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

2023-09-30武汉包文贤

现代企业 2023年7期
关键词:流通差距产业结构

□ 武汉 包文贤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技术进步流通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19年以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物流园区建设名单其中西部地区34个,西部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以及建设运行等基础条件日趋改善。2022年,西部地区物流园区在建数量占比提升至18.6%,运营数量占比提升至68.12%,运营园区实际占地面5平方公里及以上园区占比达全国最高水平,园区平均每亩投资121.9万元,平均智慧物流投入占比达到了8.8%。但是西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西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从业人数占第三产业的平均比重只有2.92%,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相差甚远。如何通过西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特别是发展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落后,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等情况下,如何通过流通产业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不管是城乡收入差距研究,还是西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研究成果并不少见。但是,结合民族地区流通产业规模、结构以及效率,分析流通产业发展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用研究笔墨甚少。基于此,本文以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从流通产业结构、规模、效率角度分析流通产业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与非民主地区进行对比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 文献综述

流通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对国民经济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国内学者针对流通产业发展研究成果较丰富,主要关注点是流通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流通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具有溢出效应(李先玲和童光荣,2014),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中起着调节作用和引导作用(宋则,2011;李丽,2014),主要表现为增加社会劳动价值总量(鲁品越,2016),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城市发展(郑勇军,2014),促进消费,调节社会生产(张先轸,2013),优化资源配置(路红艳,2015),对国民经济产生推动作用。

国外流通产业发展研究集中于流通产业中潜在的生产率决定因素,认为增长优势来源于广泛应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批发、零售业及金融证券业的总体增长率。服务整合能够成为制造业吸收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并在出口、产品创新、就业和生产率增长方面获得优势( Castaldi,2009; Francois & Woerz, 2008;Guerrieri & Meliciani)。

在流通产业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中,李先玲和童光荣(2014)认为物流溢出效应显著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俞彤晖(2018)以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系统广义矩阵估计方法,分析流通产业集聚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发现流通产业的集聚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芮国强等(2019)同样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GMM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分析我国流通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得出流通产业集聚有助于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结论。朱玮玮(2019)认为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产业能够出现协同效应,从而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缓解城乡收入差距。张小溪、刘同山(2020)认为贸易和投资的开放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其中贸易开放的作用更为显著。

总之,不管是分工理论还是比较优势理论,还是对流通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为西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视角。在研究范围上多为全国层面的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层面研究的文献较少。在研究因素方面,多为流通产业集聚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少有文献从流通产业发展特征因素角度,如流通产业规模、流通产业结构、流通产业效率等角度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分析方法方面,少有文献把西部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之间进行对比分析。

基于此,本文考虑西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规模、结构和效率为核心考察变量,分析西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与非民族地区进行对比分析,探索西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规模合理化程度、结构优化程度和效率水平情况及其对城乡收入产生的影响程度。此外,在指标选择方面,本文选取多个代表性指标来衡量核心解释变量,并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多个指标中找出具有代表性因子,综合全面反应多个指标的信息。

二、实证模型构建、变量选取与研究样本

(一)实证模型构建

为了反应西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规模、结构和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构建如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Theilit为城乡收入差距,scaleit为流通产业规模,struit为流通产业结构,effit为流通产业效率,

induit、urbanit、openit、infrasit为控制变量,分别代表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αi表示各变量对应系数,εij为扰动项。

同时,为了进一步对比分析西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与非民族地区之间的差别,本文在上述实证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建立了如下回归模型。

其中,D为虚拟变量,1表示西部民族地区,0表示非民族地区,αi、

(二) 变量选取

本文以城乡收入差距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流通产业规模、结构和效率三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同时,考虑若干可能显著影响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其他因素,作为模型控制变量,包括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1)被解释变量。本文以城乡收入差距作为被解释变量。由于目前没有具体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指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已有研究文献大多数用泰尔指数或者ER指数来衡量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基于此,本文参考俞彤晖(2018)的研究方法,将用泰尔指数来衡量民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情况。

(2)解释变量。本文认为流通产业规模、结构和流通效率均影响西部民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由此,本文将核心解释变量设定为流通产业规模、流通产业结构和流通产业效率,并以流通产业规模、流通产业结构和流通产业效率作为目标层,经过球形检验后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赋权重计算出三个解释变量值。其中:

流通产业规模(scale):由于流通产业资产和总产出数据缺少2005年—2007年的数据,本文在实证分析部分舍弃了流通产业资产和总产出指标,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1)、流通产业从业人数(X2)和货物周转量(X3)等指标评价民族地区流通产业规模。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零售市场的规模状况;流通产业从业人数由餐饮住宿业、批发零售业和运输邮电业从业人数加总而得;货物运输周转量是运输企业运输工作量,反映流通业规模的主要指标之一。流通产业结构(stru)。本文选用流通产业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X4)、限额以上零售总额比重(X5)来衡量民族地区流通产业结构指标。其中,限额以上零售总额比重为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零售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来衡量。其中,流通产业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能够反映地区流通产业人员结构情况;限额以上零售总额比重能够反映地区流通产业市场结构。流通产业效率(eff)。由于流通产业资产、限额以上批发企业销售总额和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销售总额指标缺少2005年—2007年的数据,本文在实证分析部分舍弃了总资产周转率、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批零比指标,用流通产业人均劳动生产率(X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收入利润率(X7)来衡量民族地区流通产业效率指标。其中,流通产业人均劳动生产率指标从人员效率反映流通产业效率状况;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收入利润率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区流通产业价值创造能力,从另一侧面反映流通产业运行效率。

本文使用spss24.0软件对流通产业规模、流通产业结构和流通产业效率进行主成分分析,用具有代表性指标的线性组合来解释变量的方差-协方差结构,综合全面反应多个指标的信息。

(3)控制变量。本文的控制变量包括工业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城镇化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其中,工业化水平指标用各省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该省 GDP 比重衡量;对外开放水平指标以各省进出口总额占该省 GDP 比重来衡量;城镇化水平指标以该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基础设施建设按人均道路面积来计算,按城镇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拥有的道路面积。

(三)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包含了2005年—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据,并借鉴曹海英(2010)做法,将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所涉及的12个省区市作为西部民族地区,其余视为非民族地区省份。根据相关研究结论,我国流通产业规模、流通产业结构与流通产业效率,在地区之间具有明显的差距。本文以我国31个省份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对流通产业规模、结构和效率是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控制变量指标与解释变量相互对应,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本文数据主要从2 0 0 6年—2022年的《国家 统计年鉴》、统计公报,wind数据库,《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中搜集原始数据,利用相关指标公式计算得出。对于部分缺失数据,用插值法进行了补充。

三、实证检验结果

(一)西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检验

从分析结果来看,流通产业规模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表示在样本考察期内,西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规模每增加1单位,城乡收入差距将会平均增加0.266单位,西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规模扩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没有产生应有的积极作用。流通产业结构指标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值,表示西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结构的优化会减少城乡收入差距。流通产业效率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西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结构优化1单位,城乡收入差距将会平均减少0.429单位,反映西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效率的提升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模型中加入的控制变量工业化水平系数显著为负值,表示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

从模型(2)和(3)的回归结果可知,流通产业规模、结构和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与模型(1)的回归结果一致,表示核心解释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具有稳定性。从模型中加入的控制变量来看,对外开放程度系数为不显著,表示我国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不显著;城镇化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

(二) 西部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比较

回归结果中,主要关注的核心变量为虚拟变量与流通产业规模、结构和效率的交乘项, 分别用D*scale、D*stru和D*eff来表示。从模型(1)的回归结果可知,虚拟变量与流通产业规模交乘项(D*scale)回归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西部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流通产业规模同时扩大1单位,西部民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相比非民族地区多加大0.460单位。虚拟变量与流通产业结构交乘项(D*stru)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负,表示当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西部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流通产业结构同时优化1单位时,西部民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相比非民族地区多减少0.143单位。虚拟变量与流通产业效率交乘项(D*eff)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西部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流通产业效率同时增加1单位的时候,西部民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相比非民族地区要多减少0.694单位。可见,流通产业结构优化和流通效率的提高对西部民族地区产生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要大于非民族地区。

从模型(2)和(3)中的回归结果可知,主要关注的核心变量为虚拟变量与流通产业规模、结构和效率的交乘项系数显著性水平与大小均与模型(1)的结论一致,表示回归结果具有稳定性。从模型中加入的控制变量系数可知,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稳定;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 结论

通过西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发现: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规模的扩大会加大城乡收入差距;流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产生的积极影响。

通过西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与非民族地区对比分析发现:首先,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流通产业规模同时扩大1单位的时候,民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加大程度要比非民族地区多;其次,当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流通产业结构同时优化1单位的时候,民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程度相比非民族地区要多;再其次,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流通产业效率同时增加1单位的时候,民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程度相比非民族地区要多。

(二)对策建议

第一,促进民族地区流通产业适度规模化发展。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民族地区流通产业规模扩大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民族地区流通产业需要规模化发展,流通企业通过不断地兼并重组、产业融合和发展专业化分工,从粗放式发展转变为集约式发展,发挥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与城乡收入之间的相辅相成作用。

第二,促进民族地区流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流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为了缓解民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需从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角度做出相关措施,进一步完善流通产业内部结构、流通产业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适度合理增加流通产业内部固定资产投资。

第三,促进民族地区流通产业效率的提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流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了缓解民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需从流通产业效率角度做出相关措施。改善民族地区流通技术条件,完善流通基础设施打造现代物流业体系,提高民族地区流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猜你喜欢

流通差距产业结构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商贸流通
产业结构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