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研究

2023-09-28岳凤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19期
关键词:红色空间资源

岳凤

(东莞理工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1]是凝聚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路径。 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积累的精神遗产,弘扬红色文化对于传承革命精神、丰富城市文化底蕴、 促进现代城市精神文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既能够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又能够增强其社会育人功能。 同时,对增强城市的文化引领力、文化凝聚力、培育和涵养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意义和价值维度

城市文化包含着建筑、基础设施、交通等物质文化形态,更体现在包括引领市民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的非物质文化形态。 红色文化不仅包含了革命战争遗址遗迹、革命人物故居等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还包括革命先烈事迹及其所彰显的革命精神等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融入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具有以下意义和价值。

1.1 打造有独特城市标识的公共文化空间

荷兰哲学家冯皮尔森在其《文化战略》中指出:“文化战略就是人类的生存战略。”[2]人类进化要靠文化积累,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城市的基本功能在于文化积累、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城市文化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具有城市自身地域特色和城市独特的标识性效果。 每座城市不同于其他地域的特点必将成为这座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应该挖掘的重要对象。 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凝练成具有独特标识的范式并融入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中,将大大丰富城市文化建设的内容,形成具有自身独特标志的文化特点和品牌, 真正打造一城一品,一城一貌,为城市精神文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的内在动力。

1.2 凸显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的育人功能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的传家宝。 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革命精神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所以每座城市的历史都应该是这座城市最好的教科书。城市文化挖掘和建设工作,更要注重以史为鉴, 从历史中汲取资料、 来源和智慧,从历史中寻找前进的道路。城市历史本身就具有重要的育人的功能, 一个地域百姓对自己城市的热爱必定表现在其对这座城市历史的了解和文化的认同。 “红色文化已经以多种方式和手段,将革命战争年代的情感体验、情感共鸣传给了当代人”。 红色文化遗产中所展现的革命精神力量, 可以更好地激发市民了解城市发展历史,凝聚市民精神力量,将成为公民社会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2 历史和现实困境

在现实的工作实践中,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城市文化建设, 尤其融入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还面临着很多现实的阻碍和困境。

2.1 非物质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不足

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分为红色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 以具体的物质形态或者器物形态所遗留下来的红色物质文化是红色文化的客观载体,以先烈事迹、 故事等传承下来的红色非物质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主观精神的凝结,是体现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实践活动中所承载的主体的主观精神风貌和精神品格。

长久以来, 我们相对比较重视红色物质文化实际载体的开发,比如,以场馆、场所、旧址、故居等物质形式载体。这些场馆性、场地性红色文化资源往往只局限在固定的区域内, 民众想要进行学习和获得教育就要特意前往文化场馆才可以。 在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多数情况下存在对非物质红色文化资源、红色精神文化资源的开发、整合与融入不到位,在市民百姓日常生活的场所附近、 在城市公共文化城市空间之中对非物质性红色资源的利用和运用严重不足。同时,城市规划部门也缺乏挖掘非物质红色文化资源的意识,缺乏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很难发挥出红色文化资源的真正价值,因此,没有充分发挥出非物质红色文化资源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规划中的作用。

2.2 红色文化接受上认同感不强

市民对文化的理解和接受会因个人受教育程度以及见识的不同而不同。 由于普通市民和广大民众对革命历史仍然不主动了解,知识储备不够,年长的群众认为革命历史离我们太过久远, 生活在中国富强的当代的青少年民众体会不到历史的血雨腥风和革命精神的力量,所以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仍然较低。“国家的文化资源要转变为文化软实力,取决于它在多大的范围、 在多深的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这个特定国家和民族的认识、认同,甚至是向往、敬仰和热爱。”[3]而一些迎合大众的娱乐文化和消费文化,也表现出极强的干扰性, 在当前社会娱乐至死的消费文化和文娱文化的影响下,民众不愿意去感怀历史、缅怀先烈,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宣传效果。

2.3 红色文化融入方法单一强硬

当前, 一些城市在利用红色文化融入城市文化空间建设的过程中,表现出手法单一、硬性植入的特点。 比如, 在城市广场和城市空间进行历史人物介绍、革命历史简介梳理等宣传板的方式居多。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本可以实现润物无声的柔性宣传,但是传统的文化融入方法依然比较陈旧, 现实的文化宣传方式依然是靠简单的宣传植入、 硬性的宣传灌输,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文化本身的柔性特点。 所以,红色文化植入和融入要注重传播介质的多元化选择,不断开发多元媒介和多种方式,给民众提供更好的观赏和学习体验,才能达到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文化资源的育人效果。

3 理论支撑和思路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伊格尔顿曾经说过:“文化在本质上是实践,是生产,文化研究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解释文化, 而是为了实践地改造和建设文化。”[4]因此,红色文化融入城市文化空间建设应坚持以下思路。

3.1 优化整合城市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蕴涵着丰富的育人资源, 但如何有效地优化整合这些资源, 更好地融入和服务于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至关重要。 首先,梳理城市的历史,挖掘整理红色文化史料数据,充实红色文化数据库,丰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城市建设的因素, 加强城市精神凝聚力。其次,挖掘红色资源的关键在于遵循当代社会发展趋势,增强红色资源利用意识,创新挖掘与整理的方法和手段, 使红色资源与其他产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创建红色产业链,开发彰显城市特色的红色文化产品,形成品牌特色和效应。 最后,整合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活动形态, 创新以当下百姓可以接受的活动形式实现红色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和传达,激发市民参与的热情,提升市民对红色文化层面的消费动力,实现红色文化消费升级。

3.2 提升民众学习红色文化的意识

为了加强市民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需要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中, 加大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创新红色文化教育主题宣传形式。城市文化塑造过程中, 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以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城市文化建设的意识, 提升民众积极主动学习红色文化的意识, 可以通过组织宣传社区民众通过网络讲堂等活动带领民众学习红色文化精神, 通过参观革命先烈英勇事迹线上展览、 红色文化网络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红色文化的活力,创建以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营造市民积极学习红色文化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探索形成全民学习的驱动力,增加学习红色文化的主动意识, 形成市民对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3.3 改善红色文化在当下的传播环境

全球化、信息化、移动互联化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越发激烈,信息的即时性、交互性使得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也相对更为丰富, 文化形态也更加丰富多元, 这些都限制了民众对红色文化的接受程度。 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并没有在全球化浪潮强势的文化传播路径中获得其应有的发展。 究其原因还是红色文化资源如何在当下社会传播环境中能够博取民众眼球。 所以,“红色文化传播不仅要遵循先进文化建设和传播的基本原则, 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播特点,红色文化传播要讲究策略,拓展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媒介”[5]。 要充分利用传播者更加多元化、传播的文化内容更加丰富、传播介质具有融合性等特点, 探索当下社会文化传播背景下红色文化的传播和接受路径。比如,凭借传统的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在文化传播、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优势, 实现红色文化与其他各种文化联动搭建传播平台,优化城市文化空间建设环境,促使传统宣传模式向覆盖式、启发式、互动式等模式不断转型,以此来实现红色文化和城市文化空间的有机结合。

3.4 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形式

要加强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力度。 从政府顶层设计角度来说, 要增强对红色文化融入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制定宏观发展规划,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和平台资源和渠道, 以当地红色资源为依托,在城市品牌宣传周中组织不同主题的活动,为红色文化传承提供全新的方式。对城市红色文化进行大力宣传,以此达到弘扬红色革命精神的效果。

同时,要不断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方式,将红色教育资源渗透到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场馆及活动过程中,赋予红色文化以现代性、生动性、大众化的视觉表达, 结合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方式, 全面创新面向全体民众的更加新颖和更加有效的宣传教育方式。信息技术在保护、利用红色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以城市文化空间建设为对象,在数字交互的功能引导下,采取数字化赋能的方式, 不断拓展和丰富红色文化融入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技术手段, 在建设过程中可大力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技术、热成像、全息影像、投影沙盘等技术,通过扫描、储存红色资源的形式,以线上展示空间为渠道,为红色文化赋予生动性、立体性及可视化特征,通过革命先烈英勇事迹线上展览在城市文化空间中还原再现革命事迹和红色历史。

4 具体和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6]如何更好地利用好红色资源并将其融入现代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可以从以下路径着手。

4.1 探寻公共文化空间的“红色”支点

提高红色资源利用率, 用红色文化来加强城市文化对人的陶冶和引导作用, 不断丰富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素材,凝聚激人奋进的文化力量。对于具有革命文化历史的城市, 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过程中, 要努力挖掘和寻求支撑本地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红色资源作为支撑。 以此作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基础性支撑, 要时刻不失时机地加以利用、融合,让红色支点成为深植于城市文化建设的一支根脉,不断扎根下去,能够生长和繁荣成为这座城市文化的重要支点。因此,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需要立足大视野、大格局,根据城市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确定品牌定位以及营销战略,不断推动品牌的发展,打造出红色城市的新名片。

4.2 挖掘公共文化空间的“红色”因子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英雄人物、革命事迹,尤其是一些革命圣地, 要不断深入挖掘能够融入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红色文化因子, 通过对英雄人物的唤醒, 通过对党史学习及对城市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的深度挖掘, 最大程度展示出博物馆中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比如,在城市公共广场播放本地区的革命故事和红色教育影片, 可以向广大市民介绍革命老区近百年的发展历程, 使红色历史与市民生活相融合,再现城市革命文化发展历史,唤起人们对革命烈士的怀念;还可以组织当地老党员、老红军、老干部或者党务工作者等开展 “红色教育进课堂”活动,讲述革命故事、传播红色文化,挖掘红色基因。

4.3 营造公共文化空间的“红色”色调

“红色”是中国革命特有的颜色。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早期文献中,出现过“红色割据”“红色区域”“红色江山”的表述。毛泽东也曾说过:“这些红色区域的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7]城市文化建设中,要不断营造具有“红色”基调和革命色调的文化空间,强化红色文化的颜色力量。从具有实体性质的场馆和场所建设角度来讲, 可以创建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展厅,引导社会各界加强爱国、爱党思想, 增强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可, 内化为行动的自觉,实现育人效果;从具有流动性的阵地空间渲染的角度来讲, 可以在城市文化空间中建设一些可移动的流动性阵地,例如:可以进行以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书画展览、摄影展览等,也可以利用电子展板、移动电子屏等,运用图文、实物和场景再现等形式,重现不同时期的红色文化历史,传播红色故事,营造红色文化宣传氛围。 这种可移动的阵地可以在不同文化空间场所循环利用、循环展播,可实现多个公共空间场所全覆盖,更大范围辐射广大市民,实现更大范围和更有广度的育人效果; 从公共文化空间的具体设计上,也可以运用和彰显更多的红色基调。以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目标, 在小区中建造红色文化墙,比如,城市公园、文化广场、居民小区的展板、宣传语、标识语等,可以结合红色文化和革命故事,以红色作为主要颜色进行具体设计编排。

4.4 培育公共文化空间的“红色”活动

活动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 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切身感受性、情感的体验性等特点。“不断创新红色文化教育载体,才能使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8],因此,通过活动使得广大参与民众通过切身体验而更进一步形成情感的共鸣, 从而收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因此,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中,能够带动广大市民广泛参与的、 具体的现实的文化活动必不可少。通过组织红色文化展演,获得持续满足市民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双重需求, 在红色文化的助力下充分调动市民参与到红色文化活动中, 达到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目标。 比如,组织唱出“红色”主旋律的红歌会、创作红色戏剧进行表演,组织市民参与“红色文化和革命故事竞赛”,利用城市公共文化场所带领广大市民一起共读红色书籍、 进行诗歌朗诵等。 同时,在城市文化空间建设中,还可以通过深入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以“红色”文旅活动助力城市文化建设,从城市红色文化、山水风光及红色文化景区等方面着手,发挥出旅游资源优势,以城市中的红色文化旅游景点为对象, 将其作为红色文化地标,开发红色景区、推出红色旅游线路。 在红色文化的助力下优化景区布局,从而实现区域融合,以此提高城市文旅产业竞争力。

4.5 以红色文化建设激发基层治理效能

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更多地涉及以社区为中心的建设指标。因此,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也必定涉及社区管理层面的很多工作。 将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凝聚城市文化精神力量的主力军, 通过红色文化融入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实现的将是一种双向效能,以红色文化资源的活化为手段,将会激发基层治理能量, 在红色文化的激励下为城市基层治理赋能。 而且这也将进一步以基层社会治理为优势实现红色文化和城市文化建设常态化、 常规化。 同时, 城市文化空间建设中还需要全面渗透 “全民志愿”理念,立足于多渠道、多层次,不断扩大城市文化空间建设志愿者队伍规模, 激发广大市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 大力开展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城市建设志愿活动,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实现市民自治,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 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 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 精神面貌、 文明风尚、 行为规范。 ”[9]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对城市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红色文化融入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可以不断发挥红色文化的激励作用, 指引广大市民能够积极参与到红色文化以及相关的活动中[10]。 通过大力应用红色文化资源, 加强城市中已有红色资源的整合、应用力度,为城市文化空间的建设夯实基础,循序渐进地提高城市文化价值。另外,在城市文化空间建设过程中,应该建立起长效性、完整性机制,有关管理部门发挥主导性作用, 引导城市文化空间建设的发展方向,探索红色文化融合范式,推进城市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猜你喜欢

红色空间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红色在哪里?
资源回收
追忆红色浪漫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