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下智慧社区研究热点与趋势
2023-09-28邹艺
摘 要:数字赋能将“智慧”注入城市社区发展理念中,为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机遇。通过CiteSpace软件对2011-2021年CNKI收录的有关智慧社区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出国内智慧社区研究基本沿两条主线下的4个研究方向,即基础设施供给到一体化平台建设的技术路线与社区公共服务到应用场景更新的政务服务路线。根据社区智慧化建设的研究阶段划分与转向,新时期我国应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与公共精神培育、抗风险韧性提升的耦合发展。
关键词:数字赋能;智慧社区;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D669.6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2210133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of Wisdom Community under Digital Enabling
——Bibli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Zou Yi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23,China)
Abstract:Digital empowerment injects "wisdom" into the concept of urban community development, which provides a new opportunity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The journals about "Urban Wisdom Community" collected by CNKI from 2011 to 2021 are analyzed by CiteSpace software, and the keyword co-occurrence map, keyword clustering map, timeline map and time zone map are drawn.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omestic intelligent community research basically follows two main lines, namely, the technical route from infrastructure supply to integrated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the government service route from community public service to application scene upd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community in the new era should carry out content innovation on the basis of continu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path. Accelerate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and docking at the level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ovide accurate supply based on dem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intelligent communities at the level of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innovate the community governance model of "party building leading" at the level of community public services, encourage the use of cultural soft connections to promote residents' autonomy, and promote the coupled development of wisdom construction and enhancing community disaster resilience at the level of application scenarios.
Key Words:Digital Empowerment; Smart Community; CiteSpace
0 引言
社區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智慧社区建设是新时期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强调,要加强“数字治理”,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政府管理与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依托数字化平台推进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建设,提高政务服务能力。传统的社区发展模式在社区居民需求与成员构成不断“多元化”的背景下面临诸多挑战,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也加速了我国智慧社区建设进程,使得智慧社区研究在城市应急管理、适老化改革、资源配置与供给等众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智慧社区研究在近10年内取得了快速发展,这种发展呈现出了何种知识重点与知识结构?有什么研究进展与不足?未来将呈现出何种趋势?本研究基于CiteSpace对近10年有关“智慧社区”的CNKI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为数字赋能下的城市智慧社区研究提供借鉴。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智慧社区为主题、学术期刊为范围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共得到有效文献数据3 276条,其中文献最早发表时间为2010年5月15日,关键词为“智慧城市”“智慧南京”。为提升分析结果的聚焦性与可靠性,将检索时间设置为201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将学术期刊文献的来源类别设置为“核心期刊”及“CSSCI”,最终共得到219篇有效文献,作为此次研究的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
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对近10年我国“智慧社区”研究进行系统分析与解读。陈悦等[1]指出CiteSpace“整合了视觉思维、数学思维和哲学思维”。利用CiteSpace可以通过形成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时间线图谱及时空图谱等将检索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帮助对某一主题的研究重点、研究成果、研究进展与不足进行更为客观的分析。
2 我国智慧社区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2.1 关键词共现
关键词可以代表文章所要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关键词共现可以准确把握某一领域内的研究热点。该分析主要考虑共现频次及共现中心度。对以“智慧社区”为关键词检索出的期刊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图谱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越大,表示关键词出现频数越大。同一篇文献中的关键词以线条联结,线条越粗,代表共现强度越大。中心度表示该关键词共同出现在多篇文献中的程度,中心度数值越大,重要程度越高。
如图1所示,智慧社区建设往往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基础,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推进技术发展与大数据集成。此外,共现图谱中主要涉及两种类型的关键词,一类聚焦于以“社区治理”“政务服务”“民生服务”为代表的社区参与主体的公共服务与生活,另一类聚焦于以“云计算”“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型数字技术。根据CiteSpace关键词计算结果,在表1中列出频次排名前10的关键词,部分关键词之间相似程度较高,将中心度大于0.1确定为研究热点的标准值,则“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广电网络”研究热度较高,可见在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技术应用极为重要,此类研究的即时性更新对于智慧社区建设具有显著影响。“智慧社区”一词在期刊文献中的初现年份为2012年,高频关键词的初现年份集中于2012-2015年,可见该时间是城市智慧社区研究的起步阶段。
2.2 关键词聚类
按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在图谱中展示聚类后的前六类,其中类的序号越小,代表该类所包含的成员越多,则类团越大。CiteSpace中以Silhouette表示类团内部成员的一致性,数值越大代表一致性程度越高,一般数值大于0.7时表示聚类效果较为良好可信,数值为1时代表聚類效果最好,Size为类团中相似成员个数。此次研究中聚类后Modularity Q=0.718 7>0.3,Mean Silhouette=0.957 1>0.7,表示聚类效果较好,聚类结果较为可信。
根据关键词聚类图谱可知,当前城市智慧社区研究主要沿两条主线下的4个方向:
一是技术路线下的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主要包含#6“互联网”、#8“控制设备”等类团。配套设施研究的滞后极有可能导致智慧化建设链条难以推进,因此对于当前较为常见的人脸识别、智能垃圾分类、智慧养老系统等社区智慧化基础设施,社区应从区域规模、地理状况及服务能力入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加强智慧信息系统建设[3],从技术支撑向产业服务纵深[4],加快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兴技术的研发与运用,构建线下组织与线上技术的“双回路模式”与“共融模式”[5],推动由人、能源、商业、通信等组合而成的城市复合系统的发展[6]。
二是技术路线下的一体化建设研究,主要包含#1“大数据”、#4“媒体融合发展”等类团。吴旭红[7]对南京市5个智慧社区建设情况进行研究,认为智慧社区建设的目标在于协商与整合,即将各种关键资源整合形成行动者网络联盟。智慧社区一般隶属于所在区市的街道办事处,受市政府的管辖与领导;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则受基层党政组织的监督与指导;商家为居民提供线上线下购物服务,社区内多元主体形成小型生态圈。多元主体互动长期以来受到模式及程序等因素的影响,技术与网络发展为社区多元互动与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政府应支持将公安、住建、民政等部门接入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引导社区物业联合企业公司组建技术平台运营队伍并定期进行设备维修[8]。
三是政务路线下的社区公共服务研究,主要包含#0“智慧城市”、#7“城市管理”等类团。“智慧”来源于生活经验,服务于生活需求[9],智慧社区建设不能仅仅关注“技术”赋能而忽视“社会”赋能[10]。自治语境下,社区一方面面临居委会“责大权小”落实难的问题,一方面存在业主冲突“维权难”的困境。在此背景下,智慧社区建设存在方案设计要求高、资金投入大、技术研发难的特点[11],面临“信息孤岛”困局[12]。张鹏[13]从公共服务角度指出智慧社区建设面临供需错位、协同乏力、业务分割、人才短缺四重阻碍。城市社区智慧治理模式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依靠价值转变等内部驱动和政策导向、群众需求等外部驱动的双重动因[14],社区应运用大数据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精准把握社区居民的差异化需求[15]。
四是政务路线下的应用场景更新研究,主要包含#2“未来社区”、#9“数字家庭”等类团。社区空间是服务供给的重要场所,应围绕居住、就业、服务、交通、休闲5个系统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16],满足服务可获取性以及目的地可达性[17]。“疫情防控”“老旧小区改造”等关键词体现出在高风险社会阶段,数字技术可以对社区灾害进行前期技术研判与预测[18],对安全隐患、社会治安等事件进行即时监察与治理[19],为基层韧性治理创新提供工具[20],从顶层设计、技术环境、治理模式3个方面探索社区灾害韧性的提升路径[21]。当前智慧社区应用场景具有多样性,多样化研究能够为社区各个场景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借鉴。
2.3 发展趋势
对以“智慧社区”为主题的文献进行时间线分析,可以得出类团之间的相互联系。如图3所示,保留前六个类团的时间线图谱。出现频次较高的“社区建设”“智慧革命”均在2012年成为热点关键词,“智慧社区”与“智慧城市”则在2012、2013年相继成为研究热点。智慧社区关键词连线跨度大,表示具有较好的时间延续性,至今仍具有一定研究热度。关键类团中,#0“智慧城市”显示出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的耦合、多元治理与合作治理的共生;#1“大数据”是电子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提升的重要技术支撑;#2“未来社区”提倡综合考虑信息化管理与个性化服务,构建人本导向的智慧社区[22]。
时间线图谱还呈现出“城市智慧社区”研究在时间维度的演进。如图3所示,研究基本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1-2015年,该阶段每年的高频初现词较多,涌现出了较多新的研究成果,是“智慧社区”研究的趋热阶段;第二阶段为2016-2020年,该阶段初现词较少,但研究热度相对平稳,主要为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延续,是“智慧社区”研究的趋稳阶段;第三阶段为2021年至今,有关“智慧社区”的基础研究仍在延续,但更为强调数字技术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创新性赋能。同时,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因此研究中开始强调“中国式”的发展,各领域研究中也力图构建中国式话语体系。另外,2021年“情感治理”“人民文化权益”“‘最多只跑一次改革”等相关研究有所增加,显示出我国在推进技术治理的同时也更加关注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服务满意度,强调居民间的“文化软连接”,鼓励多元参与,为城市社区智慧化建设提供价值支撑,减少发展阻力。
3 我国智慧社区研究展望
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出当前研究的聚焦点分为两类,即社区参与主体的公共服务与生活、新型数字技术。通过关键词聚类图谱得出两条主线下的4个研究方向,即技术路线下的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一体化建设研究和政务路线下的社区公共服务研究、应用场景更新研究。通过时间线图谱可以得出研究的3个发展阶段,即趋热阶段(2011-2015年)、趋稳阶段(2016-2020年)、变局阶段(2021年至今)。根据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梳理,新发展阶段我国城市智慧社区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推进。
3.1 以需求为导向推进社区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与对接
智慧社区建设首先应重点完善社区内基础设施,将门禁、停车管理、自助缴费等基础智慧系统纳入常态化管理与更新中。其次,应考虑到居民对多种智慧设施的需求倾向,从智慧安保设施、网上查询缴费系统、社区信息查询系统等基础设施与服务入手。最后,社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需求提供精细化供给。当前基础智慧改造主要可以分为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医疗以及智慧电商四大类。智慧教育可以为居民提供社区内教育设施、网络图书馆、儿童智能管家与服务选择;智慧养老可以远程监控老人生活、监测老人健康状况,可以通过安装室内设备为老人提供日常服务、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提升老人养老体验;智慧医疗主要为居民提供社区内智慧医疗设备、预约挂号、网络就医、便利送药等服务;智慧电商主要为居民提供社区周边商铺的基本情况与优惠信息。在精细化智慧系统建设过程中,物业应及时与居民联系,听取居民建议。
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主要包括理论与技术研究人才队伍、社区服务队伍以及设备运营与维护人才队伍。首先,政府应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复合型人才”与“专业型人才”都可以为社区治理提供人才支撑,政府应加强对社区治理理论以及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健全此类人才在研究过程中与社区的对接机制,鼓励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与社区实践进行有机互动。其次,社区工作人员在任职之前应接受更具实操性的技能培训,建立起社区之间工作人员的交流平台,方便经验共享与借鉴。最后,智慧设备的后期运营与维护需要引入一批技术人才,政府需要提供人才引进的部分资金支持,通过建立社区与相关企业的定向合作解决设备的更新、运营与维护问题。
3.2 以综合管理平台应用推进社区一体化建设
综合管理平台能够对智慧社区建设及应用全流程提供更为可视化的服务。首先,要建立纵向各层级以及横向各部门、各领域以及不同社区之间的联系网,加强各主体的网上互联互通互动,提高数据更新与信息交流效率。其次,在社区内部,一体化建设一方面指社区整体智慧生态圈的建构,在社区建设之初就应确定社区智慧化发展方向与总体规划;另一方面指服务端与操作端一体化智慧平台的建设,以APP或微信小程序的形式加以推行,以此实现智慧社区的服务集成,将所有服务纳入同一平台,将碎片化的信息与服务进行整合,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社区生活,同时也能减轻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压力。
3.3 以体制机制研究推进社区公共服务提升
一是以党建引领创新社区治理模式。社区党组织是推动智慧治理的重要保障,在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通过党建引领促进居民参与及多元主体互动,将党的协商流程及治理规范引入社区治理之中。新时期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引领,首先應明确社区党组织功能,即议题引导、流程引导、过程落实。社区党组织在将政党自身制度规范与价值目标引入社区协商治理中并进行适应性调整后,通过分析上级党组织政策精神及社区收集的群众意见进行协商议题的遴选与选定,在联席或协商会议过程中听取各方代表意见,对会议的流程、方向进行总体把握。最后,社区党组织应对协商结果落实以及社区智慧化建设过程进行监督与督促,对于社区层面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或相关政府部门反映。
二是强化政府责任。政府在社区智慧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发挥方案设定、规划统一、处理多方矛盾的作用。首先,政府在提出政策倡议后,社区内多元主体力量很难自发聚集,政府应提供一整套方案设计与配套流程作为参考指导。社区工作受街道指导,街道制度的强化则需要响应上级政府,因此三方之间要建立更为紧密的沟通联系。其次,政府要加强处理社区内多方主体利益矛盾的能力,面对政府与社区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政府向社区提供更为明确的工作计划加以解决,政府要对社区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的人员、资金有较为精准的把控,在建设过程中完善相应的考评及激励制度,及时帮助社区解决困难。
三是以“文化软连接”助推居民自治。社区自治行为需要以契约精神加以规范,这种契约精神需要社区党组织在构建起区域内法治良序的基础上进行引导。良好的社区沟通模式应以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因此党组织、政府、居委会要从利益导向入手,在协商中体现出居民共同利益的存在,通过社区矛盾调解会、社区议事会等协商方式引导居民将协商关注点由“私域”转向“公域”,引领建立社区内民主共识机制,使居民形成在共同体内的身份认同。社区党组织要推动完善社区协商的准入机制,以党内民主带动社区民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社区文化精神之中,以“文化软连接”助推居民自治与智慧社区建设。
3.4 以社区智慧建设与韧性提升耦合推进应用场景更新
当前智慧社区的应用场景研究与突发事件下的社区抗风险韧性研究紧密相关。基层社区是保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对于突发性事件的应急与处理,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一是预警层,以大数据提升突发公共事件监测及预警能力。预警层主要依靠政府在“智慧城市”层面加以推进,以网络舆情为重要监测内容。在网络舆情的初始阶段,个别网民进行信息查询或信息爆料,成为信息源,这一时期网络舆论呈现分散性。对于监测体系而言,重点在于利用网络爬虫等计算机技术抓取有用的网页信息,该阶段需采取合理策略,既要注意抓取广度,又要提高效率。随后将非结构化的信息进行预处理,提取可用内容并转变为可操作信息。该阶段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对信息进行预测评估,发挥监督管理职能。当预估出现风险时,及时采取措施,向群众公开信息并加以引导,宣传预防知识,进行预警。
二是支撑层,以“互联网+”完善跨域信息平台建设。在此次突发疫情防控过程中,数据与信息的传递速度影响了最终防控效果。因此当相关部门监测到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后,需要通过以“互联网+”为支撑的跨域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高效共享,既要加强政府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互联,又要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及时向群众反馈疫情防控信息。在群众、社区、政府、媒体、社会专门领域共同体、社会组织之间,建立起全领域、多方位的长效沟通机制。政府在全域治理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应以技术创新与机制完善推动智慧政务建设,构建突发公共事件下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监管的流程体系,对管辖区域内人力、物资进行统一调配,实现城市应急管理的高效协同。
三是应用层,推动社区内智慧设施应用整合。智慧社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将社区内信息、家居、医疗、物业、服务等纳入一体化建设与管理平台。面对公共事件的突发性与即时性,社区能够迅速提供住户、物资等基本信息,同时当需要进行封闭化管理时,社区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证资源供给并实现稳步过度。社区工作人员通过一体化平台进行社区信息公布、居民信息采集,既能够避免信息反复收集与上报问题,提高信息准确性,也能够缓解基层人员工作压力,打通居民与社区工作的沟通壁垒。
4 结语
本文运用CiteSpace对2011-2021年以“城市智慧社区”为主题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及发展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智慧社区研究一类聚焦于社区参与主体的公共服务与生活,另一类聚焦于“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数字技术。具体而言,技术路线下的基础设施研究、一体化建设研究以及政务路线下的社区公共服务研究、应用场景更新研究是城市智慧社区研究的两条主线下的4个方向。新发展阶段,城市智慧社区的技术治理研究与情感治理研究将同步推进。社区在进行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时应立足需求导向,完善复合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与对接机制,加快建设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继续发展党建引领的治理模式,通过社区党组织推进智慧治理的过程落实,在政府引导与居民“文化软连接”的支撑下,推进社区智慧建设与韧性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2]郑从卓,顾德道,高光耀.我国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构建的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9):53-56.
[3]张艳国,朱士涛.互联网+社区服务:智慧社区服务新趋势[J].江汉论坛,2017(11):139-144.
[4]宗成峰.中国“互联网+”城市社区治理:挑战、趋势与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10):23-27,46.
[5]孟令鹏,田萃,许维胜.人工智能赋能城市社区治理的共融模式及其实施路径[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1,22(2):83-90.
[6]宫攀,张令新.国内外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比分析及启示[J].规划师,2018,34(11):96-100,107.
[7]吴旭红.智慧社区建设何以可能?——基于整合性行动框架的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20,17(4):110-125,173.
[8]邵新哲,计国君.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智慧社区协同運作机制研究——以四川省S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为例[J].软科学,2021,35(2):137-144.
[9]王迪.智慧社区发展的未来趋势:从设计本位到生活本位[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8):92-102.
[10]吴海琳.找回“社会”赋能的智慧社区建设[J].社会科学战线,2020(8):231-237.
[11]韩勇,朱懿.智慧社区服务供给机制创新——以广西北海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应用为例[J].企业经济,2021,40(11):119-125.
[12]李国青,李毅.我国智慧社区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12):67-71.
[13]张鹏.智慧社区公共服务治理模式、发展阻碍及整体性治理策略[J].江淮论坛,2017(4):70-76.
[14]朱懿.城市社区智慧治理的整合机制研究[J].企业经济,2021,40(3):80-87.
[15]张艳国,朱士涛.大数据融入智慧社区建设:时代价值与现实路径[J].江汉论坛,2021(11):117-124.
[16]李萌.基于居民行为需求特征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对策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7(1):111-118.
[17]刘泉,钱征寒,黄丁芳,等.15分钟生活圈的空间模式演化特征与趋势[J].城市规划学刊,2020(6):94-101.
[18]颜德如.构建韧性的社区应急治理体制[J].行政论坛,2020,27(3):89-96.
[19]柴彦威,郭文伯.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化路径[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4):466-472.
[20]葛天任,裴琳娜.高风险社会的智慧社区建设与敏捷治理变革[J].理论与改革,2020(5):85-96
[21]梁珺濡,刘淑欣,张惠.从被动韧性到转型韧性:智慧社区的灾害韧性提升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2):47-54.
[22]申悦,柴彦威,马修军.人本导向的智慧社区的概念、模式与架构[J].现代城市研究,2014(10):13-17,24.
(责任编辑:吴 汉)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社区抗风险韧性研究——基于南京市J区若干社区的实证分析”(KYCX22_1414)
作者简介:邹艺(1998-),女,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