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学院背景下校企双师工作室建设与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2023-09-28苏建王仁忠刘广许辉
苏建 王仁忠 刘广 许辉
摘 要:职业院校产业学院是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而衍生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校企双师工作室是产业学院背景下职业院校成立的一种新型协同育人平台。与传统工作室相比,双师工作室在双师身份、学生身份、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5个方面进行了校企融合,并承担践行育人为本、探索育人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5个职能。基于产业学院背景下,根据“人、机、料、法、环、测”生产管理体系,提出了校企双师工作室“六要素”建设方案,探索了“以赛促学、以创促学、以证促学、服务促学”4个促进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校企双师工作室;“六要素”生产管理;产业学院;校企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2.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2211158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Enterprise Double Teacher Studio and Talent Training Practi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 College
Su Jian1,Wang Renzhong1,Liu Guang1,Xu Hui2
(1.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Suzhou 215104,China;2.Jiangsu Huibo Robot Technology Co., Ltd,Suzhou 215021,China)
Abstract:The industrial college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 new school running mode derived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School enterprise double teacher studio is a new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latform established by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tudio, it has deeply integrated the school and enterprise in the five aspects of double teacher identity, student identit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process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undertakes the five functions of practicing education oriented, exploring education mode, deepening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undertak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ocial services. According to the production management of “human, machine, material, method, environment and test”,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College,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six elements” construction scheme of school enterprise double teacher studio, and explored four practical paths to promote talent training:competition, innovation,certificate and service.
Key Words:Double Teacher Studio; “Six Elements”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dustrial College;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latform
0 引言
隨着数字智造时代的到来,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短缺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诸多企业存在用工难、招工难的问题。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建立国家技术技能大师库,鼓励技术技能大师建立大师工作室,支持技术技能大师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2020年发布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提出,产业学院的建设目的是要完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以便打造融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实体。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当前,创新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高适应、高质量、高水平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途径,成为职业院校共同面对的课题。
校企双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是联合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致力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型育人模式。一些学者对该育人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白滨等[1]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价6个维度构建了工作室有效教学的理论模型;李可敬[2]认为工作室教学是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核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室为依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专业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原则,以教学与实践项目融合为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蒋新革等[3]提出了“学赛研培”四位一体协同育人工作室模式;冯明兵[4]认为“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情境职业化,学习成果社会化”是工作室制教学的关键要素。但是在如何创建校企双师工作室,如何基于产业学院平台下建设、运营好校企双师工作室,如何依托双师工作室促进学生学习、提高人才质量等问题上,还有待深入研究。
结合多年工作室协同育人实践经验,提出校企双师工作室“六要素”建设方案,探索了“以赛促学、以创促学、以证促学、服务促学”4个促学实践路径。
1 双师工作室的定义、特点与功能
1.1 双师工作室的定义
工作室源于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用于艺术创作的“作坊”,后来逐渐形成了适合创作与生产、融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为一体的工作室[5]。有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如人社系统有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会系统有劳模创新工作室、教育系统有名师工作室等,工作室技术技能传承的特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被社会认可。
双师工作室由企业工程师、院校教师、学生组成,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基础上,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技术技能创新为动力,深化校企合作为手段,探索工作与学习、生产与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新时代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协同育人平台,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基地,是校企对外服务和校企合作的窗口。
1.2 双师工作室的特点
双师工作室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优势,推进工作室、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的深度融合。
1.2.1 “双师”深度融合
双师工作室中的“双师”不仅由院校骨干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还应有院校专业带头人(或专业负责人)和企业技术总监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项目的研讨、教学任务的实施等,院校聘请企业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企业聘请院校教师担任企业员工,形成互聘互用、双师互融的良性机制。
1.2.2 学生与员工身份深度融合
双师工作室内的学生通过企业和学校联合选聘,学生不仅是学习者,也是合作企业准员工。在进行教学实施时,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工作室给学生授予不同的企业岗位,如技术员、工程师、技术总监等,岗位称号动态调整,形成良性选聘机制,激發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2.3 教学内容与企业项目深度融合
双师工作室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以企业优秀案例和典型项目作为教学内容,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以能力提升为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证校内学习与企业工作内容的相对一致,促使教学内容与企业项目深度融合。
1.2.4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融合
企业具有严密的岗位分工和工作流程,双师工作室制的教学过程应该参照企业管理,通过项目化教学,促使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深度融合,形成以企业实际运营为主线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提前熟悉企业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
1.2.5 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深度融合
双师工作室教学环境是企业工作环境与学校学习环境的有机融合[6]。工作室应根据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创设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教学课堂,实施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使学生亲历工作实践,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1.3 双师工作室的功能定位
1.3.1 践行育人为本宗旨
双师工作室是校企双方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组建,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宗旨的共同体,是新时代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载体,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基地,应该践行育人为本的宗旨,探索人才培育的路径。
1.3.2 创新育人模式机制
双师工作室要打破理论讲授、单一实训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据企业典型项目和实用技术技能,以项目化教学为主线,形成工学结合、师徒结对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条跨学科、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成才通道。
1.3.3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双师工作室是校企双方共同打造的一个人才培养共同体,校企双方可以依托工作室在人才培养、资源开发、教材研发等产学研方面深化合作,不断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1.3.4 承担技术创新研发
双师工作室成员应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依托企业项目,实现本领域相关技术技能创新,帮助并主动承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提升工作室专业水平。在课题研究、技术攻关、专利申请、项目改造、技能大赛、教材研发等多方面开展技术技能研究和创新。
1.3.5 承担社会培训服务
双师工作室应发挥自身技术水平高和培训资源强的优势,主动承担政府、企业、院校、行业相关技术培训服务工作,主动开展青少年科普讲座活动,主动帮助院校师生、企业员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
2 “六要素”生产管理
“人、机、料、法、环、测”是指人员、机器、原料、方法、环境、测评,这六大因素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主要因素,简称“六要素”生产管理[7]。其通常应用于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其中“人”是“六要素”管理体系的核心(关键)要素,其它5个要素都是在人的实施下产生作用与效果;“机”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辅助生产用具等,其影响设备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料”是指物料,半成品、配件、原料等产品用料,是生产作业的具体对象;“法”是指生产过程中所需遵循的规章制度、生产的工艺流程与方法等,其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效率;“环”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也包括企业文化环境;测是对产品的检测、验收与评价,决定产品是否符合生产要求和标准。
校企双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可以参照“六要素”生产管理,基于“人、机、料、法、环、测”六要素的双师工作室人才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其中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教学资源界定为“料”,师生界定为“人”。
3 基于“六要素”的校企双师工作室建设
基于“六要素”生产管理体系,在“人、机、料、法、环、测”6个方面提出校企双师工作室的建设方案如下。
3.1 人:组建三大团队,优化团队结构
双师工作室是集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工程师三者于一体的教、学、研共同体[8]。组建好教师、学生和企业工程师团队(图2),对工作室的运行与发展至关重要。其中学生团队是工作室的聚焦对象,通过高年级指导低年级、团组长指导团成员等方式,筑好学生发展梯队,形成良好学习氛围;企业工程师团队可以为工作室植入实际案例、工业流程、企业文化等新技术、新要求、新规范等;教师团队是工作运行的核心团队,教师负责给学生教授思政内容、理论原理、方法步骤等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青年教师也可以在工学一体过程中不断成长和提高。工作室的三大团队要定期考核、动态更新、螺旋迭代,不断优化团队组成和结构。
3.2 机:整合专业实训室,改进模块化装备
职业院校传统实训室都是按照专业课程类别进行设置,这种实训室功能单一、实训项目固化,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跨领域多学科的专业。整合现有单一化实训室,改建多功能、模块化综合实训设备,方便老师根据教学需要调整平台功能,也方便平台动态更新新技术新模块,同时兼顾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实现教学、工作与考核三位一体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多功能、模块化综合实训设备有利于双师工作室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模式实施,有利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3.3 料:引入企业案例,优化教学资源
双师工作室教学内容中要引入企业典型案例,重视教学项目与企业项目的紧密对接,注重实用性、综合性、技能性,开发校企合作项目化的教材,优化线上线下相结合、虚实结合的立体化、模块化的教学资源。
3.4 法:改进教学方法,完善管理制度
双师工作室教学过程要打破理论与实践分离、知识分类教学的传统模式,实施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双师工作室还需要建立健全《工作室成员管理制度》《工作室保障制度》《工作室运行管理制度》等,尤其要鼓励工作室成员通过技术创收激发其学习兴趣,保障工作室正常运行。
3.5 环:创设生产环境,引入企业文化
双师工作室应以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可以是真实的工作环境,也可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虚拟的、仿真的工作情境。教学过程中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教学课堂,实施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使学生亲历工作实践,提升实践综合能力。同时应将企业文化素养和职业安全规范渗透到工作室教学环境中,如工匠精神、钻研精神、精益求精精神等,建立工作室文化制度。
3.6 测:注重过程测评,实施多元评价
互联网的发展及后疫情时代到来,学生的评价与考核形式出现了巨大变化,在传统纸质考核基础上,过程记录、视频作业、在线批阅等智能化考核方式层出不穷。双师工作室的考核应注重过程测评,诸如指导和传承能力、问题提出与解决能力、新知识新技术挖掘能力、成果(作品)展示能力、综合素养等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同时需要引入企业岗位评价标准,使学生的成长更加符合企业需求。
4 校企双师工作室人才培养实践
校企双师工作室运行过程中,要联合企业积极探索促进工作室学习和提升的路径,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和环境,成立大赛、创新、考证、和服务等分项目工作小组,探索促进校企双师工作室推动师生学习的实践经验。
4.1 赛学结合,赛学一体
职业院校的各级各类大赛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9],面向学生的大赛有注重操作技能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有注重创新能力的“互联网+”“挑战杯”创新大赛;面向教师的有教学能力大赛、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等。校企双师工作室应结合专业背景,发挥校企深度融合的优势,科学选取大赛项目,发挥技艺技能传承的优势,推动双师工作室“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使双师工作室成为“赛学结合、赛学一体”的平台。
4.2 以创促学,学创合一
双师工作室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如研究性课程、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各级各类创新大赛等,还要积极参与教师牵头的横向、纵向科研项目,引导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科学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创新-再学习-再创新”方式,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目的,使双师工作室成为一个“以创促学、学创合一”的平台。
4.3 以证促学,综合发展
课证融通、以证促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重要途径[10]。双师工作室要依托企业优势,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的优化,探索课证融通,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相关的“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行业能力鉴定证书的认证考核。通过考证,促使学生重视相关专业知识的记忆、理解与掌握,重视综合应用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工匠精神和职业技能的养成,引导学生向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发展,使双师工作室成为“以证促学、综合发展”的平台。
4.4 学以致用,服务促学
双师工作室成员要积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企业,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院校师生、企业员工开展专业相关的技术技能培训,为中小学生开展科普讲座,为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在培训、讲座和技术服务实践活动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双师工作室成为一个“学以致用、服务促学”的平台。
5 结语
产业学院背景下,职业院校需要加快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进程,加快组建具備丰富专业理论、精湛教学艺术、扎实专业技能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基于“六要素”生产管理的校企双师工作室,在师生身份、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校企融合,践行育人为本、探索育人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承担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的5个功能,在“以赛促学、以创促学、以证促学、服务促学”4个方面探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方法与路径。
参考文献:
[1]白滨,谢丽蓉,李可敬.技能大师工作室有效教学的关键要素研究[J].职教论坛,2019(9):47-56.
[2]李可敬.职业院校工作室教学研究-广东省某技师学院的个案[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5.
[3]蒋新革,牛东育.“学赛研培”四位一体的双师工作室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6):44-48.
[4]冯明兵.对高职“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33):160-161.
[5]许爱军.构建以“双师”工作室为多功能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39-41,45.
[6]项缨,李颜娟.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双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8(11):51-55.
[7]姚红梅,丁凡,高婧媛,等.基于人机料法环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院应急管理实践[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2(3):381-384,388.
[8]崔景茂.工作室模式学徒制的理论探讨与路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9(23):96-101.
[9]耿洁,李文.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设立与实施的前提性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2):12-20.
[10]刘云朋,邓小飞.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22,36(4):72-75.
(责任编辑:张双钰)
基金项目:苏州市教育改革研究课题“产业学院背景下机器人专业人才提质培优实践研究”(2022SZJG110);苏州市职业大学教学研究与建设项目“1+X证书制度下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路径研究”(SZDJG-22024)
作者简介:苏建(1982-),男,苏州市职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大师工作室团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