的小鸡。老鹰再叫着转着圈去捉小鸡,众小鸡则在母鸡身后左躲右闪。若老鹰用手拍着小鸡的身子便算捉到了,小鸡便要从队里退下来。一场游戏结束后,重新分配角色,上一轮被抓到的小鸡则成为下一轮的老鹰角色,开始新一轮的游戏。

由于学生正存在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应定期更换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项目,使学生不会对课余体育活动产生厌烦心理,而是对课余体育活动保持新鲜感,从而使自己积极参与到课余体育活动中。课余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有效配合。学生不仅需要拥有较高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热情,教师更需要丰富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2.2 因地制宜,减少开展体育活动的限制

由于乡镇地区基础设施与场地缺乏,与城市地区相比能够开展的体育项目较少。但是,教师应因地制宜,利用好农村地区的优势,减少学生在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限制,使学生能够达到良好的健身效果。[5]

例如,学生可在草地与垫子上进行“协力站起”游戏。学生结成游戏小组,首先二人背向勾肘,坐地,然后不松臂用脚的蹬力和顶背的反作用力,站起来。接着可三人勾肘做,四人做,五人做,直到站立不起为止。那个小组站起的人数最多获胜。激发学生的挑战欲要想站起人多,从而使学生同心协力,默契配合。教师因地制宜利用乡村场地,为学生设计丰富有趣的体育游戏,使学生游戏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开展体育活动的快乐,还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2.3 改进评价方式,促进体育体育活动顺利开展

部分乡镇学校会在期末对于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参与效果进行评价。教师对于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效果进行评价会对学生的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起到促进作用,但是不当的评价方式会对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信心造成打击,影响学生进行体育健身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开展体育课余活动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使评价对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对学生某一运动项目进行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在进行自己不擅长的体育项目时,往往不会具有较高的兴趣,也难以在考核的过程中取得好成绩,导致自己逐渐失去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信心。而且,单一的评价方式会导致一些运动能力较高的学生在出现失误现象时产生挫败感。因此,教师应首先将期末考核转变为阶段性考核。阶段性考核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整个学期都对课余体育活动保持重视态度,而且还能改变学生在期末考核临近出现突击练习的现象,从而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运动健身习惯。阶段型考核还能改变学生在考核中出现失误导致失去信心的现象,不断对学生进行激励,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余体育活动中来。其次,教师应对学生参与体育课余活动的态度与能力进行评价。在学生的态度方面,教师应对学生参与体育课余活动的积极性、时间、表现情况等进行评价。在此阶段评价中,教师可采用教师评价与生生互评两种形式。教师难以对全部学生进行课余体育活动的状态进行了解,很可能会忽略一部分学生,导致评价出现不公正、客观的现象。教师在评价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态度方面添加生生互评形式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学生通过生生互评还能相互学习,共同进步。[6]在学生的能力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在课余体育活动中开展的体育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兴趣与特长进行选择。

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小型运动会,将学生在课余活动中的体育项目作为比赛项目,学生根据自身能力与特长选择性参加。学生在运动运动会中表现突出会得到奖励。教师将传统的考核方式转变为运动会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在平时参与到体育课余活动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营造良好的氛围。

小结

综上所述,课余体育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而且,学生在进行课余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学习压力,放松身心,从而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因此,乡镇中学体育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设计体育项目,解决制约乡镇地区初中课余体育活动的问题,提高学生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效果。

猜你喜欢

课余小鸡乡镇
丰富的课余生活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闪电小鸡
小鸡想飞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小鸡不见啦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咪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