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南木版年画中女性图像研究

2023-09-28张靖李阳华太原师范学院太原030002

名作欣赏 2023年12期
关键词:晋南木版年画

⊙张靖 李阳华[太原师范学院,太原 030002]

随着朝代更迭与生产生活需求的变化,描绘女性题材的画面内容进一步拓展与丰富。明末清初的女性图像用于礼教宣传,“成教化,助人伦”是其宗旨,女德图像化、形象化是其特征;近代的女性图像则是女性勤奋学习、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晋南地区木版年画不仅展现了女性的婀娜形象,而且还原了女性起居日常。

一、晋南木版年画女性图像的类别

晋南木版年画女性图像可依据体裁形式和题材内容两方面进行划分。其体裁形式根据实际用途可分为中堂、对屏、贡笺、灯画、竖披、拂尘纸等。其题材内容根据所绘内容可分为神祇类、仕女类、风俗类、戏文故事类、新年画类等。

首先,晋南木版年画的体裁形式有着独到之处,它承载着当地民众的智慧与情感,意义深远。年画的体裁形式根据张贴年画的环境、时间的不同而变化。年画的用途广泛,功用性强。体裁形式的多样是年画作坊按照晋南地区的建筑形制而创设的产物,门、墙、窗等各处陈设皆可张贴,渐趋完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物质生活进一步改善,居室门窗尽心装饰,焕然一新,以慰自身。

在晋南木版年画女性图像中,每种形式皆有其相应的张贴要求。中堂画尺幅大,通常置于厅堂或居室的中心位置,并且两侧有对联相衬,此种陈设样式称为“挑山”,讲究整齐对称,内容庄重典雅。明代《麒麟送子》即是中堂画的代表,有子孙兴旺之意。对屏双幅一堂,是由全张粉帘纸竖向印制的年画,且与单幅两边印有字的“屏柱”搭配。明代《连生贵子》、近代《麒麟送子》均为对屏。贡笺又被称作“宫尖”,尺幅横长,挂在正室堂屋壁上,此类体裁的年画多是接版印制,有清代《天仙赐状元》、近代《吉庆有余》等作品。灯画作为年画体裁形式的一种,其大小不尽相同,往往小于30x20厘米。灯画多以四张为一套呈现较为完整的故事,清代《走亲戚》《游西湖》就是如此。竖披与“竖匹”同义,是一种直长方构图的单幅年画,具有狭长的特点,通常将其贴于穿堂间或者杂用间墙上,清代《鱼乐图》是晋南地区女性年画横批的代表作。拂尘纸俗称“扑楞纸”,画面为长条形,人物多寡不定,在碗柜门上张贴,既有美化装饰之效,又有遮挡灰尘之用,清代《断桥》便属其中佳作。

其次,晋南木版年画的题材内容丰富,且很多包含有女性形象。晋南木版年画女性图像在题材内容与外部形式的关系上,尊崇美学原则,处理恰当。第一,艺术形象的形式美不仅反映民众的审美需要和审美习惯,同样也是客观存在的,在晋南木版年画女性图像中处处彰显形式美。第二,物体的外部边缘以及内部构造是由形式决定的,美的情感内容需要和与之相适应的美的形式相匹配。尽管形式和内容之间随时可以改变,但不会缺乏内容只保留形式。晋南木版年画女性图像中内容丰富、表情达意,与当时的社会生活以及民众审美相契合。在内容和形式的双重影响下,晋南木版年画中女性图像生动优美,集情思与巧妙为一身。

晋南木版年画描绘的题材内容很多涉及女性形象,比如神祇类有《观音菩萨》《全堂神》《双钱灶》《财公财母》《八仙庆寿》等,画面描绘的菩萨、王母及灶王夫人等均是女性装束。仕女类有《教子图》《天仙送子》《麒麟送子》等,讲述社会崇尚多子多福的风气。风俗类有《女十忙》《回娘家》《走亲戚》《鱼乐图》等,表明了女性在世俗生活中所追求的生活愿景。戏文故事类有《天河配录》《秦香莲》《四郎探母》及《三进士》等,女性形象在戏文故事中占据重要地位。新年画类有《慰问太行山老革命根据地》《学愚公》《放羊养鸡》《迎春图》等,表达了新时代女性好学、善良、勤奋的美好品质,颇具政治性、时代性。

二、晋南木版年画女性图像的美术特征

晋南木版年画女性图像的美术特征鲜明,人物造型、画面构图和色彩搭配三者联系密切,共同营造画面的氛围。年画中人物造型贯穿女性形象建构和审美评判标准,画面构图使民众的审美欲望与道德观念得以平衡,色彩搭配衬托女性的平淡、矜持,增添了女性魅力。晋南地区女性年画带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以及民族气派,体现出鲜明的美学原则和美学特征。

首先,造型优美。女性虽为坐立之状,但体态尽显柔美,服装极尽思量。受传统礼教束缚,女性的服饰具有拘谨保守之态,年画所绘款式以交领、宽袖、长裙、掩足见长,头颈和手作为彰显女性体态美而重点刻画。女性图像在年画艺人的笔下生动活泼,在女性持扇、戏婴等动作的加持下,通过其优雅的动作体现女性的体态美。头部刻画尤为细致,脸颊微红,面漏喜色。颈部虽有立领遮盖,难掩修长之态。手部的灵活性充分展现出女性的柔美。女性手持书、花以及扇子等物,将手部的姿态呈于眼前,自然裸露的手臂及精雕细琢的玉镯更加凸显手部的纤长。

女性的千姿百媚离不开华丽的服饰,女性服饰受礼制与礼教影响,尽显端庄、婉约之感。女性图像在服饰造型表现上,将生活服装与戏曲服装相结合,现实与理想相统一。刺绣图案均有寓意,植物与动物图案相结合意趣横生、装饰极强,可看出女性对美的追求。晋南地区女性年画充满寓意,是因为民众的美感与意味性暗喻密切相关,并且物象承载着民众某种思想感情与心理愿望。比如麒麟作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寓意吉祥,在晋南木版年画女性图像的画中应用广泛,清代《麒麟送子》是其精心之作。

其次,构图讲究。人物安排妥当,斟酌再三而定;环境布置合理,符合当时情景。晋南木版年画女性图像的人物位置可分为两类。其一,“女性”被民间艺人放置在画面的主要位置,其他的景或物是其衬景,在《四季美人图》《天仙送子》年画中有所体现。其二,“女性”放置在画面的次要位置,参与故事情节,如《回娘家》《天河配录》等。年画图像的环境布置分室内室外两种。室内精巧的器具使女性的生活平添意趣,《美人谱·八之助》记载女性所用所爱之物,端砚、纨扇、韵书、古瓶、名花等在晋南木版年画女性图像中可寻得诸物踪迹。值得一提的是西洋和市井等市民趣味的物品相继入画,清中期《渔樵乐》以及清末《双美人图》中均出现钟表,展现了西方绘画和民间年画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室外怡人的风景则让女性的生活充满向往,农家耕作、山水游历常常有她们的身影。这是女性通过劳动、游玩等方式在室外活动,寻找人生价值,找到情感寄托。

最后,色彩单纯。晋南木版年画女性图像的色彩特征可概括为以少胜多、以简胜繁。色块大小、分布细致考量,充分体现了女性的娇美。制作工艺是以分版套印为主,再结合手绘及晕染。故而画面整体氛围古朴、精致、丰富,设色灵活、淡雅、单纯。女性形象作为描绘主体,周身色彩以墨线勾勒,以透明度极高的黄色、红色、紫色、绿色等填充。所描绘的面部色彩与现实中面部色彩一致,略施粉黛。色彩运用虽不似其他年画产地丰富艳丽,但古色古香,脱俗淡雅。比如《闺房教子》中,妇人端坐身着一袭蓝色衣衫,头簪红花;幼子站立穿着一身喜庆红衣,搭配蓝裤,色彩对比鲜明、统一和谐、幽静清丽。

三、晋南木版年画女性图像中生活空间的建构

女性受传统文化力量的影响,早期的晋南地区女性年画存在颔首躬身的谦卑姿态以及对恪守妇道的训诫要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的生活空间呈现多样化,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呈现多面性。民间艺人将女性形象置于不同场景,意在呈现女性生活的不同方面。年画中所含的历史情境,我们只有通过其存在形式的表象,才能在文化多元性中体会“年文化”的深意。呈现具体画面物象的过程,不仅反映了晋南地区特有的生活情境,而且流露了晋南地区文化的延伸寓意。仔细观察,可以寻觅出晋南地区女性年画内容背后的延展性,年画所描绘的一人一物均有其存在之义。

晋南女性年画建构的家庭生活空间,一则呈现当时社会的家庭生活,二则反映文人生活的世俗理想,三则传达传统社会的伦理纲常。对晋南木版年画女性图像的刻画与审视以及晋南地区女性家庭生活的再现与表达蕴含着强烈的性别意识。世人对生殖的祈求自古有之,《周南·螽斯》提及“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世人往往将女性、孩子、家庭联系在一起,在女性年画中不乏此类之作。年画既能欣赏女性之美,又强调女性道德,有以德压美的趋势。其内容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求子”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深深烙印在民众心中。受教育水平低下,民众对生殖没有系统科学的认知,往往将神话故事与生育信仰相联系,因此民间艺人创造了“护儿”的神性女性形象。明代《麒麟送子》便是其一,只见天仙一人持莲一人持幡,贵子身骑麒麟,手中持笙,民众借以祈求神仙赐福,期盼子孙兴旺。二是“教子”类,有道是“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古人十分重视对子孙后代的教育,这方面内容多展现母亲与小孩读书等相夫教子之事。清中期《闺房教子》画中妇人坐椅,一手持书,一手拿扇,儿童端立,目视前方,背诵名诗。侧方紫云缭绕,放置笔墨纸砚。“求学”和“求仕”深入人心,体现该内容的《闺房教子》,表达了博取功名的夙愿。晋南地区女性年画中所展现的母子生活,不但是对生活的反映,同时是对女性的教化。三是“祈福”类,童子象征生命的开端,希冀未来。明末清初《妇婴图》中妇人右手握扇,左手举果,孩童绕膝玩乐,争夺果子。有来日高升、连中三元之意。年画中饱含民众“福”能降临的心愿,晋南女性年画中常有果子、花卉、如意、蝙蝠、寿桃等被视为积福之物。

晋南女性年画建构的生产劳作空间,展示了女性的劳动类型与劳动责任。女性劳动分工与男性不同,所从事的生产劳动,既能增加家庭收入,又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女性的活动空间局限,社会角色单一,操持家务和田间劳作便是日常。“女有常事,一女不织,民有寒者。”明代《女十忙》的画面丰富,绘有劳动女性净棉、弹花、搓棉条、纺纱、拐线、浆线、打筒、引线、缠纬纱以及织布等工序的纺织全过程,呈现出旧日农耕经济体系中妇女居家织布、相夫教子的基本生活状态。纺线、合线、织布等一系列生产活动场景,井然有序地安置于画面中,人物造型生动、姿态各异、神情愉悦,充满了活泼欢乐的劳动氛围。近代《八养图》中呈现了女性养鸡、鸭、鱼、羊、蚕、兔、猪、蜂的情景。瓜“蝶”绵绵,农业丰收、劳动致富的欢乐时光,这种劳动空间的建构无疑体现了女性参与社会劳动的责任。

在晋南女性年画建构的戏曲空间中,女性承担着娱乐民众的角色,参与社会生活的各种情境。戏曲故事情节所需众多女性人物演绎,因而形成了晋南戏曲年画中各式各样的女性图像,紧紧围绕“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的创作宗旨。从金元时期至今,晋南地区戏曲演出活动繁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戏曲年画在题材内容、技法运用、人物造型等方面的发展,使得戏曲图像的叙事性得到进一步增强。戏曲图像所呈现的故事内容是全本大戏中的一折或几折,戏曲和现实紧密相连,女性和男性同台竞技,并且呈现多样化发展。晋南地区作为戏曲故事内容的发生地,在年画中更是竭力呈现戏中场景。《西厢记》讲述了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该故事发生在蒲州(今永济)。清代《西厢记》图像描绘了崔莺莺在丫鬟的陪同下,踱步西厢房探望张生。画面中居室陈设与晋南民居布置相似,在戏曲场景的基础上加以花草装饰。所描绘女性图像不仅充分展示了表演环境的完整性,而且对戏曲表演的写意性以及对人物情感的真实性把控到位。女性在戏曲空间有着重要的位置,在呈现地域风格、丰富故事情节、充盈人物感情方面不容忽视。

四、结语

晋南木版年画女性图像的建构受多方因素影响,向世人呈现的画面氛围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其一是刻制内容及张贴位置皆有讲究,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以及热烈的幸福生活期盼。其二是年画人物造型、画面构图及色彩搭配要迎合民众的审美标准,传递吉祥喜庆之意。其三是女性人物形象及女性社会角色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女性以往深居简出,现在参与社会活动;以往是男性形象的附庸,如今在年画形象中独立。晋南地区女性年画是当地女性的集体文化记忆,反映了女性的日常生活形态,集中体现了性别意识、审美意识和社会意识。

猜你喜欢

晋南木版年画
牛年画牛
年画
后稷族居地在关中不在晋南
缸鱼年画之旅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视觉艺术符号分析与解读
广东出土东汉晋南朝铭文砖述略
平阳木版雕印戏曲拂尘纸一幅一戏四图年画考释
晋南金墓中的狮子砖雕
鲁南晋南 小麦开镰
论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的建立与开发——兼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