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晒麦
2023-09-28杨凤鸣
杨凤鸣
幾百平方的水泥地面上,一次性摊晒上万斤小麦,铺天盖地。这是已近天命的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壮观”场面。
这不是故乡的打麦场。故乡的打麦场早已消失,大多复耕种上了庄稼或荒弃。随着时代的发展,故乡的麦田也越来越少,新能源光伏发电板,在山梁沟壑以及平展展的垣地里,闪闪发光。
这是北京大兴。这个几百平米的场地,听说曾经是一家物流公司,公司搬走了,留下了空阔的水泥地面。
晋南故乡也正是麦收时节。麦收分割麦、拉麦、碾麦、扬麦、晒麦、贮麦等环节。记得这一流程下来,我家十几亩地,至少得忙一个来月的时间。前几天,在千里之外的北京,我有幸参与了晒麦环节。
那天是周六,傍晚。受疫情影响,不敢乱跑的我,像往常一样,沿新凤河行走。走到那片空地时,竟看到了这“辉煌一幕”,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前天来的时候,还没有。见到满场的小麦,那一刻,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兴奋。还未等正收拾麦场的几位大叔的批准,就拿起放在地上的一把塑料锹,加入了他们的队列。见我拿锹推麦,他们看上去有些惊奇,说,这可不发工资。我边推边说,不用的,不用的,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要不是初次见面怕引起他们更多的疑问,我会脱掉鞋,光着脚在麦粒上走呢。
不远处,一些家长带着孩子在麦场上跑来跑去。孩子们高兴得在麦粒上打滚,抓起一把把麦撒向蓝蓝的天空,麦粒和着孩子们清脆的笑声簌簌落下。一位家长也加入了我们的队列,说孩子们都没见过麦子,更别说见过这么多的麦子了,我们今天真是开了眼界了。说受疫情影响,现在一些舞蹈、音乐班也停课了,其实这才是真正的课堂呀!听见一位家长还和孩子一起大声朗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麦场上空,燕子、中国龙、蝴蝶等一只只风筝,迎风飘舞。
大叔说,他们单位承包了几千亩地,今年麦子长得好,预计能收获百万斤。说今天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还没收回来。
一会儿,见一辆推土机开进了麦场,把我们起好的小堆,一堆一堆推向场中央的一个大堆。大家扫的扫,推的推,先前的陌生拘束在共同的劳动中,被说笑声稀释了。我们像早已熟识了似的。歇息的时侯,在我的建议号召下,我们围坐在高高堆起的麦堆前,共同拍了抖音作品,配乐是电影《咱们的牛百岁》中的插曲《双脚踏上幸福路》。和着“生活的道路不平坦,历尽坎坷路,笑迎春风暖,双脚踏上幸福路,越走路越宽”,我们在镜头前,扬起一把把麦粒。一个两岁左右的小男孩在爸爸的带领下,也站在了镜头前,孩子一次次弯腰,抓起一把把麦粒撒向我们,有几次差点滑倒,憨态可掬的样子,逗得我们笑成一团……抖音发出后,分分钟,点赞唰唰往上涨,还有一些评论:“丰收了”“民以食为天” “多少年没见过这样的麦场了,我想去扬麦,装麻袋,还想去地里拾麦穗”“现在还有这场面了,真稀罕”“以后这样的生活怕越来越少了”“丰收景象”“有粮心不慌”“致敬所有的粮农,你们辛苦了”,等等。其中一位大叔将视频转发了朋友圈。朋友圈里顿时竖起一个个大拇指,“今年我发了两次朋友圈,一次是过年的时候,一次是今天,想不到,这么多人在看我、关注我、关心我,我一个种地的,还有人说我了不起呢,哈哈!”言语中带着激动兴奋、自豪骄傲。
起堆的时侯,一位大叔说,今天本来不计划收了,可天气预报说有雨,因此就得收起来,万一晚上下雨,再收就来不及了。果然,当晚一阵大风后,雨点就噼里啪啦地来了。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此刻麦场的情景和上世纪70年代故乡收麦的情景,交替切换。我担心麦子会不会淋雨了。
上世纪70年代的故乡,那年也是麦收时节,却阴雨连绵,麦粒在穗上就长出了绿芽。那年的麦子长得很好,却歉收了。出了芽的麦子,蒸成的馒头,又黏又黑还带点甜,实在难吃。但没有一家舍得扔掉,一颗一粒全咽了肚。我暗暗祈祷,可不敢再下了,更不敢连雨。
还好,过了一会儿,窗外没了雨声。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跑向麦场。
麦场上已有十几个人。男的女的,用塑料锹推,用扫帚扫积起的水洼。还好,用塑料布遮盖的麦堆没有淋了雨,只是塑料布上积了一汪汪水。大家齐心协力,站成一排,喊着口号掀塑料布,雨水一漾一漾、一波一波流向另一头。捂了一夜的麦粒,手插进去,虽有点发热,却无大碍。看着云层里若隐若现的太阳,大家挂满汗水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天晚上,狂风雷电过后,窗外又响起了急促的雨声,似乎还有冰雹敲击窗户的声音,我的心又一阵阵发紧。即使麦场里的麦子盖好了,可听他们说地里还有大部分麦子没收回来,这冰雹会不会打折了麦子,打落了麦粒。
第二天一早,我又去到那里。大家又都在齐心协力掀着塑料布。我问,晚上的冰雹,会不会把地里的麦子打坏?他们说,昨晚虽有冰雹,但咱们这一带只是夹杂了一些,不是那么大,麦子有损害,但还不算严重,老天爷照顾咱们呢。今天不晒了,让麦场干干再说。听后,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麦场晾晒了一天,第二天,推土机、耙场机早早就进了场。推的推,耙的耙,几分钟后,几万斤麦子已平平地摊晒开了,享受着阳光的照射。“每年收麦的时候,就像打仗似的,得与时间赛跑。保证麦子颗粒归仓。现在好多了,都是机械化,不像以前全靠人工,割、碾、摊、晒,几亩地,得一个半月。如果天气晴好不耽误的话,我们这几千亩地,一二十天,就收完了。”一位大叔告诉我,又指着停在一旁的一辆红色的“黄海金马300A”车说,“这是国家补贴机具,我们的国家很重视农业,处处为我们粮农想呢!”
收工后,他们一定要让我带点麦子回家,说煮粥挺好喝。推辞不下,就用塑料袋装了一锹。晚上,屋里屋外飘散着新收麦子的芳香,我喝了两碗,一股暖流在心中流淌。我仿佛回到了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