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大豆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2023-09-28李思梦蔡文良岳海昌刘秀菊
李思梦 蔡文良 岳海昌 刘秀菊
(济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山东济宁 272000)
大豆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 不仅是蛋白质资源,还是食用油资源,其副产品豆粕是很多养殖产业的饲料来源。 伴随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我国群众的消费水平不断大幅上涨, 对于优质蛋白质和优质油料的需求猛增, 这导致了我国大豆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我国自古就是大豆的原产国,目前却变成了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大豆进口过度依赖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进口总量超过60%[1]。
1 济宁市大豆种植基本情况
1.1 生态环境
济宁地处黄淮海地区中间地带,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具有充裕的光能资源,土壤质量较好,降水丰富,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增高等优势。 济宁的大豆产区地势相对平坦,大部分处于平原地带,生态生产条件良好,有利于大豆生长发育和高产优质[2]。
1.2 大豆种植情况
济宁市大豆种植面积常年在70 万亩左右、产量13.6 万t 左右,主要分布在嘉祥、梁山、汶上和金乡等4 个县,约占全市的70%,微山、兖州、任城等县区也有部分农户规模化种植,其他区域均为零星地块种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 年全市大豆种植面积56.49 万亩、产量10.81 万t,2019 年面积67.54 万亩、产量13.15 万t,2020 年面积74.40 万亩、产量14.52 万t,2021 年面积70.14 万亩、 产量13.37 万t,2022 年面积76.25 万亩、 产量14.02 万t。 2020 年10 月以后,由于玉米价格持续由于上涨, 从1.8 元/kg 上涨到2021 年春季的2.8 元/kg, 半年涨幅超过1 元/ kg,玉米种植收益大增,受此因素影响,2021 年夏播大豆面积出现下降。2021 年8-10 月受连续阴雨寡照天气影响, 大豆平均产量略有减少, 个别地块减产较大。2022 年, 国家实行大豆扩种政策, 济宁市承担了23 万亩复合种植任务, 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的带动下,大豆种植面积明显上升。
1.3 大豆种植的主要品种和产量情况
济宁市种植的大豆品种主要有山宁29、 临豆10、嘉豆2 号、祥丰4 号、郓豆1 号、安豆203、山宁11、中黄13、中黄39、菏豆23、徐豆18、菏豆33、菏豆12、冀豆12、邯豆13、齐黄34、邯豆15、徐豆14、山宁16、圣豆5 号、皖豆35、皖豆37、山宁16、濮豆955、皖宿1208、皖豆33、山宁21、皖豆701、南农47 等,总面积达63.24 万亩,总产达12.45 万t,平均亩产约为196.8 kg。 其中, 种植面积1 万亩以上的有齐黄34、荷豆33、荷豆12、圣豆10、徐豆18、安豆203、嘉豆2 号、山宁21、郓豆1 号、中黄39、祥丰4 号、中黄13、山宁16、高丰1 号、冀豆12、临豆10 等16 个品种, 这16 个品种种植面积达52.79 万亩, 总产达10.37 万t,平均亩产约为196.5 kg;推广前景好的有山宁29、郓豆1 号、嘉豆2 号、邯豆15、皖豆37、圣豆101 等6 个品种, 这些品种具有优良的综合农艺性状,推广价值突显。
1.4 种植规模及主要种植技术
济宁市大豆种植呈规模化发展趋势,据调查,规模在30 亩以上的大豆种植大户、合作社2 351 家,种植面积26.8 万亩,占全市大豆种植面积的40%以上。济宁市大豆种植技术以大豆麦茬免耕覆秸精播栽培技术为主。 这项技术为破解大豆播种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持, 以前大豆播种会发生秸秆堵塞播种机的情况,这项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大豆的播种效率,为农民节约经济成本每亩约50 元, 同时提高了大豆产量。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成立后, 针对大豆种植技术难题开展了研究应用, 通过筛选优质高效的播种收获机械,提高了大豆种植效益。 济宁市基本实现了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 有效地解决了大豆生产的麦秸处理、大豆保苗和土壤培肥的难题,农户种植大豆水平得到极大提升。2022 年,在全省大豆高产竞赛中,嘉祥县种植大户创下亩产358.73 kg 的全省最高纪录,获2022 年全国大豆高产竞赛“金豆王”奖励。
2 济宁市大豆产业发展现状
2.1 大豆产业发展优势和基本情况
济宁市有优越的地理、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拥有具有一定规模的大豆种子企业, 而且济宁大豆种子具有籽粒大、饱满、色泽好、发芽率高、出苗快、苗壮、产量高、纯度高、适应性强等优点,因此受到黄淮海及长江流域两区夏大豆种植区农民的普遍欢迎,已经成为黄淮海乃至全国最大的大豆种子繁育与加工销售集散中心。 济宁市大豆产业的发展主要形成以嘉祥大豆种子销售为引领的大豆制种产业, 全市规模以上涉大豆种子繁育、 大豆深加工企业20 余家,年销售、消化大豆约168 万t,年产值约76.5 亿元。
2.2 大豆科研创新能力优势明显
全市已有23 家种企积极探索 “研究院+育种中心+试验站”模式,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约70 家国家级、省级科研院所开展“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优质高产新品种科研攻关, 农作物新品种研发成效显著。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豆品种多达97 个,嘉祥县大豆产业蓬勃发展,拥有9 家大豆知名企业,通过资金、政策支持企业开展联合育种,嘉祥县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培育出‘圣豆’‘嘉豆’‘华豆’等系列突破性优良品种,‘圣豆5 号’平均亩产320.5 kg,刷新了黄淮区域大豆大面积测产高产纪录。 2020 年通过省级以上审定(联合)的品种12 个,2021 年获国家级、省级审定自主育种23 个、联合育种19 个。
2.3 大豆产业蓬勃发展
济宁市立足大豆种业产业发展优势, 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通过积极引导圣丰、祥丰、华亚等企业通过品种培育、商标注册、质量管理、文化挖掘创建自主品牌,持续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申报“嘉祥豆种”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倾力打造嘉祥豆种区域公用品牌。 通过实施良种产业提升工程、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工程、“嘉祥豆种”品牌培育工程等,促进了大豆种业发展。 全县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104 个, 独家经营品种88 个, 授权生产经营品种43 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67 个,大豆良种年交易量0.75 亿kg 以上。
3 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
3.1 补贴政策覆盖面窄
山东省从2018 年开始实施的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政策,只针对30 亩以上的种粮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部分小规模大豆种植户无法享受到补贴政策。 其次, 种植大豆补贴标准低、 无法实现种植面积全覆盖。 当前实行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的补贴标准为200 元/亩。对玉米大豆价格测算,玉米种植收益每亩约700 元、租地收益可达350 元,较大豆亩收益高出200 元以上。 在劳动力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农民种植大豆意愿普遍偏低。
3.2 大豆优势突破品种少
优质专用品种缺乏,产量难以突破。 大豆生产的关键不是大豆油,而是饲料的原材料。 其中,豆粕、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是饲料蛋白的主要来源, 作为饲料来源的大豆存在市场需求红利, 但由于蛋白加工行业受到环境等因素影响, 市场占有率集中化程度较高,对于大豆的实际需求总量增加有限。 因此,选择种植高油大豆, 可以弥补油脂领域明显的供需缺口[3]。 目前,本市种植的大豆品种中高蛋白或高油专用大豆品种较少,不利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另外,大豆品种的产量基本在220 kg/亩左右, 产量再提高遭遇瓶颈,亟需从品种选择上进行突破。
3.3 栽培技术和配套机械缺乏
大豆生产专用机械缺乏。 大豆播种需要的机械不能与玉米播种机械通用,需要购置大豆专用播种机械,且适用的大豆专用播种机缺乏;大豆收获机械收获精度不高,多为小麦收割机改装,收不干净、损失率高或籽粒破损率高,影响最终产量和质量,更新机械需要增加较多投资;另外,我国自主品牌农业机械核心性能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目前,自主品牌播种机作业速度较世界先进国家同类机型低5~6 km/h,播种合格指数低15%~20%。 在收获机械方面,国内联合收割机田间损失率比国外机型高5~8 个百分点[4]。大豆种植管理技术要求较高, 由于大豆为双子叶植物,播种时正是田间墒情较差时段,干旱和降雨均不利于出苗,一播全苗难度大;大豆田高效化学除草剂缺乏,国外大豆采用转基因抗除草剂品种,国内非转基因大豆对除草剂抗性敏感度不同, 需要慎重选择使用,使用不当会对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地力改良与培肥措施也不够到位。 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持续下降,地力退化趋势明显,迫切需要改良土壤提升产能[5]。
3.4 大豆育种、加工、销售短板多
大豆新品种培育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济宁市大部分种业企业目前处于发展初期, 育种需要的时间长、成本高、回笼资金较慢,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投资风险高,这极大地打击了种业企业的育种积极性。 济宁市大豆加工处于初加工阶段, 大豆加工主要用于豆腐、油脂、饲料原料。 当地的大豆加工企业主要以手工豆腐坊为主,缺少深加工企业,且大豆加工工艺简单落后,大豆深加工产业落后。 当地大豆销售方向主要以种子企业育种为主,其次为豆制品、油脂等小加工作坊为主,销售市场单一化。
4 发展建议
4.1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扩大大豆种植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 参照德州等地市做法, 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在中央与省财政累计补贴200 元/亩的基础上, 市级财政每亩再补贴100 元, 提高群众进行带状复合种植的积极性;为探索研究更加合适的复合种植模式,建议列支专项资金, 在项目承担各县市区安排试验示范片区, 购置推广相配套的播种、 收获与施药作业机械,农机农艺结合,进行不同行比、不同品种对照试验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间作高效种植技术体系,为今后复合种植模式的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4.2 推进大豆产业科技创新, 提高大豆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通过项目资金、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支持, 鼓励科研单位开展科技创新。 建设大豆育种平台,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优良品种。 成立由技术推广、科研院所、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创新团队等部门有关专家组成的市级专家指导组, 负责全市面上技术推广与指导服务。 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活动,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提升农民大豆种植技术,加快推进新品种的应用。 在品种审定方面,在大豆品种审定时设立耐荫性、耐盐碱性2 个组别,玉米设立矮秆耐密组别, 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推广筛选合适品种。
4.3 加强品牌建设,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一是加快土地流转。 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品种选育+制种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农资农技+综合服务”等利益联结机制,完善“专家+农技人员+示范户+农户”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带动、股份合作、种粮协同”等发展模式,带动全市土地流转。 二是加大力度扶持大豆企业做大做强。 为大豆深加工企业开创绿色通道,通过减少贷款限制等方式减少企业融资难问题。 大力支持大豆种子企业创建育繁推一体化示范基地, 加强对外宣传,打造济宁种业品牌。 科学规划大豆种业的区域布局,加强大豆繁育基地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建立稳定完善的繁育体系, 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