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最高”,还是安于“归卧”?
2023-09-30卞富杰
卞富杰
循生而为人,必有所求,而所求往往不同。有如王安石者,置身险境,只为比别人看得更高更远;有如李沆者,“归卧旧林丘”,仅求平安祥和。
两者孰优孰劣?
其必曰:难定矣。不过,世人往往会选择前者,因为从心理学上讲,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俗语“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也是很直接的证据。对于后者,情形则比较复杂,一种情形如李沆那样“今日始知高处险”,也就是体验过高处的危险,然后才甘作众人,用《红楼梦》中贾雨村的话说就是“翻过筋斗来的”。在这种情形之下,一个人仅求平安祥和倒是一种冷静的选择;另一种情形是本身就胸无大志,把吃喝玩乐视为“人生真谛”,他们的“泯然众人矣”则是一种没有责任心的表现。
在我看来,“仅求平安祥和”的人们在人生旅程中还是要追求一下“身在最高层”的。
首先是因为人在体验了高处风光之后做到的平安祥和,与未体验过高处风光保持的平安祥和是不同的。昔日越国大夫范蠡协助勾践实现了霸业,世人以为范蠡一定会裂土封侯,飞黄腾达,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范蠡舍弃了现有的功业,归隐于定陶。他以经天纬地之才经营商业、农业、牧业,富甲天下,造福一方,成为后人眼中的“商圣”。進则尽忠报国,退而用心经营生活,范蠡堪为人生榜样。
其次是因为一个人追求“身在最高层”,是找到平安祥和边界的最有效方式。一个人盲目地贪求平安祥和,很容易耽于“乌托邦”,受其反噬。正如后唐庄宗李存勖卧薪尝胆称帝之后,认为父仇已报,中原已定,便不再进取,耽于享乐,最终,因盲目贪图享乐而身死国破。
无论是王安石追求“身在最高层”,还是李沆选择“归卧旧林丘”,实质上都是追求“快慰于心”。我认为,不管怎样,一个人还是要挑战自我,在登上高处之后再确定是否继续向上或者回归原初,如此,实现对人生的“正确拿捏”。
评点
思辨性强是文章的亮点。作者先从人之常情出发,点明王安石模式是主流,在此基础上作者将李沆模式一分为二。随后就登高展开论述,最终归结为——先向上,然后再确定继续登高,还是归卧。思考基于题面,又高于题面。在素材运用上,作者善于融合,既有俗语,又有名著的截取,还有名人事例的简述,网络热词的灵活运用,做到了实用、意趣兼具,值得借鉴。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