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能源金融”助力新能源产业链提质增效

2023-09-28施卉

时代金融 2023年9期
关键词:氢能内蒙古产业链

施卉

内蒙古各金融机构将自身业务发展与金融支持内蒙古“五大任务”进行有机结合,细化相关措施,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包括全力服务能源保供和低碳转型,新增优质客户;积极支持绿色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新能源项目的资金需求等。

聚焦“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目标,内蒙古能源集团多措并举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绿色转型既是政策导向,也是市场趋势,对于企业来说不仅产生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在传统能源企业积极进行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金融机构也随之不断转变升级服务方式。

一、引言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时指出,当前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内蒙古始终坚持以“五大任务”为行动纲领,加快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其核心目标是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煤化工等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金融发展需要紧跟当前新能源、新材料、煤化工等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产业政策、优势地位、发展规划,找准执行金融支持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结合点,积极主动作为,全面对标对表,发挥专业优势,促进自治区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齐心协力推动“五大任务”落地见效。

二、内蒙古新能源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一)完善新能源产业链,培育新动能

2023年以来,内蒙古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形成“规划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建成投产一批”的良好循环发展格局。此外,高质量开展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新能源基地建设。按照“三位一体”要求,建设好大基地1200万千瓦以上风电、光伏项目和400万千瓦支撑性煤电项目,以及相关配套儲能项目。积极推动先进技术创新应用,采用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新技术,大容量、高转化率的新能源和储能新技术,配套建设新型储能、光热发电等灵活性电力调节项目。同时,加快发展新能源运维业务,加快智慧运维平台建设,大力开拓新能源运维服务市场,着力打造新能源运维龙头企业,力争2025年运维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

(二)抢抓“双碳”机遇,加快“一区、六基地、一走廊”的氢能产业布局

内蒙古抓住“双碳”机遇,紧跟政策,立足自身产业资源特点,依托新能源产业发展已有基础,重点打造“一区、六基地、一走廊”的氢能产业布局,确保氢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打造全国绿氢生产基地。随着内蒙古各地新能源项目陆续落地见效,2023年1月份内蒙古新能源新增并网装机规模达215万千瓦,远超往年同期水平,同时,内蒙古自治区改革创新,加快项目进度,实现新能源接网服务线上办理,创新优化管理方式,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建立绿色渠道。

如图1所示,内蒙古自治区为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强力打造鄂呼包乌氢能产业先行示范区,其中重点打造鄂尔多斯为全国最大的绿氢生产输出基地和全国最大燃料电池重卡应用基地;呼和浩特打造自治区氢能技术研发基地;包头打造自治区燃料电池重卡生产基地;乌海打造自治区工业副产氢生产基地;乌兰察布、巴彦淖尔、阿拉善共同打造蒙西氢能综合生产基地;通辽、赤峰、锡林郭勒共同打造蒙东氢能综合生产基地。

三、内蒙古新能源金融发展路径探索

(一)氢储一体,打出能源消纳“组合拳”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内蒙古监管局(以下简称“内蒙古监管局”)指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依据“风光氢储”产业链特点,开发更多配套金融服务产品,加大对新能源开发、消纳以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同时陆续通过窗口指导、实地调研、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开展督查等方式,组织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贯彻落实新能源金融服务政策。

乌兰察布源网荷储示范项目是全国首个源网荷储项目、首个储能配置规模达到千兆瓦时的新能源场站,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该项目总容量为200万千瓦,一期工程项目的正式投运缓解了当地快速增长的电力缺口问题,新增高峰时段供电能力约100万千瓦,增加就地新能源消纳空间310万千瓦左右,提升当地清洁能源消纳水平,为乌兰察布市提供了绿色低价电力。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积极对接项目,审批项目前期贷款33亿元、项目贷款45亿元,目前已发放项目前期贷款5.07亿元。农业银行乌兰察布分行为其三期项目授信8.95亿元。民生银行呼和浩特分行依托总分行联动、全产业链客群优势和协同化的战略客群服务机制,为三峡能源集团内蒙古分公司办理30亿元买方保理担保额度,期限不低于租赁期15年。

内蒙古华电20万千瓦新能源制氢工程示范项目位于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巴润工业园区,项目采用“绿电制绿氢、产业用绿氢”的产业模式,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制绿氢,为包头市氢能发展提供氢源,该项目是全国第一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绿氢示范项目,对推动氢能产业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中国银行包头分行、建设银行包头分行分别为该项目提供授信金额5亿元、10亿元,目前已成功投放贷款9500万元、9100万元。

(二)强链延链,打造装备制造“新集群”

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产业链属于内蒙古重点产业链,为有效推进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内蒙古监管局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化能源产业链研究,梳理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产业链图谱,挖掘产业链上核心优质客户,建立客户名单,依托核心企业发展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区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贷款余额115.55亿元,同比增长90.74%,其中光伏发电装备制造贷款107.01亿元,占比92.61%。

在占地约3000亩的呼和浩特市中环光伏产业园区,齐聚了中环、欧晶、鑫环等十几家新材料企业。自2009年以来,该园区建设完成光伏单晶硅一期至五期项目及配套设施,建成了全球质量最优、单体规模最大、门类齐全、工艺技术先进的光伏单晶硅材料研发与制造中心,2022年实现产值约585亿元,就业人数超1.2万人。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为园区内的内蒙古中环晶体材料有限公司单晶硅四期、五期等项目发放贷款超15亿元。平安银行呼和浩特分行依托本行的“资产池平台”对接客户需求设计专项方案,满足企业线上办理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及国内证等多种需求,为其办理银行承兑汇票2亿元。

(三)保驾护航,装好能源保险“稳定器”

内蒙古监管局积极引导保险机构精准识别能源产业链风险点,契合能源行业对物质损失、财务损失、责任风险、费用风险、特殊风险等风险保障需求,创新保险责任,丰富产品供给,靶向提供专属风险保障。辖内保险机构为电厂企业、电网企业承担风险保障4864.94亿元,实际赔付支出2009万元,同比增长17.09%。

太平洋产险呼和浩特中心支公司与林西国龙新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浩阳新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汇通能源卓资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等公司合作,承保了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的安装工程一切险、财产一切险、机器损失险以及公众责任险。在承保过程中,林西国龙新能源有限公司由于自然灾害导致财产受到损失,太平洋产险呼和浩特中心支公司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成立专项小组,积极参与配合事故救援,为该企业遭受自然灾害支付赔款共计26万元。

四、内蒙古新能源金融的作用

(一)推动新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内蒙古发展的重中之重。围绕“风、光、氢、储”等清洁能源供给能力提升,内蒙古各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加速探索金融服务现代能源体系构建的有效路径,针对新能源为主的绿色信贷领域,制定了针对新能源的发展战略,即100%调研覆盖,90%申报审批,80%获得批复,50%贷款投放。按照该战略,对于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自治区保障性并网项目、源网荷储等市场化并网项目以及新能源制氢等重点项目,实施名单制服务,按周跟踪进度,按月落实投放,切实加大新能源领域信贷支持力度,推进能源经济多元化、低碳化、高端化。

近年来,内蒙古各金融机构持续助力内蒙古中环产业园打造光伏制造产业集群,先后支持了内蒙古中环晶体材料有限公司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材料产业化工程四期、五期、五期扩能项目以及内蒙古中环领先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集成电路用大直径半导体硅单晶二期项目,共批复额度超过50亿元,投放近20亿元。其中,五期扩能项目及半导体硅单晶二期项目建设银行均为外部银团贷款牵头行,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分别为企业组建了19亿元、20亿元银团贷款,促进了企业体量增大与产能提高,产品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二)持续助力传统能源供应保障

统筹平衡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需要建立在新型能源体系健全完备的基础之上。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水电、风电、光电等波动性较大的能源,都需要提前做好应对极端情况的预案,因此煤炭和煤电仍将在一定时期内为保障我国能源电力安全发挥兜底的作用。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积极支持煤炭增产保供与煤电兜底保障资金需求,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保供重点煤电企业集中攻坚行动方案》,通过为保供企业提前申报授信,提前储备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在用煤高峰期快速实现信贷投放,按期调度各二级分支行的信贷申报及投放进度。多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能源保供快速响应的工作机制》,从准入、审批受理、放款等多个环节明确时效,对符合支持条件的煤电、煤炭、供暖等企业,开辟绿色办贷通道,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放款。

截至2023年上半年,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煤炭行业贷款余额192.11亿元,较年初新增29.84亿元,本年累计投放信贷资金67.31亿元;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火电行业贷款余额205.15亿元,较年初新增34.14亿元,本年累计投放信贷资金74.79亿元。

(三)支持战略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内蒙古围绕包头稀土资源优势,深入开展产业发展调研,关注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茂巴润工业园区等园区,为重点企业批复授信近20亿元,其中建设银行为龙头企业北方稀土批复授信5亿元,用于供应链融资、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及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全方位满足企业经营周转资金需求;以磁性材料和下游电机应用为方向,择优支持高频软磁、闪烁晶体、稀土颜料、反射隔热、断热、感光变色等材料的产业化应用,为自治区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天和磁材批复授信2亿元,并与企业签订了《上市后备企业主办行合作协议》,带头协调、纾解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融资+融智”综合金融服务;聚焦稀土资源-采选和冶炼分离-稀土新材料-稀土终端应用全产业链条,服务战略资源精深加工和产业链条向高端延伸,助力内蒙古稀土从“世界级储量”迈向“世界级产业”。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重中之重。内蒙古试验区将不断丰富新金融的绿色內涵,以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保障能源安全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资源引导作用,助力构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强能源保障。

五、总结

能源金融在助力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内蒙古推进重点产业链1+N金融服务工作,其内容涵盖了现代煤化工、生物制药、稀土、有色金属等16条重点产业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有效发挥了金融工具对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撑作用。

内蒙古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当地相关部门积极作为,让内蒙古成为新能源投资的热土。在投资环节,内蒙古注意把握布局和节奏,推出五种杠杆模式,撬动全产业链条、总部经济、创新研发、新能源企业上市和区属国有企业发展,全面提升投资质量与效益。在消纳环节,内蒙古的各大金融机构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和层次分明的新能源消纳体系,同时监管前置,将投资热转化为持久发展的动能。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认为,对内蒙古来说,这轮新能源投资热是一次换道超越,是地区工业体系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内蒙古的能源变革不仅能够实现自身绿色转型发展,还将对全国达成“双碳”目标和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内蒙古样本。

参考文献:

[1]康丽娜.内蒙古:“氢”装上阵 未来可期[N].内蒙古日报,2022(3).

[2]王慧.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 把握战略定位坚持绿色发展[J].中国产经,2020(07)07:17-20.

[3]周艳明,张瑜婷,苑曙光.“双碳”目标下内蒙古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发展策略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23 (04):81-87.

[4]陈向国.内蒙古氢能“十四五”规划近日发布[J].中国氯碱,2022(03):47.

[5]韩迅.内蒙古“十四五”千亿氢能规划公布:粤水电一马当先提前布局乌海[N].21世纪经济报道,2022(03).

[6]张晓艳.鄂尔多斯:能源之城“新”暖未来[J].太阳能2023(06):5-8.

[7]丁志军.完善产业链,培育新动能[N].人民日报,2023(06).

[8]王明培,刘一杨.“双碳”背景下内蒙古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的重要方向和先进支撑技术[J].北方经济. 2023(07):27-29.

作者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氢能内蒙古产业链
各国争抢氢能产业制高点
氢能“竞速”
第十三章 惊险的车祸——氢能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氢能有轨电车应用综述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可爱的内蒙古
产业链春之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