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古典主义设计
——浅析古希腊古罗马建筑
2023-09-28关雅心
关雅心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一、古希腊时期
以数为美是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古希腊建筑中,黄金分割法则被应用在建筑的各个方面。古希腊建筑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神庙的建造上,从公元前7 世纪起,开始兴起一种围柱式的建筑并成了希腊建筑的一种主要形式。围柱式建筑通常是长方形神殿,四周用柱子围绕起来,柱子上方有檐部,顶部还有一个三角楣。
柱子文明是古希腊时期出现的,在古希腊之前更早的古埃及,他们是使用金字塔的模式,这与两地当时所采取的政治制度有关。古埃及采用的是法老高度集权的专制制度,法老就是最高代表,就像金字塔的顶端一样,但古希腊采用的奴隶制民主制度,每个公民都有投票权,都可以参与、商量国家大事,就像围柱式建筑一样,每根柱子去共同分担重量,所以建筑的形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结构。所以当时柱子在神庙建筑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并且它的样式非常多,大致可分为三种,分别是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这些柱子都是由基座、柱身、柱头三部分组成的,但其中细节部分又有许多的不同。多立克柱式是直接立在台阶上的,没有柱基,柱头是由一个圆盘加方形的顶盘组成,柱身部分比较粗壮,并且从下往上逐渐缩小,但是中间又有微微鼓出来的弧度,就像人们在用力的时候肌肉鼓起的状态一样,从而形成某种张力和弹性,所以它是一种力量的象征,显得比较简约、朴素、庄严,多应用在希腊本土。爱奥尼柱式起源于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及爱琴海的一些岛屿,与多立克柱式不同的是,柱子底部有柱基,而且其柱身相对来说更加修长一点,柱头是在多立克的基础上加了一对涡卷的纹样,在直线的基础上加入了曲线的元素,给观看者带来比较柔软、优雅的感觉。科林斯柱式出现在古希腊后期,是由爱奥尼柱式演变而来的,所以也有柱基,柱身修长,它们的区别是科林斯柱式的柱头加入了植物的叶子——毛茛叶进行装饰,显得比较华丽,视觉上好像轻了一样,使沉重的柱子有了轻便的感觉。
古希腊建筑成就的代表是雅典卫城,雅典卫城是为了纪念希波战争胜利而建的,是由雅典杰出的政治家、执政官伯里克利主持修建的,这个建筑群的建立一方面为了是纪念希波战争的胜利,另一方面是为了树立全希腊的中心地位。整个建筑群是根据当地不规则的地形建造的,有胜利女神庙、帕特农神庙、山门、伊列克提翁神庙,形成高低错落的层次感,主次分明。其中,位于建筑群最高点,也是卫城中体积最大的建筑就是帕特农神庙(见图1)。它是整个雅典卫城的主神庙,是用来供奉雅典人的守护神雅典娜,帕特农就是雅典娜的别名。传说在当时,有雅典娜和海神两位希腊神话中的神争当这个地方的守护神,当地的人们就让他们展示各自的一些技能。海神拿出他的三叉戟插进地里,大量的泉水涌出,给予当地人们神圣的泉水。到了雅典娜,她用自己的手换成一棵橄榄树,树上的果实为当地的人们以及后代提供粮食,并且橄榄树象征着和平和繁荣。当地的人们觉得橄榄树比泉水好多了,所以选取了雅典娜作为他们的守护神,之后这个地方就取名为雅典。
图1 帕特农神庙
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典型的围柱式建筑,它立在一个长70 米、宽30 米的台阶上面,宽有8 根柱子,长有17 根柱子,其建筑比例是1 ∶1 ∶618,符合黄金比例。最外层柱子的柱头是由圆形加方形的顶盘组成的,柱身较粗,所以其属于多立克柱式,柱子上面是檐部,所有的柱子都是位于这个檐部三竖线的中间,内有4 根爱奥尼式柱子。
在它的北面有一个海神的神庙——伊列克提翁神庙,它的规模比帕特农神庙小,在当地,是通过规模的大小去区分神庙的主次的。它的柱式是一种女像柱,由6 个女像组成,这些女性形象的柱子是为了纪念希波战争而制作的。这些人物的衣纹就像柱子上的条纹凹槽一样,雕像的重心是放在一条腿上的,然后另一条腿就弯曲起来,增加了动态的变化,避免给人视觉上呆板的感觉。
二、古罗马时期
希腊人以数为美的古典主义理念影响了古罗马建筑以及之后的建筑,所以古罗马建筑的风格与古希腊文化有一种传承的关系。罗马在征服了希腊后,就在希腊王国的废墟上建立起自己的帝国,但在文化方面是被希腊文化所影响的,所以古罗马的艺术多少还是保持了古希腊的原状。因为在人才方面,大批希腊的艺术家、哲学家、文学家都被俘虏到了罗马,所以在罗马工作的艺术家大都是希腊人,罗马收藏家大都购买希腊大师的作品或复制品。同时还把大量的希腊雕像掠夺到罗马,使罗马成为一个雕塑之城,所以希腊艺术一直以来都是罗马人临摹的模板。但在此基础上又有一定的创新,就是在建筑顶部增加了一个拱顶,因为当时出现了一种新的材料混凝土,其造价低廉、运输方便,能减轻建筑结构的重量,所以罗马人就用这种新型的材料建造了建筑的拱顶。
罗马人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建筑,而建筑中占主要地位的是一种大型公共建筑,这些建筑物既能为罗马人民提供一个公共活动的场所,也能满足贵族的生活需求。罗马的建筑物包括广场、凯旋门、圆形剧场、神庙等。
(一)罗马万神殿
公共建筑方面,罗马万神殿是帝国时期的建筑典范。万神殿最初建于公元前27 年,后来由于雷电引起的大火,导致神殿被破坏了大部分,到了公元2 世纪,皇帝哈德良在原神庙的基础上重建了万神殿,后来又在圆形的神庙前面加了一段希腊式门廊,方形神庙就成了整个神殿的入口,所以万神殿就成了一个罗马神庙与希腊神殿相结合的综合性建筑。神殿内殿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圆形大厅,直径为43.5 米,从地面到顶部也是43.5 米,在当时一直是世界建筑史上最大的一个圆顶,整个圆顶重达5 000 吨,为了支撑起这个沉重的圆顶,大殿的墙壁特别厚,并且为了减轻屋顶的重量,圆顶越往上建越薄,并且在圆顶的内部做了五层内凹的方格,方格随着圆形的曲线,自下而上逐渐变小,在材料方面采用的是罗马人发明的混凝土,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建筑结构的重量。整个建筑没有窗户,只是在拱顶的正上方中央开了一个圆窗,圆窗的直径有9 米,这是神庙主殿唯一的采光口,阳光通过这个圆窗照进神庙,形成了像聚光灯一样的光线,光线也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变化,使得圆顶内凹型的方格产生了一种规律的变化,打破了圆顶的单调和沉闷感,室内的光线和气氛会随着天气的阴晴变化而变化。
(二)罗马斗兽场
斗兽场是罗马人独特的创造,这是罗马帝国于公元70 年征服了耶路撒冷后修建的,长轴188 米,短轴156 米,大约可容纳45 000 名观众。
斗兽场是一个节日性的建筑,可供大量群众使用,整个建筑由低到高分为四组,观众的席位按等级尊卑去区分,越往高走,地位越低,底层有80 个拱门,供观众迅速入场和离场,二、三层是拱形的窗,最上层是实心的墙,斗兽场的拱门和拱顶结构形成了建筑外形的艺术主体,这种拱顶在节省建筑材料的同时,还使得外廊部分空气自然流通,每一层的拱门与拱窗都有壁柱分割,首先最底层就是多立克柱式,二层是爱奥尼柱式,往上走就是科林斯柱式,所以建筑的结构是一层比一层轻巧,一层比一层华丽,这些柱子并没有实际的结构意义,只是起到装饰的作用,能够减少这种厚大石墙给人的森严感。
(三)凯旋门
凯旋门是罗马统治者为了纪念战争胜利而建造的一种纪念性建筑,通常建立在城市主要街道中或广场上。其用石块砌筑,有1 个或3 个拱门。罗马帝国时期,每一场重大战役胜利后,都要建立凯旋门,因为在一个地方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之后,就会派信使回去通报,当地就开始着手建造凯旋门,因为从打仗的地方返回罗马城,路途非常远,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所以罗马城就有足够的时间在军队回来的路上建一座凯旋门,迎接他们的归来。现存最著名的凯旋门是提图斯凯旋门和君士坦丁凯旋门。
1.提图斯凯旋门
提图斯凯旋门建于公元81 年,建筑规模比较小,只有1 个拱门,高14.4 米,宽13.3 米,门两边的柱子采用了爱奥尼和科林斯的混合柱式,拱肩上雕刻着飞翔的胜利女神,门额上采用庄严的字体雕刻出纪念性铭文。拱门两边的墙上分别有两块浮雕,都体现了提图斯皇帝与他的军队获胜的事迹。上面刻画的是提图斯皇帝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驾着四匹马拉着的战车,下面的浮雕刻画着掠夺来的战利品和奴隶。人物的布局和虚实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创造了一种纵深感的空间,用很少的人去表达出非常雄伟的一个场景。
2.君士坦丁凯旋门
凯旋门的建造规模逐渐变大,其中的代表有君士坦丁凯旋门,它是罗马城现存的时间最晚的一座凯旋门,位于古罗马斗兽场的西部,建于公元312 年,是罗马为庆祝君士坦丁大帝战胜了他的强敌并统一了帝国而修建的,所以这个建筑的规模比较大,这是一座有着3 个拱门的凯旋门,高21 米,宽25.7 米,通过改变宽和高的比例,使得整个建筑更加宏伟。两边分布着科林斯式柱子,柱基和门墙上都装饰着浮雕,其中一些刻画的内容是歌颂君士坦丁的功绩,还有一些是从以前的建筑上拆下来再安装上去的。
(四)图拉真纪念柱
现存最著名的纪念柱就是罗马的图拉真纪念柱,这是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为了纪念他征服达吉亚人而建立的,这根柱子是由大理石砌成的一个多立克式的柱子,整个柱子是由柱基、柱身、柱头三个部分组成,高38 米,柱子里面有一条楼梯可以通到柱子的顶端,柱头上方本来是一尊古罗马的圣鸟—鹰,后来又改用了图拉真皇帝的雕像,然后又更换成了圣彼得的雕像。
整个柱身布满了螺旋状的浮雕饰带,上面刻画的是图拉真军队的战争经历,浮雕按编年史的顺序描述了各次战役的情况,包括出征前的宗教仪式、图拉真对军队的训话以及凯旋的过程,较为复杂的场景和人物沿着柱身逐段上升。因为柱子太高,所以人站在下面看上去就会产生一种透视关系,由下往上看会越来越窄,所以为了矫正透视的视差,浮雕饰带越往上建得越宽。
(五)拜占庭式教堂
到了公元395 年,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国都,一直保持了比较稳定的政治环境,在艺术方面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传统,这在建筑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建筑的柱式继承了古希腊的三大柱式,在此基础上又有一定的创新,创造出新的柱式——罗马多利亚式。还将古希腊的柱式和古罗马的拱结构综合起来,建造了非常有特色的拜占庭式教堂。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拜占庭式教堂——圣索菲亚教堂,坐落在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教堂的平面是长方形的,正中间有个直径为32.6 米的大穹顶,穹顶的两边各有两个半穹顶,这些穹顶覆盖的空间就联结成了一个整体。建筑的顶部密布着40 个窗洞,当光线从这些窗洞射入的时候就会产生凌空的感觉,所以当时查士丁尼的宫廷历史学家把这个大穹顶描绘为“一个悬在天空的金色球体”。
三、结束语
古典主义的古希腊建筑以古典柱式为主要形式,追求民主的建筑美学,发展到古罗马时期进一步进行规范,促进了柱式艺术的发展。并且古希腊、古罗马从尺度出发,以黄金比例为创作基准,以石材为建筑材料,为世界建筑的基本形制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