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年中国车市展望与预判

2023-10-01李永钧

上海企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车市新能源汽车

李永钧

2022年注定是中国汽车行业极其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反复等不确定因素轮番来袭,中国车市经历了多重严峻考验,产销稳中有增,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为稳定我国工业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进入2023年,汽车市场将会有哪些变化?能否继续保持增长趋势,成为当前业内关注热点。

一、利好利空消息叠加

展望2023年车市,机遇与挑战并存,仍将面临一系列不确定性,不妨对影响2023年车市发展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剖析。

有利因素

一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成为主基调。得益于疫情防控以及经济政策的调整,在短暂波折后,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机构普遍预测,2023年中国GDP有望实现 4.5%的增长,宏观政策支持汽车消费,稳增长、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地方补贴政策等,将带动底层消费复苏,推动汽车消费。中汽协特别提出建议,2023年,在传统燃油车领域能继续实施购置税优惠政策,按照5%征收,2024年按照7.5%征收。有能力的地区,继续实施2022年施行的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如购车补贴、增加购车指标等。

二是疫情管控全面放开,一定程度上将降低对汽车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大规模影响。从长远看,更有利于经济恢复。国内疫情管控放松,有利于社会生产生活恢复正常、优势主体发展,推动底层就业、收入增加,有利于支撑汽车消费者。

三是海外需求及新能源汽车出口继续发展,全球汽车市场继续回暖,中国品牌继续国际化发展,新能源汽车出口带动作用明显。

四是新能源相对于燃油车的竞争力将会进一步增加,渗透率进一步扩大。车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愿强烈,所有的车企都在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大量的资源。

五是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对消费者购车的趋势分析,家庭首购占比近几年持续下降,预计2023年比例还会持续下降。但相对的是,增购需求会持续上涨。其背后的原因很好理解,就是二胎,三胎政策释放以后,二胎和三胎们茁壮成长带来的新家庭结构,亦创造了新的用车组合需求,新的用车和消费需求将会在2023年持续释放。

不利因素

一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加,疫情发展错综复杂,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人口老龄化等内外因素都会对宏观经济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经济增长放缓将会直接影响到汽车消费,但影响的是总量,也就是燃油车市场所受到的冲击最大。

二是消费信息恢复缓慢。地产投资下降,互联网、民营企业发展缓慢,市场主体受损严重,恢复缓慢,对消费信心产生较大冲击。

三是疫情管控放松到平衡,疫情管控放松可能会出现大面积感染,达到平衡前会对经济产生不确定影响。

四是芯片供应紧张仍将持续,高端、高算力芯片仍紧缺,芯片分配对车企将产生影响。

五是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下降,因财政等原因,地方政府对消费者支持的力度可能会下降。

六是消费透支影响。2022年12月购置税政策引发消费提前释放,且年底经销商库存较高,2023年将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各种不利因素叠加下,消费信心从哪里来,是车市面临的巨大考验。

二、整体车市走向

在严重的通货膨胀与全球经济前景不佳的双重因素影响下,2023年汽车市场需求将进入冷淡期,整体汽车市场环境相较2022年会更具挑战性。2023年我国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大力提振市場信心,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相信随着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实施,将会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和消费活力,汽车行业2023年发展前景获许多机构看好。

从全年看,2023年一季度车市将是今年车市的最低点,预计需求较2022年同期降低三成左右。1月份更是惨不忍睹。1月21日就是除夕,是历年最早的春节,也是车市的销量小年。虽然1月有18个工作日,但最后一天仍是初十,节前生产和销售时间仅有正常的60%。2022年12月的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退出和新能源车补贴退出前已经透支了1月部分需求,1月车市零售应该正常性地回归极度低迷。另外,根据防疫专家的预测,感染全面过峰,大概到2023年1月底;再考虑到大家对二次感染的顾虑,一季度,餐饮、影院、商场、教培等非刚需的线下商业,都或将处于亏损状态。中小商户业主,也曾是购车的主力,大概率会在一季度推迟或取消购车/换车计划。

总体看,中国防疫政策优化,使得经济向常态化回归所需的时间较短。从亚洲经济体的经验看,防疫政策放松后,消费等需求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需要半年左右时间。北京、重庆、武汉等较早大范围感染的城市,高频指标目前已有恢复迹象。预计中国经济可能于3月上中旬迎来一轮快速复苏。二季度后,随着天气转暖,全民免疫屏障的形成,城乡居民快速恢复常态化生活,预计经济将开始恢复正常,最重要的是,人民对未来经济的信心,也将重新建立,汽车需求也将逐步恢复,这对疫后车市是很好的促进,4月份才是今年真正的开门红。预计今年二季度好于一季度,下半年好于上半年。特别是下半年车市将出现明显的恢复性增长,四季度达到高峰,再加上政府届时必然还会出台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全年车市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从长期发展看,当前中国车市仍处于普及初期向普及后期过渡阶段,新车销售由增量市场逐步转向存量市场。虽然近几年我国汽车市场出现波动,但纵观历史,汽车发达国家在普及阶段也出现2—4年左右的波动。根据这一规律判断,中国汽车产销量目前正处于短期调整的尾声,未来将保持温和增长的态势。为此,中汽协预测,2023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达到2760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乘用车有望达到2380万辆,同比增长1.3%;商用车有望达到380万辆,同比增长15%;新能源汽车有望达到900万辆,同比增长31%~35%。整体来看,今年的车市格局,利好和挑战并存,能够恢复和稳住销量就已经是反击和突破。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一部分车企或将迎来向上突破的拐点,而在行业大洗牌之下,也将有一些边缘车企将迎来生死局。

三、细分市场剖析

1. 乘用车

去年常规燃油车市场零售1487万辆,同比下降13%。A级燃油车是民生类需求车型,受疫情等因素冲击而需求同比下降14%。从历年乘用车各级别车型的销量情况看,在经济增长放缓情况下,A级轿车和A级SUV销量显著下降,B级轿车和B级SUV显著上升,C级轿车维持稳定。基于这个逻辑,对2023年各级别的细分市场做出如下判断:A00级细分市场增速趋缓,A0级细分市场整体在萎缩,A级轿车和SUV市场在经济下行时会率先下跌,不过,B级车市场将会逆势增长,B级SUV和B级轿车增长趋势一致,但SUV没有轿车增长显著, C级轿车总量维持稳定,今年乘用车市场将微增长或零增长。首购群体的消费信心急需提振,但消费需求支撑力不足,有待释放,政策仍需向燃油车中的节能车施以更大的倾斜力度,在经济效应和环保要求两者之间寻求到最佳平衡。

2. 商用车

2023年,商用车市场能否“触底反弹”?在投资加速、房地产回暖等政策刺激下,2023年商用车市场具备合理增长的条件,在去年基数较低的情况下,保守估计将实现同比10%的增长,有望冲击15%至20%的增长幅度。具体来看,轻卡市场、皮卡市场或将率先回暖,且回暖幅度可期,重卡市场也将随着基建投资的落地开工而逐渐走出阴霾,但回暖速度和力度有待观察。其中,轻卡市场主要用于城配物流,将伴随着城市经济的恢复发展而活跃,前期延缓购车的用户将迎来增换购热潮;皮卡市场在政策和出口的加持下,同样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值得关注的是,在“双碳”战略以及产业转型的助推下,商用车产品的新能源化进行将显著加快。迈入2023年,发展新能源商用车不再是车企的“选修课”,而是“必修课”。

3. 新能源汽车

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面临挑战,主要集中在“国补”彻底退场。在2023年,受到影响比较大的将会是10万—15万区间的A0和A级纯电动车型。另外,今年全球原材料价格将持续大幅上涨,增加了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的总成本。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新政策刺激,市场增速放缓似乎将成定局,预计相较2022年增幅收窄近七成。尽管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有所放缓,但整体上仍将较快增长,其中3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机遇广阔。其理由是,海外市场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一大支撑。

另外,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还在支撑市场。尤其是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因此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是会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态势,增长效应和替代效应有望延续。

4. 二手车

2022年二手车行业面临巨大考验的一年。受疫情影响,全国多地二手车交易市场闭市、车商停业,市场需求与客流下降明显,二手车流通进一步放缓。尽管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车商和二手车市场都在尽最大努力调整应对,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计2022年二手车累计交易约1595万辆,同比下降9%左右。今年,一系列新的二手车交易政策落地将对整个行业带来交易模式,包括经营主体巨大的变化。有政策保驾护航及疫情管控进一步放开、二手车市场信心将逐步恢复,预计2023年二手车市场将迎来重启,乐观估计可冲击2000万辆大关。

5. 汽车出口

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超过300万辆,增长了50%以上,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汽车出口第二大国,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已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对国外大部分竞品形成碾压优势,而因为减碳降碳的压力,海外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猛增,供给和需求正好完美匹配,因此出口量呈现暴增态势。但是,2023年中国汽车海外出口增速不会再有100%、50%这样的超高速增长,但可以实现30%以上的增速,总量突破400万辆。从具体的细分市场来看,燃油车不是我国汽车出口的优势,而之前主要燃油车强国受困于供应链,并非产品竞争力下滑,随着供应链逐步恢复正常,中国燃油车的出口将会承受压力。中国的汽车品牌主要是靠着智能化,大空间以及性价比享誉全世界。但在品质和技术上,确实和老牌汽车制造强国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要想真正获得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信任和青睐,中国汽车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行业趋势预测

作为2023车市预测,除了对市场销量进行预测之外,务必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包括技术发展趋势、产品趋势和企业格局等方面。

1.技术趋势

预计2023年上半年,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将会陆续落地,蔚来、小鹏、理想、长城这几家企业动作会快一些。下半年,特斯拉、百度和华为将会落地相关技术支持。从下半年开始,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将会开始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与此同时,智能辅助驾驶将进入到无高精地图的阶段,纯视觉感知路线将会逐渐成为主流技术路线。大模型、大数据、自标注、仿真、超算中心等将成为标配,这对大部分车企来说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智能座舱方面,高通8295芯片2023年开始应用,2023年将成为智能驾驶算力被应用于智能座舱的元年。AI模型将会本地化,这将带来连续语音对话能力和响应速度的大幅度提高,人对车的控制也会进入到新阶段,语音开门、人脸开门、开后备厢等将会实现。另外车内的交互方式会更加丰富,AR和VR的交互将逐步落地。

2.产品趋势

预计2023年,未来的智能电动车产品将会趋于同质化竞争,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考验车企的是对于用户需求的洞察以及细分市场主要特性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合理的BOM成本,将资源投注在用户最关心的地方;二是考验车企的成本竞争力,成本竞争力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如何减少动力电池的用量;三是考验智能和数据规模化效应。最终取得胜利的企业一定是走智能全栈自研路线的。

关于产品定义,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在车身和驾驶方面,产品最核心的两个要素是确保空间性和驾驶性,如何实现二者的平衡是一个挑战。考虑到中国的路况和停车问题,B级车宽度尺寸设计也要克制,控制在1.88米左右是最佳。另外,城市用车要考虑到使用的便捷性,空间高度、转弯半径、侧滑门等都是应该格外注意的问题。在智能空间方面,产品的整体趋势是舒适性和娱乐性相结合。内饰的格调和材质将成为这一部分的竞争重点。座椅加热、通风、按摩等将成为标配,大床模式、办公模式、KTV和游戏室也将成为主流配置。

3.企业格局

2023年,汽车產旧有格局完全坍塌,新格局即将确立,要看谁能在新的格局里杀出重围。对于车企来讲,在这一阶段,规模和市场份额比盈利更加重要。行业的整体形势将会是头部企业持续发力新能源,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导致燃油车大幅度下滑,行业整体经营状况将持续变差。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新的市场格局将会建立——比亚迪、特斯拉、理想、蔚来是主要的搅局者,将会极大程度地改变产业格局;主力合资车企,如大众、丰田、本田将受到巨大冲击;主力豪华品牌BBA将受到实质性冲击,销量将出现明显的负增长;销量TOP10车型中,超过一半会是新能源汽车;中国品牌市占率有望超过60%;一些月销一两万辆的腰部燃油车企开始退场。

猜你喜欢

车市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将成车市新拐点?
汽车的“出卖”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车市复苏保质期能有多久?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今年车市还拉得出小阳线吗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
3D 打印汽车等
图解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