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物资管理中的采购风险管理策略

2023-09-28卓丽莉

关键词:物资管理供应商

卓丽莉

【摘  要】采购风险管理是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企业的生产活动、经营效益产生了直接影响。论文首先介绍了企业物资采购中常见的风险类型,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计划风险、验收风险等,随后概述了物资采购风险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性原则、信息共享原则、全过程管理原则,最后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编制合理的采购计划、筛选供应商、严格质量验收、加强内部控制等采购风险管理策略,为现代企业提高物资管理水平、科学防控采购风险、维护自身经营效益提供了有益帮助。

【关键词】物资管理;采购风险;供应商;价格计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4;F251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8-0115-03

1 引言

狭义上的物资采购是指企业根据自己的生产经营需求拟定采购计划,然后挑选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以及完成物资购买、运输、检查等一系列流程。其中,采购风险存在于物资采购的整个过程中,如果采购计划不合理、供应商信誉差,或者是采购合同存在漏洞,都有可能引发采购风险,进而损害企业的利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的风险防控意识得到增强,对采购风险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探究采购风险的防控策略成为热门研究课题。

2 企业物资采购的常见风险

2.1 外部风险

物资采购中的外部风险主要包括:①自然风险,由于遇到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物资采购工作受到干扰,例如,强降雨引发的洪水、泥石流导致交通受阻、物流中断,物资无法按时运送。②政策风险,因为国家经济政策调整,或者是宏观调控等变化,对物资采购产生影响。例如,国家修改了某项原材料的标准规范,现有的物资因为不符合最新的标准规范无法使用,需要重新生产,无法在约定时间内供应。③市场风险,市场行情始终处于波动变化中,如人工成本、物流成本的增加,都会导致物资采购成本的上涨,很有可能因为预算不足导致采购任务无法顺利完成。④信用风险,企业虽然与供应商签订了合同,但是无法杜绝违约风险。供应商可能会利用合同条款中的漏洞提供价格更低、质量更差的原材料,或者是低价中标后以次充好,这种失信行为也会使企业面临采购风险。

2.2 内部风险

物资采购中的内部风险主要包括:①计划风险,企业在采购物资前要根据自身的生产需求、资金状况编制采购计划,如果采购计划不合理,会对采购工作的开展产生负面影响,由此导致了采购计划风险。例如,物资采购计划滞后于实际生产,出现物资短缺情况,影响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②验收风险,企业对于供应商提供的货物没有进行仔细、严格的验收,出现货物型号、规格与合同约定不符等情况,或者是存在严重质量缺陷等问题,这些原材料一旦投入生产,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而且严重损害企业的商业信誉[1]。

3 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的管理原则

3.1 预防性原则

采购风险会产生连锁效应,例如,采购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也会同步增加。如果企业提高产品价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会下降,终端销售压力增加;如果企业不提高产品价格,那么企业的销售利润被压缩。因此,企业采购风险必须坚持“预防优先”原则,从源头上采取多种措施预防采购风险的发生,将采购风险的发生率以及采购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例如,企业需要采购大宗物资时,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所有符合招标要求的供应商都可以参与投标,做到公平竞争。企业选择多个评价指标(如商业信誉、供货能力、运输距离、产品报价等)对所有参与竞标的供应商作出综合评价。选出信誉较好、供货稳定、报价较低的供应商,与之签订合同。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减少因为供货不及时、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导致的采购风险,切实维护了企业的利益。

3.2 信息共享原则

经验表明,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的发生,多数情况下与信息不对称、沟通不到位有关。在物资采购风险管理中贯彻落实信息共享原则,就是要求各方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打破信息屏障,做到相互协调,确保物资采购任务顺利完成,让企业与供应商实现“双赢”。在企业内部要建立良好沟通机制,让采购部门、财务部门、仓管部门、生产部门等平行部门之间做到信息的无障碍交流。采购部门在了解生产部门的生产计划后,明确下一步生产所需的物资。同时,采购部门向仓管部门了解物资的库存情况,并判断物资是否充盈。如果物资不够,则编制物资采购计划,并向财务部门申请资金。最后利用财务部门划拨的资金完成物资采购,及时核验入库,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多个平行部门之间做到信息共享,让物资采购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有效预防物资采购风险的发生。

3.3 全过程管理原则

采购风险具有突发性特点,实行全过程管理能够结合采购流程,从各个环节上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实现对采购风险的超前预防、精准控制。基于全过程原则的采购风险管理,需要抓好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总结3个环节:事前预防包括编制合理的采购计划,综合比选供应商,以及精简招标采购流程等;事中控制则是对采购进度风险、采购质量风险、价格变动风险等一系列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事后总结是根据物资采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是暴露出来的缺点,展开总结、讨论,提出对策、建议,从中吸取教训,进一步提高采购风险管理水平[2]。严格遵循全过程管理原则,有助于提高企业对采购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对降低采购风险的危害、维护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有积极帮助。

4 企业物资管理中采购风险的防控措施

4.1 采购前期的风险管理

4.1.1 编制合理的采购计划

采购计划对物资采购的全过程起到了指导作用,保证采购计划的合理性是预防采购风险的有效途径。企业物资管理人员在编制采购计划时,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兼顾现实需求和前瞻需求,采购计划要体现出一定的超前性。在企业财力允许的基础上,提前确定下一阶段的采购计划,并按照该计划采购物资,从而保证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前后衔接、有序进行,有利于提高物资利用率、实现利润最大化。其次,在控制现实支出预算的同时,节约后续成本。所谓现实支出,是指企业采购当前物资或服务实际支出的款项;而后续成本,则是各类设备的维护、升级等相关费用。企业采购部门在编制采购计划时,既要加强对现实支出预算的控制,避免超预算等情况的发生,也要充分考虑物资、服务的后续成本支出,这样才能切实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最后,编制物资采购计划时要区分轻重缓急,特别是在企业预算有限、资金周转存在一定困难的情况下,应当将急需的物资列在采购计划的前面,优先采购。

4.1.2 筛选供应商

供应商的资质、信誉、实力等,对采购风险也有深刻影响。有些供应商信誉不良,没有按照采购合同提供符合标准的物资,而是用价格更低、质量更差的物资以次充好,由此引发采购风险。为了杜絕此类问题,企业采购部门必须要严格筛选信誉良好、实力较强的供应商,并通过签署采购合同的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源头上预防采购风险的发生。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供应商准入制度,如果条件允许应当成立专门的供应商审查小组,小组成员从企业的采购部门、研发部门、质管部门、生产部门等抽调,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协商制定供应商的评定标准,重点从供应商的物资价格、商业信誉、供货能力、创新能力、售后服务、产品合格率等方面展开综合评价[3]。多方对比、优中选优,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与其签订采购合同。在甲乙双方签订采购合同后,企业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对供应商的管理。例如,引入淘汰机制,在双方合作过程中,如果供应商出现了产能不足、产品质量欠佳等问题,可以依据合同解除合作关系,重新选择更加理想的供应商。

4.1.3 实行价格计划管理

采购价格与企业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在保证物资质量过关的前提下尽量压低采购价格,能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企业采购部门实行价格计划管理,对预防采购风险将会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企业需要构建更加公平的价格管理体系,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设立价格库,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物资的历史采购价格,掌握某一类物资的价格变动规律,并根据这一规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价格变化。对于非紧缺物资,可以根据采购价格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选择在价格相对较低的时间段进行采购,从而帮助企业节约采购资金。基于共享理念,选择有相同采购需求的企业进行价格资源共享,掌握最新的物资价格信息,并以此为依据灵活调整采购时间和采购规模。另一方面,采购部门尝试多种方法压低采购价格,例如,增加采购数量压低采购价格,或者是采取招标方式选择报价更低的供应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何种策略,必须要保证物资质量过关、符合使用要求,坚决杜绝以次充好等情况。

4.2 采购期间的风险管理

4.2.1 价格变动风险控制

供应商的涨价行为是造成采购风险的常见因素。受到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影响,供应商为了维持自身的经营利润会相应地抬升供货价格,如果涨幅较大,容易引起采购风险。对于此类情况,企业采购部门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保持良好沟通,当供应商迫于成本压力需要涨价时,双方应召开会议分析涨价的原因、制定相应的策略。对于外部因素(如人工成本、原料成本的增加)引起的成本增加,企业判断涨价是否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并分析涨幅对企业生产、产品销售、经营利润等带来的影响。经过内部讨论后,再判断是否维持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有效的沟通能够减少双方的争端,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其次,企业方面应当认识到,物资价格的波动变化是常态,因此在确定采购预算时可以适当提高预算。即便是后期因为不可抗力采购价格出现小幅度的上涨,也不会影响正常采购,从而保证物资的稳定供应和维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4.2.2 采购进度风险控制

采购进度风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供应商方面因为产能不足、生产线故障等,无法在合同约定时间内提供相应数量的物资;二是企业方面因为项目进度变更,或者是扩大生产规模,需要使用更多的物资,企业需求超出了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引发采购进度风险。对于不同情况,应采取差异化的风险控制措施。如果是供应商方面的问题,企业方面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指派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技术人才对供应商提供生产支持或培训指导,使供应商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提供符合采购需求的物资。采取上述措施仍然不能满足采购进度,企业可以考虑更换供应商[4]。如果是企业项目变更、扩大生产出现供应风险,一方面,要尽早通知供应商,方便供应商根据甲方需求灵活调度资源,按时交货,防止出现货物延期的情况;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临时选择其他供应商采购物资解决燃眉之急。通过控制采购进度风险,保证了企业生产所需物资能够按时、稳定供应,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4.2.3 物资质量风险控制

在物资采购管理中,保证物资的稳定和及时供应固然重要,但是采购物资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也必须予以重视。尤其是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一部分供应商以低价为噱头,吸引企业与其签订合同,然后再提供假冒伪劣材料,严重影响了企业产品质量、损害了企业商业信誉。因此,在采购风险管理中,采购物资的质量风险控制尤为重要。建议企业采取以下3点控制措施:第一,制定并实施采购质量计划。企业采购部门按照“质量优先”原则,在编制采购计划时要详细说明每一类物资的采购要求,包括规格、品种、型号、数量,等等。在采购物资时严格按照该计划进行采购,同时采取抽样检查的方式,核验物资的品种、规格等是否符合采购要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得使用,从根本上避免物资质量风险。第二,明确质量控制要点,企业采购人员要熟悉相关的技术规范、工艺要求、国家标准,在此基础上核验采购的物资是否符合规范标准。凡是不符合的,一律不得使用。第三,设立采购质量信息台账,加强质量信息反馈。对于采购、接收、使用等各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的物资,均应当做好记录。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质量信息台账分析引起物资质量风险的原因,并寻找可行性的应对策略,为今后物资采购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

4.3 采购后期的风险管理

企业采购部门围绕采购流程,全面梳理采购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同时结合以往的采购风险管理措施,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降低采购风险的发生率。企业尽快设置独立的风险控制部门,每当采购部门进行大宗采购时,风控部门必须做到全程监督、全程审计,实现采购风险的超前识别、有效控制。由于风险控制部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在风险信息的收集、利用和反馈上具有极大的便利性,为采购风险控制创造了良好条件。风险控制部门在收集和分析风险信息的基础上,编制采购风险报告,提交给企业的管理层作为决策依据。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加快推进管理流程改革,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通过精简采购流程,减少审批环节,保证责任得以层层压实,这对于防控物资采购风险也有积极效果[5]。鉴于物资采购风险管理对企业生产活动、经营效益的重要影响,有必要根据风险管理内容细化绩效考核标准,将采购风险管理水平与个人的薪资绩效挂钩,通过这种方式倒逼采购人员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5 结语

采购风险除了会影响正常的物资供应,干扰企业的生产经营外,还有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如期交付产品,进而损害企业的商业信誉或者是带来违约风险。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要高度重视采购风险的危害性,将全过程管理理念贯彻到采购风险管理中,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总结,切实提高采购风险管理水平,将采购风险的发生率,以及采购风险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保障生产活动正常开展,维护企业自身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康志英,邬小若,魏国华.A企业工程与物资采购风险防控审计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21):52-54.

【2】陈英明.国有煤矿企业物资采购的风险控制管理研究[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23(2):10-12.

【3】董树荷.大数据时代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与风险控制策略分析[J].经济管理,2023(4):311-312.

【4】范冬云.油气管道行业采购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J].交通企业管理,2023(1):94-96.

【5】李敏.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煤矿企业物资采购的风险监督与控制管理[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23(3):7-9.

猜你喜欢

物资管理供应商
中国铸造供应商产品目录
发电企业仓库条形码系统的应用
电力企业中物资管理的改革与发展
对实现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探讨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弊端及应对策略
铁路工程施工项目物资管理浅析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推荐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