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木根雕艺术
2023-10-20王家锋
王家锋
王家锋木雕艺术工作室
一、木根雕艺术概述
木根雕艺术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独特造型艺术。创作者需要依据木根材自然形态创作,即随物象形、随形立意、借形就势、因势利导,在发现自然美的基础上依据木根材的原始形态创作,充分利用和发挥木根材的自然形态,挖掘天然的肌理美,借其之长,为我所用,既要重视整体的效果,又不可忽视局部细节的表现,从而使作品更有欣赏价值。
木根雕艺术讲究的是物我合一、天人合一。它是在天然形态的基础上再人为地进行文化精神的注入而形成的艺术。一件优秀的木根雕艺术作品,需要创作者去发现自然界的人文、景观、生活等物态美,再通过创作者的匠心,把不完美的枯木残根等天然木根材变成有思想、有生命的艺术作品,真正实现枯木也能逢春,达到艺术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效果。
二、木根雕创作过程
木根雕创作既需要巧妙的材料,也需要创作者的智慧和灵感,即取材——寻之觅其美,构思——巧之天然工,创新——营之心意趣,成果——妙之精雕琢。它是木根材的自然形态与创作者的智慧和审美观的巧妙结合,只有自然形象的巧加入人工雕琢的妙,才能使作品奇趣横生,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虽然木根雕属于造型艺术,但它与绘画、雕塑和竹刻有很大的不同。绘画、雕塑可以主题先行、随心所欲,无论是题材、形式还是表现手法都不会受到客观材料的限制,木根雕则只能在木根材的固有形状和纹理上做文章,对技艺发挥有极大的限制,所以必须借助刀外功夫,即用敏锐的感觉、独到的眼光、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以及灵活的统筹协调能力等。木根雕没有写实的油画那么讲求形象的逼真,它崇尚的是朦胧、含蓄、似像非像的美,在自然美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想象、通感等一系列审美心理活动,对自然生长物输入创作者的情感、思想,使之变成“有意味的形式”,最终成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木根雕艺术作品。这种变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对于创作者而言,既是一种局限和制约,也是一种挑战和超越,更是一种乐趣。
木根雕创作是发现自然美、创造艺术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妙施雕琢,不失自然肌理,饱含着天趣、大写意、抽象美,化短为长,点木成金,独具匠心。木根雕创作要想达到这种理想的艺术效果,主要不是靠手,而是靠心,也就是所谓的“雕而不雕,不雕而雕”,其中第一个“不雕”是顺应自然、不做作,而第二个“不雕”虽然没雕,实为“心雕”。手雕是形而下,心雕是形而上;手雕靠的是技艺、技巧,心雕靠的是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创作经验和文化修养,具备了这些刀外功夫,就算很少动刀,甚至不费一刀,也能达到点木成金、托物言志的理想和目的,这其中至关重要的便是想象。一是相木立意。在创作时,要巧妙运用木根材的形状、色彩、纹理走向等,充分发挥这些天然材料的作用。不能片面追求材质的贵重,而是注重材质的形态、纹理等方面。对于较理想的木根材,不要盲目动手,要相木构思,对木根材的形状、纹理要仔细观察、反复推敲,设想拟创作的对象、拟采取的表现技法、拟达到的理想的艺术效果等,做到胸有成竹、事半功倍。二是因势造型。巧借天然、因势造型,在关键之处,或寥寥几刀,稍加雕琢,若隐若现,或精雕细刻,画龙点睛,融技艺于自然材料之中,“三分人工,七分天成”,使作品具有“自然天趣”。三是夸张写意。在传统写实创作的基础上,善于借鉴书画艺术的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在关键之处,用寥寥几刀,给观者留下遐想的空间。四是追求神韵。在木根雕创作中,要注重表现作品的内在精神,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三、木根雕的“雕技四法”
“雕技四法”,即随形就象法、形体勾勒法、先易后难法、相纹走刀法。这四种雕刻技艺在实际操作中,无论是打坯还是修光都会用到,具体操作如下。
(一)随形就象法
随形就象法是尽量不要破坏原材料已形成的天然气质,而应该把握住那些自然因素,然后再通过适当雕琢挖掘更深的文化内涵。例如,一块硕大的木根材,看上去就蕴藏着一股大气、向上的张力,创作者不能把它雕得七零八碎,瓦解了这种天然的内蕴,而是应随形就象地去彰显原材料的天然气质。随形就象法是综合了相木心得、纹理知识、雕工经验的一种特殊技法。
(二)形体勾勒法
在雕琢之前,可以先打一份样稿,将作品要呈现的造型勾勒出来,这对雕刻前期的掏粗坯工序和中期的修细样都很有帮助。特别是在雕刻人物时,对于民间流传的“立七、行六、坐五、盘三五”“三庭五眼法”等身体各部位比例法则,创作者都要合理运用。在处理不同风格的人物形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性别、年龄、身份的不同,按照实际所需的比例来雕刻人物。
(三)先易后难法
木雕的凿细坯、修细样都是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有些地方一时难下刀,先放一放,特别是一些较大件,就像围棋高手下围棋一样,一时看不清的地方暂不下子,先到别处行子,而后再回过头来继续下,道理一样,放下并不是不雕了,而是想一想,先到考虑完善处雕刻,待后再动刀,这样顺理成章,一气呵成。
(四)相纹走刀法
在打坯、修光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材料纹理的走向,一定要顺着纹理行刀,因为有时材料纤维结构复杂,纹理穿插变化无常。一些细小的或飘拂的部分,如衣角、帽檐、毛发,更应看着纹理的走向进刀,稍有疏忽就容易叉刀,造成作品部分断裂,轻则破坏效果,重则整件作品报废。相纹走刀法就是依照雕者对材料纹理的判断进行创作。自然型木雕对于纹理的观察是很有考究的,作品要传递一种自然而然的舒展理念,需要借助清晰的原始纹理来实现,创作者必须对原始纹理有清楚的了解,不可轻易加以破坏。
四、木根雕造型的“四变”
木根雕创作固然追求“自然”,但也并非墨守原状。在不背离艺术美的前提下,创作者可将所要加工的材料依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进行造型处理,这种表现手法归纳起来称为“造型四变”,即夸张式伸展、夸张式扁缩、局部变形、去芜存菁。
(一)夸张式伸展
夸张式伸展是带有竖向拉伸感觉的艺术夸张。这种造型的变形表现在浮雕中运用极多。夸张式表现手法能将创作者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夸张变形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和手法,变形可以强化创作对象的生命力,使形象更加生动传神。
(二)夸张式扁缩
夸张式扁缩是将整体粗宽的感觉进行夸张,有横向拉长感。和夸张式伸展一样,扁缩也有改变空间格局的作用,旨在创造一种震撼视觉效果。
(三)局部变形
局部变形是对有突出特征的局部进行适当的变形处理,达到强化表现的目的,有点像设计里的突变。局部变形需要选择适当的部位,并非胡乱进行突变,并且变形后的效果对主题的表达或渲染要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寿星的额头、胡须,愤怒战士的眼睛,猛虎扑食时张开的利爪等。局部变形是变形中程度最小的,属于细节处理,但又往往是对关键的部位进行变化,所以它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仍是有分量的。
(四)去芜存菁
对于原材料中感觉不需要的部分,要大胆舍弃,前提是感觉要正确,而且要遵从整体雕刻处理的需要。去芜存菁主要考察的是创作者的判断力,这也是创作者的一种基本功。
五、木根雕艺术的审美性
(一)朦胧美
朦胧美是一种尚未完全显示清楚的依稀之美,有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和神秘感。在木根雕艺术中,朦胧美的作用非常明显,尤其是在自然型木根雕作品中显得更为突出,因它依据木根材的自然形状通过想象、联想、构思而成,追求神韵与意境,崇尚天趣和自然美,故其形象不可能准确,甚至模棱两可、含含糊糊,却能给人以质朴、超逸之美,这也是木根雕艺术的神奇之处和魅力所在;此外,在“局部巧雕型”木根雕中也可表现朦胧美,主要体现在雕刻技法上。
(二)残缺美
残缺与圆满相对,是一种审美形式,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生活之中。例如,生长在悬崖上的崖柏,经历风雨后饱经沧桑、身曲背驼、枝残根缺,但昂首挺胸、傲然屹立,像展翅冲天的雄鹰或是探首深海的苍龙,彰显出坚贞不屈的意志和顽强不息的生命力。然而,残缺不都是美的,它有严苛的条件。它须蕴含善良、勇敢、正直、健康和积极向上等这些充满正能量的元素,能起到、激励、教化、鼓励等作用的残缺才称得上美,否则便是丑上加丑。
(三)天趣美
天趣美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审美范畴和文艺批评标准。天趣美即自然美,它是人类感知自然及社会现象体悟到的一种自然之趣、率真之美。天趣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就大自然而言,如波涛浪潮、奇峰陋石、霞光云彩、鸟语花香等自然事物或现象;二是就人类社会而言,如老人鹤发童颜,高人道骨仙风,儿童天真烂漫,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是没有任何做作、不加修饰且自然流露的美感。就像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所描述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及南宋诗人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所写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木根雕艺术直接将自然木根材作为创作材料,借用上苍的妙手加上作者的奇思妙想创作完成。这种得天独厚、“天人同构”的艺术形式和审美特色堪称艺术界的宠儿,是其他艺术门类无法媲美、无法复制的。
六、木根雕艺术的特征
(一)作品材料的唯一性
世界上几乎任何艺术形式都可以仿造甚至可以批量生产,但对木根雕来说绝无可能,哪怕用最先进的高科技手段也无法达成,因为木根材除了自身的形体结构富有变化外,随着生长环境和条件的不同,所形成的形状、肌理都不一样。使用机器仿制或3D 打印,最多也只是外形轮廓相似,何况树根内部的肌理结构除了年轮还有变化多端的纤维组织,就像人的皮肉筋骨、经脉血管,错综复杂、各不相同,此外,很多材料还自带芳香。所以,每件木根雕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
(二)构思设计的巧妙性
木根雕艺术是天之奇特与人工之巧妙有机结合的产物。一件精品佳作的诞生不仅需要奇特的材料,还要创作者巧妙的构思和别出心裁的设计能力,否则就像只有好的食材却没有高明的烹饪师傅一样,无法将食材转变为美味佳肴。木根雕作品的形象是大自然已经造好的,只是隐藏在自然的根形里。创作者只需要用情感与“心眼”把它找出来,然后适当梳理、加工完善,并赋予它们思想内涵和主题名称即可。
(三)加工造型的自然性
木根雕艺术是“天人同构”的艺术门类,它依据根材的形态和纹理来象形、立意,决定题材与表现方法。所以,木根雕创作首先必须要尊重自然,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利用,最终让自然美为人类服务。木根雕艺术的创作原则是尊重自然美、挖掘自然美、利用自然美,通过联想作用和巧妙手段创造理想美。所有的创作过程都必须围绕“自然”二字,切不可刻意而为,如云过天空、风行水面、溪流山涧、浪打礁石,自然而然,过后难觅踪迹;亦像小孩的天真、少女的腼腆、山农的朴实、母亲的慈祥,显示的是一片赤诚,没有半丝虚假,否则就有悖木根雕崇尚自然的原则。
总之,木根雕艺术源于大自然,但需要创作者的灵感、构思和创作,才能成为优秀的作品,本着去粗求精、去伪存真、顺其自然的原则,对木根材进行艺术加工,每当一件艺术作品完成之后,都会有一份收获的喜悦。
致谢语
光阴荏苒,在工艺美术行业摸爬滚打近30 年,现已荣获“海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在此向所有教导我的师父和关心、帮助我的师兄弟致以诚挚的谢意。
首先,感谢我的师父,分别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先生、林学善先生、周锦云先生等,他们在我的学习道路上给予了极大的教导、关爱和帮助,非常感谢他们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传承了我文化知识和独创的工艺技法,让我拓宽了眼界,丰富了理论知识,提高了技能和艺术素养,可以说我学到的不仅是专业美术知识,更学到了对工艺美术的态度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这才有了我现在的成就。
其次,感谢我的师兄弟和工艺界同仁,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在我的家乡浙江宁波一起组建工艺美术大师团队,打造团队大师产业基地,感谢你们无私的助力和同心发展。
最后,感谢各级政府及工艺美术主管部门领导对我的关心、培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