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中跆拳道课程的路径设置研究

2023-10-02佟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6期
关键词:跆拳道设置体育

佟伟

(长治医学院 山西长治 046000)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不仅注重青少年群体文化素质的培育,而且关注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所以在高校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应该树立以青少年身心健康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强化学校体育工作,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基本运动技能,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和锻炼身体的习惯,同时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良性竞争、积极奋斗等品质。根据新课改要求,高校体育课程应该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所以现代体育教学不仅重视体育技能的培养,也重视终身体育能力、学科能力等多项素质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背景下,跆拳道受到关注,被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在跆拳道引入后,不仅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增加了精神培育,利用跆拳道“礼仪、忍耐、克己”等运动精神,潜移默化地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充分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1 高校体育教学中跆拳道课程的设置现状

1.1 开设学校较少,课程内容失调

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跆拳道课程设置情况看,很多高校并没有设置跆拳道课程,或课程系统性不足。一些综合大学、体育院校会设置此类课程。从总体数量上看,开设跆拳道的学校数量并不多,在高校体育课中的占比较小,普及度不高,远不如篮球、足球、排球等运动项目,是一门比较少见的体育课程[1]。从已经开设这门课程的学校来看,课程设置并不合理,普遍缺少系统性。从课时分配的角度分析,大部分课程都在开展运动训练、体育教育,缺少民族传统、运动人体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跆拳道课程侧重理论、技巧,忽略文化、精神、实践等教学内容,整体设置并不合理。

从内容的角度分析,大部分学校开展的跆拳道课程都存在内容形式化的问题。大部分课程以竞技跆拳道教学为主,缺少传统跆拳道的相关内容,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跆拳道精神的培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侧重形式,忽略内涵[2]。即注重技巧、方法的教学,忽略精神、文化的教学。普遍存在内容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选择的空间,很容易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锻炼学生身体,也不利于跆拳道课程的普及推广。

1.2 选修流于形式,脱离实际需求

在跆拳道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通常会设置比较全面的主修课程或专修课程,但选修课程设置单一。虽然选修课程普遍以满足兴趣需求为主,注重基础学习。但大部分选修课程设置的内容过于简单,很多教师并不重视选修课程,造成跆拳道选修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发挥教学锻炼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学习跆拳道的兴趣[3]。不仅如此,教材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并没有制定统一、权威的高校跆拳道教材,不同高校采用的教材也不相同,教材内容更新比较慢,很难满足实际教学需求。虽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新内容,但教学评价会受到教材内容的影响,如果教材体系不完善,则教学评价标准欠缺,影响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跆拳道教学内容和市场需求有一定的关系,但很多学校的跆拳道教学内容脱离市场需求、市场运作。总的来看,大部分学校都注重竞技跆拳道教学,但受到环境、场地的限制,学校很难为学生营造真正的竞技氛围和环境,因而跆拳道教学专业程度并不高,只有极少数学生将学习目标设定为专业跆拳道运动员,大部分学生都以娱乐、锻炼为主[4]。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学生只能选择走向市场,但市场具有多元化要求,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欠缺,在进入市场、步入社会后,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最终被环境淘汰。

2 高校体育教学开展跆拳道课程的限制因素

2.1 师资力量

从跆拳道课程限制现状来看,限制跆拳道课程设置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师资力量是最主要的因素。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跆拳道项目中,教师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5]。但我国跆拳道课程发展较晚,缺少完善的人才培养系统,大部分教职人员、学生和家长对跆拳道课程的认识不够全面,造成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在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人才匮乏的问题,大部分跆拳道教师为退役运动员或者经过培训后的专职体育教师,缺少年轻、专业的跆拳道教师。在人才引进方面,大部分学校受到资金、制度、观念等因素的限制,所以师资力量薄弱,无法为课程设置提供足够的支持。

2.2 教学场地

普通高校在设置跆拳道课程的过程中,通常会面临场地和器材问题,这也是跆拳道课程设置需要面临的主要困境。一方面,高校对跆拳道场馆投入不足,建设进程缓慢,很难满足跆拳道课程设置需求。一些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跆拳道训练馆,或单独的健身场所,甚至缺少专业的训练设备。虽然学校开设了跆拳道课程,但由于场地不足、设施简陋,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无法形成特色化的课程体系,很难满足现代教育要求[6]。另一方面,高校虽然会开设跆拳道俱乐部或社团,但由于场馆不足、器材欠缺,难以开展专业化、长效化的训练活动,造成教学优势难以发挥,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满足。

2.3 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最终追求的都是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考查中,教学效果是重要的考察指标,尤其在素质教育、新课改的背景下,强化教学效果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热情,也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目前,很多高校会组织建设体育俱乐部,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健身需求,并且培养出一些体育人才,奠定体育宣传推广的基础,但在俱乐部的教学形式下,很难明确教学效果,教学把控难度较大[7]。虽然很多俱乐部采用评定等级的方式,将跆拳道教学划分为多个等级,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但入门标准并不明确,参加人数不断增多,同时教学单元庞大,造成教学模式呈现出规模化的特点,个性化因素不受重视,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课程评价的过程中,评价参考标准不明确,跆拳道课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察,量化环节需要在实际比赛中体现,但实际教学中难以开展专业、正规的跆拳道比赛,教师只能根据动作规范性、技术掌握程度等进行评价,因而评价不准确,影响教学改进,难以提高教学效果。

3 高校体育教学中跆拳道课程设置的优化路径

为设置完善的跆拳道课程体系,需要结合跆拳道设置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跆拳道课程设置优化路径,可以从教学、师资、认知和硬件几个方面入手,确保课程可以顺利开展,同时完成教学任务,保障教学的长效性。对于任何课程体系来说,要不断完善和推广建设,都要以基础设施为先决条件,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强化教学内容革新、师资队伍建设,等等,实现硬件和软件的共同优化,满足跆拳道课程设置要求。

3.1 更新理念,科学树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需要设置教学目标,根据目标明确方向和内容,为教学活动提供重要依据。为实现最终教学目标,往往会根据学期、学年制订教学计划,并且进行阶段性的目标划分。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其跆拳道课程的开设时间较早,所以课程优化经验比较丰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增设跆拳道课程时,可以参考北京体育大学的经验,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根据学期划分教学大纲,结合当地高校跆拳道课程现状,确保目标设置的差异性。在实际划分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专业选修课教学目标、公共选修课教学目标、专科公共选修课教学目标。选择专业选修课的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跆拳道水平,选择其他两类课程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甚至一些学生并没有学习和了解过跆拳道,只是按照兴趣选择。在这种特征的作用下,目标可以划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目标,同时设置公共选修课目标。

在专业选修课方面,第一学年,以学习跆拳道文化知识为主,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跆拳道的概念、文化、历史、比赛等内容。然后开展集训活动,通过集训锻炼学生节奏感,同时强化规则意识;在第二学年,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带领学生了解电子护具的发展历史,结合实际训练,提升学生的竞赛水平、参赛能力,使学生可以在各个级别的比赛中获取主动权,并保持良好的参赛心态;第三学年,通过课程教学扎实学生的跆拳道文化内涵,结合实际训练,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同时进行战术教学,启发学生对传统战术进行改良创新;第四学年,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传授论文写作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训练和比赛经验,撰写具有较高实际价值的专业论文。

在公共选修课方面,也根据学年设置目标。第一学年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学习跆拳道规范、技术组合、腿法等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外专项比赛,重点强化技术的应用与规范,确保学生掌握跆拳道运动概述、竞技规则,等等。第二学年重点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可以增加品势太极的内容,带领学生学习基本技战术,参加专项比赛,使学生将学过的技术应用在比赛中。第三学年,深化学生对竞技规则的掌握,传授俱乐部经营知识,强化腿法练习、战术运用等内容,使学生对跆拳道的认识更加全面,既掌握常识,也了解专业知识,为学生终身锻炼奠定基础。

3.2 优化师资,加大科研投入

在跆拳道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如果缺少足够的师资力量,则课程难以开展。跆拳道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新兴课程,需要引入更多专业的教师[8]。在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要严格评估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以降低学历要求,引进更加专业的跆拳道运动员;可以聘请校外跆拳道专业训练员到学校中授课;为跆拳道教师提供更多实习、培训的机会,扎实教师专业知识,丰富教师实践经验,使教师有更强的教学能力。尤其要强化非专业跆拳道运动员出身的教师,既要有严格的考核与培训,也要注重技术学习、文化熏陶,避免教师将跆拳道教学与武术、散打等相似课程混淆。

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为了提升科研水平,根据高校跆拳道课程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通常,跆拳道课程会分为普修、选修和业余训练三类。在普修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既要注重专业化,也要强调普适化,实现技能动作的统一。在选修课中专选,教师展开专业化的指导教学,利用学生评教系统,评价和反馈教学内容、教师水平、课程时间等,使教师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调整改进。应该坚持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通过教学培训、竞技比赛等方式提升教师技能与素养,也要深入开展专业领域的探究与调研工作,使教师有更强的科研能力,为教学系统开发、课程体系研究提供更多支持。

此外,也要促进院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课程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关注特长生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育效率,既要促进教学普及,也要提高教学质量。将高校学生身心健康作为教育核心,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构建与现代适应的课程制度,促进跆拳道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提高跆拳道在体育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可以建立开放互利的交流环境,学校共同组织竞赛活动、交流活动,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包括跆拳道教学、裁判,等等。通过学校之间的交流,增加教师发展路径,同时促进资源整合与引进。

3.3 深化认知,完善硬件器材

为促进跆拳道课程优化,应该明确目标价值取向,深化教师与学生对跆拳道课程的认知,为专业推广奠定基础。应该明确的是,跆拳道课程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品质,塑造健全人格。应该提升专业认知度,为跆拳道课程推广奠定基础。应该明确专业训练中面对的各种困难,结合大学生特点,制订专业化、科学化的训练方案,确保学生可以坚持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硬件器材以及专业的教学教材。教材中承载着各类教学信息,是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必须使用的资源,在教育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应该在充分认识跆拳道的基础上,组织校内教职人员和校外专家开展教学分解、教学研究活动,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以此为基础研发教材,促进教学体系完善与优化。

此外,跆拳道运动开展依赖于各种硬件设施和器材。所以应该加强设施器材的投入,根据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资源支持。一方面,要加强场地建设,不断改善硬件条件资源,提供训练教室、硬件设施、道具器材,等等,通过合理的资金投入,解决资源匮乏的问题。同时,也要对软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积极开发校本教材,营造良好的跆拳道文化环境,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宣传跆拳道文化。例如,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宣传跆拳道,制作纪录短片、趣味短视频、漫画等文化作品,使学生更了解跆拳道,逐渐对跆拳道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各个高校可以联合开展跆拳道课程,利用地理优势组织校园活动,实现各个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使资源更加完善,满足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需求。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与实际相符的硬件完善路径,尽可能满足跆拳道的教学需求。配合硬件设施的完善,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在传统竞技跆拳道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品势练习、跆拳道操等内容,在丰富学生技能的同时,也能满足健身需求,适应市场化需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体育教学,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精神、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在各类体育项目中,跆拳道运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身体,也可以健全学生人格,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所以,高校可以开展跆拳道课程。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师资力量、教学场地、教学效果等影响因素,结合实际制订完善的课程方案。首先,更新课程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树立阶段性教学目标,也可以根据学年设置选修课目标。其次,优化师资团队,聘请专业的训练员,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升科研水平,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最后,深化课程认知,分析专业训练的重点和难点,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同时完善硬件设施和器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

猜你喜欢

跆拳道设置体育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嘻哈跆拳道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嘻哈跆拳道
嘻哈跆拳道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