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资产配置 迎接复苏机遇

2023-09-28陈萌林冠斌

现代商业银行·财富生活 2023年7期
关键词:居民资产消费

陈萌 林冠斌

近年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博弈强化,价格走势判断难度增加,全球供应链和经济金融的不确定性加剧,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最明显的感觉是资产投资的方向更加难以把握,消费信心与投资信心不足。站在客户角度为客户打理资产,依靠专业手段帮助客户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要求,也是打造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一聊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投资者如何做好资产配置布局。

民众消费投资信心待修复

从内需看,居民收入预期及消费信心稍显不足,居民储蓄倾向增强,而消费和投资倾向较弱。主要体现在:

第一,居民收入增长趋势放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海外市场需求收缩带来的压力。从出口看,今年5月,我国出口同比降幅较大,对东盟、欧盟、美国这前三大贸易伙伴的出口同比跌幅明显。总需求不足制约了我国出口制造型企业的利润增长,间接影响了就业率和居民收入,2020—2022年和2017—2019年相比,居民人均工资净收入年均增速下降2.3%,经营净收入增速下降2%,财产净收入下降4.3%。

第二,消费回升但信心动力有待持续激发。近年来,居民收入增速持续放缓,对未来收入预期下降,使得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均有所减弱,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金额增速仅有0.3%。消费水平的停滞直接影响到消费市场活力、消费升级和企业利润的增长,进而还会拖累企业的创新行为模式和产业升级。从目前消费的恢复情况来看,主要是恢复性反弹,且边际复苏动力减弱。此外,目前国内的消费市场复苏出现了分化趋势,日常消费偏刚需,反弹比较明显,比如餐饮、酒店、旅游,部分行业价格还有上涨。但是,对于可选消费品表现依然低迷,比如汽车、手机、家电、家具、奢侈品等。

第三,避险情绪增高制约投资预期。2022年权益类资产普遍出现负收益,11月债市下跌让不少理财产品出现亏损。在投资空间较大、投资收益率较高的发展阶段,居民预期从未来的资产增值中获益,而当前阶段,一方面收入增长压制了居民消费能力;另一方面权益市场收益低迷也影响了投资积极性。居民住房贷款、消费贷款、经营贷款下滑,不仅反映出居民的购房意愿和消费意愿大幅下滑,还反映出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的扩张意愿遭受冲击。

第四,居民储蓄率明显提升。2022年居民储蓄率从2019年的29.9%上升至33.5%,居民存款增加了19.9万亿元,而2023年一季度就增长了9.9万亿元,居民新增存款不仅来自居民储蓄,还有购房支出大幅下降,以及居民资产从股市、基金、理财转向定期存款的影响。今年上半年面临着就业竞争增加,很多居民收入下降预期比较强,导致预防性储蓄出现了明显增加,求稳求保障的情绪高涨。

积极的政府政策将发挥更大拉动作用

经过2023年一季度的良好开局,国内经济数据于二季度逐渐放缓,社会零售增长略逊预期,投资增速继续下降,市场主体对于长期投资、重资产投资、低流动性投资,对耐用品消费、负债消费等透支未来的消费,都变得更加谨慎,难以形成大上快上的局面。为打消市场对未来发展的疑虑,带动中国经济回归健康发展循环,2023年政府出台并实施了更加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政府投资依然是扩大内需为主要力量,以政府投资带动全社会投资,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投资参与政府项目,修复企业的投资信心和经营环境,将会是今年的工作重点。

第一,繼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保证投资导向的延续性。2023年,我国以财政政策为发力重点,加强货币政策协同,财政赤字率为3%,较2022年提高0.2%,赤字规模比2022年增加5100亿元;2022年整体政府债务限额增加了7.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2%;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10.1万亿元,增长3.6%。

第二,稳定民营企业预期,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未来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可以期待包括破除融资难障碍、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完善法律法规保护等更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出台,让民营企业敢于投资、敢于扩张。

第三,积极稳外贸,提升外贸企业市场竞争力。在外需收缩的背景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等反而逆势出口增加,说明外贸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也有机遇。透过“一带一路”来稳外贸也是今年的重中之重。

动态评估调整资产配置必不可少

经济发展有自身规律,它总在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的过程中循环往复。作为普通投资者,面对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时,在发展繁荣期要做好居安思危的准备,在萧条期也不必过于悲观。那么普通投资者应当如何通过调整资产配置来规避风险或减少损失呢?

第一,审慎选择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方向。一般来说消费信心疲软对股票是个坏消息,持续一段时间的市场需求萎缩会减少企业的利润,导致股价下跌。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应该完全退出股市。在有效市场理论框架下,股价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过去公开信息,从投资角度而言,我们应该更多关注预期。就A股而言,虽然市场上的投资者尚待时日恢复信心,但就像我们所说,股市也有周期性波动。当前我国政府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方面持续发力,下半年随着一揽子稳经济增长政策逐步出炉,经济增长的速度会出现抬升,经济回升效果可能会更明显,适当的权益投资有希望带来较为可观的收益。随着民众对消费降级和延迟消费的预期更加强烈,投资消费升级、耐用消费品领域的股票,可能会呈现阶段性乏力,而像消费必需品、医疗、基础行业等防御性行业在市场低迷时会更加稳健。

第二,固定收益类产品可以带来较为稳健的回报。回顾历史,在几次全球经济波动中,投资者的避险情绪促使国债需求量提升,而债券价格飙升,导致债券的整体回报率升高。未来央行无论采用降息还是降准的手段,都有利于债券收益曲线,从而利好债市。除此之外,配置收益固定的年金类保险产品,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增额终身寿险、叠加利率锁定、复利计算和保险产品指定受益人等优势,适合有规划未来子女教育、彩礼或嫁妆、养老退休金和财富指定传承等需求的投资者。

第三,避险情绪推升以黄金为代表的避险资产价值。黄金资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资品,同时兼具商品属性和投资属性。黄金不同于普通投资品,没有利息收入,但是作为实物投资品,其抗通胀的属性可以视作黄金资产的投资收益。当预期市场通胀上行时,适当配置黄金等避险类资产,可以提高投资组合的抗风险能力。

第四,定期审视调整资产配置应对市场波动。在市场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投资市场的行情也会随之波动,所以定期进行个人的资产配置诊断,审视现有投资组合,确保方案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也是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必备技能。例如工商银行推出的智能资产配置服务,可以围绕个人客户及其家庭的财务状况、投资目标、投资行为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结合市场环境的波动变化,依托量化投资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客户现有资产配置比例进行诊断,并提供投资组合配置的优化建议。定期点一点,测一测,有助于客户掌握当前投资组合与市场行情的匹配程度,以便把握住未来的配置方向。

总而言之,资产配置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研究经济周期并动态调整投资组合,才能提高投资收益。在经济周期变化的过程中,市场行情也会随之波动,政策方向也在不断调整。股市的涨跌和四季交替一样正常,夏天过后就会进入秋冬,寒冬来了之后必然有春天。投资者敬畏市场规律,顺应市场周期,抱着长期投资的心态,定期审视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根据市场环境和宏观政策变动,动态调整投资目标和资产配置策略。最重要的是,相信经济总会复苏,牛市也同样会回来。

猜你喜欢

居民资产消费
石器时代的居民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石器时代的居民
40年消费流变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新消费ABC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你睡得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