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KUD模式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实践

2023-09-30杨杰

中学历史教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概念性引导性概念

杨杰

2020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经修订后颁布,明确提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1]。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素养导向的新课改背景的驱动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及“终身学习”“问题解决”等高阶思维能力就成了摆在新时代课程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历史学科高中新教材“内容多、概念杂、课时紧”,如何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局限于历史知识和概念,而能将相关的历史思维与素养进行迁移和内化。美国教育专家埃里克森博士与兰宁博士提出的“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理念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为例,以“概念为本”的核心——KUD模式,探讨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KUD模式简介

KUD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的“目标为本”的模式,避免了传统的“动词与主题”相结合的目标组合模式,也防止了教师被束缚在既定要求的内容目标之中。KUD的课程模式使学生“在事实性层面上能‘知道(K)’,在概念性層面上能‘理解(U)’,在技能和过程层面上能‘做(D)’”[2],帮助学生建构以事实和技能为基础的跨情境、可迁移的概念性理解,为学生核心素养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培育打下关键基础。此外,它比传统目标更明确,清晰地区分了事实与技能、概念性理解,并且将概念性思考和理解放在了整个课程与教学模式的突出地位,如图1所示。

KUD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借助“概念性视角”来聚焦和整合单元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借助“事实性、概念性和激发性”的问题,激发并拓展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朝向概念性理解目标的方向发展,最终获得概念性理解(即概括)。

二、第七单元教学探讨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分析。

(一)单元内容分析

第七单元的课程标准为:“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单元课标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核心,着重叙述了1921至1937年中共成立与救国实践的相关内容,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仰、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强大的创新精神。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为后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南京国民政府宣告成立,实现了暂时的、不稳定的“统一”,为社会经济和民族工业发展提供条件。但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也日益紧张。综合上述对单元课标与内容的分析,可将“国共关系”作为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和概念性视角。

(二)单元目标确立

概念性视角的确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聚焦某个教学单元的学习与思考……促进学生跨时间、跨文化、跨情境迁移知识”[4]。围绕概念性视角,我们可以配备一个单元知识联络网,将单元中涉及的概念、主题与单元知识相互联结,以此来最终确定本单元的概念性理解(即概括),如表1所示。

概念性理解(即概括)是从单元中提取出多个概念,以组成一个能表达跨时间、跨文化和跨情境的重要思想的句子,也是学生需要通过层层探究来最终实现的“理解”目标。如“国共关系”在中国近代史中主要存在“合作”及“对峙”两种关系,由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国内国际形势的不同,国共之间从第一次合作时的“打倒列强、除军阀”走向了第一次对峙时的“十年内战”,因此我们可以制定本单元的概念性理解目标——国共关系的演变受国内及国际局势的影响。当学生获得这一概念性理解后,学生可以借此去看待第二次国共合作及对峙的内容,甚至去思考国共关系的变化对于当时中华民族、当下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发展学生的深层理解力和迁移知识能力。

相对应的,单元中的重要知识和关键技能则分别指向KUD目标里的“知道”和“能做”目标。结合单元内容分析和KUD模式的相关理念,确定本单元的目标,如下表2所示。

(三)设计引导性问题

根据埃里克森博士的理论,KUD模式更倡导“引导式教学”方式,通过系列引导性问题来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并构建意义。在“引导性问题”分类中,主要有三类,分别是“事实性问题、概念性问题及激发性问题”。围绕“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相关内容,设计以这三类问题为主的问题链,最终达成概念性理解2“中国革命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事实性问题是锁定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或情境下的,在历史学科中有大量与特定事实(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地点)相关的问题。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先询问学生“什么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最终尝试让学生用示意图的方式来进行外化表达。接着提出“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这一概念性问题。学生要回答出这一概念性问题,则需要先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史实,对俄国“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作出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中国革命力量形势、中国国情的匹配性。学生需要先理解并对比这两种不同道路、两个不同概念,理清楚二者与中国国情的关系,最终回答这一概念性问题。最后,激发性问题是开放式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旨在激发学生思维、培育学生素养。如可以问学生“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给予了我们哪些启示?”,学生可以从共产党员身上所体现出的革命精神、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等等角度去发散思考,逐步领悟深层次理解,最终达成概念性理解2。

在KUD模式的理论引导下,教师设定了本单元的KUD目标,并从引导性问题入手,结合相关典型史料,带领学生逐步探究,促进学生的概念性理解,达成KUD目标。KUD模式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概念性理解,培养学生的深层理解力和迁移知识能力,这与当下培育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教育趋势不谋而合。不过,此次实践仅是一次浅层的教学尝试,对KUD模式中“核心概念的提取、概念性理解目标的撰写、引导性问题的层次性”等内容还需深度思考,期盼与各位同行进一步探索,一起推动教育理念的落地、生根。

【注释】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3页。

[2][4][美]林恩·埃里克森、洛伊斯·兰宁著,鲁效孔译:《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年,第13、95页。

[3]孙杰:《KUD模式下基于生物学大概念的单元目标及课时目标确立——以“细胞的结构”单元为例》,《中学生物教学》2022年第5期,第35页。

猜你喜欢

概念性引导性概念
引导性反馈在护理高仿真模拟教学中的运用效果评价研究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引导性反馈在护理模拟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未来主义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护理教育中引导性反馈方法的研究进展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精准把握错因有效分析纠正
夜郎古国游乐园剧院概念性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