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企基层“党建+”应做到“123”

2023-09-29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延安供电公司

农电管理 2023年8期
关键词:实施者堡垒作用党建+

■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延安供电公司 孙 婵

对于国企中的基层组织,如何做好“党建+”工作,这既是一个新任务,更是一个新课题,需要不断实践和总结。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下文简称《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自身从事党建工作实际经验,认为要做好国企基层“党建+”工作,防止与中心工作出现“两张皮”现象,就要务必使“党建+”工作做到“123”。

一条主线

“1”是一条主线,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

《党章》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党章》中的这一条就是国企基层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必须遵循的一条主线,这条主线也就是“党建+”工作的正确方向和根本宗旨,这也是国企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定位,既不得偏离,更不得变通。只有认认真真贯彻《党章》有关规定,才能将“党建+”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党建+”加出实效。

正确开展“党建+”工作,就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

越俎代庖。有的国企基层单位开展“党建+”工作,不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而是越过中心工作、直接代办,出现了错位、越位的现象,这就违背了《党章》有关规定。我们不是教条地去执行《党章》的有关规定,而是,《党章》的这些规定,是我们党从几十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同时经受了实践检验的正确经验,所以,我们须遵守《党章》,要按照《党章》规定来开展“党建+”工作。

“围”而不“融”。有的国企基层单位开展“党建+”工作,从形式上看,是严格按照《党章》规定来开展,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规划、同落实、同考核等等,但实际上,依然是“围”而不“融”,总是绕着中心工作转圈,而未能有效地融入中心工作中去,与中心工作存在着一些不和谐、不协调的因素,本质上是属于“两脱离、两张皮”情况。

两个作用

“2”是两个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国企基层开展“党建+”工作,归根到底,就是通过充分发挥两个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转化为生产力,将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换句话说,开展“党建+”工作,就是把党建的作用体现在劳动者和劳动者队伍的身上,提高劳动者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劳动者队伍的整体战斗力,这样,通过作用于生产力人的要素,进而提升生产力,促进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国有企业党支部(党总支)以及内设机构中设立的党委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什么是战斗堡垒作用?就是“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就是1+1>2。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就是党支部作为一个最基本的战斗组织单元,发挥出它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团队精神,体现出“1+1>2”绩效和效能。这里,要防止一个误区:认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只局限在党组织内。这是狭隘的、错误的认识,十九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明确党支部担负“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更是明确“团结带领职工群众完成本单位各项任务”,所以,战斗堡垒包括党员也包括群众,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党员,同时也离不开群众。

党的先进性是通过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的,“党建+”的绩效和效能是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的。开展“党建+”工作,最终目的是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工作,而从事生产经营的工作者又决定着生产经营工作的好坏。劳动者是生产力要素构成中最活跃、最积极地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开展“党建+”工作,就通过党建工作,通过做人的工作,达到培养人、教育人、影响人,解决劳动者的“三观”问题,激发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劳动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进而提高生产力。国企基层开展“党建+”工作,其主要任务就是培育先进的劳动者,通过作用于劳动者,强化生产力中的人的要素,提升生产力水平,促进生产经营工作。

三个精准

“3”是三个精准,载体精准、结合精准、实施者精准。

要载体精准。当前,一些国企基层单位在开展“党建+”工作时,载体不精准,出现泛化、虚化、公式化等现象。“党建+”加什么,不是什么都能“加”,“党建+”工作可以依照项目化运行,但要明白“党建+”不是实施项目。党建是党的建设简称,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六个方面。“党建+”加什么?就是把党建的六个方面加入生产经营中。“党建+”业务工作,其实质是通过开展“六个”党建,使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共同发力,以高质量党建推进生产经营高质量发展。所以,我们务必要选好定准“党建+”的载体,要有一种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不能把“党建+”当作“万能油”,好像任何的生产经营工作,只要一贴上“党建+”的标签,就万事大吉、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要结合精准。开展“党建+”工作,选题立项是前提,精准结合是关键。从方案规划上看,“党建+”是与生产经营工作相“加”了,但“加”得不够紧密,结合得不够精准。一般是,结合点未能找准,发力点不明显,究其原因,是不懂得“党建+”工作的对象是人,不是物。所以,要使“党建+”与中心工作结合精准,就要思考如何将“党建+”与劳动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如何将二者精准结合?就是在“党建+”工程实施中,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岗位标兵、党员技术能手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激励党员争优创先,勇当能手、模范、标兵、先锋等,以榜样的力量带领广大员工团结奋斗。比如,在施工建设项目中,成立临时党支部,这是“党建+”的一种模式,但要真正取得实效,必须是与劳动者的精准结合,否则是一场形式主义。

要实施者精准。开展“党建+”工作,应当由懂党建工作的人来实施,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来做。如果让不懂党建专业或不太懂党建专业的人来开展“党建+”工作,结果必然会走样,歪嘴和尚念错经,不尽如人意。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从事党的工作,甚至都搞不清楚党的建设、党建、党务三者的关系。这样的工作人员,可想而知,很难从理论、政策上把握好“党建+”。所以,开展“党建+”工作,必须是实施者精准。由于实施者不精准,导致了“党建+”的形式主义盛行,只会以文件传达文件和以会议传达会议,不会“充电”提高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不会从实践中总结得出正确的工作经验。观察近几年“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成效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实施者不精准。“党建+”要求实施者精准,成为迫切需要。

在国企基层开展好“党建+”,还要做到四个到位。认识到位。只有在党建理论上弄懂了什么是“党建+”,才能正确地开展好此项工作。方法到位。伟人毛泽东讲: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落实到位。再好的方案,只有落实到位了,才会出实效。开展“党建+”工作,不能走过场,不能搞形式。总结到位。通过总结,分析不足,弥补短板,形成更科学更精准的方案,指导开展好下一步工作。

对于“党建+”,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终归只有一条,那就是如何衡量“党建+”成效。这是开展“党建+”的最终的落脚点,也是检验“党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国企基层开展“党建+”工作,需要不断的实践,需要不断的创新,其根本目的是促进生产经营工作,而不是帮倒忙。

猜你喜欢

实施者堡垒作用党建+
“最关键”的施工力量——决策者、执行者与实施者
加强党建工作提升战斗堡垒作用
语言政策与规划视角下英语教师的角色研究及启示
实施“党建+” 释放党建新活力
“党建+”助力贫困县摘帽
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顺利开展
老百姓的主心骨——河南省洛宁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战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纪实
美丽乡村建设的“党建+”探索
如何发挥研究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失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