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灵活应变
2023-09-30刘鸿章
刘鸿章
王夫之说:“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告诉人们要遵循普遍规律,而不能拘泥于普遍的方式方法。这样的观点有其合理性,但我们也应实事求是,不能固守可能过时的道理和规律。
“定理”,可解释为不变的道理、规律,通常已经被大量实践证明了其正确性。而“定法”,可以理解成做某一类事情已成惯例的方法论,通常在一定条件下是处理一类问题的较好方法,可以作为合适的模板予以使用。
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地万物自有其运用方式,“天下有定理”。以唯物论的视角来看,世界运行有基本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然而,不同的人站在不同视角看待问题,形成不同的方法,做事没有固定的套路,可见天下“无定法”。如化学制碱方面,索尔维基于化学原理给出了索尔维制碱法,而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则基于同样的化学原理,采用不同方式联合制碱,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提高了环境效益且节省了资源,為解决制碱问题作出重大贡献。
然而,“无定法”也是“定法”,事物背后存在何种规律,就有相应的方法。从科学角度来说,“定法”是“定理”的外在表现,正如逻辑需要以事实作为基础进行推理,方法的产生需要科学定律作为基础。毫无根据地臆想一种方法,是不科学的、盲目的,且大多数时候是无效甚至错误的。
但是,“定理”真的就永远正确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以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来看,定理是有其适用范围的,它仅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是科学和正确的。正如牛顿的力学体系到了微观世界会出现偏差,但在大部分情况下依然适用,这是因为任何定理都有其前提。人类创造定理,为了服务于人。康德说“人是目的而非工具”,定理就是我们的工具。当时代和环境产生变化,“定理”有可能会褪去其原有的价值。
现代社会,相较于遵守“定理”,墨守“定法”,似乎成为更广泛的共识。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往往注重结果、急于求成,因此现成可用的方法必然是人们的首选。但也有人将理论与规律奉为唯一的真实,产生近乎宗教式的崇拜,实则被工具理性所控制,思维僵化。事实上,可以说“天下无定理也无定法”,“无定理”意味着我们应摆脱教条主义束缚,从实践角度看待问题,树立实事求是的观念。“无定法”,要求我们不为功利主义所左右,不拘泥于现成可用的方法,灵活地选择方法与策略,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实事求是,灵活应变”,是回答人生问题,实现人生理想的不二法门。
评点
文章语言朴实,论述严密。首先澄清“定理”“定法”的概念,然后以唯物史观的视角来阐述“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的合理性;接着辩证地看,阐述“无定法”也不是绝对的,“无定法”不能超越自身的所在的范畴;再次,又辩证地看,“定理”也不是绝对的,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理。层层推论,富有思辨性。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思考到理也未必永远不变,较为深刻。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