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英年先生学术年谱

2023-09-28北京尉然编撰

名作欣赏 2023年10期
关键词:日瓦戈果戈理译著

北京|尉然(编撰)

1933 年

出生于北平,籍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祖籍广东大埔。

父亲蓝公武,与张君劢、黄远庸并称梁启超门下“中国三少年”,译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追求民主,投身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1940 年

父亲蓝公武因在中国大学的课堂上公开宣传抗日,启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被日本宪兵队逮捕,经亲朋多方斡旋营救,九个多月后获释。因不愿孩子接受奴化教育,父亲蓝公武在家中亲自教育少年时代的蓝英年先生。

1945 年

8 月,抗战胜利,父亲蓝公武投身革命,在北平中共地下党的帮助下,举家奔赴晋察冀解放区。蓝英年先生入学边区晋察中学。

1947 年

先生从晋察中学转入边区联中(北京101 中学前身),同年11 月,石家庄解放,参加工作。

1951 年

8 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俄语系。

10 月,收到北大中文系录取通知,但已入学人民大学,遂放弃,继续在人大就读。

1955 年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俄语系,分配到北京俄语学院任教。

1957 年

由北京俄语学院调至山东大学外文系任教。

1958 年

到青岛郊区李村镇劳动锻炼。同年,帕斯捷尔纳克获诺贝尔文学奖,先生写信给在联合国秘书处任法语译员的叔叔,次年,叔叔寄来由密西根大学出版的俄文版《日瓦戈医生》,这也是帕斯捷尔纳克这部小说的最早版本。

1959 年

10 月,《文学家小故事(三则)》刊于《文学知识》第10 期。

1965 年

第一篇学术作品《屠格涅夫小说“前夜”人物谈》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

1966 年

受韩文佑先生指导,通读《鲁迅全集》,听先生讲解。

与河北大学同事、宋史专家漆侠先生在“劳改队”一同干活、读书,结为挚友。

1974 年

9 月,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外国问题研究所,该所是1964 年由周总理提议,我国创立的首批区域国别研究机构之一。先生在苏联文学研究室,参与编译由该室发行的内参《苏联文学资料》。

1977 年

5 月,在福州鲁迅译文序跋注释研讨会,与戈宝权先生谈及鲁迅对果戈理的研究。聊到《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一书的译介,戈宝权先生称现有中译本的译介并不够准确,而自己有该书的俄文原版,是20 世纪30 年代随叔父戈公振在莫斯科学习期间购得。会后返京,戈宝权先将此书赠予先生,并鼓励翻译此书。

1978 年

第一部文学译著《滨河街公寓》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属于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内部发行”的外国文学出版物,此类书的封面或封底印“供内部参考”或“内部发行”字样,并统一以没有图案的黄色胶版纸作为封面,并因此得名“黄皮书”。

1979 年

北京师范大学苏联文学研究所成立,先生与研究所同事共同筹办《苏联文学》刊物。该研究所是我国高校系统唯一专门从事俄苏文学研究的单位,具有二十多人的专职科研编制,亦是我国俄苏文学研究的一座重镇。

1980 年

2 月10 日,北京师范大学苏联文学研究所主办期刊《苏联文学》(季刊)创刊。该刊“编辑者”是北京师范大学苏联文学研究所所属的“苏联文学编辑部”;该刊“出版者”,即“挂靠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初刊物“限国内发行”。《苏联文学》得到我国文学界前辈、俄苏文学教学研究工作者的支持和广大读者的欢迎。茅盾先生受编辑部邀约,特地为刊物创刊作词《西江月》一首。巴金、梅益、姜椿芳、戈宝权、蒋路、草婴等文学界与翻译界的前辈也为刊物赐稿赠辉。创刊头年,《苏联文学》的征订读者就突破10 万。先生在《苏联文学》编辑部负责组稿、写稿、约稿等工作。

2 月10 日,译作《石榴石手镯》刊于《苏联文学》创刊号。

4 月,译著《阿列霞》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列入橘色花纹本“文学小丛书”之一。该译本收入俄国作家库普林的两篇小说《阿列霞》和《冈布利努斯》。该版首发印数高达8.5 万册。

8 月,第一部学术译著《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反响极大,后陆续重印四次,在香港、台湾亦有再版。

1981 年

4 月,译著《库普林中短篇小说选》收入库普林最受欢迎的小说八篇:《追求荣誉》《摩洛》《神医》《阿列霞》《生命的河流》《冈布利努斯》《石榴石手镯》《神圣的谎言》,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收入库普林选集第一卷。

4 月,受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室蒋路先生邀约,译作《冈布利努斯》收入蒋路先生主编的《俄国短篇小说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8 月,《不重内行重外行》刊于《苏联文学》1981年第4 期。

8 月,《稿改八次方可休》刊于《苏联文学》1981年第4 期。

12 月,《果戈理创作轶事两则》刊于《苏联文学》第4 期。

1982 年

1 月,《旧俄社会底层的真实写照》刊于《外国文学季刊》第1 期。

1983 年

2 月,译著《滨河街公寓》(与王燎先生合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

5 月,经北京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批同意、报送国务院学位办通过,先生成为北京师范大学苏联文学研究所首批硕士生导师,此后,在“世界文学”专业带硕士研究生数名(吴俊忠、李莉、沈金波等)。

6 月,受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孙绳武先生和外文编译室主任蒋路先生委托,开始翻译《日瓦戈医生》。

1984 年

7 月,译作《何谓言语》刊于《译海》第3 期。

1985 年

1 月,《两次审判》刊于《当代苏联文学》第1 期。

4 月,学术译著《回忆果戈理》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同年,获“花城首届翻译奖”,好友董乐山先生的译作《1984》同时获奖。

1986 年

6 月,译著《亚玛街》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7 月,《库普林的〈亚玛街〉》刊于《译海》第3 期。

8 月,译作《一把旧提琴》刊于《苏联文学》1986 年第4 期。

8 月,译作《婚礼(外二篇)》刊于《世界文学》1986 年第4 期。

10 月,《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刊于《当代苏联文学》第5 期。

1987 年

1 月,译著《日瓦戈医生》(与张秉衡合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日瓦戈医生》的首个中译本诞生。该版初印数就高达10 万册,随即引发我国学界、文化界对帕斯捷尔纳克与其作品的热烈讨论。

6 月,学术译作《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再版。

10 月,译作《巴别尔是怎样写作的》刊于《当代苏联文学》第4 期。

12 月,译作《格拉宁谈〈野牛〉》刊于《苏联文学》1987 年第6 期。

12 月,译作《野牛》刊于《苏联文学》1987 年第6 期。

1988 年

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9 年

9 月,受国家教委委派,赴海参崴国立远东大学任教两年。

1990 年

7 月,受邀,赴基辅参加作家谢甫琴科纪念会并访问果戈理故居。

1993 年

从北京师范大学苏联文学研究所离休,受海参崴国立远东大学邀请,再赴该校汉学系执教两年,期间继续为《苏联文学》写稿,向中国读者介绍俄罗斯文学文化。是年3 月,在《苏联文学》1993 年第1 期“热门话题”栏目发文,题为《重访海参崴》。

1994 年

2 月,自1994 年第1 期始,《苏联文学》改刊名为《俄罗斯文艺》,先生继续担任编委。该刊物是俄罗斯境外唯一一种以译介研究俄罗斯文学艺术为宗旨的专业学术期刊,亦是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8 月,《试拨尘雾现清辉》刊于《俄罗斯文艺》第4 期。

8 月,译作《苔菲作品选译》(与学生李莉合译)刊于《俄罗斯文艺》第4 期。

9 月,在《随笔》杂志开设专栏,后在专栏陆续发文14 篇。首篇专栏文章《黑色幽默先行者——谈俄国作家苔菲》刊于第4 期。

1995 年

2 月,《俄罗斯诗人曼德尔施塔姆寻踪》刊于《俄罗斯文艺》第1 期。

4 月,《俄国女诗人茨维塔耶娃之死》刊于《俄罗斯文艺》第2 期。

6 月,受好友董乐山邀请,在《读书》开设“寻墓者说”专栏,首篇专栏文章《冷月葬诗魂——俄国诗人曼德尔施塔姆寻踪》刊于第6 期。后陆续在专栏发文6 篇,以寻访苏联作家之墓的象征意蕴,撰写了一系列揭示苏联作家惊心动魄的身世和遭遇的故事,引起读者强烈反响。

7 月,《性格的悲剧——俄国女诗人茨维塔耶娃之死》收录于《外国文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第7 期。

8 月,在《博览群书》开设“邻里相望”专栏,后在专栏陆续发文19 篇。首篇专栏文章《卡普列尔——中国最知名又最不知名的苏联作家》刊于第8 期。

8 月,《话剧〈彼德大帝〉彩排记》刊于《俄罗斯文艺》第3 期。

10 月,《新评贝利亚》刊于《俄罗斯文艺》第4 期。

10 月,《“请让我申辩”——苏联作家巴别尔最后的日子》刊于《读书》第10 期。

1996 年

6 月,《马雅可夫斯基何以被偶像化》刊于《俄罗斯文艺》第2 期。

7 月,《马雅可夫斯基如何被偶像化》收录于《外国文学研究(人大复印)》第7 期。

8 月,《肖洛霍夫的品格》刊于《博览群书》第8 期。

9 月,《爱伦堡拒绝签名》刊于《博览群书》第9 期。

10 月,《三访海参崴》刊于《北京政协》第10 期。

12 月,《“天才的小伙子”——拉普总书记阿维尔巴赫》刊于《俄罗斯文艺》第4 期。

1997 年

6 月,《索尔仁尼琴诽谤肖洛霍夫》刊于《作品与争鸣》第6 期。

10 月,《人鬼作家谢宁》刊于《俄罗斯文艺》第3 期。

12 月,《高尔基研究中的空白》刊于《书城》第6 期。

1998 年

1 月,《“第四十一”又回来了》刊于《博览群书》第1 期。

3 月,学术译著《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再版。

4 月,《狄康卡漫笔》刊于《北京政协》第4 期。

10 月,译作《高尔基》刊于《世界文学》第5 期。

11 月,《苏联国歌作者访谈录》刊于《音乐生活》第11 期。

12 月,第一部学术随笔集《寻墓者说》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收录了1993 年至1997 年在《读书》《随笔》《博览群书》《文汇读书周报》发表的部分学术随笔,董乐山先生为新书作序——《寻墓者不再孤独》。

1999 年

1 月,学术随笔集《青山遮不住》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3 月,撰文《怀念董乐山先生》追忆好友,刊于《中华读书报》第10 期。

4 月,《关于苏联文学与中国的对话》(与李辉对话)连载于《百年潮》第4、第5 期。

6 月,受邀访问美国杜克大学。

7 月,学术随笔集《冷月葬诗魂》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8 月,学术随笔集《被现实撞碎的生命之舟》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10 月,译著《亚玛街》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再版。

10 月,为海南出版社出版的《人·岁月·生活:爱伦堡回忆录》一书作序。

2000 年

1 月,翻译家草婴先生在《文汇读书周报》第4期发表《给蓝英年的信》,随后再撰写信件两封,谈译介俄罗斯文学的感悟,并鼓励、支持好友继续研究、反思苏联文学。

5 月,《青山遮不住》刊于《知识窗》第5 期。

6 月,北师大苏联文学研究所同事章廷桦撰文《英年学兄》刊于《俄罗斯文艺》第2 期。

8 月,学术随笔集《苦味酒》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有《“让大家替我写作”——〈回忆果戈理〉译后记》《鲁迅先生的遗愿——〈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译后记》等文收录其中。

10 月,译著《邪恶势力》(与谷兴亚合译)由群众出版社出版。

2001 年

3 月,《〈肖像〉的故事》刊于《俄罗斯文艺》第1 期。

3 月,《瞻望和回顾》刊于《世纪》第2 期。

8 月,撰文《良师益友:我与人民文学出版社》谈与人文社编辑友人们的翻译交往,刊于《文汇读书周报》第31 期。

9 月,学术随笔集《利季娅被开除作协》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9 月,《得意的谢拉皮翁两兄弟》刊于《鲁迅研究月刊》第9 期。

2002 年

3 月,在《收获》杂志开设专栏,首篇专栏文章《海参崴的街道》刊于杂志第2 期,后陆续在专栏发文4 篇。

5 月,与李英男、刘文飞等学者对话,对话录《俄罗斯社会思想风景》刊于《世界知识》第10 期

2003 年

4 月,《莫斯科——北京》刊于《俄罗斯文艺》第2 期。

8 月,《听老歌》刊于《俄罗斯文艺》第3 期。

8 月,译著《苦难的俄罗斯》(与汝龙先生合译)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2004 年

1 月,《董健先生赏饭并赠书》刊于《粤海风》第1 期。

2 月,读董健先生《跬步斋读思录》,谈对知识分子与高等教育现状的思考,称该作“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世相,也照见出我自己”,撰文《跬步斋读思录——一面镜子》,刊于《博览群书》第2 期。

4 月,译著《日瓦戈医生》由漓江出版社出版。

7 月,学术随笔集《回眸莫斯科》由文汇出版社出版。

9 月,译著《阿列霞》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5 年

1 月,译著《塞纳河畔》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奥多耶夫采娃是俄国白银时代女诗人,古米廖夫领导下的诗人车间的成员,这部作品记录了作者本人与白银时代诸多杰出作家、诗人交往的真实图景,是一部珍贵的文学回忆录。

4 月,访谈录《寻墓者的足迹——蓝英年教授访谈录》(学者张先飞访谈)刊于《文艺研究》第4 期。

5 月,为学生李莉(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的专著《左琴科小说艺术研究》作序。

6 月,学术随笔集《历史的喘息》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8 月,《蓝公武不讲日本话》刊于《博览群书》第8 期。

2006 年

1 月,译著《日瓦戈医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列入“名著名译系列丛书”之一。

5 月,获俄罗斯作家协会颁发的首届“高尔基奖”。该奖章由俄罗斯作家协会颁给国外的俄罗斯文学专家,以表彰专家们在俄罗斯文学翻译、研究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该年正值中俄文化年,俄作协主席加尼切夫带领俄罗斯作家代表团访华。加尼切夫称,中俄文学的交流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俄罗斯文学翻译家,并亲自为获奖专家颁奖。好友草婴先生亦获该奖。

8 月,《俄苏文学在中国:从高峰到低谷》刊于《出版参考》第24 期。

9 月,《海参崴的俄国朋友》刊于《俄罗斯文艺》第3 期。

12 月,《徜徉在俄苏文学中》刊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6 期。

2007 年

2 月,《真实的布宁》刊于《传记文学》第2 期。

2 月,与北师大苏联文学研究所同侪钱诚先生合译的索尔仁尼琴小说《杏子酱》刊于《北京文学》第2 期。

4 月,《20 世纪40 年代:“不许家里用汽车接放学”》刊于《高中生》第4 期。

10 月,学术随笔集《从苏联到俄罗斯》(与好友朱正先生合著)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2008 年

8 月,与王蒙、孙郁等友人参加“寻找精神的出路——《哥萨克的末日》北京发布会”。

10 月,《一生荣辱话索翁》刊于《同舟共进》第10 期。

11 月,《苏波战争与〈骑兵军〉》刊于《同舟共进》第11 期。

11 月,《苏联文学的主流,潜流和逆流》刊于《新文学史料》第4 期。

12 月,学术译著《回忆果戈理》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2009 年

5 月,《访问果戈理故居》刊于《鲁迅研究月刊》第5 期。

7 月,学生李正荣(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撰文《二百年的果戈理——读蓝英年先生的新译作〈回忆果戈理〉》,刊于《俄罗斯文艺》2009 年第3 期。

10 月,《劳动英雄斯达汉诺夫》收录于《随笔三十年精选》文集,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2010 年

1 月,学生吴俊忠(深圳大学教授)撰文《俄罗斯文学研究的“蓝英年现象”》,刊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 期。

5 月,《高尔基与列宁、斯大林的关系揭秘》刊于《共产党员》第10 期。

6 月,《高尔基的价值观》刊于《历史教学(中学版)》第6 期。

6 月,撰文《我所知道的张东荪》,回忆父亲与张东荪先生的故交往事,刊于《各界》第6 期。

11 月,撰文《怀念蒋路》,记述与好友蒋路先生的学术交往,刊于《新文学史料》第4 期。

2011 年

9 月,译著《捍卫记忆——利季娅作品选》(与徐振亚先生合译)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被评为“深圳读书月2011 年度十大好书”。该书作者利季娅和包括茨维塔耶娃、帕斯捷尔纳克、布罗茨基、索尔仁尼琴在内的很多著名作家都有交往,并在书中详细地记录了与他们交往的过程和自己的所思所想。次年,余一中先生撰文《管辖过去和未来的机构:文学史》评赞该书,刊于2012 年2 月8 日的《中华读书报》。

11 月,访谈录《知识分子的骄傲,在于遵从良知》刊于《新京报》11 月5 日C10 版。

2012 年

1 月,《与果戈理的对话》刊于《文史参考》第2 期。

4 月,访谈录《只有永恒的著作,没有不朽的译文》刊于《文学报》4 月12 日第5 版。

5 月,学术随笔集《那么远,那么近》由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深受读者喜爱,入选“《中华读书报》2012 年度十大好书”。

9 月,散文随笔集《长河流月去无声》由海天出版社出版。

9 月,《异样的童年时光》刊于《现代阅读》第9 期。

12 月,为北师大苏联文学研究所同事、好友章廷桦先生的文集《俄罗斯漫笔》作序。

2013 年

9 月,译著《滨河街公寓》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该版由先生独自重译,并附《世界的中坚是大公无私的人——尤里·特里丰诺夫访谈录》一文。

9 月,《我的童年才是童年》刊于《文史博览》第9 期。

2014 年

6 月,译著《日瓦戈医生》(繁体字版),由台湾远流出版社出版。

8 月,学术随笔集《那些人,那些事》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5 年

4 月,独自重译《日瓦戈医生》,并请谷羽先生译小说结尾帕斯捷尔纳克的诗,译著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8 月,译著《也算肖像》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先生曾受北京鲁迅博物馆文物资料保管部邀,协助鉴别翻译家汝龙先生家人赠送的俄文版藏书,在参观博物馆鲁迅先生俄文藏书时发现此书,遂译之。

10 月,《从〈大学生〉到〈滨河街公寓〉》刊于《名作欣赏》第28 期“本期头条”栏目。

11 月,《草婴先生的翻译启示》刊于《文艺报》2015 年11 月9 日第7 版。

2016 年

2 月,学术随笔集《寻墓者说》由文化发展出版社再版。

2 月,译著《塞纳河畔》由文化发展出版社再版。

3 月,《璀璨的白银时代——〈塞纳河畔〉再版后记》刊于《名作欣赏》第7 期。

2017 年

6 月,《翻译是戴着镣铐的跳舞》刊于《书都》第3 期。

2018 年

1 月,学术随笔集《冷月葬诗魂》由海天出版社出版。

2 月,《共产国际的收支》刊于《书摘》第1 期。

2020 年

5 月,译作《日瓦戈医生》(重译修订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附译后记,对帕斯捷尔纳克和该小说进行评述,并记叙自己翻译《日瓦戈医生》一书的过程。

11 月,编著《世界名著大师课:俄罗斯卷》(与柳鸣九等合编)由天地出版社出版。

11 月,学生李正荣参加浙江大学举办的“纪念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诞辰130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关于蓝英年翻译《日瓦戈医生》的“蓝英年译学”论文。

2021 年

5 月21 日,夫人罗啸华、远在美国的女儿蓝宁以及老学生为先生庆米寿,印制《苍松巍然》照片册,收纳先生各个时期的珍贵影像。

12 月,译著《石榴石手镯:库普林中短篇小说选》由东方出版社出版,这是蓝译库普林小说的新版本,增译《白毛狮子狗》,并附再版说明。

2022 年

11 月,在家中,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跨文化学硕博研究生授课,授课题目为《俄苏文学是怎样翻译进中国的?》。先生第一部分讲我国自民国以来的百年俄苏文学译介传播史,第二部分讲自己译介俄苏文学之道路。先生历数与曹靖华、戈宝权、叶水夫、草婴、蒋路等翻译界前辈、好友的交往,并回忆自己参与北京师范大学苏联文学研究所和《苏联文学》的创立经历。

猜你喜欢

日瓦戈果戈理译著
《日瓦戈医生》漂流记
《日瓦戈医生》:每个人都是一个时代
王古鲁译著《中国近世戏曲史》修订补充手稿辑录
一本迟到的译著——评《德奥名人论音乐和音乐美》中译本
坚持写作,一丝不苟
《日瓦戈医生》的叙事艺术赏析
晚清科技译著《测候丛谈》社会背景研究
科学译著《测候丛谈》的名词术语翻译和传播
经典与经典的对话——小说与电影中的日瓦戈形象比较
俄乌争夺 文学巨匠果戈理