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助力中华文化传播
2023-09-28姜懿珊
姜懿珊
(东北农业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8)
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是在中外合作基础上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响应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发展我国与其他各国的友好关系, 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孔子学院主张各国文化要双向学习、相互了解,并采取包容的态度,表现出真诚博大的胸怀,使中华文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并为世界各国提供标准汉语教学教材和规范设施环境,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媒介和桥梁。 孔子学院充分借力“一带一路”倡议机遇乘势而为,有针对性满足新丝路沿线国家人才培养需求, 量身定做培训计划。 目前, 有关孔子学院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尝试对此进行探究,以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和孔子学院的发展。
1 孔子学院蕴含的思想内涵
孔子思想是孔子学院的灵魂。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早在春秋时期开创私塾兴办教育, 提出“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等教育观念,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倡导“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伦理思想,影响规范社会行为。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推崇孔子思想为治国思想,《论语》被奉为孔子儒家学说经典,并对亚洲及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1687 年《论语》(西文版)在巴黎出版,标志着孔子思想言行开始传播到西方。法国“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认为,孔子思想在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方面,堪称“首屈一指”。欧洲出现“孔子热”及中华文化热,西方思想家把孔子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看作未来世界的希望。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孔子“四书”“五经”等经典作品中的先秦思想文化及科举制度,被称为17、18 世纪欧洲思想启蒙运动的基础[1]。
孔子与其所创立的儒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奠定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孔子与儒学在塑造国民精神方面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1 “仁”的思想
在《论语》中,孔子有100 多处谈到“仁”。“仁”是孔子谈论最多、最重视的道德概念,因此战国末期的思想界已经把孔子的思想归结为“孔子贵仁”(《吕氏春秋·审分览》)。 孔子不仅突出了“仁”的重要性,而且把“仁”展开为两方面的实践原理,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前者亦称为“恕”,后者亦称为“忠”,孔子说“忠”“恕”便是他的一贯之道。从“恕”来说,自己所不想要的,决不要施加给别人。 从“忠”来说,自己要发展、幸福,也要使他人发展、幸福。
孔子学院的设立就是以“仁”为出发点,为国外民众了解中国及中华文化提供方便, 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
1.2 “义”的思想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又说“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 孔子坚持认为, 君子是道德高尚的人, 其特征和品质是尊义、明义,任何时候都以义为上、为先,坚持道义高于功利。 他把追逐功利看作小人的本质, 提出争利必亡,“见利而让,义也”(《礼记·乐记》)的道德信念。在儒家思想中,义与利的这种关系,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社会、国家。
如今,海外孔子学院的建立,正体现了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意义和积极实践影响。
1.3 和谐思想
孔子正式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还提出“和为贵”(《论语·学而》)的思想。 如今,“和”的和谐意义更为突出,以和谐取代冲突, 追求一个和平共处的世界是中华文明数千年来持久不断的理想。
孔子是中华文化教育品牌的代表人物, 尊孔崇教是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 孔子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秉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彰显表现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自觉抵制外来文化渗透从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自2004 年11 月在韩国首尔设立全球首家孔子学院以来,截至2019 年12 月,全球已有550 所孔子学院、1 172 个孔子课堂遍布162 个国家和地区[2]。
2 孔子学院助力中华文化传播的途径
“如行远,必自迩”孔子学院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通道,中国看世界的眼睛,是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中华文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首先注重主动“走出去”向外传播,帮助国外民众了解中华文化,增进彼此相互间的沟通。
2.1 借势“汉语热”,推广传播中华文化
汉语不仅结构形式整齐,乐音比例大,韵多悦耳明快,沟通简洁高效,而且被借用书写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等,20 世纪前东亚出现汉字文化圈, 汉字象形文字蕴含中国历史文化、道德观念、思维方式、礼仪习俗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 汉语是世界讲得人数最多的语言,是联合国通用语言之一。中国地域辽阔,方言发音各异,汉字构造寓意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 更多国家人们能够通过汉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汉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逐年增加。 在亚洲国家,掌握汉语已经成为很多人工作生活的一项本领,东南亚国家把汉语当做第一通用商用外语, 新加坡政府领导人用汉语演说, 日本和韩国大学把汉语作为第二外语种之一。 2019 年,俄罗斯把中文列入国家统一考试科目。在欧美国家,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在逐年增长。“汉语热”被不断催化升温,孔子学院迅速兴起成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的一大特色,借势“汉语热”肩负推广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
孔子学院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进行汉语教学与培训,在国外推广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孔子学院一般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教育机构里, 进行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交流的社会公益活动, 并且提供标准规范的现代汉语教材, 为各国广泛需求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 为教学活动内容提供持续常态化的优良的学习平台。 孔子学院成为推广国学及中华文化的汉语教学品牌。
2.2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助力传播中华文化
海外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汉语教学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忠实传播者。 通过内容丰富多样的形式介绍中华文化,“不亦说乎”,使当地民众在快乐喜悦中学到中华文化内容,比如,剪纸、书法、棋艺、太极拳等深受国外人们欢迎[3]。 因地制宜地开展戏剧、民间艺术展览等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 海外孔子学院还开展学术项目研究,组织各类高端学术会议论坛,出版学术著作、译作,积极拓展中外学术交流合作新模式。 例如:专门增设了中国传统绘画课程,让汉语学习者对中国传统绘画感兴趣, 通过孔子学院平台传播中医文化并让更多外国朋友喜爱。 在轻松的氛围中寓教于乐,感受、感知上下5 000 多年的中华文明,让世界了解、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历史进程中, 中国认知从经济发展到文化认可,中国形象从遥远的神秘到零距离的亲切,孔子学院的建立和迅速发展提供了一个交流、互鉴、合作的新平台,也正因为更多国外人们了解中国,才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彼此间的误会和分歧。因此,中华文化要走出国门必须主动自信地分享, 使中华文化自信走向世界。面对世界广泛需求提供的机遇和挑战,要不断进行办学调整和优化机制,助力在互相尊重、平等沟通前提下进行合作。
孔子学院扮演纽带桥梁载体角色, 为传播中华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和氛围, 多元文化发生碰撞,“古为今用,洋为中用”[4]。孔子学院已成为中华文化的自豪, 为推动世界人民心与心的交流贡献了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2.3 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机遇,促进文化交流合作
从汉代开始, 古有丝绸之路向西域沿线各国传播中华文化。 到了唐代,中国与中亚、西亚的交往进入高峰时期。“一带一路”倡议作为贯穿亚欧非大陆、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 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一带一路”涉及国家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国家与中国有丝路沿线历史文化渊源, 孔子学院借“一带一路”建设“顺风车”[5],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 “一带一路”经贸发展离不开文化底蕴内涵,需要倡导民心相通、文化包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要通过文化交流了解中国,这为孔子学院发展带来机遇。孔子学院作为广泛联系的文化传播载体媒介和最具代表性的教育机构,起到促进人文交流、弘扬传统文化、培养人才、维护国家形象的特殊作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孔子学院渠道交流学习中文、 了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并愿意与中国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在经贸文化往来等领域前景广阔。
据统计,截至2019 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65 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孔子学院, 共计136 所,沿线国家93 所大学在孔子学院带动下开设了中文专业,10 所大学开设了汉语师范专业,94%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开设了汉语学分课程,20 个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6]。孔子学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始终坚持一国一策、一校一策,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促进中外学校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合作。
2019 年, 法国ESCP 欧洲高等商学院(ESCP Business School)商务孔子学院与巴黎大区工商会取得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倡议与中法商贸。作为法国最新建立的商务孔子学院,围绕中法、中欧企业文化对比、商务投资环境等主题,举办“中法企业与人工智能”“从孔子思想看中国商业文化”等系列讲座,推动中法企业合作,助力中法商贸发展[7]。
孔子学院发挥独特优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语言和职业技能培训, 为沿线国家中资企业服务,大力培养师资专业队伍,培养本土双语翻译和职业技能综合型人才, 力争满足沿线所有国家汉语教学布点要求[8]。
3 孔子学院传播中华文化展望
3.1 作为维护和平友谊的使者
孔子学院是传播中国声音、 主张世界和平的象征,是展示中国经济繁荣和民族进步的形象大使。孔子儒家思想文化强调中庸和谐,在推动“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过程中,为构建和谐世界积极贡献自身力量。
孔子学院不但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9]。 孔子学院根据不同国家的地域文化, 形成中外双方共建共管机制,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全球层面知识的自由流动与融合, 加强国家间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对话,与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不谋而合。
孔子学院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世界文明交流发展,以语言架起连接中外民心相通的友谊桥梁, 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共同建设友好和平的繁荣和谐世界。
3.2 推动汉语国际教育可持续发展
孔子学院是海外人士学习汉语及留学中国开设预科的主要途径,担当如何教外国人学习汉语重任,其可持续发展体现在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方面, 可有效促进中外合作大学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孔子学院可加强我国与相关国家在汉语教学、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建立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形式,开展第二学位、研究生学历等全日制教育,通过开展商务汉语和职业汉语培训等, 服务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生通过孔子学院的汉语考试、资格认证,初步接触中华文化,通过申请专业奖学金到中国亲身深入感受认识中国。为保证教学质量,规范教师从业资格, 外派到孔子学院的中国国内教师团队或志愿者,还可以借此契机教学相长,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10]。 为培养全球孔子学院的师资力量,欢迎世界各国的汉语教师来中国,进行多种形式访问进修,本国的中文教师比较熟悉当地的教学特点,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双方的文化真正意义上做到融合交流。
目前,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多为汉语语言教学,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还有待于学习借鉴海外机构办学理念及成功经验。 例如:法国建立于1883 年的法语联盟,在中国的法国文化中心、法语书店等有相互合作。 德国建立于1951 年的歌德学院,在中国多个城市开设语言考试认证中心。孔子学院不忘初心,牢记办学宗旨,针对各国学员的不同基础及发展需求,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3 借力“一带一路”机遇乘势而为
孔子学院可在未来发展中进一步优化结构,整合优势资源,注重双边需求、双边目标,针对“走出去”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将汉语国际推广与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 量身定制针对外籍雇员的培训课程,自主设计和决定项目的规划蓝图,共同面对建设遇到的问题, 有效帮助解决语言交流障碍与文化差异, 明显提升中资企业的影响力和工作效率。
借力“一带一路”发展的精神基础与传播内涵,加强中亚、西亚及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或地区孔子学院建设, 支持中国与丝路沿线各国文化方面的建设发展。
4 结束语
孔子学院已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品牌的名片,推广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已经形成规模、获得认可、未来可期。为深化巩固孔子学院传播中华文化发挥独特作用,有待于孔子学院规范化教学管理机制,推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化,秉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培养方式, 建立不同层级汉语语言专业水平评价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