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解读文章,服务协同续写

2023-09-28胡福强

广东教育·高中 2023年9期
关键词:脉络记叙文协同

胡福强

2023年高考落幕后,各省(直轄市)于2023年6月20日前后先后完成了高考评卷。根据考完“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英语”的部分考生和评卷场老师反馈,因为学生对读后续写文章解读不当,出现了不少偏题、离题的续写,如写不善于写作的“我”在参与比赛中崩溃了而没法完成写作参赛、受前文I was sure to fail的影响而导向了“我”不会写作、因为有“My story would come straight from the horse's mouth”而写成了寓言故事、Paul Revere拉着他的马和“我”一起参加比赛、Paul Revere的马在现实中又活过来了、Paul Revere和“我”一起参加比赛、续写第一段仍写“我”在准备写作比赛、续写第一段写获奖的“我”回家后抱着马痛哭、获奖后的“我”为感谢老师而把马送给了老师、第一段结尾接续不上第二段给出句、第二段开头写“我”骑着Paul Revere的马去感谢老师、第二段用了较大篇幅进行评论、第二段结尾Paul Revere拉着马在等我、结尾写“我”与马的和美……,种种偏离,不一而足,它们不符原文的发展,直接左右了评卷老师的给分。

为什么2023届考生会有这么多理解上的偏离呢?主要原因是考生对文本解读不力。比对新高考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读后续写文章,它们都是记叙文,但是2021年和2022年的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述,故事的发展较为直接,学生容易把握续写的走向和发展,虽然2023年的文章基本上仍是顺序描写,但是中间插入了Paul Revere's horse的文化背景,而“我”借助马的口吻写故事参加比赛,这就给考生解读文章设置了障碍,造成部分考生理解偏差,直接把续写文段导向了偏题、离题。虽然命题仍然秉承“方向是核心,平稳是关键”原则,但是2023的读后续写题的命制与时俱进,更加考查考生的能力。这种命题呼应了新高考、新课标、新理念背景下高考命题的改革与创新,突显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创新精神,聚焦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面对新高考推陈出新的读后续写文章,如果考生能有效解读文章,理顺其脉络线索,则有助于考生理解文章脉络,顺延故事的发展,构思有创意的文段,写就好文。下面我们以“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英语卷”的读后续写材料为参照,阐述如何从记叙文要素、人物动作、细节描写、情感线索、关键句等方面有效地解读文本,理顺协同,服务续写。

2023新课标Ⅰ英语卷的读后续写文章内容是来自巴西的“我”不善于用英语写作,后在老师的鼓励下参加了写作比赛,“我”独辟蹊径地假借Paul Revere的马之口讲述了“我”参赛的疲累和坚持,最终在姐姐的帮助下多次修正文章并上交作品参赛。续写一、二段给出句如下:

(给出第一段首句)A few weeks later, when I almost forgot the contest, there came the news.

(给出第二段首句)I went to my teacher's office after the award presentation.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形式,以写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包含六要素-5W1H(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历、结果),推进故事,对应英语为when, where, who, what, how, why。2023读后续写文章是记叙文,所以考生可根据记叙文的特点,寻读六要素以掌握文本大意。关于when,文章开篇即现when I was in middle school;地点是middle school;人物则是I、my teacher、Paul Revere 、Paul Revere's horse和my older sister;what是I took part in the writing contest;how为不善英文的“我”在老师的鼓励下参赛并借Paul Revere's horse讲述故事;why可由文中Encouraged by his words, I agreed to give it a try推知故事前因后果。理顺上文中的when, where, who, what, how, why,考生基本上就可了解文章的框架结构,清楚文本脉络,明晰故事发展主线。

情节是由文章的中心人物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生活事件的过程,它的开头、主体和结尾自然衔接,环环相扣,联成一体。记叙文中人物动作对情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寻找文中关键谓语动词,考生就可有效地把握故事发展的主线。文章中提到的人物虽然有五位(包括马),但故事的发展主要是由I和my teacher共同推进的,其他三者可以忽略不计。由下表中I和my teacher的动作,考生可清晰地了解故事发展的脉络,人物的性格跃然纸上,可推知I was asked by my teacher to enter a writing contest but I refused because I wasn't good at it. Encouraged by him, I agreed to try. I wrote my story from a horse's mouth. After correcting it a few times, I handed it in with my teacher's satisfaction。结合已知的动作链(参考下表)和两段给出句,我们可推知主旨和脉络协同的发展为read the news→become excited→recall my struggle/share the news with students/tell the good news to others→an idea to share the news with my teacher→meet my teacher→share the news→praise my attitude to the contest→meaningful ending。

古人言“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情性,形诸舞咏”,情感如影随形,紧贴文章发展主线,表现人物性格,导向故事主旨。在文章第一段,作者不敢参赛,表现出fearful(I said no without thinking);老师鼓励后,作者受到激励encouraged/inspired(I agreed to give a try);不善写作的作者感到tired直至doubtful(I got tired. I had doubt. I wanted to quit),但是由于作者determined而继续(I kept going. I worked hard),最终把参赛过程看作是joyful(the thought of winning had given way to the enjoyment of writing)。对于老师,其起始的情感是对学生的concerned,然后是即使被拒后仍热心鼓励学生的enthusiastic/devoted,最后是看到学生修改作品后的happy。虽然新高考写作是半开放性的,但秉承“立德树人”的方向,故事常为正能量结尾,由给出句我们也可推知作者的情感发展:surprised→excited→delighted,而老师听到学生的好消息后应是happy。当然从另一角度,也可以是写“我”落榜了的disappointed,然后见老师后encouraged,受鼓励后的determined,最后inspired (to improve myself),而老师是sympathetic的,然后是激励学生继续努力的情感passionate,仍是符合。这些表示故事人物情感的词或明或暗地贯穿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但它们清晰地向考生展示了故事中人物的情感,由此也可推知围绕情感所生发的一系列情节,为考生续写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情感发展参考上表)。

“续写时学习者必须深刻领会作者的交际意图,这促使学习者与文本产生互动,因而引发语言层面的协同”。语言协同意指续写文段秉承原文的文体和语言风格,前后一致。语言协同表现为考生在遣词造句时要考虑文章体裁的一致性而呈现相同的语言形式和语言风格、时态协同前后一致、词汇短语协同而顺承过渡、语法结构协同而前后关联、句式协同而行文顺畅、语篇协同而衔接连贯,理顺句内逻辑、句间衔接、段间起承、段落与材料转合,有机行文,写就好的续写文段。改编后的2023读后续写短文仍具地道的英语本色,故事陈述中使用大量动作描写呈现场景以表现心理活动,同时使用了不少了长短句、排比句、无灵主语等,表达生动丰富,因此考生要立足原文,理解原文的词汇、短语、句式、语法结构、篇章,协同输出词汇、短语和句式,模仿写作,创意输出。

除了上面的主旨协同、脉络协同、人物协同、情感协同和语言协同外,考生还可解读好场景描写和文中关键句,推知故事的发展。恰当的场景描写对于塑造人物、渲染氛围、展现背景和深化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文章中第一段的场景描写点明了我对英语写作的畏惧心理,第三段描写了“我”的坚持与努力,第二、四段描绘了老师的育人情怀,这些描写助力考生理解文脉。关键句在文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或在结构上开门见山、承上启下、总结上文、首尾呼应,又或在内容上开篇点题、伏笔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揭示人物形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故事发展,服务主题。如根据文章中每段的第一句和给出的两句,考生就可知故事发展的时空变化,明晰故事走向,心怀给出段语句的衔接与过渡,服务续写,前后呼应,完美结尾。

解读文本,理顺脉络,理解文意,协同续写,考生不可孤立地依赖某一种方法,而是从多个方面综合考量,基于明暗两线,各有侧重,融汇分析,寻龙找脉,紧贴主旨,把握方向,全盤考虑,心有乾坤,才能运筹帷幄,正确写就续写文段。

责任编辑  吴昊雷

猜你喜欢

脉络记叙文协同
记叙文阅读专练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