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路径探析

2023-09-30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胡风霞

办公室业务 2023年6期
关键词:思政课育人思政

文/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胡风霞

教育是国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高校思政课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渠道,还肩负着铸魂育人的重任,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真正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撑。

一、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价值意蕴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主体力量,对于实现思政课教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因此,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既是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现实需求,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加强核心素养的应然之举,对提升高校思政课的育人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是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现实需求。当今中国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00后”大学生面临多元社会思潮的挑战,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想法更加独特。面对大学生的新问题、新疑惑和新期待,亟须思政课教师进行思想和价值观的正确引领。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深刻把握新时代特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为学生答疑解惑,才能铸牢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和决心。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对如何讲好思政课进一步把脉定向,明确提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新要求,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好地担当起新时代大学生的指导者和领路人、真正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作用指明方向。

(二)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潜心育人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高校思政课教师潜心研究学问,讲好讲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才能给学生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更具崇高理想信念的时代新人。同时,深入了解青年身心发展规律,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抓住青年这一成长关键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引导青年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使思政课成为受益终身的课程,完成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提升教学能力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加强核心素养的应然之举。教师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时代新人重任的主体。思政课教师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主体,更应首先做到。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对思政课教师明确提出“六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个要求相互促进,内涵深刻,构成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对自身角色定位进行精准把握,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个一个创新,一点一点突破,咬定青山不放松,攻坚克难不罢休,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激活课堂教学活力,努力让自己成为可亲、可敬、可信的教育工作者,为铸魂育人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伟大贡献。

二、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科学要素

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使命光荣。因此,必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全方位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过硬的本领和作风做好青年大学生的引路人。

(一)更新教学理念。理念是教学的灵魂。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认识新问题、总结新内容,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性。“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从而达到“敬而受教”。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政课提出明确要求:即“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指明了实现这一要求的新路径,概括起来就是要坚持“八个相统一”。这“八个相统一”为怎样上好思政课、怎样做好思政课教师指明方向。这就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育,多对大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引导大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看待和解决问题,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切实履行思政课教师播种信念、夯实信仰、塑造灵魂的重任。

(二)丰富教学内容。内容是教学的核心。思政课的基础就是坚持“内容为王”,紧扣主责主业,在优化教学内容上下功夫。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要想打动人心,就必须紧紧围绕时代发展,紧扣社会现实中涌现出的一大批鲜活案例,把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融入教学,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进一步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亲近性,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要不断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成果,做到与时俱进。比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为素材,尤其是2020年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成果,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载入史册的答卷。这些辉煌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是制度自信的源泉。要将这些生动实践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大学生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这也是思政课守正创新的体现。

(三)优化教学方法。方式方法是教学的关键。好的教学方式是实现教学相长的桥梁纽带,是把优质教学内容高效传输给学生的媒介。青年大学生因为缺乏社会阅历,思维不成熟,往往缺乏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思政课教师要把握好大学生这些特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目标穿插运用案例式、启发式、专题式、情境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吸引他们、影响他们,也要贴近他们、唤醒他们,遵循思想政治工作基本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努力推行“贴近式”教育,杜绝“泛泛而谈”,力争因材施教,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切实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水平,有效实现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深刻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认知。如何利用好网络空间这一新时代思政教育大阵地,让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上无时不有、空间上无处不在、效果上直抵人心”,从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是思政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路径选择

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始终聚焦于党的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从抓好第一课堂、重视实践教学、用活网络平台等方面融合创新,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真正实现铸魂育人的教育目标。

(一)抓好课堂教学,把“道”讲通、把“理”讲透。思政课教师对课堂氛围的营造,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方式,是检验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对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关键作用。高校思政课要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思政课教师要情真意切,把“道”讲通、把“理”讲透。“00后”大学生好奇心强烈,思维敏捷,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贴近学生需求,创新话语体系,让深邃的理论、高远的理想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以教师信仰之笃定、思想之深刻、情感之真切、人格之魅力,真正吸引大学生,让学生爱听乐学、有用管用。同时采用多元教学方式,由“讲授者”变为“讲授者+引导者+倾听者”,运用辩论、讨论等启发式、体验式教学模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从多角度创新思维方式,给学生以新奇的学习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的所思所想,引起学生共鸣,真正使思政课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心灵,强化对思政课的价值认同。

(二)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教学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对学生发展大有裨益。但实践教学不是单纯的学生实践,而应成为师生的互动实践,只有在师生双向互动互促中,在实践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只有育人育己相统一,才能真正“立德树人”。同时,实践教学绝不等同于简单的“社会实践”,实践教学要有固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总之,实践教学要想达到育人的目的,就不能停留于实践本身,而应坚持在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在实践教学这一育人平台中不断提升自我教学能力,打破思政课的传统课堂讲授模式,引导大学生在革命旧址、红色展览现场感受峥嵘岁月。还可以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切感受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用心感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发展奇迹,从而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服务社会的本领,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用活网络平台,强化网络育人功能。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00”后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观念和行为等深受互联网影响,他们的成长发展需求日益多元化。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充分借助网络平台的便利性优势,积极为青年学子提供优质的线上教学资源,从而完成从三尺讲台到“屏对屏”的场景转换,创造出可亲可信、可知可感的思想空间和精神家园。比如,思政课教师可以录制微视频,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宣传讲解党史理论、社会热点问题、党的重要会议精神等,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拨开部分大学生眼前的迷雾,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努力将自己修炼成为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教师,以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己任,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夯实大学生的信仰本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职责和特殊使命。

猜你喜欢

思政课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