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收入增长与农产品绿色治理的兼容性策略研究
——基于单向替代和网络外部性的市场制度实验

2023-09-28马旭东马莉楠

税务与经济 2023年5期
关键词:外部性生产者价格

马旭东,马莉楠

(1.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2.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天津 300221)

一、引 言

农民收入增长是实现全面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自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以来,农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逐步缩小,土地利用率显著下降,甚至出现了土地荒废现象,因此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土地荒废、劳动力转移、城市化与市民化是农民向农业投资动力缺乏的主要表现。挖掘农民在农业投入方面的动力源,激励农民向农业人力资本与农业实物资本投资,能够为农民这一“特殊群体”收入增长开辟新的路径。[1]

自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中国农产品产量迅速提高,农民收入迅速增长,改革开放的红利在农村和农民身上得到充分释放。1986 ~2003 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初步确立,以小农为主的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了农产品买方垄断市场结构,农户通过提高价格来增加收入受到了市场结构的限制。农村劳动力流动性不高,农民增加收入的唯一途径几乎便是增产。农药对于保障农产品产量、化肥对于提高农产品产量非常有用,导致了中国农产品逐步从天然、绿色退化到高产低质的结果。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健康饮食需求不断增强。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被关注,绿色农产品需求不断扩大,农民收入增长、农产品绿色化和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成为社会亟须解决的综合性问题。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首先需要协调好粮食生产增产增量与增效的关系,[2]目前学术界对农民增收与绿色农产品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可追溯等信息机制、认证等第三方机制、市场合作机制等制度构建能够改善农产品质量;[3-7]劳动、土地和知识的重新配置(产业化、交通便利化等)能够提高农民收入;[8-10]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这两个观点基本达成了共识。消费者愿意为绿色农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也具有较高的共识,[11]绿色农产品溢价能力是农民增收之源;祝国平等研究了产业链参与、技术选择与农户绿色生产之间的关系;[12]沈兴兴等强调要建设专业化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和销售渠道,强化绿色食品品牌打造与宣传。[13]虽然绿色农产品相对于非绿色农产品而言产量较低、风险较大,但相对于市场而言,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更小,提价空间范围更大,对农户收入保障性更强。绿色农产品具有非常强的制度需求性,目前关于农产品的制度需求研究仅限于可追溯机制、认证机制、合作机制等宏观制度研究,对惩罚机制、监督价值等具体做法的研究尚显不足。在绿色农产品治理过程中,哪些机制更有效、设置顺序是什么,目前尚没有系统研究成果。

农民是经济社会中存在的特殊群体。农民既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又是具有自然人属性的消费者,从事没有产业化的农业,实质上农民并没有参与到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中。这就决定了新古典经济学所崇尚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对农产品和农户行为的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偏差,尤其在研究中国“三农”问题时并不完全适用。农产品提价是收入增长的一个源泉,也是限制农村优质劳动力流出的激励性手段。绿色农产品符合健康消费理念和食品安全需求,能够通过定制性或个性化生产,降低生产者的竞争度,具有提高农民收入和抑制劳动力流出的功能。绿色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普遍较小,价格提高幅度高于产量缩小程度,有提价空间。谷贱伤农警示我们,只有实施农产品保护价格制度才能保障农民收入。本文将质量维度引入弹性理论发现,绿色农产品的性价比提高并不符合“谷贱伤农”的观点:首先,由于农民对健康、生理、社会的认知偏差导致高收入群体更为关注质量而非价格;其次,伴随质量提高的价格提高,单位质量收入并不一定提高,“谷贱伤农”在此并不成立。以绿色农产品交易性制度研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据绿色农产品经济特性进行市场制度的分析与设计,研究农民收入增长与农产品绿色治理的兼容性策略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基于绿色农产品单向替代与网络外部性的市场制度实验

显性偏好理论认为,根据选择行为研究消费者的偏好,能够得出因素变化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但同样的无差异曲线可能是由销售方式便利性、经营规模性、市场流通范围经济性、政策行为正外部性和价格变化单向替代性等多种因素而引起的。行为实验并不以选择理性为前提,强调行为的真实性和实验的可重复性,因此在研究市场行为方面有可靠性优势。

(一)绿色农产品市场制度实验参数设计

1.单向替代性设计:要求被试者下一轮次的绿色农产品消费数量不得少于上一次,当且仅当绿色农产品消费数量大于或等于上一次消费数量时,才对该被试者进行福利计算;否则,福利计为零,即消费者不能从被试中获得任何好处。

2.网络外部性设计:绿色农产品在一定消费量内,消费价值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绿色农产品消费具有网络外部性而引起的。当绿色农产品消费量超过阈值时,绿色农产品的消费价值会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下降,这是由消费需求的多样性愿望而导致的。通过对绿色农产品消费价值进行阈值设定,模拟绿色农产品消费的网络外部性大小。

3.正外部性设计:绿色农产品生产具有直接与间接的正外部性,本实验采用不同生产成本以反映可内部化的正外部性和不可内部化的正外部性,以考察外部性对行为人选择的影响,从而研究外部性对绿色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影响。

4.规模经济设计:通过对是否允许土地兼并的制度设计,研究规模经济效应对农产品种植选择和消费者消费选择的系统影响。

5.信息与机制设计:设计信息不对称场景和惩罚机制,研究信息与惩罚机制对农产品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与市场交易的系统影响。

(二)绿色农产品市场制度实验结构设计

现实中,绿色农产品销售价格明显高于普通农产品,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其溢价幅度为15% ~20%。依据网络外部性,在一定的需求量内,绿色农产品的价格会随着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需求量后随着需求量的增加而减少。虽然绿色农产品价格偏高,但消费绿色农产品会改善公共环境,产生正外部性。绿色农产品对普通农产品具有单向替代性,本实验正是基于网络外部性、单向替代性和制度需求性而展开。

表1 各组实验条件设计与得益情况

本实验每组有12 位受试者。其中有8 位受试者作为农产品的消费者,4 位受试者作为农产品的供给者。实验分为A ~J共10 组。情景设计如下:假设每位生产者拥有10 亩土地,4 个生产者共40 亩,可以种植普通农产品也可以种植绿色农产品,自由选择。假定边际产量都为1,但边际成本不同,绿色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于普通农产品。初始普通农产品边际成本为1.2,而绿色农产品边际成本为1.5。初始普通农产品市场需求函数设定为:P =60 -y,P为价格,y为总需求量;绿色农产品市场需求曲线设定为分段函数以反映绿色农产品的网络外部性:当且仅当y≥10,P =90 -2y;当且仅当y <10,P =60 +y。每个消费者消费农产品数量为5 个,且绿色农产品消费数量只能增加不能下降,以反映绿色农产品对普通农产品的单向替代性。收益计算采用消费者出价最高先得,生产者出价最低先出手;按照市场均衡价格高于(或低于)交易价格加(或减)差价计入损益。第i个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计算公式为:

其中,P1为绿色农产品分段需求曲线价格,P2为普通农产品需求曲线价格,n 为绿色市场的总交易量,m为非绿色市场的总交易量,ni为第i个消费者的绿色农产品购买量,mi为第i个消费者的普通农产品购买量,为绿色农产品平均交易价格,为普通农产品平均交易价格,Pni为第i个消费者消费第ni个绿色农产品的支付价格,Pmi为第i个消费者消费第mi个非绿色农产品的支付价格;生产者剩余计算同于消费者剩余的计算方式。

A组实验是基准实验(对照组),其他九组为实验组。B组实验主要通过可以转售交易研究收购、大宗交易对普通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交易的影响。C组实验规定消费者1 和消费者2 必须消费绿色农产品,以考察特殊人群(例如,孕妇、病人和老年人等)对绿色农产品市场交易的影响。D 组实验规定每个家庭的购买数量不同,测试节约消费对农产品市场的综合影响。E组实验规定绿色农产品种植风险(抽签决定每个生产损失,比例给定为20%),测试绿色农产品生产风险对农产品市场的综合影响。F组实验通过改变绿色农产品网络外部性大小,测试需求强度对绿色农产品市场的综合影响。G组实验测试普通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对市场交易的综合影响。H组实验测试政府补贴的综合影响。I组实验通过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垄断地位,测试纵向一体化和合作社经营的市场综合影响。J组实验通过信息不对称及第三方机制的引入,测试认证机制、惩罚机制等对农产品市场的综合影响。

(三)被试环境与实验过程

实验开始前,实验组织者向每位实验参与者分发一张包含实验规则与统计表格的实验纸;设计了收益统计的Excel计算程序,按照消费者剩余统计消费者收益,按照生产者剩余统计生产者收益。受试者都为高校大学生,供给者均为来自农村的高校大学生,且12 位受试者并不相识。由于实验群较大,且实验次数较多,为避免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每类实验都采用不同人群,但都参与A组实验。

三、农产品市场制度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10 组实验,每组实验进行10 轮,每组实验者都进行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计算4 个生产者和8个消费者每轮的平均得益,得到图2 的实验结果,计算4 个生产者和8 个消费者的10 轮平均得益,得到表2 的实验结果。

表2 实验结果统计表

(一)A组与B组实验:大宗交易与收购交易的实验结果分析

B组实验要求消费者可以购买超过5 单位的农产品,实验结束以前,可以在消费者中间进行转让。实验结果显示允许绿色转卖的条件下,由于中间商承担更大的经营风险,因此索要了更高价格。转卖的收益来自于提价,转卖提高了绿色农产品中间商的收益,也增加了绿色农产品种植者的收益。

江应松、李慧明认为,减少中间商环节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能恶化农产品的种植结构。[6]在单向替代和网络外部性条件下,绿色农产品大宗交易或收购行为有利于形成质量担保,从而刺激绿色农产品消费;中间商的存在也提高了绿色农产品价格,从而抑制绿色农产品消费。因此,从消费者需求来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生产者种植绿色农产品的激励,仍刺激了绿色农产品产量和交易量。总体上看,大宗交易刺激了绿色农产品生产,虽然中间商的收益增加但是绿色农产品种植收益减少,因此存在激励的不确定性。

图1 各组实验收益、产量对比图

(二)A组与C组实验:特殊消费群体的实验结果分析

C组实验规定,消费者1 和消费者2 作为特殊消费群体(孕妇、病人等),必须消费绿色农产品。实验结果显示:对绿色农产品的高度需求引起绿色农产品种植量显著增加,绿色农产品价格因需求而上涨,普通农产品价格并非因为替代、而是因资源转移而上涨。特殊人群挤占了其他人群绿色农产品消费,绿色农产品的整体消费量和产量有所提高,降低了特殊人群的福利,提高了其他人群的福利。生产者利润略有增加但并不大,绿色农产品对普通农产品的单向替代,决定了一部分人对增加绿色农产品的消费量采取谨慎态度,由于绿色农产品价格上涨会降低绿色消费福利,特殊消费群体对农产品生产结构有引导作用。

(三)A组与D组实验:节约农产品消费的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缩小部分消费者购买规模,进行实验比对发现:节约农产品消费引起绿色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产量比下降。各类农产品价格均略有上涨,产量急剧下降是由于需求量下降而引起的,需求竞争度下降引起了农户不愿意投资绿色农产品,因此,需求规模下降不利于绿色农产品生产。但需求规模下降能够使得消费者从中获益较多,即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比有显著上升。节约农产品消费引起消费者福利相对提高,生产绿色农产品企业的利润有所增加,消费普通农产品的消费者获益较多,这是由于单向替代性使得绿色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高于普通产品。

(四)A组与E组实验:绿色农产品存在种植风险的实验结果分析

绿色农产品存在种植风险导致农户将更多资源配置在普通农产品之上,绿色农产品的种植风险使得绿色农产品价格略有上升(风险溢价)。由于单向替代性,种植风险对普通农产品有提价作用。绿色农产品生产者由于风险损失而使收入下降,消费者由于提价而福利下降。控制绿色农产品种植风险,对稳定绿色农产品价格,降低普通农产品价格,提升农产品收入,促使土地资源向绿色农产品领域配置有重要作用。防范和化解绿色农产品种植风险对引导绿色农产品种植、保护土地资源、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

(五)A组与F组实验:网络外部性扩大后的实验结果分析

网络外部性增加使得资源更多配置在绿色农产品生产领域,绿色农产品生产量显著增加,普通农产品产量有所下降。绿色农产品销售价格显著增加,普通农产品价格没有显著变化。网络外部性使得消费者和生产者产生双赢格局。定制农业、品牌农业因其显著消费的网络外部性对绿色农产品种植有重要作用。

(六)A组与G组实验:价格保护与土地转卖的实验结果分析

土地可转卖且规定转卖价格,相当于对土地进行价格保护。当农产品种植收益小于转卖价格时,农民可以选择将土地转让给其他种植者,从而降低农产品种植的收益风险。农产品价格保护和土地转让政策对农户利益保护有作用,对于农民留在农村、投入农业有正向作用,但对农地资源向绿色农业转移并没有显著影响。高保护价格能够激励更多农民放弃农业生产,有利于横向一体化形成规模经济,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

(七)A组与H组实验:绿色补贴的实验结果分析

绿色补贴有利于绿色农产品生产,是兼容农民增收与绿色农产品生产的重要方法。绿色补贴使得更多资源配置在绿色农产品生产领域,对绿色农产品的价格影响较小,绿色农产品生产者收益增加主要由产量增加和补贴收益构成。绿色补贴加剧了绿色农产品对普通农产品的替代,对消费者福利和生产者收益的提升具有显著性作用,尤其在农业专业化初期阶段,绿色补贴对要素选择的重要性非常大,可以作为启动手段来实施。

(八)A组与I组实验:纵向一体化(农业合作社等)实验结果分析

绿色农产品的垄断、农业合作产生的规模经济、农村土地流转引起的农业规模经济效应等通过降低生产者竞争度提高农户收入。农民增收主要来自于各类农产品价格上涨,由于绿色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高于普通农产品,农民将更多资源配置在绿色农产品领域。纵向一体化、农业合作社更有利于品牌农业和功能农业开发,是降低农业生产者竞争度的手段。

(九)A组与J组实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存在惩罚风险的实验结果分析

绿色农产品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惩罚机制、声誉机制对绿色农产品治理与农民增收有显著作用。通过对生产者总收益进行惩罚,验证声誉机制对绿色农产品治理的影响;通过对绿色农产品欺诈收益进行惩罚验证惩罚机制对绿色农产品交易的影响。实验表明,惩罚力度对“以次充好”具有抑制作用,即便在低惩罚力度的条件下,由于实验重复次数产生的声誉影响,许多实验者也不愿意采取欺诈性行为。第三方认证、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绿色农产品生产者协会有信号传递功能,[14]为绿色农产品做出保障。声誉机制相较于惩罚机制更具绿色农产品治理效应,并能通过完善绿色农产品市场来提高农民收入,因此,个人信用档案在绿色农产品治理与农民增收方面更具积极作用。

四、农产品市场制度实验的启示与兼容性策略构建

本文利用绿色农产品市场制度实验研究农业投资和绿色农产品治理的制度需求。研究发现,控制绿色农产品种植风险、纵向一体化、农业合作社、网络外部性下的定制农业、品牌农业对绿色农产品种植和农民增收有双重效应,价格保护、土地转卖和绿色农产品补贴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和提高绿色农产品产量有双重效应,认证机制在绿色农产品治理与农民增收方面更具积极作用;大宗交易、中间商、特殊需求、土地投入下降在农民增收和绿色生产中并没有直接的兼容性效应。

在所有的兼容性策略中,控制绿色农产品种植风险、网络外部性下的定制农业和品牌农业、纵向一体化对农产品生产具有激励性。价格保护和土地转让权虽然具有兼容性特点,但该收入的增加需要农村劳动力流出和农业总体投入的下降。在绿色农产品治理准备阶段,应侧重绿色农产品市场开发。绿色农产品市场开发有利于引导农户将人力、物力、财力向绿色农产品领域转移,为农产品绿色治理提供基本的需求保障。在准备阶段,通过绿色农产品知识宣传,创造更大的网络外部性,利用单向替代营造更高的市场需求,为绿色治理提供市场环境。

在绿色农产品治理起步阶段,应侧重生产性激励制度构建。绿色补贴有利于农户将更多资源配置在绿色农产品领域,为农户和消费者提供双重福利。农产品种植风险化解与方法制度,例如绿色农产品种植保险,有利于降低生产者的负向激励,为农户将资源向绿色产业投资提供保障。应开发绿色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替代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构建“以次充好”的惩罚机制。

在绿色农产品治理成熟阶段,开发有绿色农产品标记的大宗交易和期货市场,开发与普通农产品类似的绿色农产品交易制度,为绿色农产品提供有交易效率的市场结构。此时,应出台功能农业、旅游农业、定制农业、品牌农业的相关政策,逐步降低绿色农业补贴,转为规模化经营和合作化经营提供兼并、一体化的政策激励。相对于惩罚机制,声誉机制对绿色农产品治理的效果更为优异,应不断完善声誉机制,替代惩罚机制。

在绿色农产品治理过程中,绿色认证、专家系统对绿色农产品市场需求培育非常重要。构建生产者信誉机制、开发绿色农产品消费保障机制、完善绿色认证和健康专家系统等第三方机制,都有利于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开发,是农产品市场绿色治理全过程的制度需求。

猜你喜欢

外部性生产者价格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1月巴西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3.92%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家禽福利的未来:生产者能期待什么?
价格
价格
价格
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外部性及其测算研究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