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2023-10-02马玉珊

今天 2023年14期
关键词:课文课堂教学课堂

马玉珊

(甘州区思源实验学校 甘肃 张掖 734000)

课堂引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始,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学生引入新的学习阶段的一种方法,也是课堂教学中的启导环节、领起环节,其作用包括:引入课题,将新旧衔接,对学生进行启发,对兴趣进行激发,对目的进行说明,对动机进行暗透,对气氛进行创造,对情境进行营造等。”另一种观点认为,“引入”指的是在引入一个新的主题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确定他们的学习目标,产生他们的学习动力,并在他们的知识之间建立起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本文中,笔者更赞同王世堪的看法:“每一堂课刚开始时,老师都会根据课文的特定内容,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让他们有动力,让他们知道自己要学什么,然后才能全神贯注地去学。这一种教学技巧,就是引入。”

1.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作用

较为理想的导入,是一个教师的经验,知识,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就像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创造出一种令人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愤怒状态。同时可以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温故而知新,引入新的学习内容,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渲染气氛,创设情境等教学目的,为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打下基础。

2.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主要方法

导入有法,导无定法。针对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近些年来许多老师对新课的导入进行了很多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就我个人来说,我总结了以下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2.1 歌曲导入法

在开始新的课程前,播放一段音乐,并用充满感情的声音朗读一首歌曲的歌词,来营造一种情境,激发和感染学生的情感,增加课堂的感染力,提升课堂的效率,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课堂的气氛中。谈到《背影》,我们可以这么设计:“有这么一段歌词:在我的心里,有一座大山,越险越高,父亲,父亲,您就是我心里的那座大山;爹是儿那登天之梯,爹是拉牛车之牛,想儿是家书,千里之言,盼望着儿子归来,一包香烟,照亮了日月星辰。今天,让我们学习一篇既有文字,又有文字,还描写了一个父亲对自己的爱,那就是朱自清所写的《背影》。”

2.2 图片导入法

在华文教科书的前面,还有一些图画,它们也是华文教学中很有价值的材料,运用好它们,可以一箭双雕。在网上可以搜索到更多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片,充分利用这些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新课,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这一课的时候,首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一边欣赏天空中千变万化的云彩,一边听着课文的示范阅读,这样既能听到又能看到,既能看到又能看到,既能感受到,又能感受到。在这一点的基础上,再接着对课文进行解释,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很好的兴趣,可以说,他们就像是一条在水中的鱼一样,很容易就能做到。其次,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段话,并配上音乐及云的变化照片,让同学们扮演气象播报员,了解不同种类的云与天气的关系。学生站在讲台上,一本正经地做着自我介绍,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让他们既有一种新鲜感,又有一种成就感。与此同时,他们还在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2.3 对联导入法

楹联是我们国家的一种传统文化。这些学生虽然不是很清楚,但也很好奇。老师若能把握住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加以恰当的指导,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研读《记念刘和珍君》一书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幅对联:上联是:“你死了也就死了,如果你不想你的父母,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你的家人。”下联是:“你活着又怎么样,无非是多受几次枪声,弹雨,淋在你的头上。”学生们看着这幅对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上联所描述的悲剧命运深表同情。接着,我又说:此联是周作人先生所写,是为了缅怀刘和珍、杨德群等在3.18 惨案中殉难的烈士,周作人以深切的同情之心,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阴暗面。鲁迅先生见此,亦提起他的利刃之笔,作此《记念刘和珍君》。通过对偶,同学们可以迅速地体会到作者的悲伤和愤怒,从而更好地了解文章。

2.4 故事导入法

很多教师都有这种感受,当他们在课上讲到教科书以外的东西时,他们总是兴致勃勃,兴致盎然。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针对学生的这种特征,在教学中引入一定的故事,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讲授《拿来主义》一文时,我们先编一个引言:天津有个名叫冯骥才的作家,到法国访问,在接待晚宴上,外国记者不断地向他提出问题。有一个记者问道:“尊敬的冯先生,请问您的国家在进行改革和开放的同时,也在向国外的资产阶级学习,您不怕自己也成为资本主义么?”冯先生说:“没有!”‘人不能生猪,人不能生牛。’他风趣诙谐的回答,赢得全场掌声。对,我们从资本主义那里学来的,不会转成资本主义;在继承我们的文化遗产方面,如果我们坚持正确的方针,我们也会取得成功,那就是拿来主义。”此时,学生马上提出了“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这样的问题,并借此机会引入了课文的学习。

2.5 悬念导入法

所谓“悬念”,指的是当故事进行到最关键的部分时,故意绕开故事的主线,将故事牢牢地抓住。该方法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方法上,既可凝练整篇文章,又可截取其中的片段。手法上要发人深省,回味无穷,令人着迷。例如,有一位老师,在给学生讲解《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时,他提到,德国柏林图书馆的大门上,有一行字:“这是一座人学的宝库,只要有了这把钥匙,所有的知识都将属于你。”所谓“钥匙”,只是一种隐喻,因为书单被认为是“开启知识宝藏的钥匙”(黑板书名)。什么是参考目录?有哪些当代书籍的目录?为什么这些文献就像是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请把这篇文章读一遍。这些问题,制造了一种又一种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对文本的仔细研究。

另外,还可以从题目入手,从开头入手,从结尾入手,从文学常识入手,从引起读者的兴趣入手,等等。总而言之,无论用何种方式来引入新的课程,如果有一个新颖的设计,合适的教学方式,都可以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政治课程变得有趣起来,让学生们感受到新鲜和愉悦,在愉悦的情绪中,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不能一成不变,要灵活多变。没有万无一失的办法,只有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办法。如此一来,修炼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3.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由于导入在整个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在设计导入新课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 导入要有针对性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 导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导入是一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对本节所要学习的新内容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便更充分地投入学习,以求最佳的效果。因此在设计导入时,精选所讲内容,选择与本节所讲在逻辑联系上最紧的内容,就称为头等事情。如果导入在内容上经不住推敲,势必导致失败。导入最常见的毛病是内容牵强。例如一位教师讲《我的叔叔于勒》时,就从“叔叔”导入。教师先问:“你们有叔叔吗?”学生作了肯定的回答之后,教师又问:“你喜欢你的叔叔吗?为什么?”学生全作了肯定的回答,而且讲了他们的叔叔有很多的可爱之处。再后来,老师又问了很多关于“叔叔”方面的问题,而且很多的问题都与课文没有太多的关联。

3.2 导入的语言要推敲

导入在选定内容之后,还要有逻辑严密、表达准确的语言形式。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语言上下功夫。导入中的表达准确,不仅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语言准确,尤其是指教师的问域与所期望的答域相一致。惟其如此,教师在发问之后,才能得到所期望的答案。如一位教师讲《茶花赋》,导入中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一提起祖国这个圣神的字眼儿,会引起你们什么样的联想,激发起什么样的感情呢?”句中的“圣神”这个词至关重要,正是这个词的修饰作用,使得这一句的问域缩小了。学生的回答必然是与祖国“圣神”有关的人或事,这就自然导出“热爱祖国”这个主题,自然过渡到对《茶花赋》的学习。试想如果没有“圣神”这个词的限制,问域就展宽了,学生的回答必然五花八门,不但不能自然导入新课,而且会造成课堂失控,浪费许多时间。

3.3 导入的时间要控制好

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导入”只能是“导火线”。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 5 分钟左右,不能太长。既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也要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要经过验证的精炼:要挑选出那些必须要有的内容;选择词语,造句,组织语言,要非常注意;同时,在选择方法时,也应遵循节约时间的原则。

总而言之,无论用何种方式来引入新的课程,如果有一个新颖的设计,合适的教学方式,都可以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政治课程变得有趣起来,让学生们感受到新鲜和愉悦,在愉悦的情绪中,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的知识。当然,一节课的导入不应有固定的模式,而应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通用的,只要适合这一节课,便是最好的。这样的导入也必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课文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美在课堂花开
背课文的小偷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背课文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