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女冠罗素月研究
2023-09-28韩紫宇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116044
⊙韩紫宇[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道教的产生时间在东汉后期,而在两晋时期,岭南就已经成为道教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区域。明代,一部分道教徒将道教与封建帝国的政治联系起来,并为皇权服务;另一部分则走向了民间,把道教演变成了具有独特意义的民间宗教。明朝统治者的重儒思想使儒家成为思想领域的主导,但明朝统治者对道教也加以重视,以此补充以儒学治天下的不足。道教在封建王权的重视下,也带动着道家文学的发展。
一、明代崇道政策与道教文学
道教是一千七百多年前起源于我国的一种本土宗教。明朝的统治者对道教采取了尊重且推崇的态度。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建立大明帝国时,就得到了周颠仙、张中等道士的鼎力相助。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道教进行了扶持,厚待道士,还亲自为《道德经》作注。在朱元璋看来,儒、释、道三家都是教化百姓的工具,可以维持社会的政治与伦理生活。在三教中,他将儒家放在首位,将佛道两家比作两翼。朱元璋一方面推崇道教,另一方面又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严格规定道教的活动。明太祖死后,明成祖朱棣也实行崇道与管理并行的政策。到了明英宗统治的后期,崇奉道教的现象愈发严重,对道教进行的管理制度遭到了破坏,道士数量剧增。明宪宗还将大量的道士任命为官,这种举动破坏了正常的官员升迁制度,一方面国家的财政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国家的正常管理体制被破坏。明世宗崇尚道教的行为达到了顶点,嘉靖二十一年(1542),发生了宫女起义,史称“壬寅宫变”。之后明世宗一心只求长生,移居西苑一心向道。这一时期道教的发展达到了高峰,道教的影响力也加大。明穆宗时期对道教采取了打击的政策,但他也喜食丹药。明神宗即位之后,恢复了崇道政策。明朝后期的明光宗、明熹宗和明思宗依旧对道教采取了利用与扶持的政策。由此即可看出有明一代,道教依附中央政权获得了长足进步。
随着道教的演进,道教文学也在不断发展。明代道教文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洪武元年(1368)到崇祯十七年(1644)间道教徒创作出的文学,也包括由非道教人士为特定的宗教活动创作的文学作品。这种“文学”是指的广义上的文学,如果用“纯文学”作为定义标准,那么由于道教徒创作的一些作品不具备审美的特性,就会排除在文学史之外。明代道教徒的文学创作,数量与质量与元代相比都呈下降趋势,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明朝廷加强了对宗教的管理,大多数的道士处于政权体制之下,缺乏自我独立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道教在明代更加日常化,因此创作更加世俗化。晚明时期社会思潮活跃,佛道之风盛行,儒生也不再拘泥于科举,因此有些道士也兼有儒生的身份。一些名士同时也是求道者,如屠隆、袁宏道、虞淳熙等都是活跃于文坛的修道者,因此有些道士不仅悟存真理生命之道,亦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创作出一些颇具审美特性的作品。
二、罗素月生平考证
女冠罗素月的生卒年,不可确考,以《张穆传》推测,罗素月主要活动年代在万历至崇祯年间。据《张穆传》记载,张穆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生于柳州。弱冠后,与王崇芳于罗浮石洞学习,在这一时间创作了《记从石洞登绝顶观日出》《记游石洞》及《素月师罗浮杂咏》等作品。在罗浮山学习时他遇到了罗素月,并拜她为师。女道士罗素月入罗浮山已二十年,仙风道骨,初见时不知是女子,住在罗浮山梅花村,募种梅花,是一个泉石异人,由此可以推测罗素月生于万历年间。崇祯元年(1628)六月,张穆下山娶殷氏,罗素月赠诗一首。崇祯六年(1633),张穆北游,之后是否与罗素月有书信往来不得而知。
《粤东诗海》中记载罗素月是惠州博罗人,进入罗浮山成为道士修道,曾经招募村民在梅花村种梅花,并雅能作诗,由此可知罗素月生活在罗浮山的梅花村,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并非常喜爱梅花。罗浮山的梅花村出现时间在南宋淳祐四年(1244),时任惠州知州的赵汝驭开辟了通往梅花村的道路,并在村周围种植了大量梅花。
罗素月去罗浮山修道并不是偶然。罗浮山是我国的道教名山,有着“岭南第一山”的美称,拥有众多的峰峦、瀑布名泉、石室岩穴和洞天美景,地远山险,层峦叠嶂,景色秀丽。奇峰怪石、飞瀑名泉、洞天奇景是罗浮山三大特点,这种超凡脱俗的特色吸引了无数的名人前来参观。谢灵运、李白、杜甫、刘禹锡、杨万里、汤显祖、屈大均等人都曾在这里赋诗并留下经典的作品。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岭南多名山,而罗浮山更是首选,是修道人士渴慕之地和隐居的场所,罗浮山多草木灵植,能够满足道士炼丹修道的需要。岭南位于我国的南端,远离中原文化中心,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较小,更容易接受以道家思想为主导的荆楚文化。罗素月生于晚明时期,这一时期国家动荡不安,明王朝大厦将倾,而岭南局势稳定,战乱较少,人们的生活比较平稳,故而罗素月挑选罗浮山作为修道的场所。
三、罗素月与张穆
罗素月对她的徒弟张穆影响是很大的。张穆(1607—1683),字尔启,号穆之,又号铁桥道人,是明代有名的画家,擅长画马。《张穆传》中曾写张穆倜傥任侠,但是不好儒术,可以推测张穆受到师父罗素月的影响,不爱儒学,不擅长八股科举文,并自称为“铁桥道人”。其晚年好道学,每到一个地方都谈修炼之术,但是张穆却常怀报国之志,曾入闽抗清,失败后,不事新朝,归隐东莞,布衣终身。张穆创作了许多直抒胸臆的绘画,借以表达自己的高尚情操与志向抱负。
张穆在《记读书石洞和素月师》中写道:“素月师手製持就石洞,试水洗耳。泉上有瀑布从壁泻下,分流石畔。菖蒲细细,生浅流中。两岸高削。”①在罗浮山石洞旁有一瀑布,瀑布从山壁上倾泻而下,并在石畔两岸分流,罗素月曾在这里洗耳朵,并写下《石洞》:“水疑天际来,声自云间起。耳根本无尘,对此何以洗。”②这首诗不仅仅是游玩石洞之作,罗素月也融入了自己的思考。耳根本就无尘埃,那么为什么要洗耳呢?“洗耳”本是一个典故,出自蔡邕的《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此书云,许由因为自己高尚的品格而闻于尧,尧于是想让位给许由。许由志在山林修身养性,当他听到尧欲传位给他的消息,认为自己的耳朵沾染了污秽,故而临水清洗耳朵。左思在《咏史其五》写道:“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这里也是用到了许由这个典故。罗素月说自己不必洗耳,是指她的道心并没有受到污染,进而说明她心性旷达,不会受到尘俗的困扰。
四、罗素月诗歌研究
明万历到崇祯末年涌现了百余家女性诗人。晚明的女诗人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大多集中在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江南一带,比如吴江叶氏、绍兴祁氏、桐城方氏,金陵一带的青楼女诗人也引人注目,粤东地区也出现了不同于闺媛诗人的女冠诗人。罗素月创作的诗歌仅留存六首,温汝能所编的《粤东诗海》收录了《落梅》《罗浮蝶》《咏鹤》《梅花村》四首诗,其中《梅花村》也被收录在了《明诗综》里。
(一)题材内容
在罗素月仅存的六首诗中,创作最多的是咏物题材的诗,如《落梅》:“为怜清净出尘中,喜逐仙山午夜风。弄玉去时云暗淡,飞琼下界月朦胧。冰魂卧骨全真性,绝岛荒郊入化功。铁笛吹残人在否,依然深锁蕊珠宫。”③这首诗描写了冰魂玉骨、清净出尘的落梅,表达了一个修道之人对于落梅超俗气质的喜爱。又如《罗浮蝶》:“浪说衣冠幻化成,翩翩庄梦信虚情。绕林五彩来天上,吸尽人间露气清。”④该诗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亦真亦幻,虚实相生,将蝴蝶写得十分有仙气。再如《咏鹤》:“游遍芝田与九皋,沧江养就雪霜毛。楼中若遇仙吹笛,飞上云霄万丈高。”⑤仙鹤飘然的形象跃然纸上,并伴随仙人的音乐而飞翔。罗素月选取落梅、罗浮山的蝴蝶以及仙鹤作为诗歌创作内容,抒发了自己超凡脱俗的超世情调,也蕴含着对神仙境界的向往之情。
在罗素月的六首诗中,有两首是赠答之作,涉及的对象有自己的弟子张穆以及张穆的妻子殷氏。崇祯元年(1628)六月,张穆二十三岁,下山娶殷氏,罗素月贻以诗《赠铁桥道人》,其诗云:“仙郎昨到洞天时,花下闲拈笔一枝。收拾春山作图障,岂应归去画娥眉。”⑥罗素月到茶山参加了张穆的婚礼,等到回到罗浮山,购买了各种梅花名香送给殷氏,并打趣说茶山有一雅人如殷氏,又附诗戏之曰:“蛾眉纤月上仙山,坐听天风过佩环。玉女麻姑都冷笑,杜兰香去嫁人间。”⑦值得注意的是,这首名为《梅花村》的诗歌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即上文所现,此版本出现在了《张穆传》与《记读书石洞和素月师》中。第二个版本为“麻姑仙窟鲍姑山,凤子翻飞远峤还。玉女峰头人冷笑,杜兰香去嫁人间。”⑧《粤东诗海》与《明诗综》收录的是这个版本。
编选《明诗综》的朱彝尊(1629—1709)为浙江秀水人,编纂《粤东诗海》的温汝能(1748—1811)是广州佛山人,二人皆不是本地人,所以在收录的过程中有可能误传,也可能进行了删改。陈铭珪(1824—1881)是清代东莞县人,中年隐居罗浮山,光绪七年(1881)编撰《浮山志》。虽编纂时间尚晚,但由于在罗浮山隐居,所以能收集到未经修改过的诗歌。而《张穆传》是容庚先生的遗留之作,原刊登在香港印行的《铁桥集》,内地并未公开发表,后容庚先生的后代将《张穆传》提供给了《岭南文史》期刊。《张穆传》根据《铁桥集》进行编写,而《铁桥集》是张穆本人亲自撰写,因此陈铭珪所收录张穆的《记读书石洞和素月师》与《张穆传》里出现的《梅花村》应该是最初的版本。
(二)诗歌的艺术特色
罗素月是修道人士,她凭借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创造出了清冷出尘、飘然若仙的独特诗歌。胡明先生曾言:中国古代妇女文学偏重于韵文,尤其擅长诗词与弹词。这决定了女性作家大多对古文有一种畏惧的心态,因此女性作家表现出了对诗词的偏好,且诗中多绝句,大抵是文体短小轻便易于掌握。罗素月多创作七言律诗、五言和七言的绝句,其中七言绝句最多,有四首。基于胡明先生所言,罗素月多创作诗歌的原因是诗歌易于掌握,且罗素月只是将诗歌作为修道生活的点缀,并不专攻。
在咏物诗中,她特意选取了“仙山”“飞琼”“冰魂”“露气”“雪霜”“芝田”“九皋”等意象,塑造出了清冷脱俗、明澈如玉、空明澄澈的意境。她的诗与“理过其词,淡乎寡味”的玄言诗不同,诗中有一服灵气,并以女子的角度观察万事万物。因为修道,她在诗歌中的感情流露并不多,不过在送给张穆的诗歌中,流露出了一丝惋惜之情,或许是因为张穆这个徒弟比较合眼缘,罗素月对他的期望过高,诗中称他为“仙郎”,因此对他娶妻这件事还是比较遗憾的。当她看到新娘殷氏后,回到罗浮山就给殷氏买名香,并写诗送给殷氏。这种行为丰富了罗素月的形象,使得超凡出尘的女道士多了一丝人气。这首诗歌所选取的还是“纤月”“仙山”“天风”这种幽静雅致的意象,但是却可以体会出一种趣味。
罗素月的诗歌中多用典故,在《落梅》这首诗中出现了“蕊珠宫”,“蕊珠宫”亦简称蕊宫,道教认为是仙宫。高明在《琵琶记》中就提到:“人间丞相府,天上蕊珠宫。”《黄庭内景经》里写道:“太上大道玉晨君,闲居蕊珠作七言。”清代的蒋国祚批注:“蕊朱者,天上宫名。”《石洞》一诗中运用了许由洗耳的典故,《罗浮蝶》运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罗素月以明典为主,在诗中引用历史人物,或借用神话故事,借以传达自己的情感志趣。
罗素月是一个修道人士,其诗歌中透露的一些思想与庄子的某些理论不谋而合。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一切人为,罗素月的咏物诗写了落梅、仙鹤、蝴蝶这种自然界中的生灵,她笔下的生灵自带一种仙气,远离人世间的纷扰,逍遥而自在。在《咏鹤》这首诗中,描写了鹤自由自在的状态,若遇到仙人吹笛,便能飞上万丈云霄。除此之外,道教的神仙思想也影响着罗素月的诗歌创作,她的诗歌中无不透露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之情。
五、结语
由于明代中后期心学思想的兴起,道家学说进一步发展,传统礼教对人们的束缚有所松动,女性地位得到了提高,女性的文学意识觉醒,因此女性诗文蓬勃发展。她们的创作不拘于闺阁之诗,而是追求名士风度,她们的创作尚情求真,洒脱宕逸。罗素月的身份不仅是一个道士,还是一个女性诗人,她的诗歌创作丰富了当时的女性诗人创作的题材,其空灵美好的诗歌与闺阁诗人创造的诗歌交相辉映。晚明时期女性诗人的兴起,事实上是女性文学乃至于女性文化的繁荣与进步。
①②⑥⑦〔清〕 陈铭珪:《浮山志》(卷三),荔庄藏版1881年,11b,12a,11b,11b。
③④⑤⑧〔清〕 温汝能辑:《粤东诗海》,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16页,第1916页,第1916页,第19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