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假面之戏

2023-09-28覃明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23年5期
关键词:屯堡天龙师父

覃明

从贵阳龙洞堡机场出发,向西南80公里,便到了小城安顺。相比境内名声在外的黄果树瀑布,安顺这座黔西小城本身并不为人熟知。这似乎也是安顺地戏现状的投射,虽因六百多年历史被学界誉为“戏曲活化石”,2006年即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它并不起眼,偏安于西南一隅。

天龙古镇的地戏队是较有代表性的一支表演队。古镇位于安顺市区东北方位,始建于明代初年,至今仍居住着上千户人家。从古镇入口出发,沿河道一路向里,过一座青石板桥,一棵参天樟树,密密的青石瓦墙中突然探出一抹亮色——那是靠旗的一角,地戏演出的演武堂近在眼前。

这是一座建于2008年前后的三合院,左右各有厢房,正中一个开阔天井,天井上方高悬一块木质牌匾,上书“演兵习武”四个字,切中的正是地戏的由来。1381年,朱元璋为将西南地区纳入一统,派遣30万大军远征云南。后来,部分军队响应“屯田戍边”政策,就地屯耕驻防。屯田士兵和南迁移民带来了古老的傩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集演戏、祭祀、娱乐于一体的地戏,当地人称之为“跳神”。

不似其他戏种,地戏无所谓戏台,或村中空坝,或平整田土,就地围场而演,其名便由此而来。头戴面具是地戏演出的另一个特征。眼前的演武堂除了是地戏演出场所外,也是半间傩戏面具博物馆。两面靠墙的玻璃柜里陈列着近百面木雕面具,不同年代、大小、造型,或嬉笑或怒骂,一个个都生动明快、形神兼 备。

地戏所用的面具多用白杨木雕制而成,大小略如人面,当地俗称“脸子”。“戴上脸子就是神,摘下脸子就是人。”当地“神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先松曾一语中的道,“脸子”就是地戏的灵魂。一个地戏队里必有成套的“脸子”,多则上百面,少的也有六七十面,分文、武、老、少四大类,造型根据角色性格而来,如老将额上刻皱纹,猛将则双眼暴突,鼻翼怒张。在着色方面,它与京剧脸谱颇为类似,一般赤红代表忠勇(如关羽),黑色代表刚烈(如张飞),垩白代表奸诈(如曹操)。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他把脸子演活了!”这便是老百姓对一位地戏艺人的最高赞赏。

陈先松的徒弟邓艳华介绍,传统的地戏一年跳两次,正月里跳半个月,是为迎春纳吉;七月里跳半个月,称作“跳米花神”,是为祈祷五谷丰登。在没有电视和手机的年代,地戏曾是村寨里最热闹的娱乐,也是村寨之间交流的方式。世事变幻,台上台下皆是如此。如今,地戏更多作为一种对外“表演”存续,也不再以一出完整戏目示人,更多截取片段演出,时长从三分钟到十来分钟不等。

但金戈铁马的风格依旧。演武堂入口处的木屏风上列有8出戏目名,它们分别取材于《封神演义》《三国演义》《岳传》《杨家将》等古代战争话本。这日上演的是《三国演义之三英战吕布》,讲的是刘备、关羽、张飞兄弟三人与大将吕布殊死搏斗的故事。上午十点半,演武堂天井的长条凳上聚集了第一批游客。鼓声“咚咚”响起,头顶面具、脸蒙青纱、手执木制戈矛刀戟的“三英”踏着戏步锵锵而来。翻身、腾空、跃起,三两错落,再接踵而来,动作生猛而迅疾。间或有“嘿呀、嘿呀”的唱词直入耳中,不明其意,只觉群情激昂,字字铿锵。

“那是弋阳腔的声腔,不过音韵用的是本地方言。”脱下“张飞”戏服的邓艳华缓缓道。他出生于1994年,今年不到30岁,是地戏班里最年轻的队员。据他介绍,虽然地戏多是武戏,但“唱念做打”四项基本功里,最难的还是“唱”。他的师父陈先松70多岁高龄,一开嗓依然声如洪钟。“奉军令调北征南,五尺道山崖两开;离乡背井豪情壮,忠君爱国守边关。”这段《调北征南》里的唱词,曲调高亢婉转,全在他的掌握中,气度非凡。邓艳华把它设置成自己手机的来电铃声,以怀念先人,也是激励自身。

十来岁起,上学之余,邓艳华便跟着师父修习地戏。除手眼身法步之外,师父教会他的第一课是“练胆儿”。邓艳华清楚地记得,自己演的第一出戏是《三国演义之张飞夜战马超》,师父照顾他,特意改了词,上台后他无须开嗓,只是换上角色戏服,站在舞台边角。他三四年学下来,师父看在眼里,却并不多话,最后只四两拨千斤道,“他敢演了”。

“地戏这个行当,更多的是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邓艳华说,地戏艺人很少有专职,最早也都是屯堡里的村民。时代风浪滚滚而来,村民们经商的经商、务工的务工,纷纷告别了旧时的小日子,奔向大时代。天龙古镇旅游开发后,特意集结了这样一支一二十人的地戏队伍,每日整点演出,方便有兴趣的游客观赏,也为了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

2022年7月,陈先松去世。一些古老戏目随着老艺人的逝去流失严重。20世纪90年代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现存于世的地戏尚有370多堂,但前两年新的统计数据出来,只剩原先的1/3。在师父去世一周年之际,邓艳华和一众师兄在演武堂不远处的空地上办了一场特殊的地戏演出,唱了一出《岳传之陆文龙双枪战五将》。锣鼓声声,雄浑古朴的戏腔久久不息,伸向河埠、桥头,回荡在长长短短的青石小巷内、大大小小的石头房子里。

村头身着宝蓝色凤阳汉装的老妇人停下了手中游走的針线,静静凝神细听。屋檐一角,一只只大红灯笼高悬,上面“独美天龙,梦回大明”的字样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生动、真切。

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由18处瀑布组成,以水势浩大著称。它的名气最早始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此后许多文人画家纷纷为其撰文作画。瀑布群中的陡坡塘瀑布是著名影视作品《西游记》的取景地。当站在飞流直下的陡坡塘瀑布前,《西游记》片尾曲“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的旋律很自然地在耳边响起。

天龙屯堡位于贵州省西部的大山深处,这里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是历史上有名的重要驿站。“屯堡者,屯军居住之地名也。” 天龙屯堡仍保留着江淮时期的建筑文化和传统习俗等,被誉为“明代生活的活化石”。你可以从居民和古老的石质建筑中,窥见这里延续着的明朝屯堡文化和江淮一带与众不同的汉族文明。

猜你喜欢

屯堡天龙师父
屯堡印象
不够减怎么办绘
只有嘴巴想睡觉
萌娃趣语
师父穿越啦
屯堡人的春节
舞起来,飞天龙
倒霉的师父
云山之间
屯堡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