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继续教育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策略研究

2023-09-28唐晓华

大学教育 2023年11期
关键词:培养方式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

唐晓华

[摘 要]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根本,高校继续教育在促进乡村人才振兴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在理清乡村人才振兴与高校继续教育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分析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部分高校继续教育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成功案例,并提出高校继续教育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策略。

[关键词]继续教育;人才振兴;培养方式;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1-0087-04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我国高度重视乡村人才振兴工作,2021年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在乡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人民群众更新专业知识和提升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促进乡村人才振兴中的效果和作用日益凸显,已引起许多学者关注。董巧凤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的机遇,探讨了赋能乡村振兴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构建的方向[3]。米玲等分析了继续教育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4]。齐岩剖析了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路径[5]。袁华斌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地方本科院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思路和策略[6]。姚晓兰分析了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使命、面临的挑战和实践路径[7]。上述研究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分析了继续教育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中的不足及解决措施。本研究基于乡村人才振兴相关的研究,根据乡村振兴和继续教育等新的政策变动以及形势的变化,进一步理清乡村人才振兴与高校继续教育的内在关系,深入剖析高校继续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高校继续教育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策略。

一、乡村人才振兴与高校继续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是高校继续教育的重要职责使命

教学是大学之本,人才培养是大学之根。高校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是高校职能的重要体现[8]。乡村人才振兴是推进继续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村继续教育提供了新机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迫切需要农村继续教育的支撑[9]。目前,我国不少高校已紧跟国家的步伐和继续教育发展的趋势,将继续教育学院的职能发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紧密结合起来,在设立的继续教育学院增挂“乡村振兴(培训)学院(中心)”牌子,将制定乡村振兴人才培训规划等内容纳入工作职责,使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成为高校继续教育的重要职责使命。如海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也称海南大学乡村振兴干部培训中心,贵州大学成立“贵州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机构设在继续教育学院),在相关专业学院设立“乡村振兴学院”分院。

(二)高校继续教育是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途径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当地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根据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和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后期的人力资本投资[4],而继续教育是提高乡村人才专业知识储备及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增加人力资本存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有情怀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是现代农业构建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对乡村人才开展系统性、专业性的培训教育,培育一定数量的乡村人力资源,是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的重要途径。

(三)乡村人才振兴需求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具有牵引作用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繼续教育,不仅要供给充足、灵活多样,还要关注高质量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乡村振兴对农业人才的需求更趋向多元化和专业化,对承担着人才培养重任的继续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对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创新等具有指引性。为此,高校继续教育必须紧扣乡村人才振兴主题,把握好自身发展规律,切实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问题,切实服务好乡村人才振兴。

二、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人才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不少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将人才教育培训延伸至农业、农村,在一些乡村建立了培训基地和培训机构,加强对乡村人才的技能和素质教育培训,但没有建立稳定的专业师资队伍和畅通有效的运行机制,政府、高校、企业和专业培训机构没有形成高效的联动协调机制,对职业农民进行教育培训的力量还比较薄弱。

(二)继续教育推动乡村人才培引进程较为缓慢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受教育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同类水平,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不利于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10]。目前,继续教育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些领域做得很好,如对乡村教师和乡级公务员开展定期培训,而对于职业农民、自主创业青年和农民工等群体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教育培训机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实用型、复合型和专业型人才的培育。

(三)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与乡村人才振兴需求的契合度不够

现代农业生产亟须复合型、全科式的“三农”人才。而大部分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培训内容等方面没有及时进行调整,现有课程和培训方案等在一定程度上与生产实践脱离、与农民实际需求脱节。如培训内容上,重一般性培训、轻专业技能培训,同质化培训现象突出。继续教育师资质量还未能高效匹配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双师型”教师数量比例偏低,难以满足教学和培训的实际需求。

三、高校继续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典型模式

(一)海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构建乡村双轨继续教育模式

海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也称海南大学乡村振兴干部培训中心。该学院以继续教育为手段,以农业农村生产经营服务和乡村治理为主导,以提升乡村人员生产技能为核心,通过创新继续教育培训与教学方式、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等举措,探索构建了乡村双轨继续教育模式,助力乡村人才能力提升和促进人才成长双轨并进,服务乡村振兴,带动地区发展。其主要做法是:在继续教育培训方式上,针对乡村人员从业种类广、掌握劳动生产技能高低不一的情况,实施“三摸底、分工种、分层次”培训。在创新教学方式上,注重开展专项田间教学和互联网教学,提高乡村教育的及时性、有效性,及时满足农户需求,让农户实现边农边学、灵活学习。在人才培养路径上,开展“政校合作,政府主导”的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技能更新轮训,实行“政府出资、学校出师、优化课程”的农业技术知识更新轮训;开展“学徒制”生产技能培训,采用“院校专家+市县技术员+农业生产示范人员+农户”的链条式学徒制技能培训,实现各层级“链条式学徒制”乡村人才培养;通过构建“学校+企业+农民”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提升乡村人员技能;建立初、中、高级的职业农民技能培训体系,推动乡村人员素质提升;试行“导师制”农技人员培养模式,探索“院校导师+农技人员”申请课题机制;开展推广项目带动机制,组织生产经营人员利用区域优势,在各市县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项目,在经费、技术、产品、专家指导等方面给予支持;开展“乡村人才”专项培育项目带动机制,推进乡村生产经营人才、管理人才专项培育。

(二)兰州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构建“三全”服务模式

兰州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以“关注细节,用心服务”为中心,逐步构建了“全员参与、全程服务、全面监控”的服务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社会尤其是西部地区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在中国教育在线举办的“2021年高等继续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兰州大学报送的《发挥高校自身优势  担当服务社会使命——兰州大学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入选全国优秀案例。其主要做法是:在全员参与上,提炼出以“终身学习、有教无类”为主题的服务理念及以“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为主题的服务宗旨,拓宽服务对象内涵。在全程服务上,聚焦解决工学矛盾,提供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入学教育、咨询查询、督学促学、辅导答疑、电话回访与心理支持等服务。在全面监控上,学院从教职工服务行为、学习中心日常管理、学生的学习动态、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着手,做好全面监控,保障学习服务质量。在助力巩固发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探索建立“引进一个人才、集聚一个团队、带活一批村庄”帮扶模式,促进专家、人才和技术向乡村振兴一线聚集。此外,该校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打造乡村振兴专业型、实用型人才培训基地,系统开展乡村振兴人才教育培训工作。通过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创新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乡村振兴课程,突出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不断提升乡村人才能力。

(三)贵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开创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新模式

贵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发挥学校学科资源的综合优势,通过建立“乡村振兴学院”、设立帮扶县乡“新时代‘三农讲习所”等措施,聚焦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服务机制,着力培养一批爱“三农”、有技术、会经营、留得住的乡土人才,为贵州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与服务。其主要做法是:成立“贵州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机构设在继续教育学院),搭建继续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人才培养的管理服务平台,在其相关专业学院设立“乡村振兴学院”分院,在教育帮扶县乡设立“新时代‘三农讲习所”,形成多级联动的贵州大学助力乡村振兴教育培训系统新格局。在加强农村人才培养上,通过座谈、走访、收集需求清单等方式,调研地方人才需求,找准继续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着力点,拟定精准幫扶计划及具体措施;面向帮扶地区,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特点与创业就业需求,开展乡村干部、高素质农民(含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乡村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村镇规划和特色村镇保护管理人员等教育培训,创建乡风文明、民风民俗文化培训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成人学历教育,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质。

四、高校继续教育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策略

(一)立足于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总量,加快完善继续教育培训体制机制

落实教育部继续教育“管办分离”要求,不断完善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建立由继续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各办学单位分工协作、全校师生广泛参与的现代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构建与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相适应的领导体制,统筹规划继续教育发展,协调解决继续教育重大事项,研究和制定推进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企业具体支持、专业培训机构协助“四位一体”的乡村人才培养工作体制机制,从而解决继续教育“管办合一”的弊端,增强继续教育的公益性,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政策、人力、财力保障。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企业和专业培训机构优势,有计划、分领域、分类别、分层次地开展大规模的乡村人才培养继续教育活动,以壮大乡村人才总量。

(二)立足于提升乡村人才队伍素质,丰富继续教育学习内容

乡村人才队伍涉及面广,层次不一,行业结构复杂,培训需求多种多样[11],只有加强培训需求调研、精准设置培训内容,才能提升培训效果。一方面,高校可结合产业或行业的特点,定制菜单式、模块化的课程资源,如针对职业农民群体的培训,可按照不同类型(如种植、养殖、经营服务、创新创业)、层次和级别设置针对性强、匹配度高的课程,让学员根据自身需求和喜好进行“点单”,提升学以致用的效果。另一方面,高校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突出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围绕产业链系统打造乡村振兴课程资源,帮助学员系统地学习整个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知识,推动学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如关于百香果产业的课程,可以从果苗的种植、裁剪、施肥、病虫害防控、加工储藏、销售等方面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源。

(三)立足于優化乡村人才队伍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应根据乡村人才需求缺口及结构变化情况,动态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的类型、结构和规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一是分层次、分类地对乡村人才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12],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及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农村实用人才和基层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加强与政府、企业、农民合作社和行业社会组织等的联动,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建立乡村实用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引导合作社成员、农场主积极参与技能培训。三是根据学校特色资源优势,科学设置乡村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员的职业发展能力提升和社会需求提供多个选修课程模块,以利于各类乡村人才培养。同时,采取“培训+学历”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培训专题的针对性和学历教育的系统性优势,将乡村人才培训计划与学历教育专业教学计划有机融合,实现短期业务培训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有效衔接,培训课程学分和学历教育课程成绩实现学互认,从而实现乡村人才技能、学历双提升。

(四)立足于提高乡村人才培育效果,打造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高校可根据乡村人才继续教育灵活性强的特点,一方面,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吸引更多高素质的教师群体走向乡村,并发动行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等的力量组建专职教师队伍,扩大农村本地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聘请一些有技术、有经验和有声望的人才兼职授课,拉近与农民的距离,使农民更容易接受专业知识培训。此外,要提高师资水平,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13]。

(五)立足于激活乡村人才培育活力,加大继续教育投入力度

推动农村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充足的资金保障。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继续教育的投入力度,统筹乡村人才继续教育工作经费,改善和优化农村继续教育教学配套设施,为农村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逐步建立完善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承担的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机制,鼓励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方式,减轻高校的办学压力和减少乡村人才再学习的成本。此外,高校继续教育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推动继续教育与多种外部力量有机结合,促进专家、人才、技术和项目向乡村聚集,加快构建适应现代乡村发展的办学模式,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五、结语

高校继续教育是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途径,担负着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职责使命。通过完善继续教育培训体制机制、丰富继续教育学习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打造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加大继续教育投入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乡村人才队伍素质,以更快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EB/OL].(2021-02-23)[2023-03-16].https://www.gov.cn/zhengce/2021-02/23/content_5588496.htm.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3-03-16].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3] 董巧凤,郭正武.乡村振兴视野下的继续教育发展战略[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123-128.

[4] 米玲,陈蒙,刘小慧.继续教育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现实意义、实践困境及改进策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2,24(2):5-12.

[5] 齐岩.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继续教育问题研究[J].成人教育,2022,42(6):42-45.

[6] 袁华斌.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地方本科院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探索[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0(8):60-61.

[7] 姚晓兰.乡村振兴战略下地方高校继续教育:使命、挑战与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21(5):6-8.

[8] 惠志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20(8):1-63.

[9] 刘国强,任巧娇.农村继续教育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若干思考[J].农业教育研究,2018(1):12-14.

[10] 改变育训模式,补齐乡村人才短板[EB/OL].(2023-02-28)[2023-03-16].http://news.sohu.com/a/647309569_119038.

[11] 段玉琴,郝利.乡村振兴基层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21(1):67-69.

[12] 张帆,马英杰,张秀珍.高质量发展视角下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J].福建轻纺,2023(2):58-60.

[13] 吴天元.广西职业教育提质增效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有效衔接的探析[J].市场论坛,2021(9):93-97.

[责任编辑:黄紧德]

猜你喜欢

培养方式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