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中医药文化与学科融合中的应用
2023-09-30纪文生唐涛
纪文生 唐涛
摘要:开展中医药文化与学科相融合的项目式学习,是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方式之一。学校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以中医药文化与学科融合为重点,使学生从传统的学科性学习走向现代的综合性学习,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厚植爱国情怀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项目式学习;学科融合;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通称“新方案”)指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可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越来越重要。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将中医药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指出要“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医药、感受中医药、认同中医药,从而做好中医药进校园工作,开展中医药文化与学科融合的项目式学习迫在眉睫。
一、项目式学习的概念与应用意义
项目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围绕某个具体项目,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在探究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从而提升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项目式学习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方法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任务来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项目式学习通常是在学习小组中进行,学生在小组中有各自的分工。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基于课程知识拓展出超越课程的各种内容。项目式学习在中医药文化与学科融合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医药基本知识,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挖掘学生的各项潜力。
二、项目式学习在中医药文化与学科融合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综合性、体验性的活动,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小组协作、调查研究等方式去解决一个个问题,最终达成项目目标,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指导者,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的学习、探究与创造提供更多的机会。
(二)趣味性原则
项目式学习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感兴趣,才会真心参与,才能促进真实学习的发生。在中医药文化与学科融合中,教师要寻找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等进行项目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开放性原则
项目式学习要打破标准化的学习模式,使学生走向个性化学习。项目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要给学生更大、更广的活动和思考空间。在方案设计、内容选择、活动组织等方面,教师要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权,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四)实践性原则
项目式学习将学生的学习从文本迁移到实践上来,倡导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应用与价值。这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其能力,还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项目式学习在中医药文化与学科融合中的实施路径
(一)寻找中医药文化与学科的融合点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不僅包括历代医学名家、医学著作、传统疗法等,还包括“药食同养”“顺应自然”等养生观点,“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以及“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道德理念,是中华民族卓越的医学知识、深邃的哲学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集中体现,可谓博大精深、底蕴丰厚。
中医药的知识以及与中医药相关的内容不仅存在于成千上万种的中医药古籍中,也广泛存在于教材中。事实上,中医药学与历史、语文、生物、体育、综合实践活动、道德与法治等学科颇有渊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寻找中医药文化与学科的融合点,把中医药知识作为学科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渗透、整合。例如,语文教材中的《关雎》一诗中提到的“荇菜”是一种中药,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历史教材中有炎帝、黄帝、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医学人物的相关介绍,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医学书籍的列举;生物教材中各种植物的介绍以及人体的构造、脉络等,也与中医药文化联系密切;体育课程中可以融入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功法,以此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特色补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山楂丸、葛根凉粉、菊花茶等,这些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中医名家的故事,以及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救死扶伤、大医精诚、悬壶济世”的理念,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是大中小学思政育人资源的有效载体,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因此,教师通过对所教学科的研究,找准融合点,可为项目式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在各科学习中体会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二)做好项目式学习的设计
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项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项目中受益。好的项目必须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安排,要让学生既能学到综合性知识,又能锻炼能力、发展品格。教师要根据中医药文化与学科的融合点布置项目式学习任务,要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设计难易程度不一的项目,做到呈阶梯式推进。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要以感知体验为主,如医学知识的积累、外出参观中药种植基地、简单的中药炮制等;针对高年级的学生,要以实践探究为主,如常见的中医药的疗效和原理、中医的哲学思想、养生功法的体验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难易适中的项目,既保证学生能够根据项目的要求顺利进行研究,又能够提升他们的各项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班情对学生进行分组。团队组建完成后,由小组长负责,再根据项目任务计划进行分工。项目式学习要求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相互合作和分享中完成多样化的学习。例如,生物教师在执教“植物根的生长”一课时,以“我是一名小医生”为主题设计项目,让学生当一回“小医生”,分别介绍人参、三七、当归、黄芩、何首乌、远志等植物根茎的产地、形状、生长习性、药用价值、用药历史、所制作药品名称、发展前景等信息。在这个项目中,每个小组分别介绍其中一种植物根茎。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搜集图片,有的负责寻找实物,有的负责查找有关植物根茎的习性及药用价值的文字材料。最后,学生通过幻灯片、板报、小论文、解说等形式进行展示。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既加深了对这些药材的认识,又提升了研究能力。
辩论是一种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的方式。例如,历史课堂上,为使学生体会历史名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教师设计了以“历史名医英雄榜”为主题的辩论活动。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组内学生做好分工,分别搜集与历史名医相关的成长经历、医学著作、救死扶伤的事迹、精湛的医疗技术、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阅读文献资料后,组内集中讨论,再根据历史名医的医德、医学成就及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大小等进行排名。各组可以推选2名代表作为主副辩手,在课堂上与其他小组进行辩论,阐述本组排行的理由。通过这样的项目式学习,学生既加深了对历史名医的了解,又锻炼了组织、辩论、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四)做好项目式学习的评价
通常情况下,项目式学习的过程比较长,为了让学生对项目始终保持热情,教师要积极关注项目的进展,对学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另外,教师要对项目的完成情況及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评价要真实、完整、客观地体现出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的表现及项目的完成质量。评价体系应该是多元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评价方式多样,既包括学生在活动中完成的方案、调查报告、小论文、视频资料等研究成果的终结性评价,也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过程性评价;二是评价内容多维,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组织能力、创造力、展示过程等;三是评价主体多元,包括教师、学校管理者、家长、学生等。
(五)做好相关教师的培训工作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学校前期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尤其是师资培训。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与中医药知识相关的课程,教师也只是了解一些基本的中医知识和养生常识,没有掌握中医药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因此,要将中医药文化融入中学课程,必须解决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学校要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关于人才培养、人才评价、人才发展、人才管理等实施方案,通过教师自学、专家培训、外出学习等方式,激发教师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积累中医药的丰富知识。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与中医药高等院校、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合作交流,聘请专家或志愿者团队对学校教师进行中医药文化及科普知识培训。有了一批了解中医药、相信中医药、热爱中医药、会用中医药的高质量教师队伍,中医药文化与学科融合的项目式学习便能深入推进下去。
新方案指出:“要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是助力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因此学校可以采取让某一学科试点先行,再集体观摩讨论,最后全面铺开的方式,逐步实现项目式学习在中医药文化与学科融合中的广泛运用。
总之,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而项目化学习打通了中医药文化与学科之间的关联,让中医药文化走进课堂,使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理念,从而增强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张安然,徐彩云,薛铁瑛,张卫平,左铮云.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5).
(责任编辑:赵昆伦)
作者简介:纪文生,唐涛,沈阳市光明初级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