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演游戏中的教师支持策略

2023-09-30孙爱分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9期
关键词:游戏幼儿过程

孙爱分

表演游戏是指幼儿基于兴趣或在教师引导下自定表演主题,以童话、故事等文学作品为依托,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对作品内容进行创造性表现的游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方式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建构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的。表演游戏能够让幼儿在与同伴的互动中促进认知、思考、表达、合作等综合能力提升,让幼儿获得发展。

一、表演游戏中幼儿表演能力的

定义

通过查阅文献和书籍,把表演能力定义为:表演者在规定的情景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进行角色塑造,并与其他角色配合完成剧本演出的能力。综合以上概述,表演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同伴合作能力。这四方面的能力贯穿整个表演过程,每一方面的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交融、互相促进的。

二、表演游戏促进幼儿表演能力的发展

表演游戏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从而深受幼儿喜欢。表演游戏的游戏性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轻松愉快的氛围能让幼儿保持游戏兴趣和专注度。表演游戏的游戏性先于表演性,所以幼儿的嬉戏性在前,如果没有成人指导,幼儿很难从嬉戏性表演过渡到目的性表演,再到更高目的表演。

1.表演游戏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

发展

表演游戏中的认知能力是指幼儿在参与表演游戏的过程中,对表演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特征、人物对话、场景、服装道具等的认识。参与表演游戏的幼儿,基于兴趣而自发开展嬉戏性的表演游戏,在内驱力作用下,幼儿更愿意追随教师的引导而参与游戏。通过与同伴、材料的多种形式互动,幼儿的认知能力获得发展。如幼儿阅读了故事后,不一定对故事的人物、情节、对话等都了解,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时间或餐后时间,绘画、制作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人物、角色服饰等,加深对人物特征、场景、服装道具的认识,在表演游戏准备过程中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

2.表演游戏促进幼儿思考能力的

发展

表演游戏中的思考能力是指幼儿在参与表演游戏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思考和讨论做好表演的整体规划,如制定服装道具的分工计划、制作设计图,做好表演的角色分工计划等;能够根据表演的需要增加、删减或创编脚本;能够对自己或他人的表演作出评价。表演游戏是几个人为单位的游戏,需要同伴间的合作、沟通,这就促使幼儿思考如何做和怎样做。如在制作服裝的过程中,幼儿要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让大家都清楚自己负责的工作,于是想到要做一个分工计划。又如表演的过程中出现了某个幼儿无所事事的情况,幼儿提出了创编脚本的想法。幼儿专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促进了思考能力的发展。

3.表演游戏促进幼儿表达能力的

发展

表演游戏中的表达能力是指幼儿能够根据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情节内容,运用语言、声音、动作和表情创造性塑造人物角色的能力。表演游戏不是一步到位的,也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在反复表演中改进、调整最后达到自己想要的表演效果。在一次次的表演中,通过幼幼互评、教师评价等,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升了表达能力。如幼儿在表演中的表情不到位,教师提供了各种表情的图片让幼儿模仿,或提倡亲子在家表演练习,最后幼儿在表演中生动演绎了角色。表达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幼儿参与表演游戏,不断积累语言、动作、表情的相关经验,从而能够塑造不同的人物角色。

4.表演游戏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

发展

表演游戏中的合作能力是指幼儿在开展表演游戏时,能够就表演前的准备和规划,制作服装、道具的人员分工,角色分工,表演中的进退场路线,情节的增减等进行商量、配合、协助、合作的能力。如一开始幼儿不知道从哪里出场和退场,导致了表演场面混乱,通过商量和讨论,决定做一个进退场的路线图,明确了每个角色进退场的路线。合作能力贯穿表演游戏的整个过程,合作的水平也会从无到有,实现了从被动合作到默契合作。

三、教师支持策略

1.创设环境,对表演能力的奠基

环境是隐性的老师,创设班级的表演区能引发幼儿表演的欲望,在开展表演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不断调整表演的环境,如从班级小的表演区域到大厅宽敞的表演区域。还可根据幼儿的经验储备情况创设诱导区,通过环境的暗示让幼儿受到启发或获得灵感,从而推进游戏。如当幼儿有了自发表演《三借芭蕉扇》的行为后,教师创设了诱导区,在区中投放了相关的绘本、模型等,引发更多幼儿关注表演内容并参与其中。

材料是促进幼儿自主探究的导引,教师在表演区域中投放各种低结构的游戏材料,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所需的材料进行道具制作、服装、场景的布置,而制作的过程又促进了幼儿对角色的认识,从而提升表演能力。如在《好饿的老狼和猪的小镇》的表演游戏中,教师在走廊的尽头创设了表演区,提供了各种材质的布料和各种工具,提供了简单的头饰,引发了幼儿的自发性表演,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幼儿有了制作服装、道具再演的想法,在教师的支持下幼儿开始了表演前的系列准备。

2.提供支架,对表演能力的丰富

如果幼儿经验不足,则难以保持兴趣和深入探究,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支架,包括图片支架、实物支架、直接经验支架等。如在制作《三借芭蕉扇》的兵器时,有的幼儿说制作的兵器不像,有些不会制作,这是经验不足的表现。于是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了各种兵器的图片并张贴在表演区给幼儿直观的认识,还展示了兵器的模型等,给幼儿制作兵器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顺利制作出表演所需的兵器。

3.充分交流,对表演能力的提升

交流可以是幼幼、师幼之间的谈话或者学习活动,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准备过程中关于道具制作的方法,表演中关于语言、动作、表情、进退场路径和道具等。幼儿在交流中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在分享讨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升表演能力。如第一次表演了《好饿的老狼和猪的小镇》后,有幼儿提出老狼扮演者的表情和动作都不像,于是教师组织了一次关于叠词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通过表情、动作模仿,幼儿理解了“跌跌撞撞、摇摇晃晃”,在第二次的表演中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4.家园合一,对表演能力的拓展

家长可以直接向幼儿传授自身的经验,这是表演游戏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如在《老鼠娶新娘》的表演游戏中,幼儿对于婚嫁方面的经验知之甚少,教师邀请了班上某位做媒人的幼儿奶奶来介绍当地婚俗。幼儿园也可以适时引导亲子研学,使幼儿在耳濡目染中习得相关经验。如开展《石头仔的一天》的表演游戏,请家长利用周日带幼儿到孙中山故居参观研学,让幼儿更加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事迹,拓展了关于伟人故里的认识,也拓展了表演的思路,进一步提升表演能力。

提升幼儿的表演能力,有效开展表演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习得经验,获得发展,这是表演游戏的价值所在,也是教师开展、推进表演游戏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游戏幼儿过程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