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对策研究

2023-09-30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曾文君江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袁玲红

办公室业务 2023年6期
关键词:馆员马克思主义图书馆

文/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曾文君;江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袁玲红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站在科学规律尤其是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以丰富深刻的实践活动为基点,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具备客观事物发展的科学理论。纵观当下高校图书馆发展受到“重馆藏,轻人本”传统模式的制约,致使管理模式僵化、馆员专业性弱、馆藏资源不均衡及轻视人本价值等问题影响着高校图书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成效功能。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致力于积极实现“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转换,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通过将完善管理模式、提升馆员专业素质、对外拓展弥补资源短板、建立“以人为本”读者服务模式等措施作为工作改革创新的落脚点,推动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优化。

一、为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提供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核心要义。马克思主义学说具有深厚的人本思想,与费尔巴哈抽象地谈人本思想不同,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从唯物史观角度对人的本质进行分析,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容包括:人的现实需要、人的实践、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等内容。马克思指出,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前提。马克思从社会性方面对人的本质进行界定,指出人之间的差别在于物质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发展应摒弃束缚在人身上的桎梏,保障人享有的权利,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在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和建设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科学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并赋予其时代特征,他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党中央的一系列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之中,贯彻在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紧密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带领广大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列为奋斗目标。

(二)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与高校图书馆管理的逻辑关联。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为高校图书馆发展提供了哲学依据和人本主义方向。“人本位”服务模式是一种以人的需求为基点的动态发展的工作方式,与时俱进是此模式的突出特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区块链、信息化及数字化等新兴技术在图书馆得到推广运用,科技发展的目的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一脉相承,人的需要的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原始动力。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满足读者求知上进的需要,进而促进高校图书馆实现管理革新。人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要素,从主客体角度分析,有以下特点:首先,高校图书馆属客体,馆员与读者属联合主体,客体价值发挥依赖主体能力;其次,馆员是高校图书馆运行的管理者,读者是馆内综合资源的享受者,读者能否获得更优服务,馆员综合能力与专业素质起着关键作用。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根本体现是人的发展,人在其功能构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是资源享受者也是管理实施者。在传统思维模式中,高校图书馆功能受“物本位”思维局限,在服务模式上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服务方式落后;二是服务内容不贴合读者需要;三是服务体验僵化、被动。随着人本思想的觉醒,传统思维模式逐渐拉大了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已不适于发展需求。高校图书馆馆务运行回归“人本位”应做到如下两点:一是服务应贴合读者的实际需求,为读者提供人本化服务;二是应培养馆员的能力与专业素质,激励馆员学习提升。

二、高校图书馆在人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馆务运行受到“以物为本”传统理念的影响,注重藏书和学习室等硬件资源管理,功能较为僵化,易在高校组织架构中居于劣势。扮演基础服务角色的高校图书馆对自身功能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举措僵化、馆员专业素质欠缺、轻视馆务资源建设、忙于政策迎合等问题突出,致使高校图书馆发展较为滞后。

(一)管理僵化,脱离主体需要。图书馆作为高校标配的基础设施,主要采取的管理模式是“物本位”为特征的“金字塔”集中型体制,领导与馆员之间在业务上属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自下而上组织性强,层级明显便于领导发号施令,其缺点是管理架构僵化,不利于信息上传下达,决策易脱离实际需要。在此模式下,馆员易形成仅听领导吩咐做事的工作态度,不考虑决策的适应性而机械执行,同时馆员因缺乏与读者沟通交流难以真实反馈实际需求。在长久的实践运行中,管理僵化拉大了图书馆与馆员及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目前,学界也已注意到管理僵化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但是关于图书馆服务创新实践的研究探讨仍停留在介绍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上,缺乏辩证讨论和理论提炼,也较少形成图书馆自生性创新理论与话语体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的自主特征更为明显,学习涉猎更为广泛,对创新提升要求更为强烈,依据其传统功能制订的管理体制已不能贴合读者需要。

(二)知识欠缺,馆员整体素质不高。馆员是贴近读者的一线人员,是维持馆务运行和促进发展的主要因素,但馆员群体并没有得到高校的重视。高校引进人才重科研轻教辅,致使图书馆在人才引进时没有系统地进行统筹规划,加之很多人认为图书馆工作简单,无技术,人人都可做,岗位安排存在随意性、盲目性的问题。导致高校图书馆馆员专业欠缺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相较于教学与科研工作,图书馆岗位职责对学历或专业技能要求不迫切,常常成为高校解决引进人才家属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家属职工的工作初衷是为兼顾家庭责任,并不是促进馆务事业发展,心态是完成本职工作即可,缺乏专业素养和工作的积极性。其二,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未能摆脱馆藏资源的物理查检与传递,馆员多局限于图书的上架、借还、查找和一般性咨询工作,难以获得有提升意义的实践锻炼机会。其三,图书馆作为基层服务单位,鲜有科研成果产出,学校不愿投入过多资源引进专业人才,也难以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技能培训,馆员素质得不到纵向发展。馆员是高校图书馆行稳致远的推动力,对高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资源不足,馆务发展不均衡。信息化时代,交流日益频繁且广泛,读者对资源融合度的需求日益增强。高校在年度整体资源规划中,预算投入较多倾向易产生效益的模块。首先,作为基础服务部门的图书馆,工作定位一般是服务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文化传承,成果产出不显著,在资源投入上易引起“多投少投一个样,投或不投一个样”的刻板认知,难以提高重视程度。其次,图书馆内部软硬件资源普遍存在分配不均的现象。图书馆作为高校标志性建筑,易受“面子工程”影响而更注重硬件资源投入,如大批量购入电子设备、追求馆内精装环境、购买廉价图书充量等,使软件功能建设居于劣势。硬件资源在物理体验上效用更显著,在优化馆务运行方面更多需依赖软件资源。读者从图书馆的受益程度,一定意义上取决于资源融合度,良好的融合度需资源有序更新,尤其不能忽视更为核心的软件资源。再者,图书馆因高校属性不同,致使资源建设有所不同。对于综合类高校图书馆,资源储备因贴合学科设置而相对全面,但存在全而不专的问题,馆内资源难以紧跟学科前沿;对于专业类高校图书馆,资源更多倾向于优势学科,其他学科资源储备明显不足。高校图书馆受资源不足的影响,馆务事业难以全面提升。

(四)政策迎合,轻视人本价值。高校图书馆未能充分认识到读者的发展是图书馆发展的本质体现,未能站在读者与馆员角度考量馆务运行与发展。人本价值未得到重视的原因如下:其一,高校图书馆一般实行馆长负责制,从属于高校整体组织架构,接受上级领导与监督,但领导层的工作重心易受职位升迁或绩效考核等因素影响,往往致力于追求“假大空”式的工作亮点或突出业绩。馆长负责制的“金字塔”管理模式利于统筹分工,不利于决策层深入基层一线,且馆员易出于组织权威考量,常常迎合上级喜好机械执行决策。其二,高校图书馆受“物本位”传统思维影响,工作未能摆脱机械性和物理性特征,一线馆员在长久的工作中易产生精神疲劳,缺乏积极性去挖掘和反馈促进馆务发展的信息。两者因素结合使高校图书馆忽视了人本价值,馆员和读者的真实诉求被埋没在低质量的馆务运行中。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对策的建议

管理的通俗之意即管人理事,其关键在于激发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物质资源高效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作为一种管理思维方式,对于高校图书馆完善管理模式、提升馆员专业素质、拓展资源、建立“以人为本”读者服务模式具有指导性意义。

(一)贴合读者需求完善管理模式。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优劣的评判标准是能否使读者和馆员的需求在馆务运行中得到有效满足。在新时代,增强管理模式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增强馆务工作与读者需求的贴合度,是具有实践导向的可行之策。一定意义上,学生学习知识或馆员提升专业技能可理解为增强信息运用能力,信息资源在实践中的价值越来越突出。高校图书馆应实现从“资源中心”向“资源学习中心”的转变,了解新需求,增强信息运用能力,完善管理模式,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完善信息机制,建立信息反馈、收集、实施体系,有以下两个立足点:一是针对服务对象,图书馆要增强察觉读者需求的能力,形成收集、整理、完善及反馈的过程管理;二是针对图书馆自身,增强内部信息运用能力建设,强化信息资源储存,增强馆员信息使用专业素养。完善管理模式促进信息资源发挥价值,明确信息流通的阶段与步骤,内外衔接谨防信息断层,让馆务工作真实贴合读者需求。

(二)提升馆员专业素质。图书馆馆员是馆务运行的直接影响因素,提升高校图书馆整体实力,关键在于提升馆员的专业素质。人的转型是图书馆转型的根本,馆员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图书馆服务的水平。专业馆员是比信息资源、大学校园、文化因缘更为重要的图书馆发展因素,专业馆员一定是具有专业精神的图书馆馆员。首先,应重视馆员群体的人本价值,视馆员为一种资源和财富,引入现代人事管理制度,综合运用考核、统筹、调配及晋升激励手段,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潜能,人尽其才而后促进馆藏资源物尽其用。其次,构建合理的职业晋升渠道,引导馆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激励成为知识型、学习型工作者,如考取职业等级证书、发表馆务学术论文、参加对外学术交流等。提升馆员专业素养是服务读者、人才培养及馆务发展的需要。新时代,形成一支具有专业精神的高质量馆员队伍,是解决高校图书馆创新与发展难题的关键。

(三)对外协作弥补馆资源建设短板。知识服务和人才服务是图书馆的重要功能。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高校图书馆面临资源储量不足和知识更新任务加剧的双重压力,如何快速弥补高校图书馆在资源质量上的不足,协调馆内软硬件资源建设比例,形成既全面又深入且前沿的知识库存,对外合作形成共享是可尝试的举措。高校图书馆寻求与定向高校共享图书资源,可弥补其全而不专或专而不全的资源窘境,使读者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样更优质的知识资源,能够极大促进高校提升服务育人成效并增强综合实力。同时,可改善高校图书馆之间缺乏横向交流的现状,促进相互学习,增加馆员工作阅历,提升专业素养。通过横向交流,还可促进高校图书馆实施自我变革,取长补短,完善行政管理机制,优化馆务运行。对外拓展,交流互鉴,资源共享,是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实现资源优化的多赢之策。

(四)建立“以人为本”读者服务模式。“以人为本”读者服务模式是切实保障读者需要在馆务中得到有效满足。为了满足特定个体对于阅读与学习的需要,图书馆在普遍均等服务的基础上,还需要发展个性化的服务。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图书馆为提升馆务工作效率及服务广度,普遍为读者提供缺乏针对性的均等化服务。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让人本价值回归到馆务运行中,以克服集中领导体制和“物本位”思维方式的限制,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优化配置馆中人员、财产、物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以读者需求作为馆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向读者提供更加便捷、准确、优质的服务。人的本质会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运动,人在不同时代会表现出新的特点。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高校师生具有较强的接受力和创新力,对新事物具有较高敏锐度,要贯彻“以人为本”读者服务模式,图书馆注重与时俱进,及时更新馆内资源,满足师生对求知新事物的需要。

猜你喜欢

馆员马克思主义图书馆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去图书馆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