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祖皋《硕果斋词》中的南洋世界
2023-09-28杜慧静夏令伟鲁东大学文学院鲁东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山东烟台264025
⊙杜慧静 夏令伟[鲁东大学文学院、鲁东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山东 烟台 264025]
南洋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近代以来更是如此。中国词人如杨圻、陈世宜、李词佣等,踏足此方,留下不少歌吟。在这些词人中,施祖皋(生卒年不详,字伯谟,崇明人)的经历较为特别。他于1919年远赴南洋,先后贩卖国货,投资橡园,担任中华书局星洲分局经理,并兼任部分侨校的教师,至1929年回国,在这片天南之地度过了十年光阴。后来,除作有《天南回忆录》外,他还出版了《硕果斋词》,其中有不少写于南洋、描写南洋的篇什,记载着他寓居南洋时的见闻、感受与情怀,展现了独特的南洋世界。今不揣浅陋,撷取四章加以解说,以飨读者。
一、文野无别,热带可居
中国幅员辽阔,纵跨温带、热带,气候多样,但由于施祖皋的家乡地处温带,因此当他来到南洋,面对并不熟悉的热带生活时,不禁写下了一首别开新境的词《夏云峰·热带居》。全词如下:
暑如焚。常逢夏、一年四季无分。时序不长不短,昼夜均匀。别开生面,斜照里、水汽氤氲。顷刻至、风姨雨伯,气象秋春。溯思祖国良辰。最堪看、月圆花好相徇。拖屐陟山玩意,总是幽人。不图斯土,来与往、橐橐声频。底事去、疆分界划,歧野区文。
近代以降,随着国门洞开,中国人“睁眼看世界”,中外交往也日益频繁。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人们亦接受了西方地理学的一些概念,用于崭新世界的描述。在这首词中,施祖皋选择“热带”这一“新名词”进行命题,既可见黄遵宪、梁启超等人倡导的诗界革命精神已波及词苑,又表明中外文化的交流、交融已经在身处异域的词人那里得到了回响。
一般而言,人们对新世界的描述往往带着既有生活经验的痕迹,其中的文化立场与观察视角极堪注意。面对热带生活这一主题,施祖皋运用中国传统文体之一的词来进行描述,本身就体现了坚守中国文化传统的立场,但他在词中不仅对现象进行描述,还进行中外的对照,同时注意意义的生发,从而呈现了新现象,带来了新见解。
所谓“新现象”有二:一是迥异的热带气象,二是出乎意料的“斯土”多“幽人”。对于前者,在词的上阕中,施祖皋从常年为夏、昼夜均分、骤雨变凉三个方面做了特别呈现。这里隐含了词人的观察视角,即将四季分明、昼夜长短不齐的温带作为参照系,将热带气象视为他者,加以对照,“四季”“秋春”诸语尤其体现了这一点。对于后者,施祖皋则进行了中与外的对比。良辰美景,花好月圆,正是游赏的最佳时节。在施祖皋的认知中,国内只有幽隐之人才会“拖屐陟山”,不畏险难地玩赏,此正如黄庭坚所云:“天下清景,初不择贤愚而与之遇,然吾特疑端为我辈设。”①但是,当施祖皋身处南洋,耳闻目睹此地不论贤愚而“来与往、橐橐声频”,多游赏之人,极游赏之乐,遂把这反差极大的情形写入词中。
在中华传统的天下观中,南洋为化外之地,野而不文,但施祖皋却通过上述新现象反观祖国与传统,得出何必“疆分界划,歧野区文”的“新见解”。世界原本丰富多彩,不一样的气象,不一样的生活,并无高下之分,若以固有之见衡量新见之现象,则不免有“野”“文”之心态龃龉与价值判断,不利于丰富世界的描述。施祖皋能一改固有的文化心态,以崭新的眼光看待南洋新生活,无疑是这首词最大的亮点。
二、以词致辞,倾心侨教
南洋华校的设立是华侨教育日益发展的重要标识。1917年2月,槟城钟灵学校正式创办,其背景则如汪起予《钟灵学校之史略》所云:“(中国同盟会)自讨袁失败后,有识之士咸知欲达到革命目的,非从根本解决不可,欲从根本解决,非先推广国民教育不可。槟城本为革命策源地,而阅书报社即其中枢,诸同志莫不以兴学为唯一之要图,而隐然领袖群贤者,则陈新政先生也。”②陈新政与吴世荣、黄金庆并称槟城三杰,皆为华侨教育的有力支持者。施祖皋于1919年秋应吴世荣等邀请,从上海南来槟城,参与了钟灵中学的教学工作。据他的回忆,“钟灵中学即附设于槟城阅书报社,有初中班,有小学班”③,可见他十分熟悉钟灵中学的情况;另据《钟灵中学校刊》创刊号有作者署名为“起予”的《挈徒野外写生,步施君伯谟原韵》诗④,也可证施祖皋参与了钟灵中学的此次活动。在他的词集中,更是保留了一首用作钟灵中学毕业典礼致辞的词《琐窗寒·槟城钟灵中学行毕业式致辞》。这首词使用场合之特殊,在词史上极为少见。兹录于下:
万卷残灯,鸡鸣月影,小楼更暮。鸣声应叩,个个含辛茹苦。到而今、花果笔生,数声过去将来语。看茫茫学海,升堂入室,少年当务。毋去。他山助。正再费研磨,晦明风雨。诗书美味,不尽知新温故。待他年、桃李向荣,晚成大器无量数。总归功、益友良师,里巷群歌舞。
施祖皋来槟城前,在上海、江苏等地的学校担任教师,对教育事业抱有极大情怀。对于南洋华侨教育,他在《天南回忆录》中曾用《华侨之教育概况》《侨校之琐闻屑见》两章加以介绍,内中多耳闻目击之事。他曾有感于南洋学生的良好素质,认为他们“一切智识宜驾国内学生而上之”,但“南洋之学校,小学居多,热闹市场,最高者亦不过中学而已。大资本家之子弟中学毕业后都留学外国,中产以下或向国内升学,本地学生未得造乎其极而升堂入室”。⑤这一认知极有助于理解施祖皋的教育用心。
作为钟灵中学毕业式致辞,这首词首先塑造了毕业生昔日挑灯夜读的情景,带领他们进入回忆之中,引发师生之间的共情。接着,通过肯定毕业生往日“含辛茹苦”的努力而今日取得妙笔生花的良好结果,暗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于是顺理成章地提出更高期望:“升堂入室。”这是基于南洋侨生现状而提出的,因而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性。在词的下阕,施祖皋就实现“升堂入室”的途径做了阐释:一是依赖“他山助”,即上文所说“留学外国”或“向国内升学”的意思;二是无论“晦明风雨”,继续“研磨”努力;三是“诗书美味”,价值丰富,意义重大,需要加以勤读泛览。如此,则“桃李向荣”“晚成大器”,实现所说“升堂入室”的愿景。最后,施祖皋曲终奏雅,特意呈现师生和乐的画面,蕴含着像孔夫子“风乎舞雩,咏而归”一样的美好理想。
毕业式致辞是在现代学校建立之后才出现的,为贴合演讲的需要,一般较为口语化。施祖皋运用词这一韵文体进行致辞,且是面向对词较为隔膜的南洋侨生,一方面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体现了传播中华文化的良苦用心;另一方面,特意采用通俗易懂的词汇结构全篇,从而便于宣讲,使学生易于理解。此外,他将过去、将来打并在一起,既带着学生回顾往昔攻苦岁月,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又对学生提出更高的希望,提供实现路径,同时表达对“益友良师”的感谢之情,可谓章法井然,表述得体。该作虽为词体,但亦能入致辞之列矣。
三、略远万里,功业永芳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的进程,已被载入史册。其对南洋的影响尤为深远,孙中山曾感慨道:“乃郑和竟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至今南洋土人犹有怀想当年三保之雄风遗烈者,可谓壮矣。”⑥施祖皋身来南洋,曾访求郑和遗迹,感而赋词《过秦楼·过郑和墓有感》:
蔓草荒烟,孤忠灵气,端的令人生慕。当年轶事,今日芳名,剩这道旁荒墓。华夏略远人才,权度张班,曾无差错。惜单身万里,横流沧海,美人迟暮。休说道、雁阵低云,牛眠斜日,往事不堪回顾。舟来一叶,旗拔三军,此日此功谁助。凭吊几度低徊,衰草生风,茂林多雨。看英骸侠骨,一点雄心肯负?
郑和死于何所,葬于何处,学界尚有争议。而施祖皋所言郑和墓,乃在三宝垄。其《天南回忆录》在介绍“三保洞”时说:“洞在爪哇三宝垄埠之石岩内,外设偶像,供香案,基地之小,不过方丈,而人之朝拜者接踵而至,香火之盛不减于国内之天竺、普陀,可见此处群众信仰伟人之心深且切。爪哇中部以三宝垄得名者,殆以此欤?否则所谓人往风微,已二三百年,何以犹隆重若此?即此区区之洞,伟人之英骸侠骨,犹得追维膜拜,所以至今不少衰也。予亦莅至,为之唏嘘凭吊,低徊不忍去。”⑦这段话描述了南洋人对郑和的推崇与纪念,也道出了作者自己凭吊时的复杂感受。以此而观《过秦楼》词,则施祖皋睹景感怀,出入古今,在赞美追念郑和伟大功绩之时,亦微寓自身继往开来之志。
张骞、班超为汉时经略西域的功臣,郑和“权度张班”,七入大洋,堪为“华夏略远人才”的新代表。所以通篇之中,施祖皋抱持中华文化“无远不被”的立场与古今通贯的历史视野,大力表彰郑和的“孤忠灵气”“英骸侠骨”“轶事”“芳名”“雄心”“此日此功”等,从而肯定了郑和经略南洋的历史意义。这其中所蕴含的尊崇、自豪、壮烈,也是施祖皋这首词情感意蕴的核心要素。
因为是目睹遗迹,追怀往事,施祖皋的心情十分复杂。所写“蔓草荒烟”“道旁荒墓”“雁阵低云,牛眠斜日”“衰草生风,茂林多雨”的衰飒景象增人伤感,郑和“单身万里,横流沧海,美人迟暮”的英雄遭遇又令人惋惜。这些情思汇聚在“凭吊几度低徊”的身影里,构成了词人情感的另一层要素。
虽然如此丰富多元甚至有所冲突,但词人善于处理这些情感要素,将之错落排列,使之跌宕起伏,从而形成情感变奏曲。如首句“蔓草荒烟”宜悲,却继之“孤忠灵气”,却又“令人生慕”;次句“轶事”“芳名”宜喜,却续以“剩这道旁荒墓”,情绪又趋于悲。过片“往事不堪回顾”无限感慨,但又用“休说道”领起,充满兀傲之气。正是通过这种处理,整首词的情感剧烈变化,体现了词人凭吊时丰富的内心世界。
四、天涯作客,诗可以群
丘菽园(1874—1941)是南洋华侨领袖,被誉为“南国诗宗”。1924年,他联合一批寓居星洲的文人结成檀社,成为风雅渊薮。其时,施祖皋担任中华书局星洲分局经理,也应邀入社。在这种情况下,他作词以赠同人,颇具风流之致。《夺锦标·赠星洲檀社同人》全词如下:
文字姻缘,天涯遇合,万里骚人成社。举酒飞觞醉月,豪兴狂歌,逸情难罢。袭遗风李杜,斗芳菲、团英亭榭。笔尖儿、大块文章,好景阳春天假。韵事翻空欲射。逐字推敲,个个艰辛无怕。格调高山流水,萍水知音,绮窗长话。看登坛点将,问谁是、词林称霸?率群雄、握管横空,白战无持流亚。
这首词原有题序云:“甲子春,星洲诗人邱菽园孝廉创设檀社于城隍庙内,因该庙瑞宇和尚亦能诗者也。每二星期一开社,余被邀入社。异乡诗友举酒狂吟,极一时之乐。因填一词,以赠同人。”该序交代了檀社乃邱菽园所创,成员包括瑞宇和尚等异乡诗友,每两星期举行一次社集,“举酒狂吟”,诗酒相得,其乐无极。这首词便是以词赠友,围绕着诗与友而着墨的。
“诗可以群”,出自《论语》,是中国诗论的精华所在。本此精神,中国文人相互酬唱,组建诗社,成为一时一地的风雅表征。近代以降,南洋聚合了千百中国文人,他们嘤鸣以求,天涯做伴,传承与发扬着中华传统文学精神。这首词开篇即言檀社之特殊性,“天涯”“万里”之语,是相对于祖国而言的,因远在南洋,故显得难能可贵。以“骚人”指社员,则去国怀忧之情隐含其中。接下来四韵,施祖皋描摹社友饮酒狂歌赋诗、相互争奇斗艳的举止与神态,颇为生动具体。由于以诗会友,同调相得,加之该阕为赠人之作,所以词人援引高山流水的成语表达同社友之间“萍水知音”的深切感受与“绮窗长话”的亲密之情。末尾二韵表面上是寄望社友能登坛拜帅,引领风骚,但实际瞩目于檀社创设人邱菽园,通过这种非常委婉的方式表达了对他的赞美之情。
邱菽园著有《丘菽园居士诗集》《啸虹生诗钞》两部诗集,亦有《五百石洞天挥麈》这样的诗话,在提倡南洋风雅方面不遗余力。施祖皋曾有《解连环·题海澄邱菽园孝廉〈啸虹生诗钞〉》一词,称赞邱菽园“吐词珠玉。正车书满腹,溢名南国”,表达了对他的钦服之情。这一情感和《夺锦标》一词是十分类似的。
① 〔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三,见惠洪、费衮:《冷斋夜话·梁溪漫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24页。
② 转引自彭一万:《厦门籍南洋侨领陈新政的历史定位》,见《彭一万学术文集》,鹭江出版社2019年版,第174页。
③⑤⑦ 施祖皋(伯谟):《天南回忆录》,国立暨南大学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影印本,第23页,第16—17页,第128页。
④ 参见《钟灵中学校刊》1926年,创刊号,第57页。
⑥ 孙中山:《建国方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