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3-10-02

今天 2023年14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有效性

王 忠

(民乐县永固镇寄宿制小学 甘肃 张掖 734508)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心智不成熟,在面对生活中的现象没有基本的判断能力,学校的课堂教学为学生打开了未知世界的大门,逐渐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所以就更要通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来帮助学生地址社会中的不良诱惑,让社会风气不断向好发展。那么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其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思路,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

1.1 树立正确发展观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提升小学道德法治课堂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埋下一定隐患,而小学生在这一阶段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更要借助道德与法治课堂给学生指名正确的方向。德育教育是学生的立身之本,如果学生没有才能那么可能不会有很大的建树,但也不会为社会带来什么恶劣影响,但如果学生缺少道德思想,那么很容易因为失德而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在小学时期,学生的思想政治发育并不完善是,具有着较强的可塑性,教师应抓住这一机会从而给予学生正向的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摒弃不良习惯,形成法治观念。这也正是学生需要从小树立正确的观念,学生对于基础的法律知识应有所了解,这不仅仅对小学生的自身发展有益,也能够推动整个国家法治社会的建设,提高国民整体的基本素质。让小学生在面对社会中的诱惑时果断拒绝,并这一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今后更好地学习、生活大喜唉坚实的基础。

1.2 保障学生权益

为了保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并将课堂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明白书本上的内容并不是夸夸其谈,而是与日常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尤其是自16 年起,思想品德、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教材名称统一修改为道德与法治,这一标题更好的展现了课程的教学要求,如今青少年犯罪屡见不鲜,也反映了当下青少年所遭受的社会暴力,而我国作为依法治国的法治强国,应坚持为教育教学培养法制人才,以道德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升法律的普及率。在当前阶段,很多学生正在遭受侵害,这些伤痛可能会影响学生一生,比如校园霸凌,比如网络诈骗,这是学生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的,如果学生脑内没有法律知识,那么学生就不会知道自己在面对什么?又应该如何解决?以至于在事情往往到了难以解决时才会被老师、被家长发现,但这时这些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已经难以估量。所以教师也应与时俱进,了解当下社会中的热点话题、犯罪案例,以此警示学生,使学生具有正确法治观念,更好的面对社会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通过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而为我国发展奠定基础。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2.1 教师与学生缺乏课堂互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生的专注力没有完全发育,所以专注时间有限,但是部分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采用灌注式教学方式,在讲台上将所有的知识点直接讲解给学生,而小学生因为心智没有完全成熟,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速度比较慢,教师就省略了课堂互动的环节,按照教材和提前准备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始终扮演听众的角色,很难真正地融入到课堂氛围之中,学生在上课初期可以勉强跟着教师讲解的内容学习思考,但是因为缺乏良好的互动,学生就会逐渐溜号,将思绪飘到课堂之外,甚至是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极其枯燥无聊的,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2.2 教学理念落后

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各个学科重要性的比较之下,部分教师往往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无关轻重的,对于学生的成绩提高没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对于这一学科的教学设计很不重视,这也是教师对素质教育理念认识不足所导致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当代的小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自我理解,那么教师就应该及时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不断思考。

2.3 教学存在局限性

如今,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开展德育课堂时往往仅是对于教材的理论化解读,程式化的开展教学活动,这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仅是将书本中的内容讲解给学生,未能与现实案例有效结合,也未能与生活进行紧密连接,它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不知所云,也会往往会因为难度过大而产生排斥心理,甚至学生不知道这些内容自己学了有什么好处,觉得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久而久之,自然就会排斥道德与法治学习。且在如今素质教育的理念之下,道德与法治更强调其应用性和实践性,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除应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同时还应使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培养良好的到的品格,架起生活的桥梁,解决现实问题。

2.4 忽视学生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很多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对于班级教学来讲,每位学生受到家庭因素、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的影响,在学习过程当中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使他们的学习各有特点、个性鲜明,如果教师开展统一式的课堂教学往往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每一位学生在此过程中的反馈和学习态度也不尽相同。如果教师不能兼顾所有学生的发展,那么自然会导致课堂教学的两极分化,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影响班级学习的整体氛围,这是十分不利于课堂发展的,也不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所以在当前阶段,受到新课改的影响,教师应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堂,可以适当融入一些信息化技术手段,丰富课堂表现形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的开展更加顺利。

3.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优化策略

3.1 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不论是多么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内容多么丰富的教材编写,都不如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当代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由课堂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人生的指引作用,这一课程存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效率,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培养主动学习、思考的习惯,而不是一味地听老师讲解的内容。为了保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也要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反思教学成果,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不足,向更有教学经验的同事请教,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3.2 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增加形式丰富的教学方式提升道德和法治课堂的效率,在小学道德和法治课堂中如果只通过知识讲授的教学方式完成课堂内容难免枯燥,而讲解这些知识点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内化于心,改变思想层面的认识和行为规范,所以就需要加强学生的理解程度。那么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该作出一定改变,比如在课堂中增加情境模拟环节,通过模式在公交车上的情境,引导学生培养给老年人让座的行为习惯,而这一行为的转变不能通过老师的语言指导完成,而是要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模拟下,主动地发生行为转变,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除此之外,可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增加实践活动,比如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教会孩子如何系鞋带、叠被子、洗袜子,做一些力所能力的家务活,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这些基本的能力都是学生在这个阶段中应该具备的。

但是不管是实践活动还是情境模拟,教师都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完成,教师在过程中需要认为观察学生的行为,并及时给予帮助,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更是要注意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在指出学生不足的同时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避免学生因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产生厌学心态,一定要站在朋友的立场上,平等、友好地和学生交流,那么学生往往会因为对于一个老师的好感而对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后达到提升小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

3.3 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看待世界的角度与成年人不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决定着其想法存在一定的偏颇和片面,但是学生自主思考的行为是值得鼓励的,所以教师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让学生逐渐提升理解能力,相对全面地看待问题,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对待一些问题时可以鼓励学生发言,勇敢地表达自己看法,所以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可以通过举行辩论比赛的方式来完成,比如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下,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得到了广泛地使用,而小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对于智能手机的依赖,教师可以就智能手机的利弊组织一场辩论,让学生根据其不同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辩论结束后教师可以给辩论赛做出总结,即智能手机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也能够给人们造成一定的困扰,那么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同总结应该如何正确地使用智能手机,通过这一辩论比赛可以让学生明白凡事都具有两面性,也可以借此机会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利用智能手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辩论的感受加强教育的效果,从而让学生主动地作出行为上的改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整体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

3.4 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适当为学生开展一些德育主题的教育活动,以德育内容作为核心,从而打造更加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沉浸其中,切实提高德育与法治素养。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来源仅限于课堂学习,课外活动的开展是十分匮乏的,它也直接导致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所以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更加和谐、轻松生动的教学环境,教师应整合德育素材,并以德育为主题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学生可以更进一步培养核心素养,使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念。例如,在爱心传递者这一课时的讲解过程当中,为了更好的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把基本的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德育主题活动,以我爱大家庭为主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在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并在其他学生的帮助下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感受到爱心传递的快乐,体会到团结的作用,也能感受到帮助他人的成就感,使学生可以切实践行德育理念,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德育素质。在这种交流与探讨的欢乐氛围之中,教师传授德育知识往往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更坚定,除此之外,基于情境和真实探讨的教学背景,学生往往更能享受教学课堂,课堂的参与程度也会大大提高,更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3.5 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去,那么教师就应该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具有教育意义的图片、视频、音频等,以此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能够始终保持较好的专注力,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播放一些社会现象的视频,比如在马路上遇到摔倒的老人,作为旁观者有没有及时地把老年人扶起来,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比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案例会更加生动形象一些,也更能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充满学习兴趣,那么再配合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师的及时引导帮助才能事半功倍。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认为上课是一种享受,发现学习的趣味性,改变学习枯燥的刻板印象,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听课习惯,那么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专注力时间的增加,学生自然而然会在课堂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结束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是践行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最好体现。通过这一学科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我国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学校和老师更要引起重视,把握好小学阶段学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导向,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那么为了能够实现道德和法治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和法律常识放在重要地位,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的内容充分运用到生活实际之中,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有效性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