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偷懒”绝学

2023-09-28程竞暄

大学生 2023年9期
关键词:偷懒首因效应两江

程竞暄

将我大学几年的学生工作履历铺开,“校级组织干事—部长—主席团”几个字足以概括,但如果删除我“第一次独立负责大型活动”的步骤,我的学生工作有一半的故事都会不复存在。

大二下学期,“中国水周——志愿服务进两江”活动砸到了我头上。这是重庆市两江新区团工委首次邀请我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进行志愿服务,而本该负责的人因时间冲突无法兼顾,我就这样在丝毫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接手了。

那是我第一次担任大型活动的总负责人。所有志愿者与分管人、活动形式都需要我全权负责,并且事关学校志愿服务品牌对外的形象,不容出错。况且我所在的公益外务部,此前一直负责对外联络和形象宣传,负责对接外校志愿活动的负责人,在各个宣讲活动中进行策划,一直扎根幕后。现在不仅需要进行对外交流,还需要组织一线志愿者的排班、分工问题等,负责许多我未曾接触过的工作,繁重任务和角色转变带来了双重挑战。我怀着几分初上阵的胆怯和不能搞砸的决心全身心投入。

遇到横幅、服装等细节问题时,我会在罗列问题时附上我的解决方案,征求方案是否可行。准备物资时,我在手机里新开了一个备忘录,随时补充脑海中乍现的零散物资。每天晚上固定时间汇报筹备进度和第二天的工作计劃。如果主办方和学校有消息需要我转达,我都会理解消化之后再分点罗列汇报。准备好应急预案,用以应对活动中途志愿者迟到、临时爽约等特殊情况。甚至每天晚上睡觉前,我给自己添加了“睡前新栏目”,脑子放空的时间被我用来想象活动现场的细节,在脑海中排练“小剧场”,想象自己穿越到了活动当天,出门时需要带的物资有哪些,到会合时间时该发送给各个小组长和志愿者什么任务,以此对照自己现有的准备和有无遗漏。

全身心“栽树”的日子持续了将近两周,第一次担任大型活动总负责人的我顺利完成任务,活动带动两江新区十余个社区在“中国水周”期间利用周末时间开展环保趣味课堂,500余名青少年因此获益。

意识到自己开始“乘凉”是活动举办后,许多意想不到机会向我抛出橄榄枝。或许是我在沟通接洽的过程中还算礼貌,且不失分寸,“中国水周”活动结束后的第一个星期,新区负责人就联系我担任支部联络组组长,并邀请我在新区当年的“五四”表彰大会中主持颁奖典礼,这次活动成为我“从幕后走上台前”的伯乐。

此后,团队不但放手让我组织大型活动,志愿品牌的宣讲工作也一并都被交到我手中。“对外宣讲+统筹活动”的核心竞争力被发掘,让我具有了不可替代性。大三时,我顺利当选为第九届西南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主席团成员。

相比半年来在一个个小活动中扎根幕后“不被看见”,现在这一切都在一个月之内水到渠成。试图复制这份“懒人套餐”的我,在不久之后的专业课上寻到了答案,原来我的“偷懒”有其理论依据,就是我们心理学上所谓的强大的“首因效应”和“光环效应”。

两个效应的原理都是人脑喜欢“偷懒”,会无意识节约认知资源。为了节约认知资源,我们的大脑总想快速地对某一件事、某一个人定性。于是“首因效应”便出现了。人们会因为第一印象先入为主对人形成评价,同样,第一次做某件事的效果也会带给人极深的印象。就像快要穿上毕业学士服的我,对占据我大学3/4时间的学生工作中的多数细节都已经遗忘,但第一次负责大型活动的细节和心情都如同昨日亲历。

并且,“首次”还意味着允许一定的容错机会,可以无须太多心理负担放手一搏,在这个基础上,“首次”就力求尽善尽美,这会形成强大的“光环效应”,为后续省力不少,实在“偷懒”。此外,“第一次便做好某件事”能很好地将“首因效应”和“光环效应”两大Buff叠满,你在做这件事展现出来的能力和品质会给人极深的印象,恰如当初首次担任大型志愿活动总负责人的我,就是叠好了这双层Buff才会短时间收获如此多。所以,利用好人脑的Bug,做好“第一次”,也就掌握了一份“偷懒”绝学。

责任编辑:刁雅琴

猜你喜欢

偷懒首因效应两江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庆.两江之星”新型智能亚轨道火箭成功发射
首因效应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医者颂
做个“偷懒”的英语教师
桂林市两江四湖规划布局研究与探讨
学会“偷懒”学会放手
简论新闻采访中的“首因效应”
“偷懒”中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