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就专业为根、学生为本的美育画卷

2023-09-30黄博彦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9期
关键词:教研基地美术

黄博彦

美术教育不仅能传授艺术知识,培养艺术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和智力的发展。广东省基础教育小学美术教研基地(中山)(以下简称“基地”),充分发挥美术学科教研工作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聚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积极探索新时代小学美术教育教研新模式和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新形式、新方法,进而将优秀的美术文化传递给学生,在学生的心里播种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种子。

思行并举,营造教研生态

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教研生态,针对课堂教学问题开展多样化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素养,以高素质的教师促进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基地负责人、中山市实验中学美术正高级教师沈文说:“我们通过美术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艺,帮助教师更深切地理解本专业,让其能够由内而外地用艺术魅力感染学生,润物无声地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果。”

为有效提升基地成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基地先后邀请钟国荣、周凤甫、房尚昆、李力加、侯令、陈卫和、李于昆、华年、黄伟明、陈祥法等美术教育专家进行线上和线下授课,针对义务教育艺术(美术)课程标准、小学生美术素质测评、义务教育美术学科质量监测等主题开展专题研讨,组织推门课、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精品课等多元化教研活动。

基地成员、石岐区杨仙逸小学教导主任李浩说:“基地组织的新课标学习活动,让我的美术教育教学视野更宽、站位更高、思考更全面了。活动中,专家们从国家层面到基层,多角度对新课标进行讲解,令我对新课标的核心思想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教学模式、处理教学资源。我在保留原有学校的艺术特色精华的情况下,更注重将石岐的地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运用比较法进行欣赏教学,通过教学前中后的测评使教学目标更有针对性,利用课题、公开课等进行深入探索,与时俱进地推进学生素质测评和核心素养的发展。除此之外,基地项目更加注重全体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在此方向的引领下,学校教导处与德育处携手合作构建了适合全员参与的艺术展演机制。艺术活动赋予德育活动血和肉,德育活动赋予艺术活动思想,美育为德育提供技术和载体支撑,让德育活动更加丰富有内涵。由此形成多篇研究论文在比赛中获奖或发表,研究成果在省骨干教师培训班进行了分享。”

“美术是利用工具,借助媒介把人的视觉感知和思想情感形象地呈现出来,需要肌肉的微妙感受和触觉的精妙变化,需要笔耕不辍地练习,才能成竹在胸、得心应手、熟能生巧。坚持每天进行创作练习,是提升美术教师专业能力的不二途径。”沈文说道。为此,基地在教研沙龙、专业讲座等教研活动中,增加作画环节,让成员进行合作绘画,切磋笔墨、互相促进,并利用假期,组织成员跟着专业导师集中时间和地点进行写生和创作,在导师的带领下,通过采风、写生、现场示范、导师点评、成员互评、展览等方式,为成员的专业技能拔节。

“三级三线”,打造特色品牌

此前,中山市内一些学校对美术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部分镇街美术教育根基不够深厚;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整体提升,群体优势不明显;艺术活动层次不够丰富,地方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和开发,学校、镇街虽具一定的艺术特色项目,但有待进一步深化与普及。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基地采用“以丰富的艺术活动营造健康活泼的校园艺术氛围,以美术特色项目和特色课程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与学生多元发展”的策略,打破“千校一面”的传统美术教育局面,让不同美术特长的学生都能享受到相应的教育,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美术学习需求,努力打造一批美术教育特色学校。

在具体实践中,基地构建了“三级三线”学科特色建设模式。

“三级”,即“市级引领—镇街推动—学校构建”。市级层面上,基地建立健全常态化教研制度,以教研支撑美术特色项目、特色课程的建设;镇街层面上,各镇街根据本土资源,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开发镇街特色课程,打造区域成果美术特色品牌;学校层面上,学校作为构建特色美术教学的主体,通过相关特色美术教学的课题研究,落实好美术特色教学, 打造一批适合学校自身实际的校本课程。

“三线”,即以特色活动为“主线”,以研究中心为“引线”,以评选特色项目教学与创作实践基地为“支线”。为引领美术特色课程建设,基地组织举办作品展、教学展、研讨会等特色活动,彰显学科特色,扩大师生参与面;基地通过市版画教学研究中心、市国画教学研究中心、市陶艺教学研究中心等,组织课堂教学教研、技法探讨,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为促进学校积极、有效开展美术特色项目与课程,基地开展“中山市美术特色项目教学与创作实践基地”评选活动,目前,全市已有35所中小学被评为“中山市美术特色项目教学与创作实践基地”。

如今,基地已促进多个镇街、学校打造了既体现区域特点、学校特色,又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特色项目和特色课程。例如,小榄镇构建了菊文化美术特色课程,东区街道构建了版画特色项目,板芙镇构建了线描画特色项目,南朗镇构建了综合材料特色项目,石岐中心小学开发了小学生科幻画特色课程,朗晴小学开发了版画特色课程,三鑫双语学校开发了陶艺特色课程,等等。

近年来,新联小学以学校油画工作室为载体,把油画教学融入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各项油画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参与、亲子研学、与油画家“师徒结对”、油画导师指导等形式,分初级班、创作班,开发 “向15位大师学艺术”创意油画校本课程。课程包括传统文化主题油画内容,如“寻美中山”“虎虎生威”“我型我秀”“红色记忆”等,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学科知识、技能相融合,讓学生感受、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包括油画风景主题创作,如“板芙水乡”“里溪写生”等,引导学生通过油画创作,寻根本土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香山小学采用“艺术+生活美术”的课程方式,将陶艺、丝网版画打造成学校美术学科特色课程品牌,以多种美术教学形式相互融合,如水墨画与青花瓷、创意美术与立体陶艺造型、平面绘画与浮雕、创意绘画与丝网版绘画、丝网版与服装图案等,并举办了“画说端午”画展和“泥火传薪 赋彩童真”三校联展,以引导学生把美术创作逐步应用到生活,实现美术的审美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美术与生活相融合。

人文审美,变革传统教学

“美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加强学生对世界的美的感受和体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美术课堂教学要从真实的问题情境出发,从材料到技法、从起步到深入、从共性到个性进行系统考虑,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制订对应的教学模式,从而改变传统美术教学中蜻蜓点水、泛泛而学的教学状态。”沈文说道。

在实施学校版画特色课程过程中,朗晴小学以问题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围绕情景化主题的真实性任务实施大单元教学,促进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学科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基地成员、朗晴小学美术教师彭章均说:“我们以醉龙舞黑白版画为主题单元,整个单元按艺术创作过程分为主题(了解醉龙文化)、欣赏(撰写欣赏报告)、临摹(临摹版画刀法)、构思(构思醉龙草图)、创作(刻制黑白版画)、展评(展评学习成果)六个子单元。”

在主题环节,从大概念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醉龙舞”“醉龙舞有什么历史背景”“醉龙舞的精髓是什么”“舞姿动态有哪些”等问题,并要求学生用学习单与思维导图回答;在欣赏环节,将相关问题和欣赏要点设计成表格,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醉龙舞黑白版画作品;在临摹版画刀法环节,通过“使用不同的版画刀会有什么不同的肌理效果”这一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与思考;在构思草图环节,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不同形式与造型的醉龙舞图片,创作出醉龙舞草图;在印制环节,让小组思考讨论“版画作品成功的关键步骤有哪些”“人物与背景的刻制顺序是什么”“印制过程中上油墨的量是否会影响印制的效果”等;在展评环节,进行自评、互评、师评,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展评,多维度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杨仙逸小学开展“比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的应用研究”,将比较教学法运用于小學美术欣赏课中,探索了主题式跨年级大单元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用同一主题衔接不同的年级,解决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问题;运用比较教学法对同一题材进行横向比较(同一主题不同表现形式的比较)、纵向比较(同一题材不用时期的艺术表现)、横向纵向相结合的比较,让抽象的艺术赏析变得具体,让不知从何说起的学生找到评述的切入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提升了美术欣赏教学效果和学生审美能力,为美术欣赏课提供了新的教学路径及策略。

雍景园小学开展“多元对话是小学美术欣赏课的实践研究”,在美术欣赏课堂里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欣赏课堂教学,构建了多元角色平等对话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教师、学生、艺术家、艺术作品等,跨越了学科固有界限,将独立知识点进行多元整合,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情境中,以对话、讨论的形式平等交流,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解决课堂的重难点内容。通过多元对话式小学美术欣赏课的实践研究,丰富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授课模式,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学习,从内而外地进行思考与判断,实现自由的“多元对话”,赋予美术欣赏课教学新的生命力。

评价改革,实现美润生命

基地基于中山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中山市中小学美术素质测评的实施与探究”,构建了“三位一体化”中小学生美术素质测评实施模式。

具体来说,“三位一体化”中小学生美术素质测评实施模式从培养中小学生美术素质的核心入手,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估理念,聚焦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等指标,构建了“立制度、建题库、创特色”三位一体施测模式,通过测试平台、测试题库、特色项目共三方面共同助力学生学科核心素质的发展。基地在石岐区杨仙逸小学、中山市华侨中学等中小学进行探索检验,并在全市的小学三至五年级,初一、初二、高二和中职二年级进行实验,共有几十万名学生参加。基地以优质的试题、优秀的作品、有趣的方法、丰富的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审美学习评价,提高人文素养,推动师生和家校对测评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重视。

目前,基地已通过课题、论文、讲座、交流会、报告会、展览会、常态课、精品课、公开课、网络媒体等形式,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辐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同时,基地努力变革课堂教学评价,通过为学生桌椅贴学号和学生学号名单,建立美术教师能够对学生对号入座的评价基础,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快速作出及时性评价,实现学情的连续性量化呈现,并通过班级作业展和作业档案袋,精准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学情的连续性质性评价。

基地成员、水云轩小学美术教师邢利刚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是普及性教育,我把重心工作放在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上。在教学中,我以美术学科教研基地为依托,以国家义务教育美术学科质量监测、全国中小学生美术素质测评和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为平台,依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采用学号法、记录法、作业档案法,实现个案性、及时性和过程性的学业质量评价。同时,我借助触屏一体机、高拍仪和翻页笔,采用放大、聚焦、扫描、拍照、录屏、分享、字幕、互动等功能,实施线上线下优势互补的同步教学。”

结  语

基地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基地与广州、珠海、福建、贵州、澳门等地艺术家进行作品联展,到汕头、韶关、肇庆、珠海、六盘水等地交流分享经验,受邀参与广东省美育改革评价方案撰写。基地主持人和基地成员专业素养获得了较大的提升,实现了专业发展:基地主持人沈文被聘为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小学美育教研(艺术学科教学教研)改革项目组研究员和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东区街道教育和体育事务中心赵海宾入选为华南师范大学访问学者和广东省美育专家库成员;雍景园小学教师沈洁、朗晴小学教师彭章均在广东省首届美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小榄镇中心小学教师吴祥云的课例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微课“漂亮的小彩灯”在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行动暨2020年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中获一等奖……

“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基地常态化教研制度,通过写生、共绘、教研沙龙、比赛、作品展、导师帮扶等形式,加强基地成员的美育基本功。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衔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效融入美育教学的策略研究,跨学科教学和深度学习教学研究,切实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与人文素养,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夯土筑基。通过讲座、论文发表、互动体验、举办研讨会、进社区等形式,将基地研究成果辐射到学校内外、市外、省外,为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沈文说道。

(本栏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教研基地美术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我的基地我的连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